第十章 冰海雪原的孤独守卫者——西伯利亚汗国 十二、哥萨克叶尔马克

俄罗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一个民族,却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和组织系统;他们不是一支军队,却几百年以作战作为立身之本;他们并不以游牧著称,但却曾经是让无数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

他们的名字叫哥萨克。

哥萨克这个词来自于突厥语,按字面解释是“携带轻武器的寻宝者”,后来演变成为“自由自在的人”。用其他的名词来解释的话,褒义的就是“绿林好汉”,贬义便是“强盗土匪”。

从伊凡四世开始的俄罗斯农奴化过程,把众多不愿为奴的人逼迫逃亡到边区尤其是南俄草原谋生。这其中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多,还有一些波兰人、摩尔多瓦人和波罗的海人,这些逃难者积少成多,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在受到西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影响之后,这个群体具备了能骑善射,极端讨厌约束的特性。沙皇政府对他们还鞭长莫及,于是,抢劫成为他们赖以为生的主要手段。路上的商队、河里的商船、边境的城市、游牧民族的帐落,都是他们猎取的目标。

倚仗着矫健的顿河马、锋利的哥萨克弯刀和长达三米的长矛,哥萨克四处横行,作着刀头舔血的没本钱买卖。在哥萨克的营地——“塞契”中,大部分居民依靠战利品为生,一部分人从事渔猎与养蜂,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长的人务农。

他们在17世纪后,逐渐成为了沙皇的重要兵源,为俄罗斯的扩张和强大贡献甚大,但在伊凡四世时期,还是让沙皇极为头疼的“匪帮”。

日后成为俄罗斯的大英雄,被称为“西伯利亚的征服者”,“新土地的发现者”的叶尔马克,在“改恶从善”之前,便是一个让伊凡四世称为“恶贯满盈的强盗”的哥萨克。

叶尔马克只是外号,他的原名叫瓦西里·季莫菲耶维奇,出身于卡马河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虽是庄稼汉,但却没有老实本分的家风,祖父阿法纳西·加里宁就因为抢劫而被打入大牢。在他成年后,不甘心于穷困的生活开始出门闯荡,到伏尔加河、顿河一带闯荡,成为了一个哥萨克。

年轻人孤身闯世界总不可能一开始就遇到机会,瓦西里也是如此,在多年飘泊中,他拉过纤,作过伙夫,因为会做饭,便被人送了一个“叶尔马克”的外号,意思是“饭锅”。这个绰号一点都不响亮,不如“及时雨”、“托塔天王”之类让人如雷贯耳,但外号如何并不能代表本人能力,上不了台面的绰号背后,很可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以后的历史中,瓦西里的本名成为了叶尔马克的注解。

在社会底层混了一段时间后,叶尔马克终于正式加入了一个哥萨克团体,这一下,便把他所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了: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组织能力出众。这些都是一个领袖的必备条件,于是,叶尔马克很快成为了一个哥萨克镇的首领。

在叶尔马克的带领下,这支哥萨克发展迅速,在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中下游和里海北岸的广大地区,只要一提叶尔马克,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众多哥萨克小团体也前来投奔,叶尔马克的队伍扩展到了数千人。

可土匪毕竟是土匪,实力一壮大便有些忘乎所以。不但对所有被盯上的商队和商船实行抢光政策,连沙皇的官船都不放过,甚至杀死邻国派往莫斯科的使臣。

原本对这些啸聚山林的强盗,伊凡四世是不愿意专门花精力来对付的,可闹到这个地步,不仅仅是影响了商贸,连边疆的稳固都成了问题,于是,1578年颁下谕旨,下令剿灭这些匪帮。

哥萨克虽然骁勇善战,但和正规军相比不但人数少而且武器、训练都相差很多,一个又一个哥萨克队伍被消灭,叶尔马克的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也溃不成军,只得带了五百余人的残部跑回家乡隐遁下来。

如果没有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准备入侵西伯利亚,叶尔马克最后的结局也不过就是再次复出,然后被官军剿灭走上绞刑架——所有匪首必然归宿。

正当叶尔马克在官军追捕下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意外的收到了一封邀请信,写信给他的是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三个首脑人物:谢苗、尼基塔和马克西姆。信中三位大富翁对这位绿林好汉大加吹捧,并为他指出一条明路:只要他能够帮助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就可以得到沙皇的赦免,甚至还能得到册封。

叶尔马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去征服一个国家虽然很冒险,但相对于和沙皇对抗来说还是要简单得多,也有希望得多。他不是起义军领袖,用不着什么内心挣扎就接受了“招安”。

1579年,叶尔马克率领自己仅剩的540人的队伍来到了斯特罗甘诺夫家族领地的楚索瓦亚城,受到家族首脑的热烈欢迎,笑纳众多礼物。从此在这里的农庄驻扎下来,耕田练兵,准备随时应主人的召唤而进行东征。

哥萨克是天生就是难以安静的,虽然在斯特罗甘诺家族的农庄里不用担心安全而且吃喝不愁,但平静的生活让他们躁动不已。

不知多少回,他们会向着东方投去充满征服欲望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