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理上,帖木儿和脱脱迷失不应该反目,帖木儿是脱脱迷失的盟友,更是恩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他的老师。
但作为两个帝王而言,情理微不足道,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之间所要发生的一切争斗,从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候便已经无可避免。
帖木儿支持脱脱迷失,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金帐汗国永远的处于混乱和衰落之中,避免成为自己称霸的障碍。但脱脱迷失超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让金帐汗国再次振兴起来,帖木儿决不能坐视。
而脱脱迷失在摧毁莫斯科之后,已经将金帐汗国大部分领土和藩属掌握在手中,但曾经汗国最主要的财富基地花剌子摸却被帖木儿占据,收回故土是他必然的选择。何况,帖木儿还占领了历代金帐汗看重的阿塞拜疆。
此时,元帝国已经灭亡,察合台汗国经过分裂堕落而成一个二流国家,伊儿汗国也分裂成为多个小国。有能力继承蒙古帝国的,只有帖木儿帝国和金帐汗国了。
谁能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候选人也只有帖木儿和脱脱迷失两人。
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1388年,脱脱迷失汗率先出手,率军攻入河中地区,击败了帖木儿之子乌马尔·沙黑,但在帖木儿亲自率军反攻后,退回了本土。
帖木儿奉行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信条,在1391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找脱脱迷失汗算账。
深知帖木儿用兵如神的脱脱迷失汗极力避免过早与其主力决战,希望用持久战的方式拖垮帖木儿军。他先是派使者求和,希望获得缓冲时间,但帖木儿不为所动。于是脱脱迷失汗呆着数十万大军开始在自己广袤的国土上绕圈子,等待帖木儿军的疲惫和疏忽。
可帖木儿识破了他的计谋,派长子乌马尔·沙黑率2万先锋孤军深入,故意陷入脱脱迷失汗的大军之中,尽一切力量拖住敌军。
乌马尔·沙黑洗雪前耻,出色的完成了父亲交给自己的任务,率领部队在浑度儿查河流域(今天俄罗斯古比雪夫州)死死缠住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率主力赶到之前,没有让他撤走。
脱脱迷失汗的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数十万大军竟然被如此少的部队缠住难以脱身。当他面前出现了帖木儿帝国一望无际的旌旗时,一切都晚了。主力转移已经失去了时机,此时撤退无遗自蹈死地,无奈之下,只能孤注一掷,与帖木儿决一死战。
这一天的浑度儿查河注定要载入史册,帖木儿帝国军与金帐汗国军近五十万人马展开会战。
帖木儿将自己的部队编为七个军团,互为首尾,不分主次的向敌军轮番进攻。这种军团编制远比脱脱迷失汗所坚持的蒙古传统“万户”编制要有效率得多。
虽然脱脱迷失汗的百战精锐也给予帖木儿军重大伤亡,但最终没能挡住攻势。阵型的一角被攻破,随之导致所有部队溃散。脱脱迷失汗的主力几乎丧失殆尽,自己仅和为数不多的随从逃离了战场。
这一仗,帖木儿军大发横财。仅缴获的战马每个步兵就分到十到二十匹,骑兵分到一百匹,至于其它牲畜和辎重更是不计其数。除此之外,几乎每个将领都抓到了大批俘虏,只一个将军擒获的奴隶就达5000人。
金帐汗国元气大伤,所幸帖木儿军也损失很大,不能继续追击,撤回国内休整。
帖木儿深知,对于金帐汗国的打击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再接再厉。浑度儿查河之战后不到4年,帖木儿便重组军旅组织了第二次远征,再次向脱脱迷失汗挑战。
如果说上一次是作为成吉思汗后继者的初赛,这一回便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复赛。而对于脱脱迷失汗来说,这也是一场关系到汗国命运的决战,是自己的中兴之路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1395年4月15日,脱脱迷失汗纠集了几乎所有能战之师,在帖列克河谷与帖木儿对阵。
帖木儿仍然用七个军团如车轮一般轮番向金帐汗国军阵地发起猛攻,而脱脱迷失汗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翼迎战,向帖木儿军全线进攻。
两支军队如狭路相逢的亡命徒,红了眼的双方士兵如修罗一般互相砍杀。这时,已经没有什么计谋、战略可以施展,双方谁能够取胜,靠的都是谁的士兵更为凶狠,谁的军队更为强横。
在浑度儿查河之战丧失了太多主力的脱脱迷失汗终于在士兵的善战上棋输一着。经过数个小时激战,他的左翼军终于动摇、后退、崩溃,帖木儿军乘势全面合围金帐军中翼,将之分割,战场的局势完全一边倒了。
虽然有着万般不甘,脱脱迷失汗也不得不撤出战场,将他最后的赌注——数十万已经和正在变成尸体的军队留在了身后。
帖列克河谷之战让帖木儿掌握了完全主动权,但他知道,金帐汗国幅员辽阔,尤其是中心地带的伏尔加河流域极为富庶。想让脱脱迷失再也无法翻身,要么必须将他本人活捉,要么便必须彻底摧毁金帐汗国的经济命脉。
既然脱脱迷失已经逃得不知去向,帖木儿只能采取最为残暴的方式——进兵金帐汗国腹地。
一场从未有过的浩劫降临在这个已经有近两百年历史的汗国头上。帖木儿的军队所过之处,所有的城镇都化为废墟,所有的村庄都夷为平地,即使散居在草原上的游牧民也被洗劫并卖为奴隶,对汗国最忠心的撤尔克斯人被全族屠灭,汗国财富和权力的象征阿斯特拉罕城与首都别尔哥萨莱城几乎从地图上被抹掉……
这次大扫荡,将金帐汗国的脊柱彻底打断了,帖木儿留下的,除了废墟还是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尸体。
“成吉思汗继承人”的选举得出了结果,帖木儿最终胜出,他的帖木儿帝国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二蒙古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