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6 慌乱的晋国

桓温北伐可以说举世瞩目,但没有多少人希望他赢,包括晋国大多数君臣。

当联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枋头,离邺城只有几十公里的时候,晋国君臣都慌了神。

这可怎么办?

燕国也是天下强国,怎么这么窝囊?很多人内心深处开始给慕容垂加油鼓劲,你们可一定要撑住啊。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一夜之间淮北变了天。

晋国君臣又开始反过来为桓温祈祷,可一定要撑住啊,你要是没了我们可咋继续谈玄论道。

他们拼命去打探消息。

淮河有两千多里长,不可能完全锁死。唐国所谓的封锁也就是杜绝大量人员和货物通行,零星人员偷渡根本就顾不过来。

所以还是有情报传递回去。

但这些情报让整个晋国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淮北之地已经尽皆落入唐国之手,桓温大军被唐、燕、秦三国包围危在旦夕。

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遍京城乃至全国,举国震动。

一时间人心惶惶,都以为灭国就在眼前,太后褚蒜子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南郡公的二十万大军是我晋国精锐,若失去他们则国祚不稳危及社稷,众卿可有解围良策?”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说话。

褚蒜子心下焦急万分,但她也不敢把这些人给激怒了。

临朝称制这么久她太了解这些人的秉性了,真逼急了敢直接撂挑子,大不了换个皇帝称臣,他们继续当士族。

只能把求助的目光看向谢安:“谢侍中,不知你可有良策?”

前世的这个时间节点,因为谢奕的死亡、谢万的不争气,谢安正式出山担起了谢家的门户,官职做到了吏部尚书、中护军。

这一世谢奕一直活的好好的,嘴炮王者谢万都没来得及丢人现眼就病死了,谢家的门户不需要他来支撑。

所以才只是侍中,并未担任吏部尚书、中护军,而且在朝中很少发言显得非常低调。

此时听到褚蒜子点他的名,心中叹了口气。晋国太后是他的堂侄女,唐国皇后也是他的侄女,难办啊。

不过,虽然都是侄女,从个人感情上他更倾向于谢道韫,毕竟是亲侄女还是他一手带大的。

关键是唐国皇室大权独揽,谢道韫是名副其实的皇后,晋国皇室不过是半个傀儡。

再说褚蒜子的儿子已经死了,晋室和谢家的血缘关系已经断绝。而谢道韫子嗣众多,长子还被封为太子。

投资唐国对谢家的帮助更大。

但从实际来说,他知道自己必须要为晋国考虑,至少在唐国彻底站稳脚跟之前当晋臣对谢家最有利。

“太后,根据得到的情报来看,唐国掌握了一种兵器,杀人于数里之外,攻城略地无有能挡者……”

“谎言。”司马昱打断他的话,道:“赤裸裸的谎言,天下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武器,必定是

其他人也窃窃私语,大多数人都保持怀疑态度。也有许多人和司马昱同样的想法,直接认定是谎言。

谢安语气平静,道:“如果只是一两个人如此说还能有假,所有人都这么说我们就要慎重对待了。”

“且,诸位可还曾经记得当年百济和唐国发生的那场海战?我相信许多人都派人打听过详细情况。”

“我也打探过,得到的情报是唐国掌握了一种声如雷震,可以在数里之外摧毁敌船的兵器。”

“当时我也不信,以为是百济故意散布谣言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可现在想来,应该是真的。”

众人这才想起当年的那场海战,百济数万水陆联军,一天时间就被击败几乎全军被俘,当时可是引起不小震动的。

确实如谢安所说,很多人都派人打探过情况,得到的都是什么雷霆之力啊之类的‘谣言’。

没有人相信这些鬼话,后来这件事情就慢慢的被遗忘了。

此时经谢安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两项一结合也忍不住暗暗吃惊,莫不是唐国真的掌握了秘密武器?

