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这不是您自找的吗?

泰山封禅,刘瑶、刘据随刘彻登上泰山,众人推测,可能天子不喜称孤道寡,所以带着一儿一女上了泰山。

不管如何,都可以看出卫皇后地位固若金汤,太子地位稳固,卫家亦是如此。

回到长安时,刘瑶回想起泰山之行,爬山时的艰辛与冷意已经模糊,脑海中更多是那日她与阿父的谈话。

虽然阿父在泰山说的挺好的,可是否能做到,还需要时间来见证。她不能因为被其拉到泰山峰顶,就将自身全盘托出,即使如实说了,阿父、刘据他们估计以为她在开玩笑。

其实阿父不必这般大费周章,在泰山行宫也可以问这些。

不过,这种事就是问破头,她也不可能据实以告。

……

对于这种事,刘据身为当事人也是见证人,也十分好奇,曾在回程的时候,私底下询问刘瑶:“阿姊,你与阿父说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刘瑶挑眉,“你猜!”

刘据:……

刘瑶见他一脸纠结,勾了勾手,示意他凑近。

刘据拧眉,之前阿父来这一招的时候,他耳朵都快被揪肿了,虽说阿姊的力气不足阿父三成,可他的耳朵也经不住二次伤害了。

“嗯?你的胆子何曾变得这般小了!”刘瑶看的有些乐,再次勾手,“放心,我不揍你,你都是太子了!”

“真的?”刘据半信半疑地凑近。

刚凑到面前,脸颊就被对方揪住。

“……”刘据心中叹气,他就知道。

刘瑶得意洋洋道:“你是我弟弟,当然可以动手!”

不过她也就捏了一下,也就松手了,毕竟弟弟已经大婚。

她也有自己的问题,“刘据,你觉得阿父的保证可信吗?”

刘据揉了揉脸颊,“阿父金口玉言,他说的事情,多半是能做到的。”

“呵!”刘瑶冷嗤一声,“俗话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刘据哭笑不得,指了指自己,“阿姊,我也是男人!”

刘瑶眸光威胁,“我没有将你撇除掉!就是阿狙也一样!”

“……”刘据顿时缩了缩脖子,连姐夫都没有例外,他就更不用说了。

刘瑶看着身量颇高的弟弟,叹了一口气,“刘据,你可知,我为什么坚决反对阿父求神求仙?”

刘据:“那些术士、方士所炼金丹对身体有害,所谓方术、法术不过是借助外力糊弄人的东西,沉迷这些,容易迷失人的心智,于国、于家并无好处。”

“说的不错!”刘瑶微微点头,“若是寻常人家,折腾这些,顶多就是耗费一些家财,可是阿父不同,他是帝王,他的喜怒哀乐就是天下的方向,你以后莫要与他学。”

自小受刘瑶的教导,刘据不会沾惹这些,对于民间宣扬的那些仙人、方士,不用阿姊出手,他觉得自己就能打败一大半,那些所谓能练出不死仙丹的,更是连看都不用看。

他眸光转了转,“阿姊,当日泰山上,如果阿父允许你做‘国师’,你高兴吗?”

“……高兴!”刘瑶唇角扯起弧度,声音有些阴恻恻道:“你放心,若是我高升了,不会忘了你。”

刘据:……

幸亏阿父在泰山上,没有被阿姊“糊弄”,否则真应下,等下了泰山,阿父可没有现在的安生日子过。

刘瑶轻嗤一声,忽而探身,神秘兮兮道:“刘据,你可知,如果阿父点名我的身份,我若是应下了,怕是这人间就不能待了,要羽化而去!”

