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的人大多无生命之忧,因为大多咬人的蛇都是无毒的。尽管蛇常被用来杀人,但这种办法也无法保证一定能将人置于死地,因为蛇往往不会咬一口就释放其所有的毒液。除了那种危险的攻击性极强的蛇外,一般的蛇不会咬人,除非是受到了挑衅。蛇一般胆小且喜阴暗的地方,它们总力图避开人类,其袭击的对象往往是那种要捉了它去杀人的杀手。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蛇未咬着血管、动脉或身体的其他脉管,及时的医疗可挽救受害者的性命。但是如果受害者对毒液过敏的话,情况便会恶化且有丧命的危险。蛇的毒液本身便能导致过敏。人们相信一些遭蛇咬后猝死的事例便是因毒液过敏所致。
遭蛇咬后毒性发作的时间从十分钟至几天不等。被蛇咬的地方越靠近脉管,毒性就发作得越厉害。而其他因素包括受害者体重多少及毒液释放量的多少,同样影响毒性的发作程度。蛇咬人时一般释放其储存在毒腺中的0至75%的毒液。响尾蛇、一些眼镜蛇、热带蝰蛇是最危险的。如果被毒蛇咬之前喝了酒,有时酒精会减轻毒液的毒性。
英国最近研制的一项技术可查明体内的毒液究竟源于哪一种毒蛇。此外,通过检查蛇咬的伤口及测量两个小孔的距离也可以确定毒蛇的种类。毒液呈黄色,从琥珀黄到浅麦秆黄不等。
除了通常的蛇咬外,毒液还可通过注射、伤口及抓痕渗入体内。有几种非洲蛇喷射毒液而不是咬人时释放毒液。喷射的毒液如果不直接接触人的血管,往往导致受害者失明但很少危及其性命。蛇的毒液可被抽取出来,注入人体会产生与蛇咬同样的效果。将毒液注射进血管或动脉是最致命的。中毒者也有可能是不小心误喝了毒液,然而口服的毒液出现的症状和产生的毒性通常轻一些。
古埃及人用毒蛇来处死政治犯,这种办法迅速且相对少些痛苦。在早期的北美洲,蛇的毒液或已被捣成浆的蛇头被几个土著部落用来制造毒箭。他们通常是通过挑衅蛇去咬鹿或其他动物的肝脏而获取其毒液。然后他们将带毒的动物器官放在毒树叶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混合物中使其逐渐腐烂。也许这些土著人怀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边将这种混合物加热,一边热切地希望这种毒物能将他们的敌人置于死地,殊不知这样做却削弱了其毒性。
非洲西南部纳马夸兰地区丛林里的土著人则采取以下的做法制造毒箭。他们把非洲石蒜属植物的树脂刮下来后涂在一块石头上,然后他们把这块小石头放在蛇——通常是喷射毒液的眼镜蛇的口中。等到毒液与树脂混在一起,他们再小心地把石头取出,然后将箭头与矛尖蘸上这种有毒的胶状物。
非洲其他制造毒箭的方法还包括用蝰蛇头、树脂、甲虫和有毒植物的树叶混合加热制成。这种混合物的毒性也降低了,但是这些土著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的缺陷。东孟加拉邦的土著人只把在眼镜蛇毒液里浸泡过的软填料涂在箭头上。这是最简单但却相当致命的毒箭。
在1830~1870年期间,威士忌成为美国最盛行的治疗毒蛇咬伤的办法。在内战结束前的几个月里有这么一则故事。当医生在短时期内给一个遭蛇咬的士兵开了整整一加仑的威士忌后,军需官开始愤怒起来。他争辩说那一桶在通货膨胀时期价值450美元的威士忌比那个士兵本人要值钱得多。
在19世纪的西方国家里,用烈性酒来治疗蛇毒的办法极为盛行。一些人甚至相信威士忌或白兰地能使人对蛇毒产生免疫能力。一位前线的军医在一本著名的医学期刊上讲述了他是如何以每5分钟开出一品脱威士忌的速度很快开出了一夸脱威士忌的事情。另一次,他在36小时内开出了1.5加仑的威士忌。这名医生很严肃地指责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病人完全康复后,他们居然出去寻找另一次遭响尾蛇袭击的机会。
