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君臣秘议

履道坊。

大批身着虎纹衣,跨着豹纹鞍,挎豹韬的甲骑突然出现在秦琅的别院竹园外。

“百骑营?”

竹园虽小,但守门的家丁却是跟秦琅东征西战过的老家兵,一眼就认出这些彪悍的甲骑乃是北衙禁军七营中最精锐的百骑营。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再信任自己父亲的天子元从禁军,于是以自己的秦王府旧部精锐或心腹子弟择擅骑射者百人,分二番于北门长上,号百骑。

再之后,又于玄武门恢复左右屯营,号为飞骑。

之后又从飞骑中择精锐者补充入百骑,扩大百骑规模,从最初的百骑数量,扩编到一整个营。

此后皇帝又建羽林军、龙武军,各左右两营,于是形成了现在北门七营的局面。

左右羽林、左右金吾、左右千牛、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号称北衙十军,各有职责。

百骑营隶属于羽林,是北衙禁军中最精锐者,数量不多,一千骑,也称千骑营,远不如飞骑营的各三千骑兵多,可是不论待遇或是战斗力等都最强的。

百骑营突然围住竹园,让家丁面色大变,赶紧进去禀报秦琅。

“百骑营?没事,估计是圣人驾临了。”

秦琅听了倒是不慌不忙,在这东都洛阳城中,天子脚下,皇帝真要对付他,哪用的着什么百骑营,一道旨意,他秦琅也逃不出五指山。

百骑营把秦琅十亩竹园围成铁桶似的,却并没有闯门,十分安静的守在外面,连敲门打个招呼的人都没有。

秦琅坐在廊下静静的等候着,并没有等太久,门被打开,皇帝来了。

李世民一身装,看样子是到外面去打刚回。

“都退下!”

李世民对跟着自己的禁军将领们挥手。

秦琅看着这位老泰山,也让自己的随从仆佣们全都退下。

白莲池畔,紫竹林边。

李世民径直走到凉亭坐下。

“坐,站那干什么?你不是向来胆子大的很吗?太子也敢殴打,魏王也能无视?”

秦琅默默坐下,没有答话。

李世民坐在那里,似乎一肚子火气,事实上皇帝不是打刚回,而是原本在宫里觉得憋得慌,于是换上装带上百骑要出城打,可走了一半越想越气,于是临时改主意来找秦琅了。

“喝茶吗”秦琅问。

李世民瞪了秦琅一眼,“朕将你视为心腹,你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王,难道这就是你对朕的回报?”

“臣不明白?”秦琅装傻充愣,皇帝虽然来势汹汹,不过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觉得皇帝虽然火气很大,可这反而还是很大余地的。皇帝如果真动了杀机什么的,根本不会来见自己。

“朕说的是承乾的事情。”

秦琅目光直视皇帝,大胆却又耿直,“当初是陛下让臣到东宫任职,让臣教导太子,臣自然得兢兢业业用心做事。太子也是君,臣认真教导维护太子,也是尽忠尽直,如今陛下却以忠直责怪臣,难道臣所做是因私心吗?”

“陛下负我,非臣负陛下也!”

李世民愣住。

他指责秦琅,结果秦琅不但没老实认罪,反而怪起他来了。

真是岂有此理。

“混帐!”

“陛下今日驾临寒舍,这里也没外人,臣便斗胆问陛下几句话,陛下真要废太子易魏王为储君乎?”

李世民沉默,怒瞪着秦琅。

“臣今日不怕圣人降罪,臣自然没资格左右圣人立储想法,但臣既是宰相,又是太子之师,今日便要放肆多说几句。太子承乾乃圣人与德皇后嫡长子,八岁立储,至今十二年矣。”

“这十二年来,太子表现也算是极好的。”

李世民不由的回想起武德二年,承乾生于太极宫承乾殿,当时高祖亲自来看望这个孙儿,高兴之余,以承乾殿名为孙儿赐名,还曾对他说出一句话,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承乾尚在襁褓之中,便被高祖封为恒山王。李世民也极喜爱这个嫡长子,特将妻子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承乾的侍诗,后来还把秦王府十八学士中的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位大儒,拜为承乾的老师,让他们教导承乾儒学经典。

“陛下,臣记得当初陛下继位之初,册封承乾为太子的诏书中也夸赞太子,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太子八岁立为太子后,也一度被圣人当众夸赞性聪敏、特敏慧,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后来又早早让太子开始学习政务,旁听京兆诉讼,甚至下旨如果有诉人对尚书省判断不服者,于东宫上启,令太子断决,而当时太子还不满十二岁,处置的案件已经屡被圣人夸赞!”