“……现在知晓了。”见刘瑶现在还有心给他开玩笑,刘据扶额头疼道:“阿姊,你是知道我的,我与阿父不一样。”

刘瑶沉默了一会儿,最终长叹一口气,“刘据,现在我郑重告诉你,若是任由阿父沉迷求仙问神,那日我所担忧的,未来只会比这更糟!你与阿母首当其冲,懂吗? ”

现在她不能因为阿父的一些话就放弃警惕。

也许历史上卫家遭劫,巫蛊之祸只是一个缘由,更多的是因为帝王的不满与猜忌,江充之辈只是给此事一个爆发,只不过可能汉武帝也没想到那场巫蛊之祸对大汉朝的伤害会那般大。

身为一个乾坤独断的帝王,他做了太久的皇帝,高高在上,不允许有人违背他的权威,也不舍得自己的权柄,尤其一个年富力强,比他更有声望的太子“虎视眈眈”。

刘据不语。

他懂,他乃太子,是大汉的储君,下面多少人对他虎视眈眈。

他深吸一口气,面上淡然一笑,“阿姊莫要担心我,同为卫家人,我会护好你与阿母。”

刘瑶扯了扯嘴角,“刘据,我身为公主,可与父皇对着干,你作为太子,除非重要事、重要人,莫要与阿父对着干。”

实际上对于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帝王,最大的缺点就是命太长了。

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但是她的阿父也是个超长待机的皇帝,她的弟弟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

不知道在她的努力下,能不能让刘据在而立之年登基。

提前登基的太子,就能规避掉许多风险,想到此,刘瑶满脸期待地看着刘据,“刘据,你要努力,咱们一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阿父我就交给你对付了!”

刘据:“……阿姊刚刚不是这样说的!”

刘瑶笑盈盈道:“谁让你是太子!这活只能你来干,我若是替你干了,你可会被阿父嫌弃的。”

刘据:……

……

同年六月,刘彻东巡东莱,彼时东莱海上有蓬莱仙山的事情传遍天下,加上帝驾东巡之事,所以东莱郡此时以刘瑶的话评价就是“牛鬼蛇神”齐聚,几乎聚集了天下半数的方士、术士,东莱的官吏知道刘彻对这些感兴趣,每天半数的奏疏内容也是关于这些方士、术士的。

这些方士可是一个比一个能吹,有上天入地的术法,个个身份稀奇,什么神仙师父、仙人童子都是标配,炼金术、长生不老术、卜算相人……

刘据算是彻底明白,刘瑶口中如果阿父沉迷鬼神之说的后果,长此以往,朝堂上人人不问政事,一味地搜罗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何治理好国家。

刘瑶此次十分安静,她倒要看看大汉帝王承诺的有效期是多久,但愿阿父不要自己打自己的脸。

……

刘彻这次没让刘瑶失望,他倒不是对方士、术士们正言厉色,而是闲暇时间,做起了“反诈先锋”,沉迷与那些方士、术士“斗法”,自己能看出破绽的,揭穿之后,就将他们放了,自己看不出的,则是让人拿下,让人审问,若是对方咬牙坚持,就丢给刘瑶。

刘瑶:……

居然还有她的戏份。

这一看,若是本领越大的,风险越大,阿父这么折腾下去,确定还有方士、术士凑过来吗?

听完刘瑶的吐槽,刘彻眉梢微挑,“难道阿瑶想让朕扫阶以待那些方士、术士?”

刘瑶立马摇头,热情地竖起大拇指,“阿父此番也算是涤瑕荡秽,于国、于民都有利!”

刘彻:“说的还算能入耳!以后嘴巴可以再甜些。”

刘瑶偏头瘪瘪嘴。

想要她嘴巴甜些,也要他做的事让她高兴,否则她的话可难听了。

刘彻瞥到她的小表情,故意板着脸。

刘瑶立马讨好地笑了笑。

刘彻摇了摇头,大手按着桌上的东莱舆图,边角画着圆圈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看到蓬莱仙山的地方,不过他让人查了,压根没有什么海上仙人,是方士施展手段骗了百姓,参与其中的八名方士全部腰斩。

“阿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欺骗朕,朕不曾对鬼神不敬,为何上天要派这些贼人欺骗我。”刘彻虽然已经对长生求仙没了执念,可是想起自己这几十年的遭遇,心中升起一股怨气来。

刘瑶闻言,一言难尽地看着他。

这不是您自找的吗?

