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得了肾结石,腰部剧痛,水谷不进,二便不通,在家耽误了好几天后,被送到镇上的医院,那医院就在我们学校旁边。我课间去看他,见他疼得牙关紧咬,大汗淋漓,吓坏了。但父亲对我说:“你放心回去上课吧。我没事,这里是现代化的医院,现代医术能救我的!”我心里马上安静下来。父亲对“现代化的医术”信心十足,并且把这种信心传给了我。正是这种信心的力量让父亲一直挺了下来。其实,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乡镇医院,哪有什么“现代化医术”啊!
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有信心才有激情,有力量,有恒心。没有信心,心存疑虑,不但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反倒会给自己做事增加心理压力。治病也是如此。无论什么样的治疗,你对它满怀信心,充满希望,病都会好得快,否则,病就会恶化得更厉害。
欧洲有一位人类学家,为了研究巫术,亲自深入蛮族,跟巫师学习。巫师会用巫术治病,在治病仪式的最后,他会喷出一口鲜血,血里还夹杂着几片羽毛,表示病魔被他咬死了,病人于是就好了。这位人类学家后来发现,巫师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把病魔咬得连毛带血,他只是预先含了几片羽毛在嘴里,然后他忍痛咬破了自己的舌头。但经过他这种仪式治好的病人非常多。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巫师就是通过“信”,生起病人的信心,获得治病的力量,使病不治自愈。因此,即使是跳大神,也有可能把某些病治好,只要病人深信不疑。当然,如果不信,那就只能加重他的病苦,恐惧和厌烦。
已经有学者从巫术、仪式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医学了,北大社会学系教授著名人类学家王铭铭先生在一次讲课时这样说:现代社会中,医院如此发达,而且还在不断地“改革”,医院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信仰和仪式体系,使我们相信我们身体上的任何局部的问题,都得通过它来解决。事实上,它是不是能够解决呢?实际上很难。所以,我说,它是一种信仰的符号。今日世界每年死于感冒的人有三四百万,医院都在干什么?结论很简单,连感冒都治不了的医院,除了医治疾病之外,必定还有其他类型的“存在价值”。作为克服个体风险的专家体系,医院之类的机构是替代传统社会命运体系的另一个权威体系。以前人们说,把握命运的人,也把握人生,如今不同了,把握知识的人,把握人生。这是人们的信仰。
的确是入木三分!所以我们在医院的介绍中,总是听说他们有多少名医、博士,多少国外引进的先进检测和治疗设备;我前不久还见一家医院的走廊上贴着一些恶性皮肤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图。这一切,都是医院治病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意或无意地增强了病人的信心。
我们现在的病人,治病的条件好了,反倒对医院和医生没有信心了。老想着还有更好更大级别更高的医院,对自己所在的医院没有信心。医生如果年轻,则怕他没经验;医生年纪稍微大点,又怕他思路不灵活,方法陈旧。知识稍微丰富一点的病人,甚至怀疑医学,认为西医治标不治本,猛剂强攻,伤人元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他用中医治吧,他又说中医不可理喻,“学之者如牛毛,成之者如麟角”,良医难遇……这种人的病,治疗起来就要难一些了。
我们的心灵能相信多少东西,能接受多少东西呢?这事关心灵的空间问题,也涉及智慧的大小。心灵空间越大,能接受的东西越多,容人之量也越大,“宰相肚里好撑船”就是这个意思。心胸太狭窄,也不利于养生。
我曾问过某人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鬼,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的心,对未知的世界总是留有余地的。”回答得非常好!不仅正合我心,而且教给我一种表达方式。人的心灵如果能始终为未知事物留有余地,就会更丰富。
说“我相信……”的人,比说“我不相信……”的人,心灵世界丰富得多。
我相信历史记载的真实,相信孔孟的贤圣,相信历代明君贤臣的功业,相信古往今来士子们的无私和赤诚……所以,当我读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会感动,会让自己也像他们那样,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并有立德、立功、立言之志,不仅仅治国平天下,还要垂范于后世……心灵有了这样的空间,儒家的情怀就出现了。心灵没有这个空间的人,会笑掉大牙的。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相信人会有前生来世、天堂地狱,相信善恶都会有报应,相信佛陀的智慧……所以,我会学佛陀容世,利益众生;我知道即使是在黑暗的小屋里,也会有无数双慈祥的眼睛,像父亲看着儿子那样看着我,让我感动,让我慎独;我会把法师给我的一串佛珠戴在手腕上,用心体会它对我的加持,克服懒惰,更加精进;我会发愿帮助别人,教人向善,生生世世广结善缘,为成佛做准备……心灵有了这样一个空间,宗教就出现了。心灵没有这个空间的人,会变得浅薄。
我相信古人的智慧,相信天人感应。相信除了原子的、数学的思维方式外,还有五行八卦的思维方式;相信现代科技对疾病的诊断,也相信中国传统医学的望闻问切;相信抗生素的药理,也相信人得天地之全气,而物得天地之偏气,所以药草可以治病。我更相信卜卦、占星、看相、测字,扶乩请仙……这是更大的心灵空间……心灵没有这个空间的人,心灵永远局限在“科学”上的人,永远无法理解。
如果说人有差异的话,那么差异首先在于心灵,心灵的差异,在于其空间的大小。“大而化之之谓圣。”何谓大?可以理解为心大。圣人心灵的空间是无穷大的,无所不容。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智慧,才能明察秋毫。孔子说,君子“畏圣人之言”,不仅是敬畏,而且,圣人如果指责我,就说明我的心还有没能到达的地方,还有狭隘执障,这正是君子所畏的。心灵的空间越小,嘲笑圣人也就越容易。就像对于一台内存和硬盘都很小的电脑来说,很多高端软件都无法配置,很多文件都无法运行,都是废物。
