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惊了惊,不想这桩案子查着查着,竟查出这么一桩荒唐事来。
李长晔蹙眉凝视着面前的婢女,沉声道:“霜晚,告嫔妃秽乱宫闱,你可知此事的严重性?”
“霜晚不敢信口雌黄,去岁得知老夫人卧病,我家夫人便回了耀州老宅伺候老夫人,就是在那儿,夫人不意发现了老爷藏起来的,淑妃娘娘贴身的小衣。”
虽霜晚未明言,但李长晔也能猜到一二。
淑妃和孟夫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而贴身的小衣多是姑娘家自己绣的,想来定是孟夫人认出了淑妃娘娘的手艺或是上头有什么专属于淑妃的标记。
“我家夫人从前便觉大公子模样生得像淑妃娘娘,不由得因此起了疑心,命人去查,竟查出我家大公子就是老爷和淑妃娘娘私通所出……”
听得淑妃与孟翊有染的消息,陈鸣已是震惊,问得此言,更是大骇。
怪不得他初初见着那位孟大公子,便觉他生得与五皇子十分肖似,原他肖似的不是五皇子,而是淑妃娘娘。
他竟是淑妃与孟翊孟大人之子。
淑妃和那位孟夫人,陈鸣皆是见过的,虽是姐妹,但两人生得并不像,也不怪孟夫人起疑。
那日在牢中,孟昱卿神神叨叨,说自己是没爹没娘的野种,真不是疯话。
私通所生,确与野种无异。
他偷眼瞥向太子,发现太子殿下比他想象的还要镇定,莫不是心下早有猜测。
但陈鸣仍是有所疑问:“可对外,孟大公子不是你家夫人的孩子吗?”
他们究竟是怎么瞒天过海,不让任何人怀疑的。
霜晚答:“这只是瞒骗旁人的说辞罢了,大抵十八年前,那时,我家夫人与老爷成亲不久就回了耀州伺候老夫人。直至有一日,老爷突然来了耀州,还带来了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孩子,说这孩子是他的亲生骨肉,至于他的生母,已然因难产而亡,老爷求夫人认下这个孩子,往后不管夫人有何要求,他都会应。”
“夫人与老爷成亲后,老爷一直待夫人冷淡,夫人察觉老爷心中有人,但不敢求证,直到突然出现这个孩子,又听说那女子已经死了,夫人没忍心,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带回了京,故而京中众人并不知大公子非我家夫人亲生。”
霜晚说着,或是替自家夫人委屈,眼泪若断弦般落下来,“许是我家夫人私下调查老爷之事走漏了风声,老爷唯恐此事暴露,竟是对我家夫人下了毒手。我家夫人自觉身子有异时,已然回天乏术,她只哭着叹老爷心狠,恨她自认淑妃娘娘是最好的姐姐,谁知却是瞒骗她最深的。夫人亦知晓他定不会放过我们这些下人,就让奴婢和另一个婢子雪晴连夜逃跑,可雪晴未能逃出来,奴婢也被一路追杀,直至被逼着跳入悬崖……”
言至此,霜晚忍不住摸上自己那惨不忍睹的半边脸,坠崖后,因得被崖璧上的树勾住了衣裳,她才没掉落得那么快,勉强捡回了一条命,后得路过的农户所救,慢慢养好了身子。
可她在夫人身边伺候多年,夫人待她极好,她实在忘不了这个仇,便边做些活计,边一路来到京城。
她知道,她家老爷在京中权大势重,就算她告到官府也无济于事,只会徒丢了这条性命,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找到从前夫人曾施恩过的一位大人,意图求见陛下。
或是老天保佑,那位大人尚还惦念着夫人当年的恩情,果断出手相助,将她引至大理寺,竟就此见到了太子殿下。
李长晔问道:“霜晚,你手中可有孟大人私通或是下毒的证据?”
霜晚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老爷是个谨慎之人,既然发现有所纰漏,定然会把那些所谓的证据悉数销毁干净。”
似是担忧太子不信,霜晚复又跪下来磕头,信誓旦旦道:“可殿下,霜晚所言句句属实,如若不然,天打雷劈,还请殿下为我家夫人做主!”
