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当年

俞星城觉得, 在很多人眼里,江道之绝对算得上是演技一流的佞臣。

佞臣是否坏还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喜欢。

皇帝确实是个明显有喜好的人, 但他真的会因为喜好而不分忠奸?或者说,忠奸这种戏台子上的脸谱, 皇帝会评判这种事儿吗?

皇帝起身:“你倒是还这样会说, 听说你云游四地, 倒没把这张嘴云游出几分寡淡隐默。来来,孩子们都起来。今日来也不只是要祭孔圣,也都去你们的学府里去看看。太子, 这里是你主持监修的, 不如带着这些未来的同窗们,逛一逛学府内。”

皇帝的到来反而让一切都显得不太正式,孔元节又收起皇帝的题字, 显然是要拿回宫中做包金牌匾的。太子一身礼服,抬手先是像众多学子一见礼, 而后展袖道:“诸位同窗, 这边请。”

像是裘百湖、俞敬唯这样的大忙人,也是皇帝的身边人, 大概知道皇帝来了便不会要求他们按照章程在这儿杵着作陪,便与皇帝见礼后便告退了。俞星城本来也想走, 却瞧见了四十一位学子的队尾,遥遥缀着的俞菡。

一共七个来入学的女孩, 年级差距应该不超过十岁, 但都默契的避开了俞菡,不主动与她说话,也不和她并排而行。

俞菡倒是神色淡淡的, 在队伍后头闲庭信步,似乎依旧是那个骄傲的俞家才女。俞星城却注意到她紧紧攥着衣袖的边缘。

正好这时,小燕王将目光投过来,俞星城想了想,还是随几个先生一同,跟上了太子的步伐,往学府内走去。

国子监在崇奉初年重修过一次,当时就扩展了用地,并且加大了六科的院府,之后没两年六科就加入了科举的行列。国子监算是京师这死气沉沉的城墙内,最年轻的地方之一了,其中有不少的砖石建筑,甚至在学子的居所还用了廉价透气的红砖钢架。而书库附近,有奥斯曼捐赠的清真风格的两层白楼,以及英国捐赠过的一处灰石建筑,里头大多存放的也是这两国的书籍。

不过这次世学学府,虽然就只有生徒四十人,却占据了不少的地方,俞星城随着往里走,先是看到了骑射马场与灵修道庐,马场深处,还有一个有顶棚的规模稍小的靶场,她不明白为何有两处,便问旁边的肖潼:“你有没有听说这儿是干嘛的?”

肖潼指了指靶场远处的一间木柱廊屋:“我瞧见那儿有枪,应该是练枪的地方吧。”

正说着,前头太子已经抬袖介绍道:“此处是枪场。以大明与沙俄交战的经验来看,周边不少国家的骑兵都以枪换弓,马上开枪,并训练出了能够不被枪声与炮响惊吓的战马。如今各兵备道也都积极训练枪兵、炮兵与鹏员,若以后有机会,也希望学府能够教授驾驶鲸鹏的技术。”

太子谈及学府,隐隐有种自己是学级长的感觉。

俞星城和肖潼漫步在后头,既是护着俞菡不被突然出现的男子惊扰,也是在避开众人小声交谈。

肖潼:“总感觉太子并不像是想要只来做个学子。”

俞星城低声:“或许他当真以为自己会坐在江道之那个位置。但若他成了先生辈,岂不是生徒全都成了他门客,皇上必然不愿意看到。”

小燕王紧跟着太子,他倒是活泼多话,在太子的介绍之后,免不得一顿夸奖马屁和玩笑,引得众学子笑闹不止,太子都快被他捧成了圣贤,却依旧冷着脸并不接他的话。

“关系真是僵啊。”肖潼轻声道:“宫里的旧事儿闹到现在,皇后还活着,那就是和解不了也忘却不了。”

俞星城偏头看她:“你知道?”

肖潼:“一点事儿。不过礼部消息很广,只要张开耳朵,这京师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能知道差不离。”

俞星城:“礼部确实消息算广的,不过比吏部差那么一点,你要是进了吏部,那真是天天在家听你转述,连哪个官员的小妾以前有过几个姘头都能知道。”

肖潼捏她:“就指望你进吏部呢,你怎么不去!”

这会儿,太子引着众人转弯穿过一道拱门,一处有灵力维持的苏式庭院的深处,似乎是学习工程机械所用的教室,雕花窗子里摆着钟表、透镜与小型蒸汽机,甚至还有一台崭新的从英国购置的初级发电机。

确实,这年头电力的研究已然开始,但是蒸汽技术的强盛,还没给电力以登上舞台的机会。

在这个空档,俞星城和肖潼就站在了教室外拐角的廊柱边。

肖潼看着在打开的雕花木窗内对着蒸汽机交谈的太子与小燕王,低声道:“要知道皇上一点也不喜欢皇后。”

俞星城:“看得出来。”

肖潼:“你知道,当今皇上早在幼年,就被分封到了建昌府一带,远离京师,要不是先帝晚年斗的太厉害,搞得几败俱伤,也不会有他来继位的一天。而皇上在建昌府做王爷时,十四岁便成亲了——其实这场成亲并非是因为时候到了,而是有人提前察觉到,很有可能这位遥远年幼的闲散王爷,很有可能要捡漏。”

俞星城:“当时便是这位皇后?是发妻?”

