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你们这是在说什么呢?可否说来让弟妹听听?”八福晋径直来到宝珠身边,挑了挑眉,言笑晏晏地看向三福晋。
三福晋对八福晋观感很差,当即冲着她翻了个白眼:“这是我和四弟妹之间的事,你来插什么嘴。”
八福晋一把搂住宝珠的腰,冲着三福晋眉眼高傲地挑衅:“四嫂的事就是我的事。四嫂都没怪我多嘴,三嫂就不要越俎代庖了吧?还是说你来找四嫂,为的是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三福晋气炸,若不是担心被人看了笑话,她能立刻扑上去将八福晋狠狠教训一顿。
八福晋眼底波光流转,轻瞥一眼后,移向了宝珠。
宝珠只觉得好笑:“三嫂找我是为了孩子入学一事。”
这事儿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毕竟无论她拒绝与否,三福晋想让孩子入学一事都瞒不住。她同意了,以后三福晋的女儿肯定会到四爷府的学校上学;她若是拒绝了,三福晋也该为她女儿寻摸合适的女先生,教导其各种贵女应有的才能。
有句话叫“男女七岁不同席”,在古人眼里,孩子七八岁上下就已经不算是孩子,不但应该避嫌,也该为以后的日子筹备起来了。
女子要嫁人,诸如管家、女红等技能,以及琴棋书画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打发时间的爱好,也都要开始培养了。
所以这事儿从根本上就瞒不住,还不如直接告诉八福晋。
三福晋哼了一声,冷眼盯着八福晋,表情十分不爽。
八福晋皱了下眉:“我之前在那边玩时,无意往你们这边瞟了一眼,怎么发现两位嫂嫂表情并不如何好看?我还以为两位嫂嫂起了争执,这才过来,想着可以劝劝呢。”
三福晋死死地盯着八福晋,那表情仿佛在说“我就静静地看你瞎编”。
谁不知道八福晋与四福晋最为要好,见她们两人起了争执过来劝劝?怕不是准备偏帮四福晋,直接来个二打一吧?
三福晋懒得和八福晋多说,径直看向宝珠:“我瞧着你们二位也有话说,我便不打扰,先过去了。”
宝珠能怎么办呢?只能无奈点头。
等人走后,八福晋仍有些不信:“三嫂来找你,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入学?我记得她膝下就一个丫头片子吧?何必眼巴巴儿地送到学校,整日整日地见不着人影,平白生出许多想念?”
这世道,又不允许女子建功立业,不趁着小时候多相处相处,日后女儿嫁了人客是难得见面。
宝珠点点头:“确实是为了孩子入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三福晋不一定不知道女儿出阁之前这段时间,就是她和孩子仅有的相处时光,但以她本人那不讨喜的性子,三福晋实在担心女儿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也学了去,从而导致嫁人后生活不如意。
三福晋又不是傻的,自己性子如何,她心底还是有几分明白的。
八福晋点了点头,眼珠骨碌碌地转了一圈儿,道:“那四嫂会答应三嫂请求吗?”
宝珠叹气:“暂时还未拿定主意。”
她最担心的并不是之后接踵而至的种种麻烦,反而更担心三福晋的女儿在学校能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也担心她女儿在学校会不会养出不好的性子。
她办的这个学校算是千百年来独一份,若是只收自家孩子,不管这些孩子在学校内变成什么样,心中有数的宝珠都不会觉得意外。可若是接收了其他人孩子的,后世学校将要面临的种种麻烦事,她都避免不了,甚至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在朝廷占着举重若轻的地位,一个处理不好,以后恐怕麻烦不断。
八福晋不解地看着她:“这事儿有什么为难的,你愿意照顾三嫂的孩子,便答应,若是不愿意承担风险,便干脆拒绝就是了。”
宝珠将自己的顾虑告诉八福晋,脸上抵触表情已经十分明晰。
若是没有意外,她是不准备开这个先河自找麻烦了。
八福晋顿了顿,劝道:“四嫂完全没必要担心其他人啊,只是三嫂而已,至多以后再加一个我,”见宝珠看过来,她拿着手帕捂住嘴,笑得跟偷了腥的猫儿似的,“四嫂怎生用这种眼神瞧我?我可是眼馋四嫂家的托儿所好久了,只是知道你不愿意,所以没有多加歪缠罢了。”
宝珠无奈地摇摇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八福晋见她没有拒绝,说起话来愈发头头是道,“四嫂你看啊,这学校就算没有与四爷府联通,但里面可是男女都有,只是一些沾亲带故的哈哈珠子与塔拉温珠子倒是不妨事,可那些大臣子女什么的,如何好意思让自家儿女入学?也不怕被人说了闲话。”
宝珠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那些大臣子女若真入了学,其他人可不会想着学校有名师辅导,他们只会觉着,这些孩子入学是为了攀龙附凤而来,不但家长,就连孩子难免也可能会担上个趋炎附势、癞□□想吃天鹅肉的坏名声。
还容易得罪宝珠。
想通了这一层,宝珠便觉着自己之前种种顾虑竟成了杞人忧天。
当然,她也不会真觉得就没有人想要将孩子送进学校了——
这些个皇子家有不少不能入宫到上书房读书的庶子,家中女儿更是不少——如老九胤禟那般,前头几个孩子全是女儿,还为他招来了许多笑话——男孩儿还好,做父亲的总会给他们安排几个夫子与师傅,女孩儿就大多只能让生母教导,又或者寻两个教养嬷嬷,学得如何,那真就只能看运气。
宝珠反倒不怎么将这些孩子放在心上。
若是庶出,她自然有理由拒绝;若是嫡女,寥寥几个,收了也不妨事。
她看向八福晋,笑道:“你家孩子才多大,怎就开始想着五岁之后的事儿了?”
八福晋眼眸一亮:“这不是未雨绸缪吗?”
宝珠点了点她额头,摇摇头,没有再开口。
到了时间,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年纪,三两成群地入了自己的教室,宝珠与胤禛花了大工夫请来的先生早已在里面等着了。
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也认真。教室内学习气氛浓厚,让人连连惊叹。
有叹宝珠教子有方、贤淑大度的,不但对庶出孩子视如己出,还能让他们不生嫌隙;也有叹胤禛请的老师好的,管得住学生,孩子们未来可期。
一群人正聊着呢,便听有人前来通报,说是皇上来了。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转身,正想前往大门处,却见康熙身影已经出现在他们身后。
一群人赶紧跪下,三呼万岁。
康熙抬手让他们赶紧起来,自己则径直走到教室门口听里面的老师教课水平如何。
好半晌后,他回头冲着胤禛点了点头:“你这老师请得不错,是有真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