谁让你那么好骗,又是皇帝,那些胆大的方士既然挑最大的来骗。

相反,比如她,因为她“盛名”在外,方士、巫师可不敢沾惹她,不仅不敢招惹,背地里还画圈圈诅咒她。

虽然她没说,但是眼神的意思可是一点都没掩饰。

刘彻见状,黑着脸,沉声道:“阿瑶!”

刘瑶无辜地眨了眨眼睛,“阿父,你为何这般凶阿瑶?”

刘彻一噎。

这人就是故意气她的。

刘瑶见他气性有些大了,连忙顺毛撸,“阿父,儿臣之前看过一些古籍,海中虽然没有神仙,还是有一些岛,岛中有金山银山,距离不怎么远。你与其寻找所谓的炼金术,不如挖现成的金山。”

刘彻听着她的话,从一开始的惊讶到沉思,最终目光幽幽:“阿瑶,朕想知道你都是从何处寻得古籍,可否与阿父分享一些。”

刘瑶神情一哽,掩唇轻咳一声,“……好,好。儿臣回去后给你……整理一些。”

见她这样,刘彻薄唇上翘,“算了,朕日理万机,以后遇到这些事,你提醒朕就好。”

“……”刘瑶瞪大了眼睛,反应过来,可是又不敢捅破窗户纸,最终磨了磨牙,“儿臣遵命!”

八月,巡狩途中的天子下旨,募集天下大匠,造大船出海。

不过与朝野猜测的出海访仙不同,刘据等亲近之人都知道刘彻是要出海挖金。

刘瑶也期待这波挖金潮能快速造船业的发展,造出更加坚固的大船,穿越大洋,找寻到美洲高产作物。

……

泰山封禅过后,刘彻的步子肉眼可见地迈的越发大了,加上府库丰盈,朝廷不缺钱,目前求仙访神、长生不老的愿望破灭,为了转移注意力,刘彻开始加大开疆辟土的速度。

元封三年,遣将军李敢南征滇池,同年十月,滇王降,赐滇王印,改其所在地为益州郡,李敢得肃南侯,也算是了结李广的遗憾。

滇王降后,附近的斯榆国、大小部落纷纷归降汉廷,部落首领还有国王们争相献上贡品,请求纳入汉廷的领土。

大汉国富民强,若是加入了汉庭,不用受到邻国的侵扰、威胁,成为汉民以后,他们也能自由购买汉廷的各种东西,不用受到层层为难和压榨。

西南诸国纷纷纳入汉境,最远到交趾。

刘瑶听闻拿下交趾,让其搜罗本地稻种,她要寻找占城稻改良本地稻种,现如今的南方稻种产量低,种植条件苛刻,难以作为主粮作物。

占城稻是宋代商人在海上贸易时,在东亚中南部占城国发现的一种优良稻种,早熟,耐旱,适应性强,若是能找到,可与晚季稻一年双季,大幅增加产量。

为此。刘瑶特地下了悬赏令。

同时,也是在这年,刘彻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统监西域三十六国。

至此,南至交趾、北至西域大漠,大汉疆域扩充暂时达到极限,刘彻的目光就落在了东西方向。

大汉的疆域,以西北和北方最为艰苦,西部大漠黄沙,北方常年冰寒。

现在匈奴被大汉打残,东胡臣服,就剩下北方地区的卫满朝鲜。

卫氏朝鲜立国八十余载,前后传了三代,早期对于大汉也颇为恭顺。

后来觉得实力强大,仗着自己地方偏远,就与大汉彻底决裂。

其实卫氏能拿下朝鲜,一开始也是借助大汉的力量扩张势力。

战国时期,燕国曾经占领真番,辽东北部的箕子朝鲜也臣服燕国,而后秦统一,于辽东设立辽东郡,箕子朝鲜也得以独立,汉立国后,关东地区被诸侯国占据,无力越过燕地统领朝鲜。