后来,科学研究表明酒精对治疗蛇毒并无多大的作用。医学专家发现饮酒实际上对遭蛇咬的受害者反而有害,因为超过一定量的酒精会加速血液的循环,从而也加快了体内对毒液的吸收。只有极小量的酒精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起到安神剂的作用从而减少受害者的恐惧与焦虑,而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会加速毒液在体内的扩散。
如今,抗蛇毒素是惟一能够治疗蛇毒的药物。由于对于大多数蛇毒都有相应的抗血清,因此,在治疗时有三个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正确识别咬人毒蛇的种类;2)找准伤口位置;3)明确遭蛇咬至开药治疗的时间。
这三个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因蛇毒致死的人都是由于弄错了抗血清或吃的抗蛇毒素剂量不足的缘故。
抗血清同样能导致心脏或呼吸系统紊乱。如果没被蛇咬的人用了抗血清,结果会与真的被蛇咬了一样的危险。
传统的治疗蛇毒的器械为一把利刃和一个小的手压泵。直到最近,用小刀沿毒牙印将伤口切开然后将毒液吸出的方法才成为治疗蛇毒的共识。然而,让一个未经训练的人沿牙印切开伤口既是不可取的也是危险的,即便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这样做。在大多情况下,这样做的后果更糟,危害更大,因为最多只有约20%的毒液可被吸出,而且往往对那些用嘴吸出毒液的抢救者自身也造成很大的危害。
所有的蛇毒液都是复杂的蛋白组合,它们能影响感觉、运动神经系统,危及心和肺。毒液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损害血红细胞、影响心脏、肾脏及肺部肌肉和导致血栓形成。毒液往往在身体出现中毒症状前便抵达了神经组织。
四种基本的蛇有腹蛇科,蝰蛇科,眼镜蛇科和海蛇科。每一种蛇科既包括有毒蛇又包括无毒蛇。最常见的蛇将列在下面。而上一章的描述性状一栏在本章中被换成了产地及形态。
名称:响尾蛇(蝮蛇科)
毒性强度:4级。(在美国因遭响尾蛇咬致死的情况很少,因为治疗通常很及时。)
产地及形态:响尾蛇分布在从加拿大至南美的美洲干旱地区。它们之所以被称作pit vipers是因为它们的眼和鼻孔之间有一个感知热度的小孔。大多响尾蛇(但并非全部)能在尾部发出“咝咝”或“滋滋”声。
从北卡罗来纳到密西西比的海岸平原分布的是菱背响尾蛇;从阿肯色州到南加利福尼亚以及墨西哥北部及中部地区分布的是林响尾蛇;从美国东部的明尼苏达州到东部的得克萨斯州中部分布的是美国南部的林响尾蛇,美响尾蛇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及下加利福尼亚地区,太平洋响尾蛇则分布在德克萨斯西部到加利福尼亚南部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及中部地区。
有三种响尾蛇属于眼镜蛇科:角响尾蛇或称响尾蛇和响尾蛇(C.cerastes)。角响尾蛇总在小路出没,分布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的沙漠地区;massasauga响尾蛇分布在从五大湖区西南部直到亚利桑那及墨西哥的东南地区;pygmy响尾蛇则分布在美国西部各州的东南部到密执安和得克萨斯东部地区。
中南美响尾蛇,又被称作热带及南美响尾蛇。它主要分布在南美热带地区,是两种最毒的蛇之一。另一种第二毒的蛇是墨西哥西海岸响尾蛇:它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
危害及症状:响尾蛇毒液能使人口舌干燥、恶心、呕吐、休克、麻木、瘫痪、淋巴结肿胀、呼吸困难、局部缺血、眼皮下垂及肌肉坏死。肾功能有可能衰竭,一旦如此,死亡也接着发生。
被响尾蛇咬就像被大多数眼镜蛇咬一样,感觉如被一根滚烫的针猛地刺了一下那样疼。有时毒牙咬的地方会出现暂时性的麻木,这意味着伤势严重且有大量毒液渗入体内。嘴唇感觉刺痛及眼前突有黄色幻影出现都是严重中毒的征兆。呕吐及剧烈痉挛会击垮整个人。被咬后伤口处会大出血,身上会出现红斑(淤血点),可看到一两处咬痕或牙齿印。被咬者则会感觉到身体局部疼痛、视线模糊、乏力嗜睡、恶心、呕吐、多涎、出虚汗及晕厥。此外,被咬处还会肿胀变色。
