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没事,有去有回,再去不难

刘瑶带着两个妹妹出来,就见院子里多了两人。

十二三岁的少年青涩张扬,见刘瑶出来,纷纷向她露出笑容。

左边靠着树干的霍去病,相貌清秀,眼眸清亮张扬,此时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们,已经隐约可见盛气逼人之势,看来在军中混的不错。

站在石阶上的曹襄眉眼清冽,身如青竹,唇瓣微勾,眼眸微弯,轻笑道:“阿瑶!”

刘瑶:“你们怎么回来了?”

“阿瑶!”霍去病上前,正欲摸她的脑袋,被刘瑶躲了过去。

霍去病有些遗憾地撤回手:“姨母平安得子,又封了皇后,我当然要回来祝贺!”

曹襄点头,“去病说的没错。阿母和丹阳侯也已经赶到了长安,打算庆贺这事。”

刘珏、刘琼乖乖地冲霍去病、曹襄打招呼,“去病阿兄、阿狙阿兄!”

霍去病从怀里掏出一块帕子,里面放着三枚精致的和田玉佩,送到她们跟前,白了刘瑶一眼, “阿珏、阿琼真乖,你们先挑。”

两个小家伙闻言,看向刘瑶,询问可以拿吗?

刘瑶笑道:“你们挑吧!”

一旁的曹襄见状,也从怀里拿出来两个锦囊,一红、一青,从青的锦囊中抖出两个镂空花金球,鸡蛋大小,上面点缀着一些绿宝石,下面还缀有两枚金铃,轻轻一晃,就能听到清脆的声音。

刘珏、刘琼眼睛一亮,比起和田玉佩,她们喜欢铃铛。

不过刘珏纠结着看着两个金球,嘴巴微噘,“只有两个!”

可是她们是三个。

刘琼一听,立马道:“我一个,阿姊一个!”

刘珏当即不满:“你最小,阿姊一个,我一个。”

她挺起胸膛,梗着脖子,居高临下地看着刘琼,小手叉腰,“我年纪大,我说的算。”

“阿珏坏!”刘琼瘪嘴,红嫩的唇瓣气的微微颤抖,大大的眼睛里已经有水光了。

霍去病环臂看戏,同时斜了曹襄一眼。

不解他为何不将三个东西都拿出来,现在整的跟“二桃杀三士”似的。

曹襄:……

在两个小孩就要开打之际,刘瑶朝天翻了一个白眼,踮脚扬手给了曹襄后脑勺一下,“阿狙,你有什么话说!”

曹襄挨了一下,无奈一笑,面上可怜兮兮地看着她,将剩余的那枚红色锦囊递给她,“一个装不下,我才装到两个锦囊里面的。”

“噗呲!”看戏的霍去病忍俊不禁。

这个曹襄平日看着比他稳重,没想到也会睁着眼说瞎话,那个锦囊装三个绝对能装下。

刘瑶毫不客气地拿过锦囊,从里面抖出来一尊金貔貅,浑身用各色宝石点缀,正好够她握住。

她看了看妹妹们手中的金球,又看了看自己的金貔貅,嘴角微抽。

她这算不算是自作自受。

自从苍玄子的事情发生了,为了巩固自己的人设,也为了防止将来有一天真被哪个昏头的人投进炼丹炉炼药,她坚决要做貔貅,为此宫人为了讨好她,日常所用大多带了貔貅。

刘瑶摸了摸金貔貅,心中安慰自己,反正是金的,看着也好看,神兽也护体。

(刘彻挑眉:不可迷信?鬼神之说不可靠?)

霍去病哈哈大笑,“曹襄,阿瑶已经长大了,你应该送她步摇,送貔貅干什么?”

刘瑶睨了他一眼,“我喜欢貔貅,阿狙送这个可比你送的用心多了。”

霍去病瞪眼,“我送的也好。你再这样说,下次我什么都不给了。”

刘瑶冷冷一笑,“你敢不给,我让姨母揍死你!”

她在卫少儿那里,说的话可比霍去病管用。

霍去病哑然。

有些郁闷地挠了挠头,如果他敢欺负妹妹,别说阿母,怕是祖母、舅父、其他姨母都会揍他。

一旁的刘珏蹦蹦跳跳道:“等姨母进宫,就告诉她去病阿兄欺负阿姊!”

