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清醒后的
张辅和朱勇当即领命,随后朱棣让他们两人退了下去,这时帐篷中只剩下朱瞻壑和朱瞻壑两人,他们也是朱棣最放心不下的人。
“瞻基。”
朱棣看了看两个孙子,最终
这让朱瞻基也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朱棣的手道:“皇爷爷,孙儿在这里!”
“瞻基,你父皇登基之后,你就是大明的太子,日后一定要放开心胸,着眼于大局,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
朱棣握着朱瞻基的手,声音虚弱的再次叮嘱道。
对于朱瞻基,他本来是十分满意的,可是这几年对方的表现,却让他有些失望,特别是在朱瞻壑的对比下,更显得朱瞻基的心胸不够宽广,所以在这个最后的时刻,朱棣还不忘叮嘱他。
“皇爷爷放心,您的叮嘱孙儿一定谨记在心,日后绝不会让您失望!”
朱瞻基眼含热泪的保证道。
听到朱瞻基的话,朱棣终于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随后他又叮嘱了朱瞻基几句,无非就是让他日后多跟着朱高炽学习处理政务,日后做一个有为的皇帝,守好大明的江山等等。
最后朱棣才对朱瞻基道:“瞻基,你先退出去吧,我有些话想和瞻壑单独聊聊!”
朱瞻基闻言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点头道:“是,孙儿告退!”
等到朱瞻基退出去后,朱棣又挥手让帐篷里的其它人也都退下,只留下了朱瞻壑一人。
这时朱棣才神情凝重的对朱瞻壑道:“瞻壑,皇爷爷不在了,你在大明就会显得有些尴尬,虽然你大伯和你的感情很好,但他毕竟只是你大伯,所以你也要早做打算!”
“皇爷爷您……”
朱瞻壑闻言一下子哽咽起来,他没想到朱棣在临终之前,竟然还如此为他着想,而且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每一个字都是在为朱瞻壑的未来做打算。
“呵呵,你也不要以为皇爷爷什么都不知道,对于你和你爹,皇爷爷可以尽情的放纵,哪怕迁移大明的百姓去天竺,我也可以答应,但日后可就不一定了。”
朱棣说到最后叹了口气。
感情再深,也敌不过“利益”二字,就拿移民这件事来说,人口一直是一个国家最直观的实力体现,大明的地方官,治下的人口数量更是关系到官员的政绩。
明初时因为河南等地人口稀少,朱元璋甚至发动大移民,一直持续到朱棣当政时才结束,为的也是快速的增加的人口,从而增强大明的国力。
可是现在朱棣却同意朱瞻壑往天竺移民,这可以说是拿大明的血往天竺输送,也就是朱棣是亲爹亲爷爷,所以才会允许朱高煦和朱瞻壑这么做,否则换成另外一个人,肯定不会同意。
“我明白皇爷爷您的意思,对于日后的打算,我也早就开始做准备了,我娘之前已经去了天竺,现在只剩下我自己还守在大明,如果事不可为,我也会尽快撤身离开!”
朱瞻壑神情郑重的回答道。
就像朱棣说的那样,虽然现在朱高炽和朱瞻壑的感情很深厚,但人心都是会变的,特别是随着朱高炽身份的不同,对一件事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
更何况朱瞻壑还知道,历史上的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皇帝,虽然朱瞻壑已经改变了历史,但历史的惯性依然强大,比如朱棣的命运并没有改变,依然像历史上那样死在榆木川。
所以朱高炽如果依然是个短命皇帝,到时朱瞻基登基,肯定不会给朱瞻壑好果子吃,因此他更要提前做好离开的准备。
“你明白就好!”
朱棣听到朱瞻壑的话,也欣慰的伸出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朱瞻壑的额头。
朱棣说完闭上眼睛,似乎说了太多的话,让他显得很疲倦。
朱瞻壑在一旁静静的守着,但随着朱棣胸口的起伏越来越小,这让朱瞻壑也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正想叫御医过来时,却没想到朱棣再次睁开了眼睛。
只见朱棣似乎积攒了一些力气,再次看向朱瞻壑道:“瞻壑,刚才我对你大哥叮嘱的话,你也都听到了,你觉得他能做一个好皇帝吗?”
“大哥这几年的心态的确出了点问题,但我相信以他的才能,应该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朱瞻壑考虑了片刻,这才开口道。
历史上的朱瞻基,虽然以贪玩闻名,但因为朱棣给他留下的好底子,在外部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威胁,所以他做皇帝时主要是以休养生息为主,没大功也没大过,唯一让人诟病的,也只有放弃交趾,以及坐视瓦剌强大。
所以总的来说,朱瞻基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守成之君,雄才大略和昏庸无道,都和他没有半点关系,算是比较平庸的皇帝了。
“是啊,以前我对瞻基太过宠爱,所以忽略了他身上的一些缺点,现在看来,他能做一个守成之君,已经十分难得了。”
朱棣这时叹了口气,说到最后又咳嗽了几声,脸色也因此涨的通红。
“皇爷爷您休息一下吧,不要太累了!”
朱瞻壑急忙劝道,虽然知道朱棣的时间不多了,但他也不希望对方太耗费心神。
不过朱棣却摆了摆手继续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有些话我还是想说清楚。”
只见朱棣说到这里又喘了几口粗气,似乎有些气力不继,但他依然强撑着说道:“若日后你大哥登基,瞻壑你肯定会去天竺,到时你在海外帮我盯着你大哥,若他真有什么昏庸之举,到时你可取而代之!”
“皇爷爷!您……您怎么能这么说?”
朱瞻壑闻言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朱棣竟然会说出“取而代之”的话,这要是让外面的朱瞻基知道,说不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甚至引发大明与天竺的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