而卫满本是战国燕国人,汉立之后燕王谋反,卫满带着一千余人亲信投奔箕子朝鲜,箕子朝鲜君主厚待卫满,给了他百里封地,让他守护朝鲜西部边境。

后来……

就是引狼入室,卫满实力迅速壮大,之后发动兵变,趁机夺取都城,箕子朝鲜的箕准带着数千亲信逃往南部的辰国,而后,卫满自立为王,建立卫氏朝鲜,恰逢吕后执政,她忙着整顿国内,对于朝鲜动乱无暇顾及,所以就派人与卫满达成协议,卫氏朝鲜作为大汉外臣,帮助大汉防御塞外蛮夷,大汉给朝鲜兵力、朝鲜支持。

可以说,卫满朝鲜能有现如今如此的规模,离不开大汉的“喂养”。

卫满出身中原,对大汉的实力十分清楚,所以一生都对汉朝恭恭敬敬,其子也按时朝贡,与汉通商。

不过等到他的孙子卫右渠继位后,就开始疏远了。

卫氏朝鲜之前靠着大汉这棵大树,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征服、招降了周围诸多小国,让卫氏朝鲜成为大汉东北部的大国。

卫右渠自诩羽翼丰满,加上对汉朝知之甚少,故而,不紧不纳贡,还阻止附近小国与汉通商,当时刘彻有更重要的人收拾,辽北苦寒穷困,暂时看不上,现今是时候收拾卫氏朝鲜了,辽北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原!

加上阿瑶说,辽东地区看着苦寒,其实遍地都是宝藏,拥有广袤的森林与肥沃的黑土地,价值比西南还要高。

毕竟西南多山脉,要开发建设比较难,但是辽东地区可是有大量平原。

刘彻现在是摩拳擦掌,恨不得一脚将卫右渠那些人给踹到天边,将地方还给大汉。

根据华夏的优良传统,讲究先礼后兵,所以刘彻派遣汉使涉何出使朝鲜,说服卫右渠臣服。

结果被卫右渠拒绝,归国途中,涉何越想越气,直接杀死了护送自己出境的朝鲜裨王长,上奏了刘彻。

刘彻没有怪罪涉何,反而任命其为辽东郡东部都尉。

而卫右渠得知涉何杀了自己的人,不仅没有得到惩治,反而升了官,当即大怒,派兵侵袭辽东郡,杀了涉河。

刘彻听到消息,命曹襄率领五万大军,自辽东郡出兵东进,同时还命楼船将军率万人在乘船在渤海登陆。

曹襄兵分两路,很快攻克了驻守浿水的朝鲜军队,进抵王险城,两路兵马对王险城形成包围之势。

卫右渠原以为凭借城高墙阔的都城,以及数万将士,定能撑个一年半载,谁知仅仅十余日,城门方向传来接连巨响,然后他的心腹来报,说是城墙被汉军使用神术给弄塌了,汉军犹如猛兽,进城见人就杀,马上就要攻入王宫了。

卫右渠脑子发懵,不明白汉军到底使了什么术法,明明他身边也有许多巫师、术士,那些巫师也给他下了保证,说是汉军撑不了多少时间,现在短短不足半月,你告诉他,他们引以为傲的都城直接被破了。

原先因为都城被围,朝鲜内部的主站、主和两派,此时见城破了,当即统一战线,纷纷扑向卫右渠,要将他的人头砍下来,送给汉军乞降。

卫右渠自然反抗,率领心腹与大臣们拼杀起来,甚至比起城中的争斗还要激烈,毕竟城中汉军只收拾拿着武器的朝鲜兵卒,寻常百姓只要安稳待在家中,基本不会出事,甚至有不少朝鲜兵卒为了逃生,逼迫百姓收留他们,有的顺便还抢劫,若不收留,连人都杀。

等曹襄率领亲卫进入卫氏王宫时,就见满地的尸体,卫右渠坐在台阶上,满脸是血,单手拄着剑,看到曹襄他们进来,发出癫狂的狞笑,“你们来了!来杀我啊!杀我啊——求求你,不要杀我,不要杀我!哈哈,杀我啊!我将你们都杀了!来人,快来护驾!”

亲卫挡在曹襄身前,警惕道:“将军,此人莫不是疯了!”

曹襄眼皮淡然一掀,抽出佩刀,闪着寒光的刀尖指着卫右渠的眉心,“既然疯了,那就没有带回去的必要,让陛下见到人头也可以!”