发作时间:15分钟至1小时之内。两小时内如果胳膊肘或膝盖处肿胀或出现大出血都表明中毒严重。
解毒及治疗:大多用抗蛇毒素进行解毒及治疗。
个案历史:一组织试图谋杀与其作对的律师而将一条去除响环的响尾蛇放进了他的邮箱。这名律师在被毒蛇咬伤了手及手腕后,立即去医院医治而躲过了这场浩劫。
在最近发生的一起自杀事件中,一名将蛇和蜘蛛用于其表演的脾气古怪、沮丧绝望的舞蹈家故意激怒一条响尾蛇去咬她。四天后她便命丧黄泉。
注意:在美国发生的蛇咬人事件中,98%的蛇都是响尾蛇及其近亲。响尾蛇的尾部为什么会有响环,人们至今无从得知,现在的说法是响环长出来是为了警告吃草的牲畜不要踩着它们。
乙酰胆碱酯酶是响尾蛇及其它毒蛇毒液中最活跃的毒素。另一种被称作克罗他米的巨毒可引起痉挛。它主要存在于巴西南部致命的热带响尾蛇的毒液中。这种热带响尾蛇还有能够折断人的脖子的恶名,尽管这种蛇实际上并不能折断人的脖子,但其毒液毒害神经的毒性却能使脖子上的肌肉松弛到这样一种地步:如果没有支撑物,头就会立刻掉下来。
名称:棉口蛇(水腹蛇)(腹蛇科)。其他:铜头蛇。
毒性强度:5级
产地及形态:棉口蛇主要产于美洲。北美洲有棉口蛇(也被称作水腹蛇)。这是一种身上有麻点的水中毒蛇。它之所以被称作棉口蛇是因为它在攻击猎物时总是张大它的嘴露出白色的牙齿。美国东南部的低洼沼泽地里则为铜头蛇或高地毒蛇。这种蛇属蝰科族,身体呈浅红色且带有红褐色的嵌条,头却呈古铜色。铜头蛇主要栖生于美国中部和东部的沼泽地带、岩石地带和林木地带。
危害及症状:棉口蛇的毒液从理论上讲能分解它所接触的皮肤组织。被棉口蛇咬后的伤口呈黑色且出血,而肿胀区也从注射口逐渐扩散。肿胀区会开始发痒,而中毒者会使劲抓挠并变得亢奋急躁。被棉口蛇咬后,在一小段时间内伤者行为几乎正常,随之有另一小段平静时期,但最终却会发生昏迷及死亡。对中毒者的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伤口长坏疽并常流脓。被棉口蛇咬后的肿胀区常会出现大面积皮下出血,此外,心、肺及其他器官也有小面积出血。被咬者经常是流血致死,其心脏停止跳动并不是直接由于伤口所致而是由于受损的血管壁使心脏不能有效供血而引起死亡。
发作时间:被咬后十分钟内发作。
解毒及治疗:大多数医院都有对付棉口蛇蛇毒的抗血清素。
名称:矛头蛇。科目:眼镜蛇科。其他:响尾蛇属毒蛇(产于琉球群岛及附近地区)。
毒性强度:5级
产地及形态:矛头蛇这种巨毒蛇栖身于从墨西哥中部南下直到热带美洲的热带森林地带及广大的开发林地。矛头蛇一词来源于法语,在西班牙语中是黄色下巴的意思。它的身上有镶有黑边的灰色或褐色钻石图案。
冲绳岛响尾蛇属毒蛇是一种主要栖身于琉球群岛及附近地区的毒蛇。这种蛇个大且富有攻击性。它的身上有暗绿色的斑块且形成了一条波浪形的纹路。有时候,这些蛇会大胆地潜入民室引起恐慌。
危害及症状:被矛头蛇咬后会引起身体局部疼痛且伤口、牙龈、鼻子、嘴和直肠会出血。由于血液不能凝结、被咬者的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会出现大出血且在死亡发生之前出现休克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解毒及治疗:可用抗蛇毒素对中毒者进行解毒和治疗。
注意:跳眼镜蛇蛇如其名,它经常跳离地面猛烈地袭击猎物。人们应尽力避开这种毒蛇。
名称:眼镜蛇。科目:眼镜蛇科。
毒性强度:6级
产地及形态:眼镜蛇的蛇头呈帽状。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长的可达18英尺,平均长度也有12英尺多。被眼镜王蛇咬伤的人,有10%的人都会有性命之忧。
据报道,印度或亚洲的眼镜蛇每年夺去了三万多人的性命。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其致命的毒性和其觅食方式所造成的。印度或亚洲的眼镜蛇主要以老鼠为食,这便使得它们进入人口密集地区,有时候便在黄昏潜入住宅。眼镜蛇的蛇身呈黄色到黑褐色不等,其黑白相间呈帽状的蛇头上有着引人注目的呈眼镜状的纹饰。印度或亚洲眼镜蛇的身长约为6英尺。
