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可别往死里作

桑虞之前已经多次有过主张,迁徙普通百姓只能说是顺带的,真正想要的是迁徙那些世家。

原先大家只是以为桑虞要至少重创那些世家,毕竟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不止是人脉以及财帛,还是因为在某个地区有着大量的土地,世家迁徙必定是会失去那些土地,再来是变个环境也会失去太多的东西。

举个例子,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之时,由于西凉军的暴虐使得很多三辅的世家不得不迁徙,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失去了名下的土地,原本的佃户也是大多失去,是有带着大量的财帛走了,但失去土地再没有了数量庞大的佃户,立刻沦为不入流的世家。

再到后面,董卓被弄死,可西凉军又有李傕和郭汜崛起,出了著名的汉帝逃亡事件。那时候跟刘协一块逃亡的大臣非常多,任何一个都是原先家世显赫的世家之主,等待曹操迎刘协到许昌,那些家世显赫的世家之主只剩下徒有其名。

家世显赫只因为掌握的资源太多,没有了那些资源就只剩下名声。而名声说有用肯定是有用,可要是别人不在乎,再大的名声也只是一个屁。孔子他老人家的后代,原先雄踞北海的孔融名声够响亮吧?曹操发兵南征的时候,说拉出来咔擦祭旗,那就没二话地砍了。

另有一个例子,东汉末年五大商贾之一的糜氏就属于那种在名声上不入流还被瞧不起的,可糜氏将妹妹嫁给当时落魄的刘备,出的陪嫁物财帛就达数千车,甚至是可以称作精兵的部队也有两千。

喏,虽然是五大商贾之一,可糜氏世家眼中就是一指头能够摁死的东西,偏偏就是这种随随便便能摁死的东西,嫁个妹妹就让刘备从屌丝中翻身,从此走向了人生巅峰。那些原先看不起糜氏的各世家,却是因为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成了真正光有其名的破落户,人与人的差距很明显不是讲出身血统,是看掌握的资源多寡。

要说之前,桑虞提议迁徙南方世家,可哪怕是同为北方系的蔡优都不赞成,那不但是因为迁徙的事情事关重大,还因为需要有那么一股力量来牵制桑氏。

现在嘛,刘彦很明显就是要搞那个科举之制,什么时候真正成为国家体制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是个北方系就不愿意看到因为科举取才让朝堂满是南方人为官。

大家明明是有意无意联合起来在压制桑氏,等待桑虞将科举的事情说出来,刹那间情势又变了。

“南方人口密集,又是为司马氏统治多年,为稳定计,确实应当再做安排。”蔡优说这话的时候是无比的义正言辞,仿佛真的是在为国家打算:“王上要在关中建都,关中历经多年战乱,需得人口补充。”

庾翼等出身南方的人脸上表情很难看,城府浅一些的人已经是是一副吃了苍蝇的脸色。偏偏在朝中北方系意见统一之后,他们就是有再多的MMP都不是当讲不当讲的问题,是压根就不能讲,要不就是近一步刺激南北对立,对处于弱势的他们而言太对立并不好。

桑虞在这个时候却出来当那个好人,说道:“建都关中,我等必定是长期位处关中,天长地久家业必然挪到关中,无甚区别。”

都城在哪里,那里就会成为国家的心脏,不想被排除于权力中心之外的人,谁都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经营都城之上,所拥有的资源等一些东西,势必是会倾斜向都城。那么对于在座的任何一人来讲,除非是不当官了,要不然是否迁徙还真的没区别。

一句话而已,现场回过神来的人,他们的思想立刻又变了。

“都城为首要,何事都需得让步。”庾翼此刻才不管什么南方和北方,他们注定都要成为关中人:“为了大汉,何人敢于阻扰国家大计,皆为国贼!”

