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废除殉葬
韦太后在朱瞻壑和常思宁夫妇的共同劝说下,终于还是打消了让妃嫔给朱高煦殉葬的想法,并且直接派人将这个决定告诉了杨士奇。
太后不肯拟定殉葬的名单,杨士奇也没办法,毕竟他总不能冲进宫里和韦太后理论吧?
所以妃嫔殉葬之事也只能作罢,朱瞻壑也趁着这个机会,直接立法,禁止在大汉境内殉葬,不仅仅是皇家,有些权贵甚至是富人,也会让奴仆殉葬,所以立法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人违反,举报者会有奖赏,执行殉葬之人以杀人罪论处。
禁止殉葬制度,并不仅仅是为了救几个妃嫔的命,而是代表着一种野蛮残忍的制度被终结,现在的大汉,已经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百姓的生活方式,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结构,都将迎来一次巨大的改变,一些落后的制度同样也会被终结,殉葬只是其中之一。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明终结殉葬制,反而是朱祁镇这个被后世唾骂的皇帝,这也可能是他两次为帝后,唯一能被人称道的政绩了。
朱瞻壑可不想被朱祁镇这样的昏庸皇帝比下去,因此率先在大汉禁止了殉葬。
不过除了殉葬之外,葬礼的其它事宜并没有任何改动,在杨士奇的主持下,朱高煦的葬礼也举行的十分隆重。
皇陵就修建在西京城以西的数十里外,那里背山面水,可以说是一处风水宝地,朱瞻壑打算将这里建造为一座皇家陵园,日后所有帝陵都会集中在这里修建。
朱瞻壑自己的皇陵,就紧挨着朱高煦的皇陵选址,而且他打算缩小自己皇陵的规格,毕竟人死万事空,建造那么豪华的皇陵,只有两种人最高兴,一种是盗墓贼,另一种是后世靠各种景点发横财的人。
朱瞻壑打算以身做责,日后他的儿孙们,肯定也不敢在皇陵的规格上超过他,这倒是可以帮大汉节省不少花费。
等到朱高煦的葬礼结束,朱瞻壑终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政务上,他先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重视发展工商业,增加对工人的各项保障。
随着蒸汽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再加上新技术、新发明的涌现,使得大汉的工商业极度发达,工人的数量也直线上升,甚至已经逼近农民的数量了。
但相应的,工人的待遇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有些工厂甚至存在虐待工人的情况,要知道后世的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发动了工人的力量,朱瞻壑可不想在大汉也搞出什么革命,因此干脆提前改善工人的待遇。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平时主要考虑的无非就是吃穿二字,顶多再加上婚嫁以及日后的子女养育问题,只要这些方面能够保证,就没有人吃饱了撑得去搞什么革命。
前些年朱瞻壑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扩张上,对国内的一些情况难免有些疏忽,现在他继承了皇位,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国内进行一些改革。
当然这肯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以朱瞻壑现在的威望和能力,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挑战他的威严,甚至有几个亲王不尊法纪,也被朱瞻壑狠狠的处罚了一番,最严重的一个,直接被他贬到非洲看管种植园去了。
连亲弟弟犯罪都一视同仁,这让许多人终于想起来,这位新登基的皇帝陛下,在年少时就做过锦衣卫的指挥使,甚至还一手建立了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厂,虽然朱瞻壑在做太子时,以仁厚闻名大汉,但真遇到敢反对他的人,他下手也绝会留情。
所以朱瞻壑对国内的种种改革,可以说十分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这也让大汉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工人待遇的改善,更让工商业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在大汉,农业所占的比重进一步缩小,虽然大汉的农业也十分发达,但相比于更加发达的工商业,农业的产值占比逐渐缩小,原来施加在农业上的各种税收,也被朱瞻壑一点点废除,因为不废除的话,农业的那点收益,与辛苦根本不成正比,人家宁愿去工厂打工也不愿意种地。
而在朱瞻壑对大汉内部改革之时,大明那边的情报通过锦衣卫的耳目,源源不断的送到朱瞻壑的书案上。
王振的专权,给大明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宦官地位的上升,宫中一批有权势的宦官,看到王振那么得势,自然也都不甘落后,有人投靠王振,攀上大树好乘凉,也有人觉得自己并不比王振差,因此也刻意巴结朱祁镇,从而也得到不小的权力。
比如御马监太监喜宁,就是除了王振外,最受朱祁镇宠信的太监,这个喜宁是女真人,据说是明军从辽东抓回来的,大明有阉割异族男孩送入宫做太监的传统,这个喜宁就是其中之一。
喜宁仗着朱祁镇对他的宠信,再加上御马监掌管着宫中的四卫营和勇士营,这些都是宫中的禁卫,因此喜宁把手伸向军中,借着派驻监军太监之事,接管了不少军中的事务。
而且喜宁比之王振更加嚣张跋扈,甚至连张辅这样的重臣,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弟弟在京城周围圈地,与张辅的家人发生冲突,竟然把张辅亲戚家的一个孕妇打死了,导致一尸两命。
张辅气不过,进宫向朱祁镇告状,结果朱祁镇只是让喜宁交出打人者充军,要知道军中是喜宁的天下,他弟弟充入军,和回家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还不算完,喜宁对张辅告状之事怀恨在心,于是在之后伙同官员,诬告张辅侵吞二十顷田地,朱祁镇竟然连审都没审,直接命张辅交出田地。
要知道以张辅的身份,连王振都敬他三分,但偏偏喜宁却故意找茬招惹他,而且朱祁镇还拉偏架,这让张辅也没办法,只能交出田地忍下了这口恶气。
王振和喜宁这些宦官的嚣张跋扈,已经让大明上下是天怒人怨,可有朱祁镇在背后给他们撑腰,其它人再怎么愤怒也没用,只能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