埃及和非洲眼镜蛇早期被称作角蝰或小毒蛇,这种蛇的蛇头细小狭长,尽管人们把它称作小毒蛇,其身长至少可达6英尺。
粗皮小眼镜蛇身上长有整齐的鳞片,它很少咬人,总喜欢将其毒液喷在猎物的眼睛上使其变瞎。
黑颈眼镜蛇是一种极富攻击性的毒蛇,它能从七英尺远的地方将其毒液准确无误地喷射在猎物的眼睛上。这种蛇毒能侵蚀眼睛,但对未经受损的皮肤无害。如果不立即冲洗受毒液侵害的眼睛,眼睛很快就会变瞎。
树眼镜蛇和曼巴蛇是两种树栖类毒蛇。眼镜蛇科类毒蛇中蛇头不呈帽状的眼镜蛇有:
印度金环蛇,也被称作蓝金环蛇或普通金环蛇,它是一种很少咬人的、喜静的且在夜间觅食的毒蛇。这种蛇可长至约5英尺,其毒液的毒性很强。被咬者如果不及时注射抗蛇毒素的话,几乎有一半的人会因此丧命。这种蛇因为惹眼而极易被察觉到,它身上有细小的鳞片和图案鲜明的黄黑或黑白色饰带。
有饰带的金环蛇比印度金环蛇稍大一些,但是由于其性情温和,人们一般认为它没有多大害处。尽管它的毒液具有致命的危害性,但很少有因此而丧生的报道。
黑树眼镜蛇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毒蛇。它有时就在树上袭击猎物。这种蛇蛇身细长,灰色或暗绿色的黑树眼镜蛇可长至约14英尺且有大的鳞片和长牙。这种蛇的攻击性强到可以立起身子咬人的头或躯干。如果被咬者不及时用抗蛇毒素进行解毒治疗则必死无疑。
绿树眼镜蛇比黑树眼镜蛇个小,攻击性也小些,但却比黑树眼镜蛇更喜欢栖息在树上。这种蛇可长至9英尺。
蝰蛇的身体厚实、尾短且头圆。这种蛇蛇身呈灰色或褐色且身上有黑色的交叉纹饰。被咬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的话,会有一半的人因此丧命。
澳大利亚产的眼镜蛇科大毒蛇是世界上另一种最危险的剧毒蛇之一。这种眼镜蛇科大毒蛇极富攻击性,身长可达近11英尺。它的腹部呈黄色,背上却为褐色。澳大利亚眼镜蛇科大毒蛇的毒液中含有能在几分钟内使人丧命的凝结素。它一般都是突然袭击猎物,用它的长牙连续地咬上猎物几口。
虎蛇也被称作澳大利亚虎蛇,它身上有着黄褐相间的纹饰,身长不足4英尺,但却相当危险,经常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当虎蛇准备发动攻击时,它的蛇头会变平,脖子会像其眼镜蛇科中的跳眼镜蛇一样立起来去袭击猎物。虎蛇喜欢栖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沼泽地带以及附近的群岛上,它是澳大利亚南部地区最危险的毒蛇。
澳大利亚黑蛇身体呈蓝黑色,它的头小且下腹部为红色。这种蛇是澳大利亚最普通的毒蛇,它喜欢栖息在沼泽地带,其毒液中含有效力极强的抗凝血素。属于这一类的毒蛇还有黑点毒蛇,它身体背部为红褐色,下腹部为粉红色。
褐色眼镜蛇身体细长,头小且脾气暴躁。这种蛇身长可达7英尺,它经常跳起来袭击猎物,其毒液有着极其致命的毒性。此外,它还能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将其体色从浅褐色变成浅绿色不等。这种行动迅速的毒蛇是澳大利亚的头号猎杀凶手。可用铜头蛇的抗蛇毒素来对褐色眼镜蛇蛇毒进行解毒。
东部珊瑚蛇或丑蛇是一种性情温顺、喜在夜间活动且会打洞的眼镜蛇科毒蛇。它身长不足3英尺,身上有着红色和黑色的宽纹路,中间被黄色的纹路隔开。如果被这种蛇咬着身体的要害部位或被摄入了过多的毒液,被咬者则有可能死亡。由于眼镜蛇科中也有无毒的眼镜蛇,一首识别毒蛇的民谣唱道:“红黑相间的蛇是极其危险的蛇。”尽管民谣中是这么唱的,但是这一准则并非万无一失,因此,对任何种类的蛇都应该多加小心。
亚利桑那毒蛇是一种极其少见的小毒蛇,它一般不去袭击人类。
非洲眼镜蛇相当小,它的身体呈鲜亮的橘黄色,上面有着黑白相间的纹路。
其它眼镜蛇科毒蛇还有中美洲的黑带眼镜蛇(在过去的五年内,哥斯达黎加报道了两起黑带眼镜蛇咬人致死的事件)和南美州南部的巴西利亚大眼镜蛇(它已导致了好些人丧生)。
