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开会至晚上八点,与陈子善等学者前辈到图书中心旁的“尚书吧”继续聊天,聊累了,在店内横七竖八的书堆里寻宝,自是一乐;这回找到了一套出版于四十二年前的《胡适手稿》,开价一千元,八折盛惠八百大洋,不贵不贵,绝对超值。
但我始终没有把它买回家。
并非舍不得金钱。若说舍不得,应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占有欲这么快便因被满足了而冰冷死去,我宁可让“欲火”在心头再烧一阵子、再酝酿一阵子、再搅动一阵子,才去买,这可享受双重满足,既占有了书,也体会到占有前的等待快感,等于有了双倍开心。萧伯纳不是早就说过吗?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法占有想占有的东西,另一是很容易便占有了想占有的东西。我紧记于心,故予以实践。
当然有点顾虑手快有、手慢无,书本会被别人买去。但无所谓了,随缘即好,是你的便是你的,强求不得,每个人都有一套做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此行事便最快乐,中国人惯用“自在”二字描述一种轻松无挂的幸福感,用得极好,其中那个“自”字,是关键所在;随心去做,尽量别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行动的“依变量”,这才重要,比占有更重要。
然而话说回来,一套三册的《胡适手稿》确令我回港后仍思之念之。三本书皆采线装复刻设计,不厚,每本只有一百页左右,内容是胡适的阅读笔记或书信,由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出版于胡先生逝世之后,当然并非真货而只是手稿的复制品,但制作水平极佳,几可乱真,三册合放于一个精装硬盒内,印着淡红色的线条图案,也有胡先生的黑白照,穿长袍,抱胸而立,笑容满脸,意态亲切,令人联想到余光中所曾说的“中国人最美丽的样品”。我是极想极想拥有它,且看两周后再去深圳,是否有缘。
其实我曾经拥有其中一册。那是十多岁时买的了,离港读书,放在爸妈家,家里火灾,被烧掉了。我一直想找机会买回,没料三十年后才再见到,我有信心,下次去到“尚书吧”,它一定仍在等我。且看是否属实,再跟你说个从头。
后记:其后倒再回去买了线装新版《双照楼诗词稿》。汪精卫。百年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