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2)

朱元璋说:“好,就用火攻!常遇春,你去准备。”

  常遇春答应下来,众将陆续下船。

  当众将分头去执行任务时,朱元璋叫住了徐达,让他等等。

  徐达回身等他吩咐。

  朱元璋意外地令他马上点本部军马回金陵。

  徐达说:“这个时候让我撤出去?”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刘基称赞朱元璋远见于未萌,是要防备张士诚这时候趁火打劫。

  朱元璋说:“若是张士诚杀奔金陵,李善长和费聚、陆仲亨带的那点兵肯定守不住,如金陵有失,我们可就无家可归了。”

  徐达说:“好,我马上回应天。”

  底舱里,船更显得晃晃悠悠,浪滔声不绝于耳。

  受了伤的郭宁莲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血把缠裹左臂的白布都洇透了。朱元璋端着一碗汤在喂她。她喝了一小口,便摇摇头不喝了。

  她问是什么时辰了?

  朱元璋告诉她快天亮了。

  郭宁莲说:“你一夜没睡?”朱元璋笑笑。郭宁莲对门口的七巧说:“你怎么能让他熬一夜?这么险恶的大仗,没有他怎么得了!”

  朱元璋说:“一宿不睡觉算什么?只要我能陪着你就行了,别人在这儿我不放心。”

  郭宁莲挣扎着坐起来,说:“你不走,我也不养伤了,我上甲板上去。”

  朱元璋这才说:“那你睡一会儿。”

  郭宁莲点头,马上闭上眼,见他悄悄脱下鞋,手提着鞋光着脚上了顶舱。

  郭宁莲有感于他的体贴,泪水夺眶而出。

  三

  鄱阳湖上,新的大战帷幕又拉开了。

  陈友谅亲自出阵,他的巨型楼船更高更大,劈波鼓浪,汹汹而来。陈友谅坐在楼船顶层杏黄罗伞下,达兰坐在一边,还悠闲地弹着琵琶。这是陈友谅用以安军心之举。

  朱元璋远远地看见了,对刘基说:“上阵带美女,弹着琵琶助战,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啊,陈友谅这个打鱼郎是为一绝呀。”

  胡惟庸附他耳畔说:“瞧见那弹琵琶的美人了吧?那就是倾国倾城的达兰。”

  朱元璋一时心动,手搭凉篷仔细看着。脸上五官看不大清,但那是一个美丽的影子,叫人销魂的影子,看得朱元璋心猿意马。刘基说:“这一仗,弄不好陈友谅真的要倾城倾国了。那他一定怪这美人。”

  朱元璋说:“关这美人什么事?”

  刘基说,周幽王失国不是怪褒姒吗?殷纣王灭亡不是归罪于妲己吗?安史之乱不是非要勒死杨贵妃这个祸首吗?以成败论英雄的同时,也是成败归罪女人。

  朱元璋说他此论切中要害,透辟,很少有人这么想过,看来得为女人鸣一回不平。是不是也关照陈友谅一声,万一他这个大汉皇帝短命,最好别委过于达兰。

  刘基哈哈大笑起来。

  鄱阳湖面上,战鼓和着浪涛声轰响着,双方千船齐发,呐喊声排山倒海。这同时是一场胆魄之战、气势之战。朱元璋的甲壳虫一样的小舟,虽多却总有点寒酸之感。

  突然,掩护在船阵中的七条快船脱颖而出。

  装满了火药和浸油芦荻的船伪装得很巧妙,每船船头都有人喊着号子鼓噪,后面十几个摇橹手拼力划船,船速如飞。而众多穿了盔甲的不过是稻草人而已。

  陈友谅注意到了飞速前进的七条船,他站了起来,问:“这是怎么回事?这几条小船为什么单兵突进?可疑,快拦住。”

  但为时已晚,七条船分别划到了连接着的敌人巨舰下,士兵们轰的一声点燃芦荻,然后飞快跳上拖着的救生舟,砍断缆绳,飞一样逃回本阵。

  风卷火舌,火势越来越大,敌船一片慌乱,都想尽快躲开,但船尾大不掉,已陆续被火船引燃,湖上顿时烈焰腾天。

  在敌舰上一片鬼哭狼号时,朱元璋阵中战鼓齐鸣,万箭齐发,烧死的、中箭的、落水的敌兵不计其数,湖水都被血水染红了。

  陈友谅的船好歹向后逃脱了,有人从小船上攀援而上,原来是一个小校,他带着伤,满身焦糊,向陈友谅报告说:“陛下……陛下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还有平章陈普略……都被大火烧死了。”

  陈友谅惊魂稍定,仍在喊:“杀,杀!我不信大舰船杀不过他的小船。”

  朱元璋的损失也不小,院判张志雄在作战时桅樯折断,敌船上铁钩丛刺搭上来,眼看要当俘虏,他横剑自刎了。除他以外,丁普郎、余昶、陈弼、徐公辅也都战死,最令朱元璋感动的是丁普郎,眼睁睁看着他身受十多处重创,已经被敌兵砍去了头,身首分离了,双手却仍然死死抓住一杆长枪不倒,目睹邻船这惨烈场面,朱元璋几乎要号啕大哭。

  撤回到驻地后,朱元璋马上召集将领研究应对之策。

  不管怎么说,形势对朱元璋有利。

  由于陈友谅的左右金吾将军投降了朱元璋,对陈友谅的打击更大。朱元璋鼓励将领必须不计伤亡,一鼓作气。

  陈友谅没处出气,把捉去的战俘全都绑上石头沉到湖里去了。

  朱元璋问:“我们抓了他多少降卒?”

  刘基说:“总数在一万以上。”

  朱元璋宣布了与陈友谅截然相反的策略:一个不杀,要回家的,发给盘缠;要留下当兵的,发给安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