综上所述,眼镜蛇科类蛇栖身于从非洲到整个亚洲的广大地区。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从印度到菲律宾再到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亚地区;印度眼镜蛇分布在伊朗以西地区;树眼镜蛇分布在非洲的赤道地区;黑颈眼镜蛇分布在整个非洲地区;印度金环蛇分布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到中国的广大地区;有饰带的金环蛇分布在印度支那地区;黑树眼镜蛇分布在非洲亚撒哈拉沙漠地区,绿树眼镜蛇分布在东非;澳大利亚眼镜蛇科大毒蛇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周边地区;蝰蛇分布在澳大利亚及周边岛屿上;虎蛇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的沼泽区,澳大利亚黑蛇分布在澳大利亚;褐色眼镜蛇分布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东部珊瑚蛇分布在从南卡罗来那到密苏里再到墨西哥东北部的各大地区;亚利桑那眼镜蛇仅局限于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地区;非洲眼镜蛇分布在南非;黑带眼镜蛇分布在从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北部地区;巴西利亚大眼镜蛇则分布在巴西南部、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和乌拉圭。
危害及症状:被眼镜蛇咬后的十五分钟至半小时内会出现中毒症状。这些症状总的特征是伤口在咬后十分钟内开始疼痛并开始逐渐肿胀,被咬者血压下降并有可能有抽搐发生。被咬者最后死亡一般是因呼吸功能衰竭而致。眼镜王蛇的毒液一般不会影响伤口周围的组织而是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脏。对眼镜王蛇受害者的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伤口处没有受到影响,其身体内部器官也没有大的异样之处。
被眼镜蛇咬后十天有可能发生肺瘫痪(肺功能衰竭),其发作症状与颠茄生物碱中毒的发作症状相似。
发作时间:如果不给被咬者及时注射抗蛇毒素,眼镜蛇毒液会在2小时内麻痹人的神经系统并导致死亡发生。延误4小时后再给被咬者注射抗血清,抗血清便丧失了部分效力;延误24小时再实施注射,此时抗血清已毫无用处。
解毒及治疗:只有特定的抗血清才对眼镜蛇毒有解毒作用。在注射这种抗血清之前,应对被咬者进行该抗血清的过敏测试,否则,这种抗血清本身便可使其过敏者丧命。通常,医生会等到系统的中毒症状出现之后才对中毒者进行治疗。如果被咬者伤口区肿胀逐渐严重或嘴唇麻木,那么,医生应首先给其十小瓶的抗血清静脉输液。该抗血清应与5%的葡萄糖盐水混合使用。与此同时,医生还应做好给被咬者作出肺复苏的准备。
个案历史:一个曾被眼镜蛇咬过的人这样描述他的中毒症状:我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它不能叫做无意识状态,但我却意识不到我周围都在发生些什么……我没有焦虑,也感觉不到疼痛,我甚至没有对黑暗逐渐笼罩了光明感觉到奇怪……我确信我始终没有完全失去意识,我只是觉得乏极了,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如果这就是眼镜蛇中毒导致的死亡方式,那么,它一点也不痛苦。
克列欧帕特拉仍旧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用毒蛇来自杀的人。她很有可能是用埃及眼镜蛇(其毒液和锯形鳞片眼镜蛇的毒液一样毒)来自杀,这使她遭受长时间的痛苦和艰难的死亡。