肖潼:“发妻才有时候恨得深啊。皇后姓郑,那时候也才十三岁,但其父当时可是吏部左侍郎,说是跟你平级,但咱们都知道,吏部左侍郎熬上十年就是进内阁的路。而且,郑是江南大姓,皇后的母家……姓吕。跟如今的吕阁老家不是一支,但就跟你和俞家的关系一样。而且吕家的根基是在江南,京师的才是分支。”

俞星城:“皇上与皇后关系不睦,是因为这些事儿?”

肖潼:“应该不止,你也看得出来,皇上幼年其实是放养大的,见过不少事儿,甚至他十二三岁还偷跑出去乘船跟人杀海盗;因为被敲诈而流落还被卖进金矿过——皇上就是天生的性子野。但郑皇后不是,她仿佛打小就知道自个儿要来实现抱负的,小小年纪,连自己该生几个孩子都心里计划过。”

众人随着太子离开这间有蒸汽机的屋子,顺着雕诗的石壁往前走,肖潼也怕旁人听见,不得不简短道:“反正俩人从小就斗的很凶,更别提圆房了。”

俞星城掰着手指头算:“皇上是多少岁继位的……?”

肖潼:“十七八岁吧。那时候已经斗的很厉害,听说在王府都互不见面,京师一乱,宫内死了太多人,杀的一时都无人继位。当时郑皇后父亲已入内阁,就立刻与当时的阁老商议,立当今皇上为圣,即刻入京。而,当然这只是传言……说郑皇后就在前往京师的车驾上,又是找悍奴帮忙,又是锁了车门……”

俞星城一时还没理解,肖潼抿了一下嘴:“郑皇后到了京师,就立刻有喜了。”

……郑皇后在路上强了当今崇奉帝?!

不过想来,当时的皇上完全就是个被人摆布的傀儡,郑皇后想要控制他,他也很难反抗。以皇上如今的性格,再加上俩人旧日已经有些看不顺眼,这不恨不气就怪了。

皇后为什么着急要怀孕,是否为了让自己的父亲能够在内阁迅速掌权?

亦或是这也是内阁计划的一环——反正肚子里有一个了,如果这个崇奉帝不听话,那就等孩子长大了,再让他“病死”,让幼帝继位。

俞星城这样一想,就觉得离谱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厅,往往依附皇帝,什么时候能有这样大的权力了?这是因为皇权斗争一时的结果,还是说官员与内阁权力日渐膨胀了?

肖潼道:“可惜,孩子生下来,皇帝也并不想见,他每日只喜欢与一同长起来的妹妹见面。也就是宁祯长公主。郑皇后听到有皇帝与长公主之间的传闻,难以入耳,便想办法让长公主令立府,甚至给她安排了婚事。因此宁祯长公主就很难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哥哥频繁见面了。唉,有些细节,现在说出来就是几句话,但细想,当时应该有多少不甘和痛苦。”

俞星城:“我听说长公主有过三任丈夫,显然第一任就是郑皇后给她塞的了。应该不会幸福吧。”

肖潼投来一个眼神,俞星城大概也知道了。

肖潼:“当今皇上能有今日,与他的隐忍胆大等等,都有关系,但他更像是有一些寻常皇帝根本就不会有的想法。所以才有的日后惊涛骇浪一样的反扑,让当时活着的人没一个预料的到。不过在反扑之前,有一个现在已经不能说名字的人,是如今宫中最无法忽视的幽魂。”

俞星城似乎能猜到了:“……是不是皇上,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爱人。”

肖潼微微点头:“那人早已不能提,幸而姓氏普遍,我就单说一个李字吧。李氏是宁祯长公主母家的远亲,长公主到达京师以后,李氏与她同年,便时常来往,二人情谊颇深。长公主婚姻不幸,甚至遭受虐待时,也是李氏一直偷偷帮她。而有一次长公主小产,甚至在府中昏迷而无人照料,李氏也被挡在门外。她竟穿上她兄长的侍卫戎装,易容为男子溜进宫去,想要向皇帝通报此事。”

俞星城惊讶:“那时候宫中怕都是郑皇后的天下,她也真的敢?”

肖潼:“原因自是不知,或许李氏与长公主是真的情同姐妹,或许她们有着更深的惺惺相惜,不想看到长公主因小产而死。而她当时也是慧眼识人,进宫后竟找到了孔元节。孔元节是当年建昌王府时候,当今皇上的大伴,皇上携他进宫,孔元节却被安排去做粗使杂活,根本见不到皇上。当时李氏只是碰巧遇见了孔元节,赌了一把,却赌对了,孔元节豁了命,想尽办法趁着宫中交班不备,撒了无数的谎,才连夜带着李氏见到了皇上。”

俞星城感叹:“皇上应该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长公主的命吧。”

肖潼点头:“那时候大闹了一场,现在只能听到一些传言里夸张的描述,说皇帝如何要杀郑皇后,说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出宫。但可信可不信,总之长公主活下来了,李氏也与皇上结识了。皇上确实钟爱李氏,甚至说痴狂也说不定。却又不敢让她入宫,怕自个儿前路未知的命运,会牵连这个女人。”

“但李氏肯入宫,她愿意往刀山火海里迈,只因为她当自己进宫通报时早就做好了死的打算,但或许跟皇帝当时惊鸿一瞥般打了个照面,心又活了。从李氏入宫开始,才有了皇帝和整个朝堂斗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