所以,我们“怀疑”一个东西,应该有大“信”作为背景,应该以丰富的心灵世界作为后盾。顾颉刚说:“怀疑就是学问”,但那是学究式的学问。我要说:“相信就是智慧。”心灵王国需要无限地拓展疆土,智慧的阳光才能任意流淌,思想狂飙,精神的野马才能驰骋纵横。
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经历了十五到三十岁之间这十五年的学习和积累,从三十岁开始就要懂得了“立”。古人讲的立,并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这就需要转化,就是要把前十五年学到的知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知道,在五行中,木主生,火主长,而土主化,也就是说,土要对生长的一切进行运化、转化。土能运化,所以土生万物。30-45岁,这十五年,就是转化的时候。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正取决于这十五年。如何才能很好地让“火生土”,让三十岁之前的学习和积累转化为三十岁之后的事业和成就呢?
首先,年届三十的你,应该让自己安顿下来,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将牢骚和不如意埋进土里,默默地释放自己的能量。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根深叶茂,自己就是一片独立的天空。三十岁的人需要培养阳土性格,踏实稳重。这个时间段你不可能再像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样,天马行空,怀抱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是要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找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一点点发展自己的事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天上掉馅饼的事是很少的。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你就应该为以后的人生打拼了。
其次,每个人在三十岁之前,就有了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到三十岁的时候,你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知道男人工作的黄金时间也就十五年,到了四十五岁,也许事业就定型了。所以这个阶段的男人就应该像土地一样,学会容纳。这不仅仅是要宽容大度,能容纳别人,而且还要更多地容纳跟自己的事业有关的知识。人学习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不是当学生的时候,而是三十到四十岁这段光景。因为这时候,面对的工作压力大,面对的竞争压力强,现实逼得你去好好学习。古人说“有容乃大”,一个人如果在三十岁的时候懂得了在做人方面的宽容和做事方面的吸收容纳,那么他的事业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再次,到了三十岁,你还得懂得转化,不光是学习。你看大地就是这样的,它一方面宽容地接纳万物,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之后,它又把接纳的东西用另一种方式转化了。地上会开花、长树,也会将雨水化为地下水,或者蒸腾成水蒸气变成雨,再降下来。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你要将以前的积累转化到事业当中。你之前积累得越多,三十岁之后,转化得也就越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如果30岁之前积累得不多,怎么办呢?不要紧,我们还可以求助于三十岁之后阳土性格的培养,只要你踏实肯干、诚实守信、遇事不抱怨、待人能容忍,你也还是可以把知识和积累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成功的事业。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坚定不移、踏踏实实地朝成功的方向走。这也是阳土性格的优点。
中国人讲究尊老爱幼。逢年过节,合家团圆的时候,老人总是居中而坐。没错,老年人在家里是居于土位的,对应方位就是中。而一个家庭中的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土德,也就是阳土性格。
我们总是惊讶于土地的神奇,一块好的土地总是能接纳给予它的任何事物。浇上水,它会吸收涵养;撒上种子,就会生长发芽;扔一些废弃物品,它也会吸收转换。作为家里的老人,也应该像土一样,能够包容一切,能够让家人安心生活。
首先,要能包容相信孩子们。孩子们可能各方面都胜过自己当年,这当然是老人最高兴见到的事情,如果是这样,孩子们在外面不管干什么,老人都不要操心啦,不要担心他们干得不好。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那也不要着急,更不能强求,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这才是最幸福的。孩子长大了,有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了,老人就不宜给孩子过多施加压力。
其次,是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要做到公正。孩子们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也很正常。孩子们的矛盾经常会闹到老人那里,让老人给评评理,这时候,老人要公正,真正作为中间人,居中而断,千万不要有所偏倚。一旦有所偏倚,你自己就卷入了孩子们的矛盾,这样,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反倒会使矛盾进一步加深,你自己也威信扫地。
