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写下这个标题,心已化作了一汪清水。
1990年3月20日早上8:30我生下他。在其后的24小时内,我含着眼泪,对每一个来探望我的、还没生过孩子的女人用低沉而真诚的声音说:"千万、千万别生孩子,实在是太疼了!"
第三天,我已经可以下地吃饭,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着那辆躺着十几个新生儿的推车。走廊里惊天动地的哭声一起,他们就来了,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我开始感受做母亲。我开始发现母亲的心压根儿就是和孩子连在一起的。两个礼拜以后,我的伤口不疼了,我开始问英达我们是否可以再生一个。
儿子乳名"巴图",在满语中是"英雄"、"勇士"的意思。一开始我不好意思把这名字告诉那些问我"儿子叫什么"的人,我认为他们一定会想起烤羊肉串的。可英达执意起这个名字,并应允我孩子上学以后起个"学名"。
巴图9个月会走路,可2岁多了还不会说话。我曾经十分担心,但我妈总安慰我说:"贵人话语迟。"
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床上叠衣服,电视里在播放新闻,小阿姨在洗脚,巴图在玩玩具。当播音员字正腔圆地说"新闻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时,一个幼嫩的声音接上:"谢谢搜按(收看)。"我们都愣住了。然后,我大笑着把儿子抱起来:"再说一遍,再说一遍,巴图!"
"谢谢搜按,谢谢搜按。"巴图笑着。能想象吗?一个从不说话的孩子,第一句就说了四个字!我抱着他跑进客厅,对正在看报的爷爷高声宣布:"我的儿子,天才!"
巴图3岁的时候,我发现他第一次出现了"品质"问题。
那天下午小阿姨和我带他一起去自由市场买菜,市场上除了蔬菜水果还有许多其他东西:玩具、画书和各类日用品。那时候巴图已经很喜欢让阿姨或我每天给他读画书了,所以在一个卖书的地摊前,他停住,向小阿姨申请买一本。小阿姨对他说:"管妈妈要,妈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