“太子十二岁加冠元服,开始正式参与政务,亲自领雍州事务,表现可圈可点,圣人每当外出游或到行宫之时,都是太子留守京师,监国军事,也深受圣人赞赏。”

李世民打断了秦琅的话。

“朕自己的儿子,朕难道不比你清楚?这些事情都是以前了,以前的承乾,确实聪慧又仁孝,还勤奋好学,既能时常进献良言金策于朕,又能关注民生体察百姓,朝野皆是称道,然则这几年,越来越不像话了!”

“喜奢侈好游贪恋酒色,连朕给他挑的太子妃也不肯接纳,东宫那么多名师大儒教导,他却听不进去,朕搜方贤德,以辅储宫,于志宁、杜正伦、张玄素、李百药、孔颖达、陆德明、刘洎、岑本、褚遂良、马周这些哪个不是名士大臣,可谏诤俞切,承乾越不听纳”

秦琅静静听着,李世民在倒苦水,曾经承乾那般贤德,李世民这个当爹的也十分自豪得意,这几年承乾渐叛逆,李世民也是操碎了心。

正所谓爱之越深,责之越切。

期望越高,失望的时候也就越重。

“陛下,曾经的太子年少,虽然表现的贤德,但那时的太子还只是孩子,一切完全照着圣人,照着老师们的意志行事,那时的他还没有自己的意志,或者说不敢,而如今的太子已经长大了,虽然有些表现确实不好,但那是真实的想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啊,陛下。”

“臣之前也不止一次进谏陛下,说张玄素、于志宁、杜正伦、孔颖达这些人,确实都出身名门士族,本身学问也是极好的,但是他们做学问厉害,教学生不行,不懂方式方法,他们身为东宫师,不懂得如此正确的引导,却只是一味的劝谏,而且几乎是比着上疏,措辞也一个比一个激烈。”

“以前承乾年幼,自然畏惧他们,可随着太子年长,对这种劝谏方式自然也会心生抵触,这也是人之常情的,这些人在东宫,天天盯着太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要鸡蛋里挑骨头,巴不得太子是个完美的圣人,动不动就犯颜直谏,谁受的了?就算是圣人,魏征天天喷圣人,圣人也是经常被激怒,何况太子乎?太子才多大,太子有圣人这般的人生阅历和积淀吗?”

“他们太死板教条,只知道这个不许那个不对,这些人其实臣早就说过趁早赶出东宫去,他们或许能到门下省去做谏议大夫或御史台当御史,为圣人监督百官,监察朝政,但是当太子师,不够格。”

“杜正伦甚至已经违犯国法制度,他经常把太子私下的话告诉圣人,然后又把圣人跟他谈论太子的话私告太子,这是非常不应当的,甚至已犯了私泄禁中语大罪,理应惩处!”

“再则,这几年,诸王渐渐年长,陛下在对待诸王的态度上,明显有些失当,尤其是对待魏王、吴王,更容易让太子不满,毕竟太子和魏王他们都已经成年,都是当父亲的人了,圣人虽是宠爱孩子,可这让太子如何想,让朝中大臣如何想?”

“陛下,太子乃国本也,还请陛下能够为天下安为朝堂静而多想想。”

“这几年太子就算做了些错事,可也非大错,太子度人入道,恢复寺观等,也只是想为先皇后祈福,这是人子之孝。私奔陇右,擅发兵马,也是年轻人立功之心,至于说如今伤了腿,可这也只是轻微残疾,并不影响什么”

皇帝沉默了良久。

似乎在认真的思考秦琅的这番长篇大论,许久才叹气一声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承乾是朕的嫡长子,如今虽有脚疾,可朕又怎能舍弃嫡长而立嫡次甚至是庶子呢?”

“朕无意易储!”

“陛下如果真无意易储,就千万不要再给外面错误的信号了,圣人难道不知道如今朝中有魏王党有吴王党?而且魏王党势力一天比一天大,难道圣人真想等到如武德九年那样的局面出现?悬崖勒马,犹未晚也,切不可等到那一天来临啊。”

李世民沉默了。

“承乾现在已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了,朕如何才能把他拉回正途?”

“陛下先纠正自己的错误!”秦琅不客气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