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水悠悠出大贤,时间浩浩忆黄公。蕲州城东黄公山下,青灰色的蕲艾,凤尾状的蕨类,蓬勃扩张的野菊和深厚的狮茅草掩映一方墓碑,经过岁月风雨的侵蚀,长方形的墓碑上碑文已经有些模糊。一只黑色的蚁子从一片斜探过来的狮茅草叶爬到碑石上,它有片刻的打住,然后是行迹匆匆地上下往返,仿佛是一个文学硕士,正在研读一段辽远的历史,一个与茅草结下不解之缘的文坛巨子的深邃思想。
1687年,墓碑后的长眠者,白茅堂主顾景星留下46卷《白茅堂集》、200卷《黄公说字》后撂笔与世长辞,从此一片艾蒿、一片茅草,永远覆盖他66年的传奇人生。顾景星出生于蕲州全胜坊(东长街),母亲怀他的时候,父亲顾天锡梦见一颗星星降落于天井,形状如一弯新月,心里就特别惊奇,中国民间俗世文化里有托梦一说,梦见什么就是什么来投胎转世。《英烈传》写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便是有一颗星星从浩浩天宇坠落到凤阳的朱家上空,腾起一片霞光,然后是“哇”的一声,朱元璋惊天动地地降生了。这是写非凡人的出生,这样的梦显然千载难遇,顾天锡梦醒后就立即占了一卦,得到的名字叫“景星”,景星自是顾天锡所乐见的,得子不易,得上天赐子易乎?遂取名景星,曰顾景星。
似乎天锡与景星有注定的关联,合而为“天锡景星”。顾天锡为天启七年岁贡,他承袭了顾家的书香,饱读诗书,通天文晓地理,精医术,曾经在天津、海淀等地周游讲学,得子顾景星后,被封中牟知县,拒不到任,培养一个承传书香的天才比去就任一个知县重要,这在蕲州文化里不成为问题。顾天锡隐居蕲州一心一意教子读书,除培养顾景星之外,他一生中的著述有《二十一史评论》、《易林说》、《举史》等22种。再往上排,顾景星的祖父顾大训亦为岁贡生,曾被朝廷封南昌通判,藏书5万余卷,还著有诗文8卷。顾景星另外得到外公、曾任刑部尚书的冯天驭赠送藏书81柜。
顾景星聪慧早熟,在父亲顾天锡的悉心调教下,六岁会吟诗作赋,九岁则已经遍读经史。崇祯七年(1634年),顾景星15岁,父亲带着他去黄州参加黄州府试,初出茅庐,一考高中,冠九属第一。科举时代,考试是人生第一关,15岁初次参加府试获取第一名,自然可以将诸多范进式白发皓首屡试不第的祖父级老童生活活气死,黄州考棚街不给庸才留席位,但是历史就必然会给天才留席位吗?只有历史可以回答。
第二年,顾景星去参加学政王澄川主持的院试,再次获第一名。这一次考试不仅考试格局提升,重要的是它排除了一次考试中的偶然因素,如能返回历史现场,足以掂出两试第一名的分量,并理解以后清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对顾景星的垂慕了。然而,该考却不意卷中有一字犯考官名讳而被黜。
一颗新星升起,还未发亮即被阴霾笼罩。顾景星承传了顾家和蕲州的读书传统,顾景星的曾祖父顾阙,曾祖叔父顾问均为声名远播的理学家、教育家,顾问是大科学家李时珍的老师。冯(冯天驭)、顾(顾问、顾阙)、郝(郝守正)、李(李时珍)史称“蕲州四大家”,深厚的地域文化储备与个人天资结合,在顾景星身上得到充分验证。
返回明朝末年的蕲州城,复活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在熊化岭,顾家占据着当地的文化高地。城内有荆王府,大明王朝的官宦名流、文人商贾、贤达隐逸,无论陆路(驿道)南北往来,还是水路(长江)东西穿梭,皆要来蕲州逗留。因此,蕲州的文化与京城和其他发达地区具有同构性。又有书院、族学、义学和私塾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率高,信息通达,这块文化高地的历史地位可以探知。