对已经反应过来的人来说,关中地广人稀成了好事,越是空旷可占有资源就越多,就是要注意一些吃相。

都要成为新的关中人了,那么不管北方还是南方,好像成了威胁他们的对象,想的是:老子们要在关中从无到有的建设,可不能让另外那些人有发展壮大的时间,赶紧捋一捋地方上还有哪个家族持有资源过多,第一批要迁徙的对象就从那些家族下手。

从刘彦建立汉国,再到灭掉东晋小朝廷,中枢众人是第一次觉得大家都成了自己人,可不得趁着气氛对头,赶紧地增进一下感情。而原本不怎么对付的人有心想要团结起来,最快速的方法莫过于一块对某个谁下手。

“梁氏与陈氏,还有萧氏。他们原先不显山露水,没想到啊……”庾翼尽力让自己脸上的表情不是那么狰狞:“竟是能够组织两三万武装前去南方,又在蛮荒开拓出那么大的地皮。”

江州的那个陈氏,与东汉末年颍川的陈氏不是一家,东吴时期庐陵陈氏开始发达,后面司马一家子篡位才在南方真正地发展起来,只不过还没有开始发力就受到了南逃各世家的联合打击,也就窝在江州默默蛰伏舔伤口。

要是历史没有被改变,等待刘裕灭掉东晋建立宋国,陈氏是与梁氏一直抱团,后面又加了一个萧氏,三个大家族合力灭了刘裕建立的宋,萧氏建立齐国(史称南齐)。

不管是陈氏、梁氏、萧氏,他们在东西两晋真算不上什么显赫世家,可就是这么个不显山露水的家族,等待刘彦放开中南半岛,竟然能够凑出两三万武装,连带还能花费巨大购买海航船只,真是惊得太多人差点下巴脱臼。

“南和张氏、太原王氏、太原郭氏……”桑虞点名的家族不少,皆是原先羯族统治中原时期发达起来的大族,慢悠悠地说:“此些大族理当一同前往关中。”

庾翼突然发现自己不够狠,与桑虞几乎是来了个一网打尽相比起来,他好像显得很是小家子气。

南和张氏、太原王氏、太原郭氏在石勒时期崛起,又在石虎时期沉淀下来,刘彦没有灭掉石羯赵国之前被称为中原晋人三大家族。

太原王氏在刘彦攻打徐州的时候弃暗投明,王基现在就在中枢为官,只是与桑虞等这一批能够聚在一块快乐聊天的人无法比。

南和张氏和太原郭氏,两个家族在石羯赵国没有扭转乾坤之势前也跳反,就是他们的动作太慢,没有像太原王氏抓住时机,搞得家族之中没人跻身中枢,甚至是没人位居州、郡重要官职。

朝代更替时期,要是没有及时保住准确的大腿,就是之前再强大的家族,等待新朝建立基本都是要糟。太原王氏还有王基跻身中枢,桑虞就是真的想下手也要留点情面,对南和张氏和太远郭氏下死手则一点都不会客气。

庾翼发现自己不够似乎有些羞愧?他后面也是点了不少家族,其中不乏东汉时期传承下来的大族,让桑虞等人很是感到满意。

刘彦要搞科举了,以现如今知识传播的程度来看,可以参加科举的群体有哪些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普通百姓当然是有读书人,可是数量上绝对与传承久远的大族无法比,再来就是普通百姓可以观看的典籍也少,真的以科举取才的话,毫无疑问还是那些大族的盛宴。

很真实的情况,同样的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执行起来的效果也是决然不同。以当今的情况而言,科举就是各大族跻身官场的舞台,要有普通百姓借科举这一渠道为官也是数量少到可怜。

那么对于当今的各大族看来,有威胁的并不会是百姓,是与自己同一阶层的那些家族,抢先搞残弄虚那些竞争对手是当务之急,过程中还能干一些收为己用的事,没理由不去干。

桑虞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们这些在中枢的人联合起来,清理一批出局,收拢一批为己用,之后该继续竞争再接着来。

“好是极好,可是……”庾翼不得不担忧一点:“王上会如何看待?”