刘琼点头:“去病阿兄,太坏!”

霍去病顿时无语,指着两个小孩手中的东西,“我才给你们送过东西。”

刘珏:“欺负阿姊就坏!”、

刘琼十分赞成,长长的睫毛一闪闪的,指着殿内方向,“告诉阿父,你太坏!”

阿姊说了,平时抱好阿父的大腿好告状。

霍去病:……

他在军营也是小霸王级别的人物,这一进宫,不仅被刘瑶欺负,两个小妹妹也是不客气。

曹襄忍笑。

刘瑶满意地摸了摸两个妹妹的头,“说的没错,不用和他们两个客气。”

两个小家伙用力点头。

得了礼物后,刘瑶让子燕带她们去一旁玩,她有事想要问两人。

三人走到游廊的一角,刘瑶看着面前的两个少年,感慨道:“几月不见,怎么都长这么高!”

曹襄的个头一直不用担心,她小时候一直怀疑他长大后会长成大山,或者长成电线杆子,现在虽然看着仍然比同龄人要高不少,不过还没有达到夸张地步,自从入伍后,原先白嫩的面皮好像被轻微烘烤了一番,形成了一层浅浅的小麦肤色。

至于另外一个霍去病,个头要比曹襄矮半头,当然不是他矮了,而是曹襄高了,目前比曹襄要黑两个色号。

她看着两人不同的肤色,纳闷道:“你们不是在一个军营,怎么火力烘烤的不一样?”

“……”曹襄愣了一下,率先反应过来,指着霍去病,忍笑道:“他得罪了游击将军苏建,被将军罚着割了一个月的猪草,亲自训练了两个月,这不,捂了一个冬日,还是这个样子。”

霍去病性子比他有些张扬,目前用他的话来说,在军中,除了卫青将军,他就是连李广都不服。

之所以与游击将军苏建闹矛盾,就是苏建将军为李广可惜时,霍去病不怎么赞成,而且当面唱反调,说李广戍边多年,虽然有着“飞将军”的美誉,若论防守战,他在军中绝对是数一数二,若是主动出击的游击战,他的战法已经跟不上时代。

龙城之战,李广被擒,虽然有匈奴故意针对的原因,但是他自己的疏忽也不能忽视……

苏建将军当时听到火冒三丈,与霍去病足足论了半个时辰。

最后霍去病就被罚割猪草了,而且还与苏建论输了,弄得郁闷了四五天。

“苏建?”刘瑶托腮思索,“这人怎么听着耳熟?咦……”

刘瑶想起来了,就是向阿父奏疏要刀,说的情真意切的那人。

没想到李广也是他的偶像。

她踮脚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你放心,在我这里,舅父最强!”

日后你也是!

霍去病闻言,龇牙一笑,“我也这么觉得……”

没等他说完,忽而曹襄挤了他一下,将他挤到了外面,差点跌倒,

而曹襄则是占了他刚才的位置,连个抱歉的眼神都不给他。

霍去病:……

曹襄笑道:“阿瑶,你不知道,其实苏将军对他很好,要不然他也不敢在将军面前触他的眉头。”

刘瑶点头,这点她懂。

就好比她与阿父,之所以敢在阿父面前那么胆大,也是因为确定阿父拿她办法。

“曹襄,你这样说,可就伤了我的心。”霍去病上前一把扣住曹襄的肩膀,使劲往外掰,“小子,在阿瑶面前,敢将我挤出去,活腻歪了。”

曹襄闻言,顿时面带歉意,“抱歉,刚刚我不小心崴了脚,没注意到。”

“……”霍去病快气笑了,“崴了脚,正好我和军中的老兵学了一些正骨之法,给你试一下。”

曹襄:“现在好了,多谢关心。”

刘瑶站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他们,见二人之间的空气有点冒火星,跃跃欲试道:“要不你们打一架,我给你们裁决!阿狙,打了霍去病,咱们不吃亏,无论输赢,都是能吹的。”

霍去病一脸莫名,“阿瑶,你和我才是一家人。”

说得好像他们才是一国人。

曹襄则是眸光乍亮,看向霍去病的眼神透着凶意。

刘瑶:“都一样,你们都是我亲戚啊!”