顾景星府试院试皆获第一,且严父指教,博学广记,加之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前程应是不可限量的。进则为仕,辅佐朝政,治国安邦;退则为隐,著书立说,设馆讲学,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断不可能无为。然而,世界上的天才总是选择糟糕透顶的时间出世,顾景星的时代,正值明朝日渐衰弱,官员腐化,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烽火纷纷燃起,直逼没落又腐化的大明王朝。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二十六日,天空下起了大雪,江北大地一片银白,凤凰山和麒麟山银装素裹,雨湖众多长堤如银链弯曲盘桓,残荷白鹭,清水微澜,春节过后的蕲州城安详、宁静,青石板街上的爆竹纸屑被雪花轻轻掩盖,玄妙观的井沿被高覆银白一圈。正月大雪天,蕲州城的人照例来来往往,商铺摆出琳琅满目的商品,绫罗绸缎、瓷器、金银首饰、米茶油盐等一应尽有;读书声在众多族学、私塾和私家书房里回荡;照例也是蕲芹炒丁香干子,山药炖板鸭,九孔莲藕煨排骨,荆王府内外杯盏交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而读书人家,则是围着红泥小炭炉,用小盅斟酒,砂钵中或是豆腐煮鲫鱼,那一钵沸滚……恰好与诗文下酒。自饮自斟,人生便是充满了自爱的暖意。其时,观赏冰灯的时尚业已兴起,蕲州人做冰灯,惟不同北方的天寒地冻,故做法有别,是用竹筷结冰制作。无独有偶,中国最早用文字记载冰灯就是顾景星的《白茅堂集》。收入《白茅堂集》的《排冰箸雪中作灯》一诗描绘了当时在庭院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的情景:“排冰聚雪在庭中,垮蜡光涵影不红。”用结冰的竹筷制成灯形,外面用雪涂饰,内中燃以蜡烛,置于院内,供人欣赏。这时候蕲州城的许多院落中,已经燃起了美丽的冰灯。
是夜,江风劲吹,雪花飞旋。张献忠率200轻骑从蕲州城下游60里的广济县长途奔袭,梦中的蕲州城,荆王府的人突然从温柔梦乡惊醒,映入眼中的是一个血光淋漓、惨绝人寰的噩梦:屠城!江水呜咽,北风凄厉,这是辛巳罗州屠城之后,再次降临蕲州人民头上的灭顶大灾!张献忠屠城,结束了蕲州城十代荆王的统治。封王制在明朝的皇家家族权力分配制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关于荆王府的一切巨细变故,正史野史皆有记载,惟张献忠的屠城细节,在民间流传多个版本。如张献忠的出发地有黄梅出发与广济出发两个版本,真实的应该是从广济出发,率200轻骑。屠城之前,张献忠已在荆王府安置了密探,因而得以从荆王府、蕲州城里应外合,将荆王府里王爷和他的后裔、亲戚家眷、乡绅世族一网打尽,惟有将军得到一个丫环的报信从城墙上吊筐放逃了两个朱家后代,他们埋名隐姓给人放牛为生,其余悉数被张献忠捉拿尽斩。当然,逃到城外东长街的文人士子也幸免于难。那一夜悲声响彻蕲州城,血光与火光染红雪夜的天空!意外的是,顾景星和父亲顾天锡、姑妈顾永贞也被张献忠手下的农民起义军捉拿。顾天锡、顾永贞和顾景星三个人被带到张献忠面前。顾家是蕲州城文昌世家,居蕲州熊化岭、全胜坊一带,张献忠定然知晓。然而三人中,一父一子两个男人不杀,张氏屠刀直指弱女顾永贞。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或曰一个草莽首领,张献忠不会放过不共戴天之敌朱家王朝的任何人,不放过荆王府的亲属及其密切相关的人自是推理之中。要杀顾永贞,顾天锡首先不干,他挺胸昂首,要求以自己的一命换取顾永贞的命,便要替顾永贞死!顾景星年轻气盛,心里搁不得一点沙粒,非贪生怕死之流,他见状亦上前去,面向屠刀请求一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住父亲和姑妈的生命。
雪夜的静谧被打破,屠城的火光点亮了蕲州城的夜空,一边是悲号哀凄,嚎啕乞生,一边是冷面向刀,争相代死,父子两个文弱书生的英雄气概,竟将一代枭雄张献忠感动,当即下令释放顾景星一家三人,且派了一个名叫张三的小头目随他们去专门保护顾家。