再次,老人还是一家的“中气”所在。人是需要中气十足的,家庭也是如此。一家之老人正直、慈祥、公正,德高望重,子女儿孙在外面就会感觉更有底气。
就像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土,家里的老人,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关键。老人性格宽容通达,则家里处在金位上的那些人会很幸福,这叫土能生金。所以当老年人退休在家的时候,就不要再事事都管,都要过问。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他们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通常最常见到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媳妇的关系处得不好,这是因为土克水。相克其实并不都是坏事,“克”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制约。在一个家庭里,老人需要更多的是阳土性格,要包容理解媳妇的难处、苦处,要能够像对待自家子女一样的对待她;至于年轻人的一些行为做事,老人看不惯的,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必一一过问,也不必太过较真。因为毕竟是两个代人,自然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而做媳妇的则需要有阳水性格。如果做媳妇的能善解人意,遇事想得周全,自然会和老人少很多的矛盾。一个温顺又善解人意的媳妇,怎能不招人喜欢呢?所以如果老人有很多阳土性格、儿媳有很多阳水性格,他们之间就不会产生不利的相克了。
至于老人跟家中的长子,长子为木,木克土,又怎么讲呢?这是因为家中的长子长大,也意味着老人正在走向衰老,如此而已。当然,老人要有充分的阳土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子,也就是一家之主,如果一家之主通达明理,有出息,那么老人也自然更容易安于土位,这就是火生土。
在基督教世界,因犹大穿的是黄色衣服,所以大家不太喜欢黄色。在伊斯兰教中,黄色则代表“死”,是不吉利的象征。然而在亚洲国家,像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黄色则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而备受推崇,尤其是中国。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崇拜喜欢黄色。自宋朝以后,明黄色被作为皇帝的专用颜色,甚至普通老百姓都不能够用。宫殿和寺庙为了衬托庄重和肃穆也装饰黄色;甚至用黄河来命名自己的母亲河。
中国人如此崇拜黄色,应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的“敬土”思想。按中国的阴阳学说,黄色在五行中为土,这种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当中,“土为尊”。而在当时人的观念中,中国就是处于“中央土”位置的一个大帝国。但是深究起来,中国人喜欢黄色,还是因为黄色是一种鲜艳、灿烂的色彩。这种颜色明快富有朝气,让人联想到太阳光辉温暖的形象,这和中国人乐观向上的心理有直接的联系。
在自然界,花卉中的迎春花、腊梅、玫瑰、郁金香、秋菊、油菜花、向日葵等,都呈现出鲜艳夺目的黄色。果实中的柠檬、梨、甜瓜又使黄富有香甜的食欲感,而且它们都含有β-胡萝卜素,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能保护心脏。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色有良好的可视性,和黑色搭配起来更加醒目,被用作危险警示牌或注意标志的颜色。此外,黄色还代表黄金,是财富的象征。
颜色经常被用来形容心情,例如绿色与嫉妒情绪相连、蓝色与忧郁情绪相连。但反过来,心情真的会影响人对颜色的偏好。英国研究者发现,忧郁者偏好灰色,而快乐的人会选黄色。根据研究者表示,灰色意味着心灵的黑暗面,无色与单调的生命、阴沉、悲惨或漠不关心;而黄色则与愉悦、欢乐与正面的情绪状态有关。
喜欢黄色的人很理性是上进心强。讨厌一成不变喜欢新事物,爱好钻研。总之,喜欢黄色的人绝对是个“挑战者”。他们性格独特,在人群中往往是中心人物。在商业方面,他们有着独树一帜的想法,具备走向成功的能力和动力。喜欢黄色的人多是理想主义者,擅长制订各种计划,并能一步步将其实现。
即使喜欢黄色,如果过度使用,也容易引起焦虑或招致别人的反感。黄色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但黄色太多会适得其反。在室内装潢或服装中过多使用黄色,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过度兴奋,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好使用黄色做点缀或与其他颜色搭配使用。
法国画家梵高一生钟爱黄色,和他的代表作《向日葵》《播种者》这两幅画,他的很多作品都笼罩在黄色的氛围中。在法国南部凡高的家乡阿尔镇,凡高和朋友高更曾生活在“黄色之家”中。但是众所周知,凡高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可以说他是一位中了黄色之毒的天才画家。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运用鲜艳的黄色,去营造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喜欢黄色的人永远是乐观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一笑而过,坚强而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