霍去病被曹襄看的头皮有些发麻,“曹襄,你若敢动手,我绝对不会客气。”

主要是,若是论兵法,他觉得可以打赢曹襄,但是论身手,他们比试过,再给他两年,等他的个头超过曹襄,绝对能打赢他。

曹襄则是活动了一下手腕,“五十招内论输赢,谁先背着地,谁赢。”

霍去病冷哼一声,背着手道:“不干!我年纪大,不和你计较。”

刘瑶:……

霍去病也就比曹襄大三个月,说得好像大三年似的。

说起这,历史上冠军侯是在二十四岁病亡。

如何让大汉的这个“限时外挂”活的更久些,是刘瑶一直头疼的事情。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连感冒发烧都有可能要命的时代,医疗条件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许多现代可能吃药打针就能解决的小病,在现在可能就是致命的。

而且霍去病将来外出打仗,条件肯定艰苦,日常受伤可能是家常便饭。

想到此,刘瑶决定等霍去病他们离开前,就去太医令搜集一些医术整合一下现代的医疗常识,制成小本本,让霍去病他们记下来。

曹襄见她皱着眉头,担心道:“阿瑶,你怎么了? ”

她不舒服?

刘瑶歪头,“阿狙,你们日常看医书吗?”

霍去病、 曹襄面面相觑,话题怎么转到这里了。

“唉!”

刘瑶长叹一声,上前踮脚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我之后给你们准备一些医术,你们给我好好记下,谁没记,我揍他!”

霍去病看着对方如同猫爪的拳头,嘴角微抽,想说他单手就能对付了。

曹襄笑道:“都听阿瑶的。”

说完,向霍去病使了一个眼神,示意他配合。

霍去病叹了一口气,敷衍地点了点头。

之后刘彻召见了他们两个,看着两个身量挺拔的少年,英姿勃发,仿若快要出鞘的利剑,比那些留在京城闯祸的纨绔子弟要强百倍。

刘彻:“一转眼,你们都长这么大了,朕的儿子才出生。”

霍去病嬉皮笑脸道:“恭喜陛下喜得贵子,可有喜钱?”

曹襄拱手道:“恭喜陛下,阿母、阿父他们听到消息也很开心。”

刘彻闻言,关切道:“平阳侯的病情如何了?”

曹襄:“阿父在丹阳很好,前段时间还随两名大儒去爬山春游,为阿母带回来许多奇石。”

“他现在倒是享受了!”刘彻没想到曹寿的病情恢复的如此之快,都能爬山了。

曹襄浅笑道:“阿母也是这样说的。”

刘彻了解完,大手指了指霍去病,“苏建奏疏中夸过你好几次,可是朕听说你怎么快和他打起来了?你可知,有人弹劾你在军中为非作歹,不敬上官。”

曹襄:“陛下!霍去病他……”

“陛下!”霍去病抬手示意曹襄先别说话,他一脸无辜道:“微臣还没和你说呢,你看看我现在这黑黢黢的模样,都是苏将军的主意,去年,我在军营割了足足上千斤猪草,都快晒成黑炭了。还有苏将军,他与我关系可好了,陛下你肯定知道,就差把我当儿子了。”

“……你这张嘴!”刘彻失笑,“苏建最大的孙子都比你年纪大,你说这话,占了不少人的便宜啊!”

“嘿嘿!陛下的皇子在宗室的辈分也挺高的!”霍去病挠着头道,“只要我愿意,苏将军愿意,他孙子又管不着他,到时候我去管他。”

“……你啊!”刘彻抿唇忍笑,最终笑出声。

……

夜晚,平阳公主府中,曹襄的院子仍然亮着烛灯,桌案上放着一盆大红牡丹,他坐在案前,拿着刻刀轻轻雕刻手中的白玉髓,细细地雕着花瓣,阿瑶喜欢牡丹,在昭阳殿养了不少盆,都是命人从民间或者乡野找寻的。