蕲州城一场浩劫,世事突变,江山含悲。张献忠屠城后,身在城外东长街的顾氏一家仍然余悸在心。几经商讨,顾氏家族决定返回祖籍江苏昆山避乱,以待来年天下太平再作打算。顾景星遂随家人一道返回祖籍昆山,这便是祖籍或曰故乡的好处罢,一个乱世时的备留居所。在昆山,顾景星开始了劫难之后的清贫书生生活,顾家浩繁的藏书,以及顾景星多部著作皆毁于张献忠攻蕲,真个是读书惹了谁。
1645年9月,顾景星赴南京参加北京、山东、山西、湖南、河南、辽东、湖北七省流寓贡生考试,获拔贡生第一名。接下来的十月应武英殿廷试,授福州府推官。顾景星是为一代霸才,只要进考场,其必获第一。但是进了官场,顾景星就是一个尚未发蒙的孩童。上任不久,他便直陈时弊,上奏《敬呈四事疏》给弘光皇帝,却被通政官扣押不报。此事给顾景星极大刺激,弘光小皇帝的昏庸无能,前方有清军南下,直逼江南,大片江山丧失,小朝廷陪都南京岌岌可危,后方官场数不尽朋党倾轧,尔虞我诈,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百般贪相,令顾景星倍感失望。此时偏遇南明朝头号奸臣马士英密招顾景星,使者向他透露马士英希望顾景星归附于他的意图,遭顾景星严词怒斥,断然拒绝。其时南京城的百姓编有顺口溜:
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为官数月,顾景星满目黑暗,无所适从,遂托辞无法做官卸任回家,从此闭门著书。南明朝眼见大势已去,改朝换代,已不在话下。此间,顾景星与反清文人魏僖、杜浚过从甚密,共表对旧朝的怀念和对新朝的反感,他的一些词中也强烈地透露出故国之思,黍离之痛:“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嫦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但顾景星也曾与仕清文人施愚山、汪渔洋唱和,把盏对月,拨弦长歌,惟顾景星已绝意仕途。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昆山,多罗贝勒强行将顾景星带至军中,授其原职“推官”,令他随军南征浙江、福建,顾景星以必须“奉养父母不能离家”为由决意推辞,终得以脱身回到家乡。此时,顾景星得知“扬州十日”的消息,大骇。明臣史可法就义,清军十日屠杀扬州百姓80万人!扬州屠城惨绝人寰,惊天地泣鬼神,扬州已变成一座死城。顾景星庆幸没有倒在清军的刀下,也庆幸未随清军仕清。
江南战乱不止,危机四伏,令顾景星长长地怀念蕲州,顺治八年(1651年),顾景星奉母灵柩归蕲州。重新踏上蕲州这片土地,麒麟山下,雨湖之滨,蕲州城已是一片苍凉。
自张献忠毁荆王府屠城以后,顺治二年(1645年),又遭南明总兵官马玉良部下劫掠。马玉良原驻守武昌,因痛恨奸臣马士英贪赃枉法,为所欲为,遂率兵沿江东进南京欲除马士英而“清君侧”。其过蕲州时,士卒焚掠蕲州城,见城内外无物可取,竟尽伐蕲竹而去。同年,清军占领蕲州,降蕲州为散州,划黄梅、广济归黄州府,蕲州设绿营,绿营参将为正三品。但官兵无粮饷,四处抢劫,百姓非死即逃,田地荒芜,全胜坊一片废墟(全胜坊为东长街。蕲州有三坊,城内为一坊,城东全胜坊为二坊,城北至缺齿山为三坊)!顾景星率一家老小返蕲,无所寄居,遂垒石结茅为庐,采野菜充饥,《白茅堂集》有《野菜赞》记述这段生活。顺治九年(1652年),蕲州爆发虎灾,群虎穿村袭城,虎以城内空房为穴,白昼出穴捕人,夜潜入室内吃尽全家。一时间,蕲州城内外被老虎吃去百余人。官府灭虎无术,请人作《驱虎令》驱虎。
这时候,蕲州最普通的食品油姜、蕲芹炒丁香干子都成了记忆中的美食。油姜,是读书人的美食,其味微甜、微辣、微咸、浓酱香,开胃生津顺气,为江苏帮商人所创,最著名者为纪万源商号所制“纪万源酱制油姜”。蕲芹的芳香素浓于别地的芹菜,其苗高尺余,有大的白色块根,枝密而无主干,丁香干子亦为蕲州制法所制。没有吃的,这是多么恐怖?而顾景星,人称其为美食家,一个大文豪,大美食家,只能吃野菜,啃草根度日。