“所以出人出财,极力配合王上的教化大事啊。”蔡优已经琢磨过来了,他也不故弄玄虚,直白地说:“我等虽有私心,却必定尽忠王事。”

他们这些人都是抱准了大腿才有现如今的身份地位,是在一些行事作为上存在私心,但忠诚于刘彦才是保证自己地位的根本。也懂得只有国家保持强大,他们的家族才能保住富贵,甚至是因为刘彦划地盘分蛋糕,谁都认清楚只有国家稳定才能快乐地出去参与开拓盛宴。

所有人一想,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只要君王不吃独食,其实大家伙与王室的利益根本就是一致。

只是,他们多少还存在迟疑,比如要是哪天王室要吃独食,或是王室将他们养肥再宰呢?

有顾虑的人也没傻到将自己细思极恐的事情说出来,安静下来的雅间,想越多的人身上出的汗就越多。

在先汉之前可是有出现过“腹议罪”来着,死在这个罪名之下的人多不胜数。

汉孝文皇帝是有明令禁止过“诽谤罪”,与“去肉刑”一道被视为实施仁政的标志,可一代王朝一代政,耐不住他的子孙再搞啊!

那是汉武帝时代的事,与“腹诽”罪相关的大案有两起,名臣窦婴、颜异因此被杀。魏其侯窦婴曾经以平定“吴楚七国叛乱”和正直立朝而名动朝野,后来在与武安侯田蚡相争之时,田蚡加给窦婴的罪名就是“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视天,俯画地,辟睨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腹诽而心谤”是严重的政治犯罪,最终导致窦婴被杀。

汉孝武皇帝之前的汉孝景皇帝也有例子,就是那个指挥军队平定七国叛乱的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初名臣周勃的次子,他指挥军队平灭七国叛乱当然有大功劳,问题是刘姓汉室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小气和记仇,汉景帝刘启没忘记前去细柳营被拦下的事,后面有深深忌惮周亚夫的功劳太大,一直都在找机会要弄死周亚夫。

周亚夫自己也是一个作死能手,汉室有规定什么品阶就是什么的待遇,分为方方面面,其中就对府邸规格、生前、事后等一些事情最为严格。周亚夫的府邸严重超过规定的规格,屡次被警告根本没当回事,后面被汉景帝刘启一再羞辱心灰意冷了,可还是在不断往作死的道路上前进,比如私自打造大批兵甲器械。

任何时代私人囤积军需物资都不会被当成什么好事,周亚夫说那是要作为陪葬品,问题是彻侯多少陪葬规定得很严格,生前打造和死后打造亦是两回事,那么搞被弄死真的不冤。

想得满头大汗的人,估计是太多人想到一块去了,最后只剩下了面面相觑。

作死的人往往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死,谁都不确定自己某天会不会干找死的事。他们还只知道有“腹议罪”,还没见识过“莫须有”,可心里无比明白君王想弄死谁,真真有太多的办法了。

“要不……”张石最没存在感,同时胆子也是最小,细声说:“还是别做的那么声势浩大,太明显的话……”

干么,这都是干么,他们联合起来横扫一大片,该打压的打压,该清除的清除,然后就该是继续竞争到一家独大,最后是不是要将刘彦搞下去,自己坐上那张宝座?

雅间之内当属桑虞脸色最为苍白,他原先只是想着发展再发展,还真没有想过发展起来之后会不会一家独大,更没深思一家独大之后会面临什么局面。

【如真一家独大,真会出现不敢想之事!】桑虞发现自己的身躯竟然在抖,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恐惧:【曹魏和司马1晋例子在前,皆是威势与实力冠盖君王,再行篡位之事……】

主弱臣强的例子太多了,能够做到安守本分的就成为周公和霍光那样的名臣,可并不是谁都能当周公和霍光。

桑虞身躯抖得和什么似得,话都有些不利索:“再议,再议……”

