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5 无题

送走母亲,文元长吁了口气,心中的石头放下了许多。

作为儿子他岂能看不出父母之间在闹别扭,准确是是母亲在闹别扭,不是他瞎想而是有证据的。

证据就是谢道韫一直待在东宁不肯去中原,嫔妃想去也被她找借口给拦住了。

之前还能用战争为借口不去,或者为了安抚东宁的民心才暂时留下。

可唐国已经在中原建立了稳固的统治,政治中心也已转移,原本东宁浮动的人心也被安抚下来。

其实百姓也并不是真的想走,什么家乡不家乡的,有房屋土地重要?他们已经在东宁扎根,建立了新的人脉关系网,真回原籍这些都要放弃。

有几个人能鼓得起勇气抛下这一切重新开始?

而且老家经历连年战乱也早已经物是人非,回去了一个人不认识。祖宗被埋在乱坟场已经找不到是哪座坟头了,回去又能干啥?

再说现在中原也在搞人口迁徙,大量北方百姓被迁到南方,很多原本的异族也被换成唐籍安置在各地和汉人混居。

整个天下都被打乱了,什么故乡不故乡的,根本就没人在意。

他们原本想走也不过是一时冲动,那股劲儿过去了,再加上报纸的宣传引导,这个念头自然也就息了。

到这个时候,大后方也已经稳定,照理说皇后也该带着后宫前去中原和皇帝汇合了。她却一直找借口不去,必然是有问题。

她的这些借口能瞒得住外人,却瞒不住文元。

猜到父母在闹别扭,他才是最担心的那个,于公于私他都要担心。

于私那是他父母,他自然不愿意见到两人闹矛盾。于公,帝后闹矛盾对家国稳定也不利,对他这个太子也一点好处都没有。

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又不能直接跑到谢道韫面前说,你俩为啥闹矛盾。只能从别处打听,但始终没有得到有用的线索。

这次借着这个机会总算是知道了原因,并帮母亲解开了心结,他心中确实松了口气。

然而……看到桌子上摆放着的圣旨和册封文书,他又头大起来。

对于谢道韫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多找几个女人子孙成群,只不过之前文元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柴淼就更不愿意让别的女人来分享她的丈夫。

按理说这么大的事情由不得她做主,她要是敢阻拦丈夫纳妾,会被天下人嗤笑。可问题是文易支持她,这就让所有人都没有办法了。

这次谢道韫趁着她生女儿的机会,往东宫塞了两个女人——你肚子不争气生了个女儿,总不好再阻拦丈夫纳妾了吧。

柴淼果然没有说什么,但心情可想而知,好几天都和文元说话。

老娘的事情解决了,该想办法安抚媳妇了。

……

东宫,柴淼正和奶妈、侍女逗弄女儿,见到文元进来脸顿时就拉了下来,头转到一边看都不看他一眼。

文元有点尴尬,道:“你们先出去。”

“是。”众人纷纷告退,还顺手把门给关上了。

文元走到她面前,讪讪的道:“还在生气呢?消消气,我给你赔不是了。”

柴淼冷冷的道:“您言重了,您是太子,我哪敢生您的气。”

文元一时语塞,只得把圣旨和册封文书取过来转移话题道:“父亲给妮妮取了名字叫文欣,还册封她为东宁公主……你看这是文书和印章服饰……”

柴淼眼中浮现出浓浓的水雾,眼泪不争气的流淌下来,低头对婴儿床上的小丫头说道:

“咱们妮妮也是有祖父疼的孩子,哼,过几天娘就带你去北都见祖父,看谁还敢看不起你。”

文元连忙掏出手绢给她擦眼泪,柴淼只是哼了一声却没有再拒绝,他心中一喜,再接再厉的道:

“对不起,我错了,以后绝对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柴淼终于爆发,道:“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再等等,非要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让那两个女人进宫?”

“就算不考虑我的感受,有没有想过孩子?有没有想过外人会怎么想?等着吧,我看你准备怎么管那两个女人。”

文元趁机强行把她抱在怀里,安抚道:“我的心你还不懂吗,永远都只有你一个人。但有些事情你也知道,真的身不由己。”

说到这里他脸色一狠,道:“那两个女人老老实实的则罢了,但凡敢有不该有的心思,哼。”

柴淼挣扎了几下没挣脱,就顺势趴在他怀里,冷笑道:“我倒不希望你处置她们,放着让她们使劲儿闹吧,闹的越厉害越好。”

“最好把父亲惹火,到那个时候就不是死两个人这么简单就能了解的了。”

文元脸色一僵,他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到时候真的会把那两个女的和她们背后的家族一起清理掉。

然后就是后悔,以前柴淼多天真善良,经历过这件事情也开始露出狠辣的一面了,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虽然那两个侧妃是谢道韫强行塞进东宫的,可如果当时他态度坚决一点,谢道韫也没有办法。

最终的锅还是要他自己来背,也只能他来背。

文元心中暗暗想到,为了杜绝最坏的情况出现,看来要好好给那两个侧妃立立规矩了,让她们知道有些心思是不该起的。

真以为太子妃的靠山是柴犇和水柳?