一名科学家曾在被眼镜蛇咬的前几个月注射了抗眼镜蛇毒的疫苗。起初他没有出现神经中毒或其他中毒的基本症状,但后来他却长了生疽的白斑而不得不进行植皮手术。
呷足量一口眼镜蛇毒液可导致死亡,但美国一位细菌学家却采取了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结束生命——他给自己注射了剂量足以致命的眼镜蛇毒液。
在佛罗里达州,一名被眼镜蛇咬的年轻人在医生看护下在医院里安然无恙地度过了七个小时。然后他的麻烦开始出现了:他的呼吸变得困难、眼球无法转动,很快他全身的肌肉开始麻痹,他只能用抬起眼皮来对所提问题作出反应。尽管医生给他注射了抗蛇毒素和实施了人工呼吸措施,几小时后他还是命丧黄泉。
注意:眼镜蛇毒在化学成分上有别于其他毒蛇科的毒液。眼镜蛇毒是一种神经毒,它能够导致全身逐步麻痹并能在毒液扩散到呼吸系统肌肉时导致死亡的发生。
眼镜蛇毒比其他毒蛇的毒液更具有抗热性,其毒性和中东的黄蝎子一样毒。此外,它的毒性还是士的宁的两倍和黑寡妇蜘蛛的五倍,但却只是蘑菇毒中的蝇蕈素的一半。
一些眼镜蛇毒还能产生剧烈的溶血效应。它能破坏血红细胞并释放血红蛋白,这在中毒者的尿液中可将其检验出来。对眼镜蛇中毒死亡者的尸体解剖后发现其体内有大出血、组织坏死、器官细胞肿胀以及肾脏受损的症状。
名称:蝰蛇。
毒性强度:6级
产地及形态:普通蝰蛇及欧洲蝰蛇约三英尺长,其蛇身呈灰色,背上有黑色弯曲纹路,两边有黑色。这种胖乎乎的蛇很少对人有致命性。
鼓腹巨蝰(猪鼻蛇)蛇身厚实且有巨毒。其名字来源于它全身鼓起,大声发出“咝咝”的警告声。这种蛇为灰色至棕褐色,背上有锯齿形的花饰。当接近它时,这种巨毒蛇往往是誓死捍卫其领地而不是逃之夭夭。
非洲树蛇是一种树上猎食者。它伏在树上或树丛中,头往上伸着,一动不动可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它的身体及眼睛的颜色都可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谓是丛林伪装的高手。当它受到威胁时,它会鼓起它的脖子,露上鳞片下的黑皮。尽管它长的是后牙,其毒液,即便是一点点,也是巨毒无比。
这种丛林伪装高手身长可达12英尺,粉色或棕褐色的体斑与钻石状的小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毒蛇异常厉害,被咬者往往难逃一死。
加蓬蝰蛇只分布在非洲,主要是祖鲁兰、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东非和法属西非洲地区,是最大最重的毒蛇,也是最危险的毒蛇之一。这种蛇身上有褐色、米色和紫色的长方形和三角形图案,蛇身厚实,蛇头宽大,其鼻口处有两处角状的突起。人被这种蛇咬时往往感觉不到,或将其误以为是昆虫叮咬所致。而随之而来的疼痛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这时再注射抗蛇毒素恐怕已为时过晚。这种蛇咬人时释放的毒液比鼓腹巨蝰的小,但一旦它进入静脉,就比鼓腹巨蝰的毒液厉害得多。加蓬蛇在夜间活动,白天总是躲着太阳。其毒液可毁坏血管及神经,有时也被人们称作鼓腹巨蝰王蛇。
地中海东部蝰蛇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非,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毒蛇。
拉塞尔蝰蛇是一种巨毒的陆栖蝰蛇,是其所栖息地区毒蛇咬人致死事件中的主力军。它身长仅5英尺,蛇身有鲜亮的纹路,还有三排红褐色的斑点,四周由黑色及白色的纹路围着。
锯鳞蝰蛇是蝰蛇科类最毒的蛇。它身形较小,仅2英尺长,但其毒液却致命无比。这种蛇易怒且富于攻击性。当其身上的粗鳞片互相摩擦时,便会发出“咝咝”的警告声。该蛇一般藏身于岩石下,蛇身呈灰色或沙砾色,身上有数排白色的斑点和浅白色的弯曲斑纹。它主要分布于亚非沙漠地带、俄罗斯亚洲地区的干燥地带、印度和锡兰。它的毒液非常厉害,可导致内外大出血。人在被咬后的12~16天内死亡。所幸的是,人们有对付这种蛇毒的抗蛇毒素。
