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地区的北部,有着一系列的山脉,东部是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是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蔓山脉,这三条山脉连成一片,形成了天竺北部的天然屏障。
按理来说,有这一条天然的屏障在,天竺在地理位置上应该十分安全才对,想要入侵天竺,唯一的办法只能从海上入侵。
但可能是老天和天竺开了个玩笑,偏偏在这条天然屏障上,开了一个巨大的山口,也就是兴都库什山脉上的开伯尔山口,这里也成为中亚和西亚入侵天竺的唯一入口。
历史上的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等,都是从开伯尔山口入侵天竺,兴都库什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打印度人的意思。
外族不断从开伯尔山口入侵,这也导致天竺北部的人种混杂,天竺当地人也习惯了被外来者征服。
唯一不走寻常路的,就是从大明而来的征服者朱高煦,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从狮子港和北征港登陆,一路从南向北横推,不但占据了整个天竺,甚至将兵力推到开伯尔山口,并且在山口处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池。
之前朱高煦称帝后不久,就率军来到开伯尔山口坐镇,当初要不是朱棣忽然去世,打断了他出兵的计划,说不定他早就杀到山口对面了。
开伯尔山口对面就是帖木尔帝国,自从那个瘸子帖木儿死在东征大明的路上后,帖木儿帝国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当初朱高煦灭掉的那个德里苏丹国,本来只是帖木儿帝国的一个总督,后来趁着帖木儿去世,才脱离了帖木儿帝国的掌控。
不过帖木儿帝国虽然衰弱了,依然是中亚和西亚一带的霸主,对于周围的小国一直都看不上眼,再加上帖木儿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十分激烈,自然更没有精力关心帝国外的事情。
所以朱高煦入侵天竺,甚至在天竺建立大汉称帝的事,帖木儿帝国内部可能有人知道,但并没有在意。
其实这也不能怪帖木儿帝国的人大意,主要是几千年来,天竺这片地方一直都是别人入侵他们,而且只要杀进天竺,无论以前再怎么强大的民族,也都会很快堕落,最终被下一个民族征服。
所以帖木儿帝国的人,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人从天竺杀出来,甚至他们在开伯尔山口的另一侧,都没有布置多少兵力。
朱高煦早就派锦衣卫,将帖木儿帝国内部的情况摸清楚了,所以这次出兵他也是准备充足,不但一举杀出开伯尔山口,并且攻占了帖木儿帝国的白沙瓦一带,相当于把帖木儿帝国的东部狠狠的咬下了一大块。
朱瞻壑接到朱高煦出兵的消息时,也立刻赶回西京,一边密切关注朱高煦大军的动向,一边督促后勤的粮草物资,好让朱高煦没有后顾之忧。
帖木儿帝国现在的苏丹名叫沙哈鲁,他是帖木儿的
沙哈鲁的上位,也代表着帖木儿死后,帝国内部的混乱暂时告以段落,虽然内部的纷争还是不断,但至少帖木儿帝国表面上暂时恢复了统一。
沙哈鲁也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苏丹,他为了便于控制波斯一带,将国都迁到了西北方向的赫拉特,这几年他南征北战,也几乎统一了原来帖木儿帝国的所有疆域,只有波斯西部的地区暂时还无法征服。
也就在这时,朱高煦忽然提兵杀入帖木儿帝国,并且夺取了东部的白沙瓦地区,这里可是帖木儿帝国的东部重镇,丢掉了这里,将会影响到帖木儿帝国整个东部的稳定。
因此当这个消息传到赫拉特时,沙哈鲁也极为震怒,立刻下令让自己的长子兀鲁伯,率领大军南征。
兀鲁伯一直镇守在撒马尔罕一带,这里帖木儿帝国原来的国都,城中贵族众多,势力也最为复杂,因此需要重兵镇守。
但这次沙哈鲁却彻底的被激怒了,所以他也不但动用了撒马尔罕的兵力,更调动周围的数万兵力,共组成十万大军,打算一举将朱高煦的赶回天竺。
其实沙哈鲁也挺委屈的,相比他父亲帖木儿,沙哈鲁对大明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甚至在他统一帖木儿帝国后,更是派出几个儿子,跟着使团不远万里的出使大明,并且见到了朱棣,以表达自己的友好。
朱棣也曾经派过使团,抵达赫拉特面见了沙哈鲁,双方互送了许多的礼物,算是化解了当初帖木儿东征的仇怨。
所以沙哈鲁虽然早就知道朱棣的儿子侵占了天竺,却也没有防备,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大明的关系还算不错,再加上天竺本就是块不设防的肥肉,谁都可以咬上一口。
结果让沙哈鲁没想到的是,就是天竺这块肥肉,竟然反咬了自己一口,朱高煦这个大汉皇帝,也根本不理会大明与帖木儿帝国的友谊。
当然这也让沙哈鲁格外愤怒,所以他给兀鲁伯下令,让他无论如何都要狠狠的教训一下朱高煦,最好是能杀到天竺,攻破大汉帝国的首都,让朱高煦明白,在大明之外的地方,帖木儿帝国才是真正的霸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兀鲁伯率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白沙瓦。
朱高煦在打下白沙瓦后,也没有再向外扩张,因为他手中的兵力有限,这次出兵也只动用了两万大军,毕竟大汉成立后,全国各地都需要驻军,朱高煦又不喜欢用土人,所以能够动用的兵力自然也不多。
在打下白沙瓦后,朱高煦也知道接下来肯定会面临着帖木儿帝国的反扑,所以他准备在白沙瓦这里与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决战,兵力上不占优势,但至少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只要朱高煦能够在这次决战中打败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就代表着他正式在中亚站稳了脚步,大汉帝国的势力也延伸到了中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