再想到唐国几乎只用了不到十天就拿下了整个淮北,断了桓温军的后路,大家就更慌了。

这可是桓温军,此时晋国最能打的军队。都没有能对唐军的行动造成任何迟滞,太不正常了。

难道那种兵器是真的?

连司马昱都眼神闪烁,不敢在坚持刚才的看法。

褚蒜子没想到事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勉强控制住情绪,问道:“谢侍中,你继续说。”

谢安道:“我们对唐军了解太少,贸然出兵救援并非明智之选。”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抽调军队把守长江天险拱卫京师,防止唐军继续南下。”

“同时招募更多的军队,加紧训练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险。”

司马昱下意识的问道:“淮北的那二十万军队怎么办?”

谢安沉默了许久才语气沉重的道:“当断则断。”

“哗。”朝堂顿时就乱了起来,那可是二十万精锐,说不要就不要了?

虽然之前他们也巴不得桓温失败,可现在情况不同了,晋国承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

但大家之所以反应这么剧烈,还有一个原因:谢奕也在包围圈里,谢安这么做就是连亲兄长都不要了。

也正因此,本来还不当回事儿的朝臣终于感受到了铺面而来的压力。

以前北方的国家也南征过,但都被他们挡回去了。守着淮水和长江两道天险,他们才敢放心的吃喝玩乐。

本来他们以为这次的情况和以前没啥区别,最多就是死点人,完事儿大家歌照唱舞照跳。

可谢安连自己的亲兄长都不敢去救,说明危险前所未有,很可能涉及到改朝换代。

他们如何能不慌。

虽说大不了换个皇帝效忠,可改头换面的过程总会有些倒霉蛋家破人亡。

不管这个概率有多大他们都不想赌,最好的办法是维持现状。

于是这些人也纷纷打起精神,开始出谋划策。

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这群整天勾心斗角的大臣爆发出了惊人的效率,很快就拿出了对策。

抽调国内剩余不多的军队来防守长江拱卫京师,甚至连岭南的军队都被抽走了大半。

同时派人去京口,重新整编北府兵。

北府兵最早是因为苏峻祖约之乱,朝廷命郗鉴在京口地区打造的军队,把守长江天险拱卫京师。

后来东晋政权逐渐稳定,再加上郗鉴亡故渐渐废弛,但底子还在。

重整北府兵,比招募新兵重新训练一支军队出来,速度要快的多。

嗯,郗鉴是郗超的亲爷爷。

在任命新的北府兵统帅之事上,这群士族争权夺利的本性再次暴露,半天都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褚蒜子还是更加相信叔父谢安,就问道:“谢侍中有何看法?”

谢安神色里闪过一丝挣扎,最后化作无奈:“太后,南昌县公尚在,不若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南昌县公就是郗超的父亲郗愔,京口名义上是郗家的地盘,征求他的意见算是晋国当时的潜规则。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生死攸关,哪还顾得上这个,赶紧确定人选才是。谢安这么说,其实就是在推脱。

褚蒜子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你连自家兄长说放弃都放弃了,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推脱了呢?

在大家看来谢奕是凶多吉少了,她的打算是趁这个机会把谢安提拔起来,再给谢家一个盘口让他们赶紧发展。

这明明是一件好事,她相信谢安也能看懂她的意思,可为什么他退缩了?

朝堂上看出这一点的老狐狸很多,他们也很奇怪,谢安这是咋了?送上门的好处都不要。

但随后他们就懒的理会这么多了,再一次投入到争抢中去。你谢安不要,我们要啊。

谁家掌握了京口的北府兵,谁家的地位就能上升一个台阶。

谢安也是有苦说不出,他怎么可能看不出太后的意思。

正常情况下,他肯定会主动出击展现谢家的价值,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或者侄子谢玄去接掌北府兵。

可要真这么做了,谢家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站到反唐的第一线,要么成为卖国贼。

这两个选择他都不想要,只想站在一边静静的等待结果。

还没等众人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又一条消息传来,荆州刺史桓豁准备率军北上解救自家兄长。

