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联姻

朱标父子三人离开了,李节却独自被老朱留下,李节本以为老朱是想和自己谈一下晋王的事,毕竟晋王马上就要被押送到京城处置,但老朱还没说要把朱棡送到哪。

只是让李节万万没想到的是,老朱却忽然开口问道:“你妹妹也快成年了吧?”

“呃?笛儿的确快成年了。”李节愣了一下这才回答道,笛儿今年就十五岁了,也的确快成年了,之前李节的父母都迁到北京,而且就住在公主旁边的宅子里,这样也方便两家走动,笛儿平时也经常跑去陪朱玉宁聊天,顺便逗一逗丸子。

“可有婚配?”老朱再次问道。

“暂时还没,陛下您的意思是……”李节听到这里也猜到了老朱的意思,既然老朱问起笛儿的情况,恐怕早就把笛儿是否婚配的事情都打听清楚了。

“老五家的有炖与你妹妹年貌相当,而且也并无婚配,朕想将你妹妹许配给他为妻,你觉得怎么样?”老朱竟然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征询了一下李节的意见,似乎如果李节不愿意,他也不会强求。

李节听到老朱竟然要把笛儿许配给朱有炖时,也不禁愣了一下,当初他去开封时,朱有炖给他留下的印象相当好,这个年轻人不但聪明早慧,而且性格也相当温和,再加上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也相当不错,只从这些方面来考虑,的确是个不错的妹夫人选。

不过李节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身为一个后世人,他对感情这方面还是比较看重的,当初他和朱玉宁是情势所迫,万幸的是两人都产生了真感情,所以婚后的生活也十分和谐,但李节却不敢保证笛儿会不会喜欢朱有炖,哪怕朱有炖再怎么好,笛儿不喜欢也没办法,强行让他们结合,恐怕只会造成婚姻的不幸。

也许是看到李节有些犹豫,于是老朱也再次开口道:“你不必现在就做出决定,我已经让有炖来京城了,到时你们见一见再说。”

“谢陛下体谅!”李节看到老朱竟然如此为自己着想,当即也再次道谢,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却忽然又露出迟疑的表情,最后终于还是一咬牙问道,“陛下,臣想问一句,为何陛下要将笛儿许配给有炖?”

朱有炖可是周王世子,笛儿嫁给他,也就是日后的周王妃,身份非同一般,不过笛儿虽然是李节的妹妹,但她却是赵姨娘所生,按照古人的观念来看,身份地位其实并不算高,嫁给朱有炖其实是有些高攀了。

对于李节的问题,老朱却是沉默了半晌之后,这才忽然叹了口气道:“朕与皇后育有五子,标儿不但是个合格的太子,也是个好儿子,另外老四也不错,可是老二和老三却接连犯下大错,现在老二倒是改了许多,朕也颇为欣慰。”

老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至于老五,别看他平时一副老实模样,但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次刚好借着老三的事敲打了他一下,估计他也能老实一些,只是朕还不放心,所以才想让有炖早点成婚,将周王府的事情接过去,免得老五再乱来!”

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过来,老朱真是好算计,这次晋王搞事,其实也给老朱提了个醒,那就是防止自己去世后,其它的儿子与朱标相争,于是朱棡被押送回京。

相比于朱棡,周王朱橚隐藏的更深,但依然没有逃过老朱的眼睛,借机敲打他也就很正常了,甚至还要让世子朱有炖提前接管周王府,如果朱橚聪明一点,日后肯定会更加收敛。

至于笛儿和朱有炖的联姻,其实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借着这桩婚事,本来就已经上了皇家这辆战车的李节,被老朱捆绑的更加牢固了,另外也借着这桩婚事,让李节与周王一系有了亲缘关系,日后万一朱标一系的人想对藩王下手,李节也能护着周王一脉。

从上面这些就能看出来,老朱也是真不容易,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虽然他独宠朱标,但对其它儿子也同样十分上心,哪怕是朱樉和朱棡这种做出让他失望之事的儿子,老朱依然会给他们一个机会。

“我明白了,陛下的思虑长远,臣万分佩服,至于有炖,上次他来京城我也没来得及和他好好的相处,这次刚好可以带他四处转转,到时借机让他和笛儿见个面,若是两人有意,臣自然也十分愿意让笛儿嫁个好夫家!”李节当即表明了心迹道。

“嗯,朕老了,有些事情也没有精力去操心了,太子那边事情太多,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到时你也要帮帮衬一下!”老朱闻言也点了点头道。

其实对于朱有炖和笛儿的婚事,老朱也有些犹豫,他之所以想将笛儿嫁给朱有炖,主要还是为了安抚李节,一是李节本身的重要性,二是之前李节为了救朱允熥受伤,所以这桩婚事也更像是老朱对李节受伤的补偿。

不过老朱也在担心笛儿的出身,朱有炖可是他的亲孙子,周王府的世子,让他娶一个庶出的女子,老朱也担心朱有炖会心生排斥,所以他才没有把话说死,刚好李节似乎也有犹豫,于是两人都只表达了一个意向,至于能不能成,则要看朱有邺和笛儿他们两人的想法了。

谈完了家事,老朱也终于话锋一转,当即再次开口道:“老三马上也要被押送回京了,朕想让他和老二、老四他们一样去境外,但现在却没有合适的地方,有心想让他去美洲吧,可又太远了,你觉得让他去哪里合适?”

“这个……”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犹豫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我觉得南洋那边最合适!”

“老六不是已经去南洋了吗,再让老三去有点不太合适吧?”老朱闻言却皱起眉头道,朱桢已经打下了安南,并且以此为根基向南洋发展,虽然进度很慢,但好像也不适合再派其它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