江山在,村城破,战乱不休,主人更替,不能忆当年!顾景星始将其著编辑为《白茅堂集》。此间,顾景星的同窗,清朝开科状元(清朝于顺治六年开科),黄冈另一才子刘子壮专程从黄州来蕲州拜访顾景星,顾景星得报,闭门坚拒不见,他认为刘子壮参加清朝的科考是为有失民族气节,刘子壮只得落落而返。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的版图迅疾扩大,然百废待兴,需要天下贤良才干,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以实现清廷大治天下。故下诏广征天下山林民间隐逸入朝做官,地方抚、藩官员再度忆起结庐著书的顾景星,于是前来游说、动员顾景星进京做官,几近胁迫,顾景星断然不从,执意于其“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王勃诗)的隐逸读书生活。在蕲州,那山,便是麒麟山;那竹,便是蕲竹。
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了一件令天下文人墨客山林逸士强烈震撼而冰寒彻骨的大事,即在江苏吴县发生的“哭庙案”。哭庙案的主角是金圣叹,起因便是吴县县令贪得无厌,对治下农民强取豪夺,使得吴县乡民怨声载道,生计维艰,金圣叹遂领走投无路的农民哭庙控诉,欲控倒贪官,谁曾想此时正值顺治帝驾崩,举国皆设灵堂哀悼,是为国丧期,金圣叹反被贪官诬陷大逆不道,图谋造反而获重罪,被判以腰斩杀害。金圣叹,少即有才名,喜批书。曾集《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为各书进行批点。他所批改的《水浒》因见解独到被广泛引用。“哭庙案”是清廷重权轻道的外现事件,也是清廷在“诏征天下山林民间隐逸入朝”透露一缕亮色之后的一次自我抹黑,给欲与清廷合作的汉族知识分子一个沉重打击。
康熙十七年(1678年),经历“哭庙案”之后清廷重新对汉族知识分子敞开大门,开设了一个极有创造性的特科——博学鸿词科,由朝内大臣举荐天下名士应试。顾景星在这次名士举荐中,照例是排在名单的前列。顾景星在野,却像一条注册备案的鱼,每一次捕捞都必须网上来,看看其是否活着,活得如何,鲜活和滋润,愿不愿意进皇家大池。
顾景星拒绝应试博学鸿词科,他的理由是身体有病,病是顾景星抗拒清廷的惟一武器,而写作一部长达12集200卷的巨著《黄公说字》根本不算什么,连不进京应试的理由都谈不上。顾景星此时正在写作《黄公说字》,这个浩大的工程显然只有在蕲州进行,小城尚有些安静,其空气、水、饮食和建筑皆益于读书著述,而著书则是文人的必修之课,是那个时代文人学士的人生第二条道路。
历史上没有比明末清初的汉族知识分子更痛苦的了,他们的前半生都是在求功名中度过的,苦读勤思,造就经国之才,大明王朝却崩溃了,而清廷屡屡征召,则因道不同而不与为谋,随之康熙的文字狱令知识分子不寒而栗。腰斩金圣叹,用一个正义在胸的大才子生命袒护一个清廷极度贪污腐化的小县令,屠刀上血迹未干,转而设博学鸿词科向天下招贤纳士,世间荒诞莫过如此。
夏天,雨湖上的红莲朵朵开放,荷上飞过去的是长脖子的鹭鸶,日转云移,湖风掠过,圆荷滚滚。隐士生涯,田园风光,有宏才巨构,《黄公说字》处于写作流程之中,博学鸿词科开设得多么不是时候!顾景星以为可以像顺治十六年躲过“诏征山林隐逸”那样,省却清廷的诸多纠缠。不然,顾景星一个误判,康熙皇帝是决意要招他进京,毫无回旋的余地。督、抚官员亲临家门,强行将顾景星送入轿中,委要员督送京城。康熙的行事风格是:高效、果敢、一言九鼎!不过,这不像是在举荐博学鸿词大学士,颇有些像押送一个要犯进京。因为即便是用轿子抬,它也是违背顾景星意志的。
向北、向北!沿着大别山下的黄州、麻城驿道北去,过桐柏山进入河南省境内,在信阳小憩,然后过驻马店、周口,吃了开封的灌汤包子过黄河继续向北。坐官轿走官道,沿途有驿站接送,吃住有安顿,闻大学子顾景星之名,亦有小小的接风洗尘开怀畅饮的场面。蕲州人善饮,但都是微量。与那些初求功名的学子比起来,博学鸿词科的赴考,又如封疆大臣返京。
愈往北去,随着轿子忽悠忽悠地颠簸,顾景星的心就一跳一跳地焦灼:进了京,不试不行,那就是硬抗朝廷,试则必给清廷做官,做官是违背自己心愿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才的人是那样渴望有才,岂料有才也能招祸呢?譬如金圣叹,又譬如轿中的顾景星,冤哉痛哉,有才亦无宁日,难得善终啊!
