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朋友始终是上海朋友,细心,猜到我在上海两日一夜根本没机会吃到上海菜,特地在我出发到杭州前带我到酒店不远处的吉士酒家吃顿中餐。其后坐上了列车,摸摸肚皮,犹在回味。
那是吉士,不是新吉士。后者在新天地,我早已去过,普普通通,不过不失,不见得比香港的上海菜好到哪里;前者则是徐家汇天平路上的老店,小小的、窄窄的,地库有三张桌子,二楼另有四五张,有点私房菜的老派格局,老板亲自端菜招待,替吃食添上额外的温暖。
在初冬时分到这种老店吃饭又是温暖以外的温暖。尤其下雨,撑着伞,从出租车里跳下来,缩着头闯进店内,一推门,饭香酒香肉香扑鼻而来,肠胃顿感空虚,一颗心却已踏实,预知必有一桌子令人舒坦充实的菜肴在等着我欢迎我。脱下厚外套和围巾,抖一下衣服,坐下来,用双手端起杯子呷一口热腾腾的龙井茶,整个人放松下来。真想更改行程,今天不走了。然而不敢放肆。
菜肉来了。当然是好菜好肉,蟹粉豆腐、红烧肉、吉士咸鸡、鸡汤、鱼片……四个人点叫了八道菜,一男三女在平常肯定是够吃有余的了,而正因味道好,竟仍意犹未尽,恨不得找个角落趴在餐桌上先睡一觉,睡醒了再吃一顿。
美中不足是店面小,而外边又下雨,晚来的客人要站在店内等位,巴巴看着先来者吃食,仿佛回到六十年代的香港茶楼等位状态,令人颇不自在。更糟的是有一位服务员急急端来西瓜,甚至做了个手势,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是请你们尽快结账腾出位子。
我们是不理会的。美食当前,理直气壮,管你催不催,干脆再点一客干烧葱饼,等个二十分钟,再吃个二十分钟,聊得尽兴了也瞄瞄手表已经够钟赶去火车站,才伸手喊埋单。
推门而出时仍在下雨,而且更大了。雨伞不管用,都湿了身。好不容易把一辆的士拦下来,在稀里哗啦的雨水里冲往车站。雨中的上海有着特别浓厚的怀旧气氛,这其实是一个适宜下雨的城市,湿气把时间的焦距弄模糊了,时间重叠起来,时间感和空间感反而变大变宽了。
来上海,要挑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