桑虞之前已经多次有过主张,迁徙普通百姓只能说是顺带的,真正想要的是迁徙那些世家。

原先大家只是以为桑虞要至少重创那些世家,毕竟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不止是人脉以及财帛,还是因为在某个地区有着大量的土地,世家迁徙必定是会失去那些土地,再来是变个环境也会失去太多的东西。

举个例子,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之时,由于西凉军的暴虐使得很多三辅的世家不得不迁徙,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失去了名下的土地,原本的佃户也是大多失去,是有带着大量的财帛走了,但失去土地再没有了数量庞大的佃户,立刻沦为不入流的世家。

再到后面,董卓被弄死,可西凉军又有李傕和郭汜崛起,出了著名的汉帝逃亡事件。那时候跟刘协一块逃亡的大臣非常多,任何一个都是原先家世显赫的世家之主,等待曹操迎刘协到许昌,那些家世显赫的世家之主只剩下徒有其名。

家世显赫只因为掌握的资源太多,没有了那些资源就只剩下名声。而名声说有用肯定是有用,可要是别人不在乎,再大的名声也只是一个屁。孔子他老人家的后代,原先雄踞北海的孔融名声够响亮吧?曹操发兵南征的时候,说拉出来咔擦祭旗,那就没二话地砍了。

另有一个例子,东汉末年五大商贾之一的糜氏就属于那种在名声上不入流还被瞧不起的,可糜氏将妹妹嫁给当时落魄的刘备,出的陪嫁物财帛就达数千车,甚至是可以称作精兵的部队也有两千。

喏,虽然是五大商贾之一,可糜氏世家眼中就是一指头能够摁死的东西,偏偏就是这种随随便便能摁死的东西,嫁个妹妹就让刘备从屌丝中翻身,从此走向了人生巅峰。那些原先看不起糜氏的各世家,却是因为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成了真正光有其名的破落户,人与人的差距很明显不是讲出身血统,是看掌握的资源多寡。

要说之前,桑虞提议迁徙南方世家,可哪怕是同为北方系的蔡优都不赞成,那不但是因为迁徙的事情事关重大,还因为需要有那么一股力量来牵制桑氏。

现在嘛,刘彦很明显就是要搞那个科举之制,什么时候真正成为国家体制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是个北方系就不愿意看到因为科举取才让朝堂满是南方人为官。

大家明明是有意无意联合起来在压制桑氏,等待桑虞将科举的事情说出来,刹那间情势又变了。

“南方人口密集,又是为司马氏统治多年,为稳定计,确实应当再做安排。”蔡优说这话的时候是无比的义正言辞,仿佛真的是在为国家打算:“王上要在关中建都,关中历经多年战乱,需得人口补充。”

庾翼等出身南方的人脸上表情很难看,城府浅一些的人已经是是一副吃了苍蝇的脸色。偏偏在朝中北方系意见统一之后,他们就是有再多的MMP都不是当讲不当讲的问题,是压根就不能讲,要不就是近一步刺激南北对立,对处于弱势的他们而言太对立并不好。

桑虞在这个时候却出来当那个好人,说道:“建都关中,我等必定是长期位处关中,天长地久家业必然挪到关中,无甚区别。”

都城在哪里,那里就会成为国家的心脏,不想被排除于权力中心之外的人,谁都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经营都城之上,所拥有的资源等一些东西,势必是会倾斜向都城。那么对于在座的任何一人来讲,除非是不当官了,要不然是否迁徙还真的没区别。

一句话而已,现场回过神来的人,他们的思想立刻又变了。

“都城为首要,何事都需得让步。”庾翼此刻才不管什么南方和北方,他们注定都要成为关中人:“为了大汉,何人敢于阻扰国家大计,皆为国贼!”

