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他再厉害、再富贵,只能说明他自己足够努力、有能力。但,若他能影响身边的人,让别人也变的更好,更强大、富贵,那就极为难得了。
论语中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道德经中有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儒道两家典籍里的这两句话,说的都是同样的此理。
但世上这种人是极少的,开宗立派者,往往都是这类人,他们不仅自己站的足够高,而且努力帮助他人往高处爬。
而任何门派,其实都是在不断重复这样的流程。这一代执牛耳者,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一代传一代,继续往复下去。
武当山这代掌教和大真人们,每日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就拿王重阳来说,尽管王重阳有十年的光阴,被感情所困,境界上不去,修行遇上瓶颈。但他并不因此消沉的不问山中山外事,他仍旧收了不少徒子徒孙,基本上每天都会给那些弟子徒孙开课。无论那哪位弟子有了想不明白的事,都可以直接去找他询问解惑。弟子有了困难,亦可以找他求助。
虽然是师父师祖,但他王重阳却更像是山下村子中那学堂里的先生。
陈乐天问过王重阳,在武当,你这个天下闻名的王真人,为什么徒子徒孙们看到你都不怕你?反而愿意与你说话与你亲近?这恐怕不是御下该有的态度吧?
王重阳笑说,咱们武当不是朝堂,不是绿林黑帮,人人都是一样平平凡凡的,你愿意来修道,我们欢迎,你不愿意,我们不勉强。
有道缘,咱们就结为同门、师徒,没有道缘,咱们就各过各的。
谁也不用臣服谁,谁也不要谁臣服。所以根本不存在你说的御下这个东西。
陈乐天在武当的这月余,学到了太多太多东西,也见识到了过去在军伍中、在汴京城中没见过的人和事。
他这才明白安柳两师的用心,也很感谢他们的栽培。他决定日后回去了,好好去跟两位大宗师道声谢,尤其是对柳师,一定得好好表达下自己过去所犯错误的愧疚之情。
柳师是那种很容易恨铁不成钢,看到弟子丁点的小错误,都想要暴打一顿以助其改正错误的老师。所以以前,总是挨柳师揍的陈乐天,心里有怨气。
可是在武当山的修行,让他彻底没了怨气。
“在你长大以后,还愿意不怕得罪你,愿意在你犯错时,狠狠教训你的人,都是你真正的老师。”这话是已故去的爹爹说的。
当时陈乐天还小,只觉得爹爹说的这话不一定就是对的吧?后来才发现,这话说的太对了!
在疆场上,被敌人在身上刻下无数道伤疤后,他终于明白,那都是敌人的教训啊!那都是敌人在教他保命之道啊。
每受一次伤,他就更强大一分,每一次从鬼门关前转悠一圈再回到阳间,他下次就能多撑片刻,多杀一个敌人。这样的敌人,不是老师是什么?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也是老师。
比如隔壁伍的伍长,老韩,也喜欢教育他,而且经常当众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常常惹得袍泽们大笑,搞的陈乐天很没面子。
比如大将军,三天两头把他提溜到帐中训话,搞的大家都知道了,陈伍长是最忙的伍长,因为他除了必要的事情要做,还得去听大将军的教育。
一开始的时候,陈乐天自然是很不乐意的,凭什么,我十三岁就能斩杀土匪,难倒还不够厉害?难倒还用得着你们教育我?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历战事的增多,他就明白了。大将军和老韩是在给他多加几条命啊!
现在,陈乐天觉得自己在武当这月余时间的见闻、修炼,太有意义了。
“师父,我什么时候再进天道崖?”自从李萱儿来了之后,李掌教就放了陈乐天几天假。
五天后,陈乐天实在按捺不住,跑去问掌教师父。
掌教师父笑道:“急什么?这么急着去受罪?”
陈乐天挠头道:“还好吧,修炼嘛,算不得受罪,我倒是很享受那个过程,即便最后我并不能真的进步多少,但这个过程对我的锤炼,也是很宝贵的东西。”
掌教师父呵呵道:“不急,等李姑娘回去后,再进天道崖。不然的话,李姑娘看你如此受罪,心中会难过。”
陈乐天想想觉得也有道理,他可以想象到,要是让李萱儿看到自己从天道崖里,被真人们像拖死狗一样拖出来,拖到床上,李萱儿肯定会伤心难过的流下一盆眼泪。他可不想她伤心难过。
于是,他便不再说什么,回去继续跟李萱儿过小日子。
两人天天黏在一起,白天,陈乐天带着她逛遍武当山大大小小风景,与她说起每处景点的来历历史,颇有股指点江山的味道,李萱儿满眼崇拜的说,乐天哥哥怎么什么都懂啊?
陈乐天嘴上说,这些都是咱们读书人必须知道的嘛,有啥好大惊小怪的?其实心里却在说,我在武当没事的时候,就抓着王重阳给我恶补武当的历史,还有我整天去藏书洞找书看,当然对这些景点了若指掌咯,哈哈
做饭基本都是李萱儿动手,陈乐天跟个大爷似的,心安理得的享受李萱儿的伺候。
李萱儿却乐在其中,这幅景象直看的王重阳抓耳挠腮想不通到底是为什么。
到了晚上,陈乐天与李萱儿一个床上一个地上,聊着天,不胜惬意。
头几晚,李萱儿还紧张的睡不着,后来在陈乐天言语的安慰下,她也就不再感到拘束。
她躺在被窝里想,自己以后肯定是要嫁给乐天哥哥的,现在这样也算不得什么吧。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就会羞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幸好灯都熄了,也没人看到她红透的脸颊。
每天晚上听陈乐天发出不轻不重的鼾声后,李萱儿随后才安心的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