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上的小虫

清晨登山的时候,在山道阶梯上,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在地上的小虫尸体,我把它拾起来放进草堆与泥上,说:“怎么这样不小心,下辈子但愿你往生善处。”

从此,我登山的时候特别留意“看脚下”,几乎每天都会看见蜗牛、毛虫、金龟子缓缓的爬过石阶,我总是把它们拾到草丛里去,告诉它们:“小心不要再来石阶了,人的脚是不长眼睛的。”

在把小虫移走的时候,我会想到禅宗关于“看脚下”“活在当下”的教化,不只是教我们安住于此刻,也是在教我们细心的生活。一个人惟有从那种细心中,才可能生起觉察的智慧和微细的慈悲心。我想到佛陀的前生曾是一个慈悲的人,经典上说他“践地惟恐地痛”,走在土地上都担心把地踩痛,如果有这么微细的心行,怎么可能踩到石阶上的小虫呢?

在佛教的戒律里,出家人每到夏天要“结夏安居”,除了安心办道之外,因为夏天的小动物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踩死一些小虫,所以古代的出家人在夏天的时候,常常三个月不出寺门一步。

曾经有一位出家师父,夏天夜里在寺院附近散步,突然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啪哒一声裂开了,他心想:“糟糕,一定是踩到夜晚出来觅食的蛤蟆了!”

这个师父不敢细看,惭愧自己犯了杀生的戒律,当场就逃回庙里。夜里愈想愈忤悔,想到那只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母亲,忧心了整夜睡不着觉,心想:明天一定要把蛤蟆的尸体厚葬,并为它念一堂经才好。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这位法师就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原来,他昨夜踩破的是一个茄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怀着细腻、谨慎、惭愧的心来走路和生活,路上的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妈妈,路上的小虫何尝没有父母妻子呢?

我们要疼惜生命,二定要融人、体贴别的生命的心。

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的痛哭,那人问蜉蝣:“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的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的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我们生而为人,自诩为万物之灵,动物中的至尊,以至于不能从其他众生的眼光看生命,也就难以开展真实的慈悲了。

我每天爬山的时候,总是把小虫从石阶上移到草丛,并且希望登山的人也都能看脚下,免得日后生起踩到蛤蜞那样的愧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