李长晔闭了闭眼,神色复杂,“起来吧,这段日子陈大人会为你安排住处,若你所言不虚,孤定会替你家夫人讨回公道。”
霜晚这才展露笑意,“多谢太子殿下。”
陈鸣唤人,将霜晚带出了雅间,旋即道出自己心下担忧:“殿下,如今虽有人证,可若没有切实的证据,根本定不了孟大人的罪,即便将孟大人抓来审问,只消他不肯招,仍然不能将其绳之以法。”
李长晔何尝不知,不论是那孟昱卿在樾州闯下的祸事还是与淑妃私通,孟翊不可能认下其中一桩,毕竟无论哪一件,皆是牵累孟家全族的罪名。
故而即便孟昱卿而今身在狱中,即将处以极刑,孟翊那厢仍按兵不动。
他作为父亲,真能这么狠心,任孟昱卿死去,让樾州及私通一事皆从此湮灭吗。
他扶额沉思片刻,复又看向陈鸣:“去查查,孤那时虽小,但隐约记得,淑妃娘娘那个未能得活的孩子,是生在徐家城外的一个庄子上,天网恢恢,孤不信便是真的一点证据也无。”
“那孟大人那厢……”陈鸣问道。
“你派人盯着,暂且按兵不动,春闱在即,主考官若出了差错,只怕届时传言纷纷,不仅众考生难以定心,亦不利于稳定朝局。”
陈鸣领命:“是,殿下。”
两日后,二月初九,春闱开试,大昭各地考生齐聚京城,只等蟾宫折桂,就此鱼跃龙门,耀祖光宗。
这是每三年一回,几乎整座京城都在看的热闹,待之后新科状元郎坐在高头大马上穿街而过,更是万人空巷的盛况。
然众人不知,这般繁华之下,是京郊几十个身染疫疾之人奄奄一息和大夫们的束手无策,是朝堂间的暗流涌动,更是京中三大世家借此春闱以明争暗斗,不欲年轻一辈落了下风。
二月十五,东宫生了件小事。
太子妃裴氏得了风寒,咳嗽不止,为防传染旁人,闭门谢客。
李长晔得知消息时,已是午后,他扔下手中事务,匆匆赶至琳琅殿。
书砚在殿内伺候裴芸,书墨候在外头,阻了李长晔,恭敬道:“殿下,娘娘身子不适,嘱咐了而今谁也不见……殿下亦是……”
李长晔剑眉微蹙,问道:“太医怎么说?”
“太医说娘娘像是风寒侵身,服几贴药便也无事了。但娘娘心下忧虑,生怕自己染上了疫疾……”书墨声儿愈发低了,她边道边小心翼翼打量着四下,生怕叫人听见一般。
疫疾……
据李长晔所知,此事当还未在京中流传才对,他嗓音沉了几分,“是谁告诉太子妃的?”
“是……二公主殿下。”书墨答,“二公主殿下是自太后宫中听得的,这才告诉了娘娘,那日二公主殿下和淑妃娘娘走后,娘娘便始终有些惴惴不安。”
李长晔神色骤变,“你说谁?淑妃缘何会来东宫!”
书墨不解他家殿下怎这般大的反应,片刻才道:“淑妃娘娘做了个布老虎,是给三皇孙送布老虎来了。”
“那布老虎呢?”
李长晔声儿提了几分,向来沉稳的人竟是面露急色。
“布老虎……”书墨答,“淑妃娘娘走后不久,娘娘因着太喜欢,拿在手上时,不意掉进了炭盆,烧没了……”
李长晔方才长舒了一口气,他稳了稳心神,复又问道:“三皇孙呢,可有风寒咳喘之症?”