这几年桓家的权势达到了人臣的巅峰,桓冲担任江州刺史,桓温自己兼任荆州、扬州、徐州、兖州等州刺史,并都督司并冀三州兵事。

后来为了北伐方便,他把自己的行在转移到了赭圻。

然后让自己的另一个弟弟桓豁担任荆州刺史,镇守荆州防线,防御秦国的进攻。

此时谢玄也在桓豁军中,担任司马一职。

在默认失去桓温的二十万大军的情况下,桓豁手中的军队已经是晋国为数不多的强军。

而且他还要防范秦国南侵,非常的重要,是万万动不得的。

所以听到他要出兵救援的消息后,朝廷再次头疼起来。这时候谢安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去说服桓豁为大局考虑。

众人一想,他确实是最合适的说客。原因很简单,谢奕也在包围圈里。

如果桓豁用‘那里面的是我兄长不是你兄长’来怼人,谢安可以怼回去,我兄长也在里面。

而且谢家和桓家关系想来密切,他说出来的话更管用。于是朝廷就连忙下诏,让谢安火速前去劝阻。

走出京师大门,谢安长出了口气,终于可以避开这个漩涡了——他去桓豁那里的真实目的是避开这场纷争。

他不光自己走,还让家眷都离开了建康,前往会稽郡的家中居住。

之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一路急行赶到新野桓豁的行在把他堵住,只用一句话就把他给劝住了:

桓温和桓冲都在包围圈里,你是桓家最后的希望,如果你再折损在那里,桓家怎么办?

桓豁也是个大才,之前只是消息太突然失了智。经过谢安提醒才知道,自己盲目出兵只会彻底葬送桓家。

他是吃过苦的,当年他父亲早逝留下他们母亲和哥几个,日子过的相当艰苦。

他母亲病了需要吃肉,买不起怎么办?桓温就把年幼的桓冲质押在养羊的人那里,换了一只羊回来。

还好那个养羊的人很喜欢桓冲,视如己出甚至还想让他过继给自己,只是被桓温拒绝了。

桓家崛起后,桓冲重谢了养羊人当年的恩情。

年幼时候吃过苦,好不容易才重振家门,桓豁自然不希望家族再一次没落,也不想桓家的孩子再经历他们的苦。

所以,尽管很想去救兄弟,在谢安的劝说下还是忍了下来。

之后谢安就去见了谢玄。

此时的谢玄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青壮年,娶了桓温的侄女为妻,儿子都一岁出头了。

他知道自家和唐国的关系,得知父亲被围并不是很担心。他发愁的是,谢家该怎么面对当前的局面。

见到叔父过来,连忙屏退左右请教起来。

谢安道:“夹在两国之间,我们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坐观时局发展吧。”

谢玄道:“这也太被动了吧?”

谢安重重的叹息道:“被动也比盲目出手要好啊,唐皇可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如果我们贸然参与进去,恐怕不好收场啊。”

谢玄道:“不会吧,他总不能不顾及大姊的感受吧?”

谢安道:“帝王无私情啊,如果你大姊敢阻拦,可能连自己都无法保全。”

“且接纳道卿(谢靖)入唐就是他对你大姊的补偿,之后我谢家的存亡就只能看自己的选择了。”

谢玄头大的道:“真麻烦,我宁愿面对十万大军,也不想面对这种事情。”

谢安道:“比起别的家族来说,我们的情况已经很好了。至少我们还有的选择,他们……”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在明白不过。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你千万要稳住不要被人看出端倪。”

谢安在这里避风头,建康那边可没闲着,经过一番激烈争斗之后终于确定了北府兵统帅的人选。

情况紧急,赶紧走马上任。

其他各地的军队也纷纷动身,前往长江各渡口进行防守。

然而还没等他们完成调度,唐国的舰队就出现在了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