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高燧的拉拢,朱瞻壑根本就不相信,或者说他不相信朱高燧这个人的信用。
别看现在朱高燧说的天乱坠,但真要等到他坐上皇位,恐怕会
在这一点上,朱瞻壑更相信人品更好的朱高炽,而不是朱高燧这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
“瞻壑,你对我的误会太深了,我绝不是你想像的那种人!”
朱高燧还是不死心,这时再次劝道。
“三叔,您还是省点力气吧,告辞!”
朱瞻壑却不肯再听朱高燧的鬼话,说完一拱手,转身就离开了这里。
看着朱瞻壑离去的背景,朱高燧的脸色也一下子阴冷下来,他虽然知道拉拢朱瞻壑的机会很小,但还是想试一下,却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直接就拒绝了。
“哼,臭小子不识抬举,日后等我登上皇位,有你好看的!”
朱高燧咬牙切齿的低声道。
朱瞻壑走远了,并没有听到朱高燧的话,不过就算听到,他也只会暗自冷笑,因为看朱棣的意思,已经决定要把朱高燧送到海外了,他想继承大明的皇位,简直痴心妄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高燧也更加活跃了,不但经常进宫向朱棣献殷勤,而且还时常与朝中的一些大臣走动,虽然许多大臣都对他避之不及,但他却依然厚着脸皮主动登门。
比如金忠,就没少朱高燧的骚扰,这也怪金忠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这几天老是生病,因此朱高燧借着探望的名义拜访,他也没办法拒绝。
对于朱高燧的上窜下跳,朱瞻壑已经懒得理会,在明白了朱棣的心思后,朱高燧再怎么蹦跶,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他要么去非洲做酋长,要么去大洋洲去开荒。
这天上午,银行照常开门,来银行办事的人虽然少了一些,但每天还是有不少人,毕竟京城这么大,经济又繁华,总会有人需要和银行打交道。
不过今天的情况却十分特殊,因为银行虽然开门了,但却不允许任何客人进入,这让不少等候的客人都心生不满,纷纷鼓噪了起来。
但很快所有人就安静下来,因为一群宦官赶着马车来到银行,然后车子上的一口又一口的箱子抬进了银行。
这群宦官明显是宫里的人,但宫里的人抬着箱子来到银行,这可就十分奇怪了,银行门口的人也都是议论纷纷。
接下来这些宦官进到银行,似乎办了些事情,最后这才告辞离开。
等到宦官们走后,那些等候的客人才被允许进入,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银行不让他们进,是为了专门接待宫里的人。
“兄弟,刚才宫里的人来银行做什么?”
有好奇心重的人,找到银行负责接待的伙计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宫里的贵人往银行存了笔钱,日后需要采购东西时,才会来银行取钱。”
伙计十分爽快的回答道。
“宫里的人往银行存钱?”
听到伙计的回答,打听消息的人也露出震惊之色。
这段时间有不少人也在考虑,是否要把钱存进银行,毕竟把钱放在家里,还要时刻担心安全的问题。
只不过银行才刚开业不及,虽然放贷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存款的信用却还没有,毕竟没有人会轻易的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保管。
可是现在连皇家的钱都存入到银行,这意味着银行受到皇家的信任。
皇家往银行存钱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一些想要存钱的人,也都在四处打探消息。
结果就在皇家往银行存钱的
有夏元吉这位尚书带头,户部的官员也纷纷往银行里存钱。
结果其它官员看到这种情况,也都开始行动起来,毕竟连皇家都往银行里存钱了,身为臣子,如果不往银行里存钱,岂不是太不给皇帝面子了吗?
当然了,这些官员敢往银行存钱,也要多谢朱瞻壑,因为以之前官员的俸禄,他们根本没有余钱,如果有人往银行里存钱,绝对是个贪官。
但现在有了养廉银,各个官员手头都宽裕了许多,以前本来家世就好的官员,现在也敢钱了,不用像以前那样装穷。
这些官员都知道,银行背后就是朱瞻壑,所以一些官员哪怕是出于感激,也愿意把钱存到银行。
另一方面,这些官员虽然有钱了,但大部分人还没到买得起房的地方,租住的房子一般也不大,安全方面也差一些,因此把钱留在家里,也同样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银行刚好解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所以在短短几天内,往银行存钱的官员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官员的带动下,一些商人也开始往银行里存钱,最后甚至连一些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参与进来。
虽然普通百姓的钱不多,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钱也更加看重,因为那些钱是一家老小省吃俭用才存下来的,普通人家里顶多把钱放在一个坚固的箱子里,更没有什么安全可言。
顺天府衙每天处理的偷盗案件,其实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普通人家中,毕竟相比有权有势的人,普通人家中的钱财更容易得手。
所以普通百姓对钱财安全方面,有更迫切的需求,以前他们是不放心银行,可是现在看到连一些权贵和富商,都把钱存到银行之中,甚至听说连皇帝都往银行存钱。
这让普通百姓也终于放下心,开始把自己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往银行里存,反正是免费的,而且随时都可以取。
甚至有些谨慎的人,当天把钱存进去后,马上就要求取出来,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银行也立刻满足,因为朱瞻壑早就说过,银行的信用高于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信用也终于慢慢的建立起来,一个普通百姓的钱可能很少,但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几千万的百姓加起来,那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普通人才是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