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故事记录在《宣室志》上,只有几行字,梁山伯的坟被皇帝封为“义妇坟”——我看到这儿就会露出中年妇女的微笑。我不敢不喜欢梁祝的爱情故事。但是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就感到了不对劲。祝英台实在太像男生的名字,祝家那么守旧,反对自由恋爱,居然愿意把“女儿”打扮打扮送到男校去,简直就是羊入虎口,鼓励“她”选夫婿,等到“她”选定了,却忽然反悔,变成凶神恶煞不可理喻的父母。
我现在可以说出我的疑惑了,这其实是个同性恋的故事,准确一点说,是古代男校单一性别中的假性同性恋故事,最后酿成了悲剧。你可以说我乱哈拉,我也不否认我乱哈拉,因为我讲的是另一个很有可能发生的梁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清秀的少年,叫做祝英台,他到了男校读书,在男校里,他遇到了另一个清秀少年,叫做梁山伯,长他一岁。两个人都很喜欢对方,渐渐地好上了,经常在校园里牵手走路啊,一方睡着的时候会为对方盖被子啊。这在古代的学院里并不奇怪,因为那里有蛮多同性恋的——我是指假性同性恋,光天化日下成双入对,还有很多争风吃醋的情况发生,这的确只是一种恋爱的替代关系,在他们遇到了异性的时候,这段记忆也许会被自我保护的机制自动删除,同性恋的指数自然降低,慢慢回归到一般的人恋爱,娶妻生子。但是有些人却改不回来,成了一个真正的同性恋。还有一些从事半合法的同性恋职业,比如“拉花(古代一些打扮成女人的戏剧演员)”。
障碍并不来自于恶霸少年马文才(这是原故事里根本没有的人物),而是来自于舆论,还有“英台兄”手足无措的父母,他们不知道怎样宣导,就逼着“英台兄”赶紧结婚,希望不治而愈,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你不能说我侮蔑伟大爱情。其实,从我的角度批判封建社会,更加有力——就是因为封建社会拒绝女子和男子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又忽视青少年身心发育健康,才会葬送了两个少年的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提议恢复古式男校或者女校的人,应当留意一下我乱哈拉的梁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