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亦真复亦幻——达延汗的中兴 四、右翼之乱

在达延汗时代,蒙古本部经过百余年的分化整合,逐步形成几大势力。除汗廷直接控制的部落外,还有永邵布部、鄂尔多斯部、蒙郭勒津部、喀尔喀部、兀良哈部、科尔沁部以及朵颜三卫。

经过满都海彻辰夫人时期的铁腕执政,永邵布部、鄂尔多斯部、蒙郭勒津部、喀尔喀部、兀良哈部已经相继归附汗廷。

亲政后的达延汗面对的局面相当安定,在最初几年,他按部就班地用怀柔手段逐步扩大汗廷的实力。

在呼伦贝尔东部和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后裔所属的科尔沁部,此时实力雄厚,号称“二十万科尔沁”。达延汗对之克尽兄弟之礼,并保证绝不会拆分科尔沁原有部落,也不派汗廷官员管辖,只需他们向可汗效忠即可。科尔沁部首领鄂尔多固海审时度势,归附汗廷。

而对朵颜三卫,达延汗通过联姻、结盟和互访等方式,逐步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年轻的达延汗让蒙古本部的各首领都在名义上服从于汗廷,在表面上做到了政令统一。

但这种统一是极不稳定的,各部首领实力雄厚,大汗的政策一旦触及到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便会战火频起。

亲政后第十年,战乱暴发了。

1509年,达延汗任命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济农,掌管永邵布、蒙郭勒津、鄂尔多斯三部。

这一任命使得永邵布部首领亦不剌、鄂尔多斯部首领满都赉的极为不满,于是暗中联络蒙郭勒津部首领火筛,决定发动叛乱。

鄂尔多斯是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所在地,乌鲁斯博罗特济农刚一到任,便到八白室拜祭。亦不剌等人趁机在典礼上向济农的侍从挑衅,双方发生争执,遂致殴斗。乌鲁斯博罗特济农手下大臣巴布岱一时冲动,将亦不剌的手下砍死。

一直在等待机会的亦不剌等人立即大呼:“刚来此处便草菅人命,日后还不得将我们斩尽杀绝么!?”这句话就是信号,一时间,八白室内外伏兵四起。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乌鲁斯博罗特济农的属下毫无防备,虽拼死保护主人的安全,并夺得马匹让济农逃走,但终于寡不敌众,乌鲁斯博罗特济农在混乱中被杀。

“八白室之变”发生时,达延汗的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正在土默特部探亲,闻变后趁夜色逃走,一路上以打猎果腹,在饥寒交迫中赶回汗廷,向父亲报告了事变经过。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右翼三部叛离,还折了爱子。达延汗勃然大怒,决定亲征讨伐。

鄂尔多斯、永邵布两部都兵强马壮,而且还是护卫八白室的“大有福者”。达延汗不得不认真对待,不但让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部集所有丁壮参战,还向科尔沁部发出谕旨,要求援助。

科尔沁部首领鄂尔多固海此时已经被达延汗封为“诺颜”,正愁没有报效的机会,接到谕旨后带领其子布尔海率主力前来。汗廷所能调集的军队几乎倾巢而出。

而在叛乱者一方,亦不剌、满都赉都是直接置乌鲁斯博罗特于死地的祸首,自然没有退路,集中所有精锐准备迎战,而蒙郭勒津部的火筛此时看到汗廷来势凶猛,便玩起了坐山观虎斗,不派兵参战。

天平倒向了汗廷一方。

达延汗率大军到达答阑特里温之地时,右翼军队已经先期抵达,双方对峙,谁也不先出手。此时,右翼军队数量大约有三万人,而达延汗的部队则有5到7万人。

右翼军是背水一战,生死存亡全系于此。而汗廷军则有些七拼八凑,求战之心不够热烈,若是对峙久了,便会士气低落。为了速战速决,达延汗派布尔海、巴嘎逊塔布囊和巴尔通三将率小股骑兵为先锋,冲击叛军阵营,诱其出阵。

果然,早已绷足了劲的右翼军一遭到进攻就如堤坝破口一样,大军宣泄而出,以弓形阵向汗廷军发动猛攻。达延汗用以诱敌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布尔海阵亡,但战略意图已经达到,而且让失去儿子的科尔沁首领鄂尔多固海红了眼睛,率军死战。

面对敌军的弓形阵,达延汗将军队编为六十一组,以牛角阵形迎击。同时,命兀良哈军单独列阵,并将自己的大纛矗立于其军阵当中,诱惑右翼军队主攻方向。

亦不剌、满都赉看到这面大纛,认为达延汗便在兀良哈军中,指挥其主力向之猛攻。兀良哈军以一军之力哪里抵挡得住,经过激战后败退,但右翼军队主力亦有相当损失,锐气已失,人马俱疲。

趁此机会,达延汗高举起代表可汗的黑色大纛,指挥全军向右翼军队发起猛攻,一举击溃其主力。亦不剌、满都赉率残部败走,达延汗紧追不舍,直追到柴达木,将满都赉斩杀。亦不剌逃到哈密,被白帽回诱杀。

见到亦不剌、满都赉败亡,蒙郭勒津部的火筛连忙向大汗表示忠诚。右翼的叛乱平息。

基于对这次叛乱的反思,达延汗决定将本部各部落进行重新划分,而以自己的儿子为各部之首,避免动乱。

在答阑特里温之战后不久,达延汗册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济农,统领三部,而以四子阿尔苏博罗特统领蒙郭勒津部的七个鄂托克,划为土默特部。

蒙郭勒津部首领火筛见到大汗要把自己的部落拆分,又用济农剥夺了自己对部落的治权,这才后悔没有与亦不剌等人一起反叛。此时虽然孤掌难鸣,但为了权力也不得不铤而走险,于是发动叛乱。

以一部之力起兵,胜算绝少。虽然在图尔根河(今呼和浩特之大黑河)一战中,火筛主动出击,一度使得汗廷的讨伐军陷入混乱,达延汗本人也因乘骑陷入泥泞而狼狈不堪。但最终还是战败,火筛被迫投降,不久郁郁而终。他的蒙郭勒津部最终完全被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统管,成为其世袭部落。

至此,蒙古本部所有不安定因素全部解除,达延汗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影响后世的业绩——分封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