对已经反应过来的人来说,关中地广人稀成了好事,越是空旷可占有资源就越多,就是要注意一些吃相。

都要成为新的关中人了,那么不管北方还是南方,好像成了威胁他们的对象,想的是:老子们要在关中从无到有的建设,可不能让另外那些人有发展壮大的时间,赶紧捋一捋地方上还有哪个家族持有资源过多,第一批要迁徙的对象就从那些家族下手。

从刘彦建立汉国,再到灭掉东晋小朝廷,中枢众人是第一次觉得大家都成了自己人,可不得趁着气氛对头,赶紧地增进一下感情。而原本不怎么对付的人有心想要团结起来,最快速的方法莫过于一块对某个谁下手。

“梁氏与陈氏,还有萧氏。他们原先不显山露水,没想到啊……”庾翼尽力让自己脸上的表情不是那么狰狞:“竟是能够组织两三万武装前去南方,又在蛮荒开拓出那么大的地皮。”

江州的那个陈氏,与东汉末年颍川的陈氏不是一家,东吴时期庐陵陈氏开始发达,后面司马一家子篡位才在南方真正地发展起来,只不过还没有开始发力就受到了南逃各世家的联合打击,也就窝在江州默默蛰伏舔伤口。

要是历史没有被改变,等待刘裕灭掉东晋建立宋国,陈氏是与梁氏一直抱团,后面又加了一个萧氏,三个大家族合力灭了刘裕建立的宋,萧氏建立齐国(史称南齐)。

不管是陈氏、梁氏、萧氏,他们在东西两晋真算不上什么显赫世家,可就是这么个不显山露水的家族,等待刘彦放开中南半岛,竟然能够凑出两三万武装,连带还能花费巨大购买海航船只,真是惊得太多人差点下巴脱臼。

“南和张氏、太原王氏、太原郭氏……”桑虞点名的家族不少,皆是原先羯族统治中原时期发达起来的大族,慢悠悠地说:“此些大族理当一同前往关中。”

庾翼突然发现自己不够狠,与桑虞几乎是来了个一网打尽相比起来,他好像显得很是小家子气。

南和张氏、太原王氏、太原郭氏在石勒时期崛起,又在石虎时期沉淀下来,刘彦没有灭掉石羯赵国之前被称为中原晋人三大家族。

太原王氏在刘彦攻打徐州的时候弃暗投明,王基现在就在中枢为官,只是与桑虞等这一批能够聚在一块快乐聊天的人无法比。

南和张氏和太原郭氏,两个家族在石羯赵国没有扭转乾坤之势前也跳反,就是他们的动作太慢,没有像太原王氏抓住时机,搞得家族之中没人跻身中枢,甚至是没人位居州、郡重要官职。

朝代更替时期,要是没有及时保住准确的大腿,就是之前再强大的家族,等待新朝建立基本都是要糟。太原王氏还有王基跻身中枢,桑虞就是真的想下手也要留点情面,对南和张氏和太远郭氏下死手则一点都不会客气。

庾翼发现自己不够似乎有些羞愧?他后面也是点了不少家族,其中不乏东汉时期传承下来的大族,让桑虞等人很是感到满意。

刘彦要搞科举了,以现如今知识传播的程度来看,可以参加科举的群体有哪些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普通百姓当然是有读书人,可是数量上绝对与传承久远的大族无法比,再来就是普通百姓可以观看的典籍也少,真的以科举取才的话,毫无疑问还是那些大族的盛宴。

很真实的情况,同样的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执行起来的效果也是决然不同。以当今的情况而言,科举就是各大族跻身官场的舞台,要有普通百姓借科举这一渠道为官也是数量少到可怜。

那么对于当今的各大族看来,有威胁的并不会是百姓,是与自己同一阶层的那些家族,抢先搞残弄虚那些竞争对手是当务之急,过程中还能干一些收为己用的事,没理由不去干。

桑虞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们这些在中枢的人联合起来,清理一批出局,收拢一批为己用,之后该继续竞争再接着来。

“好是极好,可是……”庾翼不得不担忧一点:“王上会如何看待?”