对于这种药草,他说不上讨厌和喜欢,但是只要阿瑶喜欢,他也喜欢。

再过几月就是阿瑶的生辰了,他要加快速度。

阿母曾经说过,阿瑶是舅父最疼爱的长公主,是天上月,要想摘下,就要努力做出功绩,否则陛下不会舍得,阿瑶也不会看上他。

至于白日的那尊金貔貅,他去工坊的时候凑巧看上了,觉得阿瑶会喜欢,就买了下来,顺便买了三四颗金球,正好用上了。

曹襄想着白天刘瑶说他与霍去病一样,烛光印着的面庞有些黯淡。

他不想一样……

……

卫子夫平安生子后,让刘彻心中卸下了一块大石头,心情愉快不已,对卫家,还有刘瑶等人多加封赏。

刘瑶又增加了五千食邑,刘珏、刘琼也增加了三千食邑,还有卫少儿也加了两千食邑,卫媪、卫长君等人也有封赏,就连东方朔也升了中大夫,距离光禄勋差不多一步之遥。

让不少人看的眼红,扼腕叹息卫子夫不是自家女。

六月,边陲来报,张骞他带着绵延不绝的商队从西域回来了。

张骞元光五年二次出使西域,到现在,用时整整两年,终于等到他们回来。

据说,张骞此次返程比较幸运,一路上极端天气极少,也很少迷路,进入边境附近,只遇到了一支匈奴巡逻队,被张骞全歼,然后与接应他们的边陲士兵会合。

这次张骞用大汉的丝绸、丹阳纸……等东西换了西域许多东西,并且还绘制了西域全境的舆图,从敦煌一直延续到大夏,甚至还打听到身毒国的方向,可惜他们在西域待得时间太久,没办法往西探索更多。

刘瑶一听,连忙安慰他,“没事,有去有回,再去不难。”

她已经将指南针弄出来,巴掌大,就是用的水晶没那么透亮,不过张骞不近视眼,应该对他没难度。

指南针加上望远镜,两大利器,再次出行一定更加顺利。

张骞:……

长公主这话,到底是鼓励还是诅咒?

此话一出,殿内众人纷纷忍笑。

“阿瑶,你将张骞吓住了。”刘彻失笑道。

张骞连忙道:“长公主说的很有道理。”

主父偃好奇道:“张骞,听闻你这次出去还有小国要将公主嫁给你?”

“什么?还有这事?”刘瑶瞪大眼睛。

张骞这次西行,真成了“唐僧”吗?

公孙弘、汲黯等人一听,好奇地看着他。

东方朔面露艳羡,“似乎还不止一个……”

话音刚落,脚上一痛,他倒吸一口去凉气,低头就看到刘瑶的小鞋子稳稳地踩在自己靴子上。

刘瑶无辜地看着他,“怎么了?”

儿子都多大了,居然还不死心,等她回去后,要多提醒大姨母。

“……疼。”东方朔指了指脚上,唇角扯出笑容,“张骞固守本分,没有被西域的繁华所迷,是我辈楷模,在下会向他学习。”

长公主,你现在已经十岁,力道与小时候不一样,现在造成的伤害会让他脚肿的。

还有他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不过是发表了一下感想,真没有动歪心思。

“哼!”刘瑶挪开小脚,慢吞吞地走到刘彻身边。

刘彻微微挪了挪方向,担心刘瑶冷不丁也给他来一脚。

张骞粗糙的面庞一红,连忙摆手,“只是国王的玩笑之言,不当真,主父偃、东方朔,你们莫要揶揄我了。”

主父偃笑道:“你年岁不到三十,还是大汉的公侯,长相一表人才,西行有人看上也正常。”

其他人点点头。

刘彻哈哈大笑,“好好,你们不要笑话他了,既然已经拒绝,说明张骞不愿意。张骞,给朕说说你们此次的收获。”

刘瑶:……

这话就是废话,拒绝当然代表不愿意。

张骞感激道:“多谢陛下解围……”

他这一次前去西域,带了不少人,随行有官吏、侍从、将士还有商人,带了不少汉朝内地的特产,尤其丝绸在西域十分受欢迎,而且还给西域各国送去了陛下的国书,西域各国大多都愿意与汉朝交好,甚至愿意臣服汉朝。

