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食堂

listyle=”li:252x”

css=””林秀英看到女儿头上的碎发都被汗水打湿,站在她面前直愣愣地看着她,心中更是紧张:“到底怎么了?”

林清问道:“妈,我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哪了?”

林秀英顿时松了一口气:“你这孩子,吓我一跳。”

这么多年从不来食堂找她的女儿突然跑过来,林秀英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不就在床垫底下压着呢吗?”

林清恍然大悟,她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但是根本没有想到床垫底下。

住在老房子时,妈妈的确有把重要的文件压在床垫底下的习惯。

林秀英一脸无奈,就为了这件事,大女儿牵着小女儿一起过来?姐妹两人都热得两颊通红。

“你俩坐在这里吹会电扇再回去?”

林秀英原本以为林清一定会拒绝,没想到林清真的坐下了,目光还在食堂里打量了一圈。

食堂里的桌子微微泛着油光,墙上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菜谱——

红烧肉2块、糖醋鱼1块5、炒白菜4毛……

好便宜啊!

林清问道:“妈,你几点下班?我和妹妹能在这里吃吗?”

林秀英明显愣了一下:“你要在这里吃?”

林清犹豫着问道:“行吗?”

还没等林秀英回答,刚才帮林清叫人的梁阿姨就在一旁高声说道:“行!怎么不行?”

“马上就开饭!清清和菲菲再等几分钟啊!”

一大盆猪肉炖土豆、一大盆炒白菜放在餐桌正中央,林清手里被梁阿姨塞了一个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大白馒头时,整个人都是茫然的。

她原本是想花钱在食堂吃饭,怎么变成和食堂员工一起吃员工餐了?

林清看着手里比碗还大的馒头:“我吃不了这么多……”

林清已经很多年不怎么吃大米白面了,每餐的碳水摄入是一小碗杂粮饭或者蒸玉米蒸南瓜。

现在这么大一个馒头拿在手里,林清胆战心惊。

“怎么吃不了?清清你可别减什么肥啊!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得多吃点!”

这话林清爱听,她朝着梁阿姨笑了一下。

林秀英也说:“咬着吃吧,要真吃不了剩下的给我。”

刚出锅的馒头散发着小麦的香气,林清咬了一口,在嘴里越嚼越甜。

五花三层的猪肉炖得软糯,和暄腾的馒头是绝配。

脂肪配碳水,好吃胖成鬼!

林清仗着十八岁的新陈代谢速度,暂时不去想胖成鬼的事,专心享受当前的美食。

很显然她低估了自己十八岁时的饭量,一个大馒头毫无压力地吃完了,还吃了好多肉好多菜。

员工餐吃完之后,大家动作麻利地收拾干净,林清想要帮忙,被食堂里的叔叔阿姨们挡住了。

六点整,厂区里的钟楼敲响钟声。

林秀英对林清说道:“我要去忙了,你带着菲菲回去吧。”

大波大波的工人涌进食堂,林清不好留在这里碍事,带着妹妹先回家。

下班时间的路上全是人,广播里放着流行歌曲,《朋友》《心太软》《爱如潮水》……

广播站天天放这些歌,连六岁的程菲菲都会了,跟着哼唱了一路。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

林清回家后掀开床垫,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压在床垫底下的,还有三本存折、一版邮票。

林清盯着邮票反复确认,最终不得不承认这不是她知道的未来会值钱的任何一种邮票。什么猴票啊祖国山河一片红啊,她家里果然没有那样的好运气。

这版普普通通的邮票就是写信时贴的,二十年后也卖不上钱,现在当然更卖不上钱。

三本存折林清也仔仔细细地看了,现在的存折都是手写的,打开就能看到余额。

两本存折是死期,一本五百块,一本六百块。

还有一本活期的,妈妈林秀英每个月的工资都打到这本存折上,结余只有4块2,每个月的工资都取的干干净净。

之前林清找录取通知书时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家里的现金加起来也只有一百多块。

也就是说现在全家的储蓄一共有500+600+100=1200块。

而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大学学费一年2400块,住宿费200块。

现在还没有助学贷款,这些钱都要开学报到时一口气交上。

即使把家里的钱全都掏空,一点也不给妈妈和妹妹留,林清的学费还差1400块,而这还没算上林清在大学里的生活费。

上辈子林清不去读大学,而是直接去赚钱,经济方面的原因也占了一半。

她年轻气盛,看着林秀英拉下脸去舅舅家、小姨家借了一遍,还有几百块的缺口怎么也凑不上。

林秀英准备去找程立群借钱,被林清死死拦住了。

那时林清年少轻狂,宁可穷死在外面,也绝不会低声下气向程立群借钱。

何况她也根本不觉得自己会穷死在外面,程立群那样的渣滓做生意都能发财,难道她还不如程立群?