“所以出人出财,极力配合王上的教化大事啊。”蔡优已经琢磨过来了,他也不故弄玄虚,直白地说:“我等虽有私心,却必定尽忠王事。”

他们这些人都是抱准了大腿才有现如今的身份地位,是在一些行事作为上存在私心,但忠诚于刘彦才是保证自己地位的根本。也懂得只有国家保持强大,他们的家族才能保住富贵,甚至是因为刘彦划地盘分蛋糕,谁都认清楚只有国家稳定才能快乐地出去参与开拓盛宴。

所有人一想,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只要君王不吃独食,其实大家伙与王室的利益根本就是一致。

只是,他们多少还存在迟疑,比如要是哪天王室要吃独食,或是王室将他们养肥再宰呢?

有顾虑的人也没傻到将自己细思极恐的事情说出来,安静下来的雅间,想越多的人身上出的汗就越多。

在先汉之前可是有出现过“腹议罪”来着,死在这个罪名之下的人多不胜数。

汉孝文皇帝是有明令禁止过“诽谤罪”,与“去肉刑”一道被视为实施仁政的标志,可一代王朝一代政,耐不住他的子孙再搞啊!

那是汉武帝时代的事,与“腹诽”罪相关的大案有两起,名臣窦婴、颜异因此被杀。魏其侯窦婴曾经以平定“吴楚七国叛乱”和正直立朝而名动朝野,后来在与武安侯田蚡相争之时,田蚡加给窦婴的罪名就是“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视天,俯画地,辟睨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腹诽而心谤”是严重的政治犯罪,最终导致窦婴被杀。

汉孝武皇帝之前的汉孝景皇帝也有例子,就是那个指挥军队平定七国叛乱的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初名臣周勃的次子,他指挥军队平灭七国叛乱当然有大功劳,问题是刘姓汉室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小气和记仇,汉景帝刘启没忘记前去细柳营被拦下的事,后面有深深忌惮周亚夫的功劳太大,一直都在找机会要弄死周亚夫。

周亚夫自己也是一个作死能手,汉室有规定什么品阶就是什么的待遇,分为方方面面,其中就对府邸规格、生前、事后等一些事情最为严格。周亚夫的府邸严重超过规定的规格,屡次被警告根本没当回事,后面被汉景帝刘启一再羞辱心灰意冷了,可还是在不断往作死的道路上前进,比如私自打造大批兵甲器械。

任何时代私人囤积军需物资都不会被当成什么好事,周亚夫说那是要作为陪葬品,问题是彻侯多少陪葬规定得很严格,生前打造和死后打造亦是两回事,那么搞被弄死真的不冤。

想得满头大汗的人,估计是太多人想到一块去了,最后只剩下了面面相觑。

作死的人往往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死,谁都不确定自己某天会不会干找死的事。他们还只知道有“腹议罪”,还没见识过“莫须有”,可心里无比明白君王想弄死谁,真真有太多的办法了。

“要不……”张石最没存在感,同时胆子也是最小,细声说:“还是别做的那么声势浩大,太明显的话……”

干么,这都是干么,他们联合起来横扫一大片,该打压的打压,该清除的清除,然后就该是继续竞争到一家独大,最后是不是要将刘彦搞下去,自己坐上那张宝座?

雅间之内当属桑虞脸色最为苍白,他原先只是想着发展再发展,还真没有想过发展起来之后会不会一家独大,更没深思一家独大之后会面临什么局面。

【如真一家独大,真会出现不敢想之事!】桑虞发现自己的身躯竟然在抖,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恐惧:【曹魏和司马1晋例子在前,皆是威势与实力冠盖君王,再行篡位之事……】

主弱臣强的例子太多了,能够做到安守本分的就成为周公和霍光那样的名臣,可并不是谁都能当周公和霍光。

桑虞身躯抖得和什么似得,话都有些不利索:“再议,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