蝰蛇遍及世界各地,大部分位于非洲。普通的蝰蛇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在挪威北极圈的北部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夜间活动的蝰蛇主要分布在撒哈拉的南部;美洲树蛇分布在从南及亚马逊盆地北到拉美哥斯达黎加的丛林地带;加蓬蝰蛇分布在非洲中部的沙漠地带;拉塞尔蝰蛇分布在从印度到台湾和爪哇广阔地区的乡村;锯鳞蝰蛇分布在从西非和北非直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干旱地区。
危害及症状:被蝰蛇咬的人除了有牙龈出血、发冷、发烧外,还伴有眼镜蛇咬时的种种症状。被咬后两小时内如果伤口肿胀和出血延至胳膊肘或膝盖,则表明被咬者中毒严重。
如果蛇咬在人手上,半小时后整只胳膊会肿起来,而且皮肤变成紫色。被咬者会呼吸困难、吐血且在一小时内陷入昏迷。被咬者会口鼻出血、视线模糊并随即失去知觉。遇到此情况只有立即注射抗蛇毒素才可免于一死。
如果被咬者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也往往随之而来。蛇毒强大的溶血性会破坏血红球和释放血红蛋白,这在被咬者的尿液中会显示出来。
发作时间:蝰蛇蛇毒反应迅速,直接影响着心肺功能。
解毒及治疗:注射血清素并对被咬者采取遭眼镜蛇咬后同样的治疗措施。被咬者的心脏会很快衰竭,因此,应备有心血管的恢复器械。
个案历史:在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云中命案》中,一条非洲树蛇间接地导致了一名法国放债者的死亡。这种树居毒蛇的毒液被涂在镖头上,在飞行表演中射向了那位放债者。
名称:鸟嘴海蛇。其他:黄嘴海蛇、青褐色海蛇、黄海蛇、环纹海蛇、远海海蛇。
毒性强度:6级
产地及形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水域。人们经常在捕鱼时捕到它们。
海蛇的显著特征是下颚的形状。大多数蛇下巴尖那一层又宽又大,而海蛇的却缩小成裂片状的一层,埋在第一对下唇之间。这使得海蛇的下颚非常灵活,能捕捉和吞食大的猎物。向下弯曲的颚尖使其呈鸟嘴状。海蛇身长不足5英尺。呈单调的青褐色或浅绿灰色,身上有黑色的交叉斑纹。它的腹部及蛇身两边为乳白色至灰白色,其尾部搀有黑色。浅水蛇主要出没于烂泥、河边低地、河口和诸如恒河和印度河的大三角洲地带。在远离公海的运河中也可找到这些蛇的踪迹。海蛇在陆上显得笨拙,但并非完全无能为力。
危害及症状:海蛇的毒液对肌肉有直接的危害效果。它能释放肌肉的肌浆蛋白,是一种危险的巨毒。
海蛇毒液可导致肌肉疼痛,尤其是被咬者在运动时,但其伤口只是有轻微疼痛感。然后逐渐地被咬者会感觉嘴唇和舌头麻木、视线模糊、难以咽食。真正的麻烦始于肌肉出现虚弱无力和疼痛。被咬者会眼皮下垂,下巴变硬,有点像是强直性痉挛,直至最后虚弱得几乎抬不起一根手指头。坏死肌肉中的钾会使其尿液呈红色,还会损坏肾和导致心律不齐。
发作时间:海蛇咬人像是针刺一样,看似无害,其中毒症状在30分钟至8小时内才会显现出来。被咬者有可能在被咬后数小时内死亡,但通常是几天之后才会发生。
注意:海蛇几乎不咬人,但在暖水区内却有可能,因为那儿的渔民用手捕鱼。(然而,小说中的把一箱海蛇放在房中的谋杀情节却唾手可得。)鸟嘴海蛇的毒液比其他所有海蛇的毒液都要厉害和具有致命性。
黄海蛇只释放少量的毒液,其毒性也比大多数海蛇的毒液毒性小,目前为止只报道过几起黄海蛇致死事件。环状海蛇的毒液毒性比黄海蛇的大。除了鸟嘴海蛇外,它在海蛇咬人致死量中位居第二。
远海海蛇是海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人们可在热带美洲的西海岸发现它们的踪迹:目前只报道过一起咬人致死事件(100多年以前)。其毒液的毒性约为鸟嘴海蛇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