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代笔记《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荆州的街上,有很多专业的刺青工人,叫做“扎工”,也有卖文身工具的摊子。简单的刺青工具像印章,印章上有一簇小针,围成各种东西的形状,最卖座的图案是蛤蟆,此外还有比较时髦的蝎子和小鸟等等,古代人比较夸张,把这些样式称为“应有尽有”。文身的步骤是:先把自己惹怒,惹到足以自虐的程度,然后再把那个印章狠狠地刺向自己,刷上一层石墨,或者拔出铅笔芯涂一涂,接下来就可以上街转一转,收一收保护费,等到痂掉了以后,文身就会保留下去。
不过,刺青的意思不仅仅表现在花少量的钱,忍受剧烈的疼痛,在身上留一个永恒模糊的吓人的伤疤。不仅蛊惑仔刺青,比较变态的文化人也搞文化刺青。
有个叫王力奴的,他梦想住在大房子里,但是一直没有住上,后来他到了纹身店里,叫文身师从脖子开始,在他全身刺出一个完整的庄园来,好像他的身体住在庄园里。
还有个韦少卿,学习不好,喜欢文身。有一天老师要检查背诗,他想把那首诗连带配图都刺在身上。结果第一句就很复杂,图上面有人、有树、有牛,还有一棵大树,他整个胳膊都刺满了,却还没刺完第一句——用刺青来作弊,显然不是个好办法。
还有一位葛清——见过变态的,没见过这么变态的。他是白居易的超级大fans,所以他把文身和崇拜白居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把白居易所有的诗都刺在身上,只空出自己的一张脸来。完成这项工作以后,他也不工作啦,每天都赤条条地逛大街,有人问他:“‘不是花中偏爱菊’在哪儿呀?”他就指指后背;有人问他:“‘足蒸暑土气’在哪儿呀?”他就指指脚丫子。每当白居易写出一首新诗的时候,他就要刺在身体上——很不巧的是,白居易写出了罗里罗嗦的《长恨歌》——路上的人都不是葛清的老婆,所以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他们称赞葛清:“你可真是体无完肤呀!”也有人称葛清为:“流动的白居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崇拜写长长长长恨歌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