错了,是皇帝文易。

她是皇帝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大人开会她在一旁玩耍,玩累了就在龙椅上睡觉的存在。

更何况她和文元是青梅竹马,感情很深。谁要是以为她生了女儿就好欺负,下场绝对会很惨。

……

北都,文易确实很生气。一来是谢道韫不该在这个时候往东宫塞女人,二来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文元居然也跟着胡来。

看来这个太子还必须要继续锻炼才行,将来执掌天下搞工业化,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更大。

但凡掌舵人软弱一点,就会满盘皆输,宋神宗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该如何教导孩子他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烦闷之下就找来桓温闲聊。

桓温显然已经知道东宁那边发生了什么,也猜到了文易的苦恼。

关于成年太子教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他是不敢随便插嘴的,搞不好就会惹来大祸。但他和文易接触这么久,知道皇帝的性格,就直言道:

“我虽然没有见过太子殿下,然也听人说过许多他的事情。在我看来殿下已经是少有之人杰,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文易摇摇头道:“我要他做的不是承继祖业的守成之君,而是在祖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创业之君。”

“现在的他还远远无法承担起这个责任,别的不说,关键时刻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大忌。”

桓温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人家都只是希望子孙能继承祖业。这倒好,希望子孙超越自己。

就问,一统天下的功绩后世子孙怎么超越啊?难不成要让子孙先把天下搞乱,再重新统一一遍?

不过他还是明白了文易想做什么,思索了一番之后有了想法,斟酌道:“我觉得此事怪不得太子。”

文易问道:“哦,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桓温道:“越有信心的人,意志就越坚定,而信心是需要独立的磨炼来提升的。”

“殿下一直生活在东宁,生活在您的羽翼之下,在面对您和娘娘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信心不足。陛下不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独自任事,相信会大有改观的。”

文易豁然开朗,道:“哈哈,桓卿所言甚是啊,雏鹰只有离开了鹰巢才能学会飞翔和捕食。”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竟然给忘了,若非你提醒,还不知道要糊涂到什么时候呢。”

桓温谦虚的道:“陛下谬赞了,您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就算没有我提醒早晚也能想到。”

客气了几句,送走他之后文易就下令:太子文元入蜀主持蜀地事务。

蜀地因为天险的原因和中原交通不便,即便已经被打下来,但各项治理始终慢中原一步,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一个得力的人手去主持大局。

本来文易是想从中枢委派个钦差大臣过去,既然要锻炼文元,那干脆就让他过去吧。

而且让文元去那里可不仅仅是为了主持蜀务,还要整军备战,随时南下夺取宁州。

现在宁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晋国残部、宁州原本的大户纷纷自立,爨氏只能龟缩在晋宁、梁水、建宁等郡,各方势力相互攻伐要多乱有多乱。

短期内文易并没有入宁州的打算,先让他们内耗去吧,等他们耗尽了最后一滴血唐国在进去捡便宜。

有时候真的是一事顺百事顺,这边文元的教育问题解决,东宁那边也传来消息皇后准备带着后宫来东宁。

文易干脆下旨让文武百官都一起过来吧,而东宁也正式被确定为东宁州,任命了州牧等官吏。

但作为龙兴之地,这里又是妥妥的南都所在。至于建康城——抱歉,此时的建康还不是后世的六朝古都,地位只是南方一座重要城池。

至少对于唐国来说,它只有经济意义,没有政治意义。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东宁,加上北都,是国家的四个政治中心。

不过东宁作为二十年的京师,搬迁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过程可能要持续半年之久,因为要跟随搬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不仅仅是把官吏迁走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官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配套部门。

比如还有各大学校,要分拆出一部分教职工力量在北都重新组建新校区。比如博物院的搬迁,各大工厂总部的搬迁……

尤其是火药和火器的制造工厂,更是重中之重看……这么重要的工作需要一个得力的人主持大局才行。

薛大元成为了最后留守的那个人,至少要等到东宁这边的东西都搬完他才能离开。

……

三月份,文易来到离开北都,乘船从永定河进入渤海,换成海船来到了旅顺——这个名字是文易取的。

这里是北海舰队的总部所在,但今天他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为了检阅海军,而是另有目的。

此时整个北海舰队所有的船员全部到位,船只全部起锚,但没有一艘船乱动,都在静静的等待着什么。

在港口的广场,竖立着一座高达十余米的建筑,只是用红布盖着看不到具体是什么东西。

建筑的下方静静站立着六百余人,这些人里面有官吏、有水师官兵、有厨子、有商人、有医生、有铁匠……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但这次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即将展开一场属于勇者的游戏。

很快身穿衮龙袍的文易就出现在广场上,北海舰队所有的将领全部跟在后面。

见到他出现,这群人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毕竟这是皇帝,一个改变所有人命令的皇帝。

看着他们,文易也同样心潮澎湃心生感动,加快步伐来到众人面前,他大声说道:

“想必不用我做自我介绍,大家都应该知道我是谁。但我还是要自我介绍一下,今天站在你们面前的不是天子,而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和你们一样。”

“我以一个普通华夏后裔的身份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文明的繁荣昌盛付出的一切……”

“你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像所有人一样,守着老婆孩子幸福的过完一生。”

“但你们没有这么做,你们选择了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条路……你们是华夏文明的好儿女,所有华夏子孙都要感激你们……你们的付出也值得被所有华夏儿女所铭记……”

说到这里,他扯下那块建筑上面的红布,露出下面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寻商洲勇士纪念碑。

“你们所有人的名字都会被刻在这块碑上面,而这块碑也会永远耸立在旅顺港口,供天下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