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2)

“我也没见过。”胡惟庸说,但她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她叫达兰。

  “噢。”朱元璋说,这不是陈友谅的王后吗?真有画上画的这么美吗?

  “我朋友说,真人比画更美。”胡惟庸说,再神奇的画师,也不可能把美人的神韵十全十美地展现出来。

  “你朋友见过?”朱元璋问。

  “岂止见过。”胡惟庸说,“我的同乡朋友和在下一起得的功名,他是个秀才,画技十分出色,陈友谅多次召他去为达兰画像,这是我这朋友私留下的一张,叫我要来了。”

  朱元璋又反反复复地由远及近,换着角度欣赏着达兰的画像,问:“你以为这女人如何?”

  “倾国倾城。”胡惟庸说,“当之无愧。”

  “陈词滥调。”朱元璋说,那是酸腐文人最低能的形容。要他用自己的话形容一番,这女人怎么个美法?

  胡惟庸说:“我想听听明公大人如何形容?”

  朱元璋说:“我若形容这女人啊,我一见了她的模样,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憋住这口气,不忍心大喘气。”

  胡惟庸笑了:“主公的文采谁比得了。”

  “你别夸我,”朱元璋说,“我有什么文采,叫刘伯温奚落得一文不值。”

  胡惟庸说:“他是姜子牙呀?说什么都对?”

  朱元璋说:“刘伯温,还真是我的姜子牙。你们小看不得,有时他一句话、一个计谋抵得过千军万马。”

  胡惟庸见朱元璋不断地忽而远忽而近地端详那张画,就不失时机地说:“达兰在陈友谅那里,好有一比。”

  “哪一比?”朱元璋问。

  “好比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胡惟庸说。

  “世上哪有尽善尽美、尽如人意的事。”朱元璋叹息地说,“颠倒乾坤的事也是时有发生啊,叫人无奈。”想想笑问,“你为何弄画像送我?”

  胡惟庸说他已下了决心,把这个美女送给明公,光送一幅画像有什么意思?

  朱元璋心里巴不得的,却告诉他这海口不要夸。谈何容易?

  “事在人为。”胡惟庸说,他会记在心上的。

  朱元璋卷起画像,说:“说说你们宁国县的事,我很爱听。”

  三

  常遇春在中军帐外来回走动着,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他对守门的小校发牢骚,一个破县令,也跑来唠叨起来没个完!主公把他轰走算了。
  小校说,别看是小小的七品县令,主公还赏酒喝了呢。

  总算见胡惟庸红光满面地出来了,见了常遇春,忙打躬:“常将军,耽误您的大事了。”

  常遇春鼻子里哼了一声,走了进去。

  朱元璋一见他进来,忙站起来带有歉意地说:“叫你久等了。”

  看着一桌残席,常遇春说:“主公真高看这小县令一眼啊。”

  朱元璋请他坐。他说小县令不可小视。这胡惟庸把一个宁国县治理得很好。朱元璋听了都很佩服他。

  “没有我们沙场征战,他宁国县好得了吗?”常遇春说得很直白。

  朱元璋说:“反过来说,没有他们,大军吃什么?这次他就送来了五万石军粮。”

  常遇春这才不说什么了。

  这时吴良进来,说:“主公不是要去巡夜吗?马备好了。”见常遇春在,又与他打了个招呼,“你来了?九华山之战,打得真痛快呀。”
  常遇春说:“托主公洪福。”

  朱元璋站了起来,对常遇春说:“没什么事,跟我一起去巡营。”

  常遇春说:“我说几句话就回去了。”

  朱元璋复又坐下:“你还是有事。我看你打仗霹雷闪电,平日里却期期艾艾。”

  吴良知趣地退出去了。

  常遇春是来为内弟提亲来了。他告诉朱元璋蓝玉从小没父没母,一直跟着他姐姐,在他们跟前长大的,他姐姐总为他的亲事操心,前几天又捎信来,叫他上心。

  朱元璋淡然一笑:“蓝玉比你要精明十倍,用得着你为他找媳妇的事发愁吗?”

  常遇春只能借机兜底:“我正是为此而来。他是个主意很正的人,一条道跑到黑,我劝过他几回,拗不过他,不得不来求主公。”

  朱元璋心不在焉地应答着,却拿起了方才看了一半的书卷:“你说吧。”

  常遇春又没了勇气,不知怎么说了。

  朱元璋问:“怎么不说了?难于启齿吗?”

  常遇春鼓起勇气说:“他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他看上主公的妻妹郭惠了,我骂他,可他非让我来找你提亲,我知道这是高攀,不般配的。”

  朱元璋并无惊讶表示,他说:“这也不能说高攀,蓝玉英武干练,其实很般配。”

  常遇春没想到这么顺当,脸上绽出了笑容:“这么说主公应允了?”

  朱元璋的话显然是推托了,说自己毕竟是姐夫,怎能越过岳母这一关去?

  常遇春满怀希冀地问:“主公的意思是,一定要征得老夫人的首肯?”

  “难就难在这里。”朱元璋说他早看出蓝玉的心思了,为此他也想成全他们,并向老夫人问过口风,结果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

  常遇春心凉了半截:“没看上蓝玉?”

  朱元璋说:“那倒不是。我们蓝玉这样的少年英才,打灯笼也难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