他们此次归来,也带回了西域的各种植物种子,包括苜蓿、芝麻、蚕豆、核桃、葡萄、石榴、大蒜……等作物,与中原不同的乐器琵琶、西域马匹,还有西域的葡萄酒,大汉一直缺战马,若是能将西域马与中原马结合培育出良种马,十多年后,大汉也会有不亚于匈奴骑兵的铁骑。

同时乌孙国王还送给张骞一套夜光杯,让其带回给刘彻。

夜光杯澄澈透亮,倒上香醇的葡萄酒后,越发增加了美感。

张骞说道:“这西域夜光杯取自祁连山脉中的玉料,祁连山终年白雪,盛产的玉是墨绿色,制成酒杯,翠绿欲滴,炎炎夏日,用这酒杯喝酒,让人身心舒畅。”

刘彻端起夜光杯饮了一口,品味了一会儿,“酒香醇厚,有种果木清香,确实不错。”

他垂眸见刘瑶看着桌上的夜光杯,笑问:“阿瑶要尝尝吗?”

“……尝!” 刘瑶还没有喝过古代的葡萄酒,她想知道和现代的有什么区别。

刘彻给她倒了半杯,“慢点喝!”

刘瑶抿了一小口,怎么说呢,确实醇厚,大概是经过一路的波折坎坷还有时间的酝酿,不怎么涩口,带着酒味,但是也怎么辣口。

她下意识道:“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众人诧异地看着她。

刘瑶立马闭上了嘴。

刘彻摸了摸她的头,“阿瑶看来对西域很上心,才了解这些,就已经要做成歌谣了。”

葡萄酒、夜光杯、琵琶都是张骞今日才说的,小家伙就已经熟记于心了。

“……哈呵呵。”刘瑶不好解释。

总不能对他们说,这些以后的诗人所做。

尝试可以后,她放心大灌一口,满口的葡萄味,笑道:“阿父,等张骞带回来的葡萄种出来,我也酿葡萄酒给你喝。”

刘彻笑道:“好!”

刘彻也不吝啬,也赐了主父偃、东方朔他们。

接下来,张骞又向刘彻汇报了西域诸国的所在位置、特产、兵力,一直快到傍晚的时候才离开未央宫。

……

之后,刘瑶从张骞那里将他带回来的植物种子都要了一份,芝麻、胡麻、甜瓜、西瓜、绿豆、黄瓜、大葱……刘瑶看到这些,都快要哭了。

她身为大汉的长公主,若是论起过的日子,真不如现代。别说现代的交通和互联网,即使最基础的餐食,她想要吃一顿正宗的四川火锅,不知道何时能实现。

虽然张骞现在从西域带回来了不少香料,但是四川火锅的灵魂辣椒不知道何时才有影子。

她似乎记得,辣椒压根不在亚欧这片大陆,而是随着大航海的开启,从其他地方传到这里的。

她仔细算了一下,要是单纯等,等她骨头化成渣了,估计都等不到,要么她自食其力,想办法造大船,开启大航海时代。

她……能行吗?

现在丝绸之路还没有走熟,海的那边,着实没指望啊。

张骞此次回来,发现大汉又有了许多变化,陛下有了皇子,卫子夫成了皇后,卫青大破匈奴圣城龙城,淮南王刘安没了,陛下宫中的工匠研制出了新式大刀,陛下赐给了他一把,可谓是削铁如泥,所以他请旨,打造一批弯刀送与那些西域国王,作为作为大汉赏赐小国的国礼……

除了这些,长公主还送了他一个指南针,小小的磁针被嵌在巴掌大的铜盘中,上面覆着透明的水晶盖子,不用担心被泥沙脏污。

不过……长公主送他离开时,说的话有些奇怪……、

……张骞,如果你下次出发前,玻璃还没有研究出来,我就将阿父的千里眼给你抢过来……

张骞:……

长公主,万万不可啊!

刘瑶也没办法,目前就做了三个,李广打仗被俘,将千里眼给毁了,卫青那个还需要打仗,还有一个在刘彻那里。

与其让它躺在阿父的宝箱里,不如让它在更需要的人手中发挥作用。

后来,张骞小心翼翼地向刘彻询问何为“千里眼”。

刘彻对他也没有隐瞒,将千里眼拿出来,让他使用了一番。

张骞知晓千里眼的用处后,明白长公主为何会如此承诺了!

只是……

长公主,万万不能冲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