书墨摇了摇头,将裴芸小心谨慎,命乳娘们带着三皇孙待在侧殿内不许外出的事儿告了。
李长晔颔首,他抬眸望向一片寂静的琳琅殿,薄唇微抿,若有所思,少顷,利落地折身离开。
日头西移,霞光万道,夜色逐渐笼罩住琳琅殿,主殿内燃起烛火,裴芸将将用了些许晚膳,就因着难受复又躺回了床榻之上。
她低咳了两声,看着书砚放下床帐,便让她回去歇息。
她的确染了风寒不假,可她却是故意让书墨散了那闭门谢客的话,就是想将计就计。
若一切如她猜想的一般,那淑妃的目的应是想让谌儿染疾,至于为何,裴芸猜不着。
但都是染疾,谌儿染上和她染上,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她自是得满足淑妃的心愿,再看她接下来会上演哪一出。
裴芸有些头昏脑胀,她本想装来着,还怕骗不过太医,不想淑妃来过后没几日,她就觉身子不适,竟真病下了。
这生病的滋味可不好受,平素吞咽时,喉咙如刀割般疼得她直泛泪。
在床榻上辗转反侧好一会儿,裴芸才勉强生了睡意,可也不知迷迷糊糊睡了多久,她就让喉咙的干疼感逼醒了,她欲支起身子,去倒些水喝,忽有人托起她的背脊,将她半抱起来。
裴芸懒懒抬眸看去,可看身形并非书砚,她很快认出来人。
“殿下!”
李长晔低低“嗯”了一声,“可是要喝水?”
裴芸不答他,只秀眉蹙着,“臣妾当是吩咐了书墨,不许任何人进来,殿下怎的进来了。”
听得她语气中的不虞,李长晔眼睫微垂,眸光晦暗不明,却是默默将引枕塞在裴芸背后,令她靠着,转而去倒茶。
书砚或是预料到了裴芸会渴,特意将一把圈椅抬至床榻边,在上头搁了壶热茶,而今虽已凉了许多,但幸得一旁有炭盆,茶水尚还是温的。
李长晔将杯盏递到裴芸手边,却见裴芸不动,仍扭着眉道:“臣妾病了,殿下不该来的,若是臣妾过了病气给殿下,可如何是好。”
裴芸本就是装给淑妃看的,最好是让淑妃以为她真的染上了疫病,但太子这般进进出出,没事儿人似的,莫不是要露了马脚。
李长晔哪知她的心思,听到看到的皆是她对他浓重的嫌弃,她就这般不想看到他吗?
他扯唇自嘲地笑了笑,“无妨,若孤也病了,便留在这儿照顾你。”
裴芸闻言诧异地看他一眼,“殿下日理万机,这春闱、疫疾还有樾州的案子想是也还未了,怎能将时间耽误在臣妾这儿呢。”
她是真心这般觉得。
自己的孩子死了,太子尚且能毫不犹豫地转身去处置疫疾,在他心中,不就是天下百姓更要紧吗。
她这话说的实在通情达理,若是从前的李长晔定会心生感动,觉他的妻子大抵是世上最大度明理的女子,可眼下她这份大度却化作无形的刃直直扎在他的心口。
因这些不过是她的托词,她不想他在这儿。
可他偏要留下!
裴芸眼见太子久久不言,视线凝在她脸上,想他或是心下不郁,不好再继续说些赶他的话。
她方才是急了些,而今冷静了,觉得左右太子来了这一回,之后恐是也没什么机会再来了。
她倾身欲去接太子手上的杯盏,欲暂且解了渴再说,不想杯盏未碰着分毫,后颈却是骤然被按住。
感受到唇间温热的一刻,她双眸微张,抬手便要去推搡,却快一步被攥住了手腕。
唇齿间满是属于男人的气息,霸道地像是要夺取她的所有,裴芸从未经历过这些,根本招架不住,直到男人撤开去,她已然朱唇红肿,一双潋滟的眼眸蓄着泪,水汪汪的,透出几分迷离。
她抬眸怨怪地看向眼前的男人,却见他似笑非笑。
“而今只怕孤也染上了,那孤也留下,陪着太子妃吧……”
疯子!
或是对于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太过生气,她竟是在不自觉将心里话脱口而出。
察觉到的那一刻,她连捂嘴都来不及,大抵除了重生醒来后那一回,她还未对太子如此无礼过。
她小心翼翼朝太子看去,谁知那人在失神过后,却是唇角扬起,反是有些自得道。
“承蒙爱妃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