高昂着脖子颠笑的卫右渠如同被攥住喉咙的大鹅一下子噤声了。

亲卫见状,刀尖齐刷刷地指向他。

曹襄:“继续笑!王险城距离长安太远,带人没有带人头方便!”

卫右渠双眸猩红,喉咙仿佛破烂的风箱一般喘着出气,就那样恶狠狠地瞪着,良久才憋出一句,“你敢!”

曹襄:“陛下让我等出征,曾说过,卫满是好的,可惜生的孙子没有脑子,让我等莫要伤害卫满父子陵寝,至于你,不在陛下的关心范围内。”

卫右渠一时错愕,手中拄着长剑也松了手,片刻后,他才艰难从喉咙中挤出声音,“我还有太子,他可能活?”

亲卫道:“朝鲜太子聪慧,审时度势,王宫大门就是他率领宫人开的!”

如此有眼力的朝鲜太子在,卫有渠也就不需要了。

卫右渠愣住,仿佛听了天大的笑话,又开始狂笑起来,“哈哈哈……太子聪慧!是啊,是比我聪明!不愧是我的种!哈哈哈……中原人,此次卫氏与汉廷的战斗,我不是输给了你,而是输给了你们所带的巫师!”

“……”曹襄微怔,卫右渠到底脑子有没有毛病,到底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一口认定他们有巫师。

卫右渠见他还不认,冷笑不止,“现今王险城破,你还有什么可瞒的,若非你们使了巫术,怎么可能围困不足半月,就破了城门,之前的动静,整座城的人都知晓了,你们瞒不住!”

曹襄反应过来,此人说的应该是破城墙的火雷。

这东西送往辽东郡时,阿瑶曾经嘱咐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还好运送火雷的兵卒谨慎小心,没有在路上发生意外,送到王险城的次日就用上了。

没想到卫右渠居然对于巫术之说深信不疑。

曹襄也不解释,吩咐道:“将他关起来!”

曹襄原想将卫右渠押送回长安,谁知道卫右渠的太子趁人不注意,在卫右渠的饭菜里下毒,将人给毒死了,之前投降的大臣以为卫右渠之死为借口,降而复判,想要对曹襄下手,不过被亲卫斩杀。

刘瑶知道消息时,后背发凉。

好险,她差点当了寡妇。

……

元封四年初,立国八十余年的卫氏朝鲜灭亡,六月,卫氏朝鲜全境被汉军占领。

紧接着,刘彻设立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辽东地区以及朝鲜半正式纳入西汉疆域。

地盘占下来,刘彻开始组织大规模人口往辽东地区迁徙。

自此,大汉疆域达到极盛,东并朝鲜,西逾葱岭,北过大漠,南据交趾。

刘彻看着更新过后的大汉舆图,分外满足,这都是他的功绩。

朝中大臣见他高兴,也旁敲侧击地表示,已经打了两年多的长,既然地盘已经拿下,咱们该给时间休养生息了,先踹口气,让百姓将才占的疆域疏理好,再往外扩张比较好。

与刘彻相处了这么些年,众臣也知道他们这个陛下是闲不下来,但是也不能一昧的扩张,总要先修养几年,才有动力干。

刘瑶见状,觉得阿父不能闲下来,现在也确实不适宜往外折腾,她想了想,给刘彻上了奏疏。

阿父,开疆辟土暂时告一段落,以你的威望,咱们可以为民谋福祉,“摊丁入亩”了解一下。

刘瑶曾经想过,等到刘据登基,想办法劝他施行,但是她思来想去,这个“坏人”还是阿父做的更容易,毕竟阿父经常乱折腾,而且雷霆手段,天下人都怕,趁现在大汉的世家门阀还不怎么兴盛,早些做总比晚些做要好。

自家弟弟也要心疼一些,毕竟真等到刘据上手,受到的掣肘不是一丁半点的,说不定引起朝局动荡,所以还是让阿父受些累吧,他经常折腾,经验丰厚。

刘彻看到信后,挑了挑眉,阿瑶不愧是他的女儿,胆子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