进入河南内黄,前面就是河南安阳,过安阳即是河北邯郸,邯郸学步,断为大忌,想到蕲州,有《黄公说字》浩大工程,此生大愿,搁即荒没;思那京城,紫禁城茫茫宦海无涯,深莫能测——想到这里,顾景星打了一个寒噤,不禁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我顾赤方,此生毁矣!于是,一代天才顾景星想出一个天才又天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主意:跳轿!
跳轿自古只有女人为,岂有男人尝?顾景星的天真在于,以前托病辞官,屡用则令清廷生疑,况且也并非真病,如果真病尤其是看得见的伤病,朝廷会网开一面。思之,愈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看来,这一回不付出一点痛苦是不行了,且惟有自伤一条路。
内黄驿道沙尘滚滚,车马匆匆,大批大批八旗军由北向南挺进。是时,平西王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立国登基,自称皇帝,国号“大周”,此为“三藩叛乱”走到了另立朝廷的极端,康熙皇帝紧急增调清军南下平叛。经历过顺治二年“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顾景星,料知又有无数生灵将惨遭涂炭,心中不免长悲,坚定了他不进清廷的决心。
顾景星毅然从轿内冲出一头栽下!但落地时,他的右手本能地撑了一下。轿夫及随行官员猝不及防,见状大骇,待扶起顾景星时,他已是尘垢满面,右肩骨折断!裂骨的疼痛,尘垢与皮表擦伤的血流,顾景星斯文扫地,他像从战场爬回来的负伤败将,疼痛令他的额角爆出豆粒大的汗珠,面部肌肉极度扭曲。顾景星坐在内黄的驿道旁大声地呻吟,毫不理睬惊慌、尴尬、爱莫能助和担心失职之责内心又捉摸不定的随行官员,他在极短暂的时间里确定自己的伤情,要知道蕲州出医生,明朝出了李树言、李时珍两位御医,其父顾天锡即通经史,精医术,所著经学、医学诸书多入《四库全书》。顾景星知道自己是伤筋动骨了,想到自己平白无故被强送去应试博学鸿词科,好端端地要进行自伤,不由怒从心中来:我残疾了,啊,我残疾了!你们该满意了吧?该送我回蕲州疗伤了吧?
随行官员不敢触碰顾景星的眼睛,他们低下头去,任由顾景星悲愤咆哮,心中对这位从头至尾不愿进京的倔强读书人产生敬佩之情,一路上交流对其有了深入了解,无法不被其渊博学识折服,便是悟出朝廷何以对一介书生如此器重,而他——竟然不惜以自残的极端方式拒绝做官,真是一条汉子啊!
敷伤。打尖吃饭。内黄的羊肉汤辣得出奇,那是胡辣,烩面又厚又宽。顾景星对随行官员说:看看,我已经是一个残疾人了,什么也做不成了,让我回去养伤吧?天才的算盘这回是打错了,随行官员说:顾先生,我们只有把您送到京城的权力,没有放您走的权力,您只有去给皇上说了。说罢,又将顾景星塞入轿中,为安全起见,随行官员在轿门外面加了一道栓子。
一路颠簸到了京城,顾景星带伤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全国被推荐者162人,录取50人,顾景星果然录取,授官翰林院检讨。顾景星一面疗伤,一面读书交友,其中结识了曹雪芹祖父曹寅。是时,康熙皇帝想出一个绝妙对付明朝知识分子的法子,就是组织明朝遗民们撰写明史,反思明朝的没落根源,从而转移他们对清朝新政的抵触情绪。
次年三月,康熙皇帝接见顾景星,顾景星再度托病请求辞官回乡,康熙御准,顾景星得以回蕲州,从此闭门著述,无关他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黄公说字》完成二稿,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得知顾景星另一部著作《白茅堂集》完稿而无钱刻印,即捐银一千,促《白茅堂集》付梓刻成。《白茅堂集》凡46卷,内容包括楚辞、乐府、民歌、诗赋、策论、奏疏、史论、传记、文序、杂著及蕲州地方史料。
为刻《白茅堂集》,曹寅曾于春日访蕲,其《楝亭诗钞》有诗《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一首:
因见季子到阶前,堂上先生尚晏眠。
逆旋芹香花复地,长安日暖梦朝天。
开轩把臂当三月,脱帽论文快十年。
即此相逢犹宿昔,频来常带杖头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顾景星与世长辞。《黄公说字》由其三子顾昌及孙子们相继校录誊写,直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誊清正副二本,从编著至此,耗时长达76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入存目类,在总目提要中称顾景星为“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瞻,亦一时之霸才”。
顾昌为编校、刻印父亲两本巨著劳累而卒。顾昌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乡试举人,著有《西轩唱和诗集》、《江山笔助集》等5种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