十八岁的她受不了一丁点的委屈,结果后来出去赚钱受了百倍千倍的委屈。

林清的目光落在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上——

“程清同学:祝贺您已被录取为杭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是了,她这时还没有改姓,因此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程清。

林清珍惜地抚摸着录取通知书,九八年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张录取通知书是上辈子的自己日日夜夜悬梁刺股换来的。

可惜上辈子的自己没有珍惜。

九八年是高考历史的分水岭,有人戏称九八年的高考是黎明前的黑暗,九八年的考生是最惨的一届考生。

因为从九九年,高考就开始了大扩招。

九八年的高考录取率是34,到了九九年就涨到了56,比九八年多录取了五十多万人。

而九八年34的高考录取率背后,还有一个更触目惊心的数据,那就是九八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只占同龄人的5。

在九八年,95的同龄人并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初中毕业后甚至小学毕业后就离开了校园,只有5的人能参加高考。2

因此考上大学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称一句天之骄子完全不为过。

这些数据,十八岁的林清当然不知道,一九九八年的考生中根本没几个人知道。

这都是后来互联网发达了,林清在深夜反复搜索、默念的数据。

而这还不是林清最后悔的。

林清不去读大学,也是不满意录取她的杭州大学。

杭州大学并非林清的第一志愿,只是林清的第二志愿。

她高考发挥不好,分数也比前面的模拟考试都低。

十八岁的林清心比天高,她高中一直是年级第一,理想的大学至少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这种水平。

万万没想到,就在1998年9月,历史上本就同根同源的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成为了新的浙江大学。3

也就是说假如林清去上大学了,她在入学半个月后就会从杭州大学的学生变成浙江大学的学生。

她同届的学生们,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杭州大学,毕业证书上写的是浙江大学,和其他考入浙江大学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四校合并后,浙大的综合排名迅速上升。

假如林清98年入学、02年毕业,她毕业时浙江大学已经超过她理想的南开大学了,和南京大学比也毫不逊色。

毕业的大学生能进入当时最热的外企,ib、惠普、宝洁、微软……

刚毕业时一个月的工资就能抵得上林清几年的收入。

夜深人静时她难免去想,其实大学读四年根本不耽误她赚钱,因为她离家的头四年根本没赚到钱。如果她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最起码能积攒出第一桶金……

一声惊雷响起,闷了一天的雨终于瓢泼而下。

窗外的雨幕连成一片,路灯昏黄的光根本穿不透,林清担忧地看向二食堂的方向:“妈带伞了吗?”

程菲菲说道:“肯定带了,最近天天下雨,妈妈每天都带着伞呢。”

林清愣住,心随着妹妹的话沉下去。

她记起了更多。

九八年的夏天是伴随着雨水、洪水和无数人的泪水度过的。

林清打开电视机,家里的电视机还是她小时候买的黑白电视。现在制药厂家属院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彩色电视,只有林清家依旧是黑白的。

电视没有遥控器,林清蹲在电视机前,按着机身上的按钮换台。

一共只有十来个频道,林清很快就换到了中央一,正在播放的新闻联播主持人还是□□和罗京,林清果然看到了洪水的消息。

九八年的洪水很大,不过制药厂家属院的人们一直都当做遥远的新闻来看,感叹几句可怜、参与一下捐款,却没有一个人将远方的消息和自己联系起来。

虽然这个夏天的雨水确实比往年都多,但是华北平原的人们实在对洪水毫无概念。

他们生活的城市远离江河,没有湖泊,所谓护城河只是一条人工凿出来的小水沟,洪水能从何处来呢?

没有人想到小水沟竟然在深夜里水漫金山,把制药厂家属院里一楼的房子全都淹了。

林清家恰恰住在一楼。

床、沙发、衣柜、电视机全都泡坏了,至于书籍、衣服之类就更不必说了。

不止制药厂家属院,半个城市都如此。林清的姥姥家、舅舅家和小姨家都住平房,家家户户都损失惨重。

如果没有这场洪水,也不至于这么多家都凑不齐林清的学费,林秀英还要去找程立群。

只能说阴差阳错,林清上辈子的运气实在太坏。

林秀英下班回家,即使打着伞衣服也湿了大半。她脱掉衣服泡进盆里,走进卧室后吓了一跳。

林清正踩着椅子踮着脚尖,不知道往大衣柜顶上放什么呢。

“你藏什么呢?”

林清转过头,手里拿着用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录取通知书和存折,朝着林秀英晃了晃。

“我怕下雨把家里淹了,把重要的东西都放高点。”

林秀英:“……啊?”

林清继续说道,“妈,你给舅舅家和小姨家也都打个电话,让他们把重要的值钱的东西放高点。”

林秀英:“……啊?”

作者有话要说:“来吧,来吧,相约九八……”为《相约一九九八》歌词,那英和王菲在98年春晚上演唱;

2“九八年是高考历史的分水岭……只有5的人能参加高考”信息和数据参考了网络资料《1999年高考大扩招之前,考大学难度有多大》;

3“历史上本就同根同源的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成为了新的浙江大学”源自浙江大学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