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众卿中午吃什么?

比起刘瑶接下来要研究的其他东西,比如一些材料提纯、水泥、玻璃,望远镜还算简单……

确切来说,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有相关的材料,就是现代小孩也能折腾出来,但是没材料,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瑶有心折腾出更好的望远镜,最好弄出天文望远镜,一举破碎刘彻的修仙梦,可惜现在没有材料,相关的技术她也不怎么了解,只能等后面的人研究了。

刘彻举着望远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又仔细观察了手中的铜管,屈指敲了敲,里面是中空的,一前一后两个水晶薄片,如此简单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能施展出这般大的威力。

难道阿瑶真如她所说,在上面施展了仙法?

刘彻前脚这个想法出现,内心后脚就抽了自己一巴掌。

此话要说出去,会被阿瑶给笑话的。

“阿瑶,这叫千里眼?” 刘彻爱怜地抚摸筒身,如刘瑶刚才所说,他现在舍不得拿这个东西打人。

刘瑶得意道:“当然!这个名字好听吧!等我以后法术高强了,阿父会看的比现在远,甚至在未央宫能直接看到霸陵,”

刘彻:!

居然还能更强!

刘瑶见他愣住,没回过神,抬脚又踩了他一脚。

刘彻察觉力道,垂眸看着面前嚣张的乖女儿,笑容越发宠溺,“阿瑶,你这是怎么了?难道还有其他好东西送给朕?要不要再踩两脚?”

“啊……没什么。” 刘瑶一头黑线地撤回靴子,默默搓掉身上起的鸡皮疙瘩。

阿父这反应是不是有些过度了。

刘瑶:“阿父,你要记住,鬼神之说不可信,旁人信鬼神图个心安,你是天子,你怎么也信鬼神,若是再发生这样被别人骗的事情,阿瑶就不和你玩了,千里眼这些也没有了。”

“好好好! ”刘彻忍笑,轻轻摸了摸刘瑶的头,“都听阿瑶的。朕若是做错了,阿瑶随便骂,随便踩朕的脚。”

“哼!”刘瑶轻哼一声,“你要知错就改,不能认错不改。”

刘彻:“是!是!是!阿瑶说得对。”

刘彻注意到盒中还有另外一个千里眼,拿了出来看了一下,发现这个效果没有刚才那个好,不过效果也已经让人惊叹了。

他注意到锦盒的红色锦缎中还放着两个用金片包起来的水晶薄片,疑惑道:“这是什么?”

“这个啊……”刘瑶拿起其中一个,放在眼前,眼睛一下子被放大,“这是放大镜!”

刘彻:……

刘瑶左右看了看,撤掉腰间的一枚玉佩,放到他面前,然后将放大镜放在上面。

玉佩上细微的细节一下子都放大了。

刘彻惊奇地拿起另外一个,照了照自己衣服上的金绣,看着原先要凑近才能看清楚的东西,现在一下子被放大,稍微一垂眸,就清晰可见,双眸的惊喜越发多了。

他想起千里眼是两面水晶薄片放到一起,于是拿过刘瑶手中的那个,将两个放大镜摆弄了一番,学着千里眼的距离,试探摆弄,发现也能将远处的景色拉进,不过成像会上下颠倒。

刘彻心中满足,看来阿瑶做的千里镜和这个放大镜的原理还有些不同,不过可以看出不是什么奇异的法术。

“……”刘瑶没想到刘彻还能举一反三。

刘瑶:“阿父,你放心,等你七老八十,人老眼花的时候,用这个放大镜最适合了。阿瑶我孝顺吧,现在已经为你的养老生活做准备!”

“……”刘彻哭笑不得,看在阿瑶拿出了这么多东西的份上,他懒得说她。

正这样想着,忽而袍子一重,低头就瞅见女儿白嫩的掌心。

“阿父,钱!我弄这些东西,人都要变傻了。” 刘瑶从他手中拿过一个放大镜,放在嘴边,经过放大镜的作用,嘴巴变得滑稽又可笑,“我今天还给阿父捉到一个骗子,这个也要算上,上次我在阿父的私库看到一个好看的鼎,你给我呗。”

她眼珠子转了转,“还有,阿父,我的公主府弄好没有?”

刘彻无奈:“公主府才动工,哪有这么快。”

刘瑶:“那鼎和钱可以给我了吗?”

刘彻将她一提,将人抱在怀里,“你要鼎做什么?”

刘瑶举着放大镜在他脸上,看着被放大的肌肤纹路,“阿父,你眼角都有皱纹了,年纪轻轻就长了纹,小心老了变褶子精。”

“……”刘彻顿时板着脸,大手拍了她的肩膀一下。

刘瑶才不怕,继续说道:“因为鼎值钱啊!鼎放在库房,不用担心被人拿走。”

若是在库房堆放万金,就是少了一成,都不一定能看出来,而且还能当收藏。

刘彻无语,“朕真是将你宠的无法无天了。你这次用的水晶还是从朕的库房挑选的,都快将朕的库房当无人之境,所以鼎没有,朕赏你三千金。”

刘瑶闻言 瘪瘪嘴,“阿父好抠门。”

“嗯!” 刘彻拉长音,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刘瑶决定后面一定要记账,将来找刘彻要账。

同时决定回去后,要再给刘彻送一面锦旗,让他引以为鉴,不要再被方士、术士骗了。

刘彻含笑目送小家伙蹦蹦跳跳离开,等望不到刘瑶的身影,才开口道:“莫雨,你去工官一趟,将做千里眼的工匠全部控制起来,防止他们将这东西传到其他地方。”

“……陛下,若是长公主问起怎么办?”莫雨刚才没用过千里眼,但是从名字上也能猜出来。

长公主还是个孩子,性子大大咧咧,对于一些东西没有什么顾忌,刚刚揭穿苍玄子时用到的那两手,若是换做其他方士、术士绝对不会如此大方的公布出来,说不定真会以苍玄子为跳板,给造个真神出来。

在长公主那里,感觉似乎没什么大不了。

更不用说此次拿出来的“千里眼”,超过目力数倍,这对于一些探子来说,简直是神器。

刘彻:“就说朕将他们护了起来。”

可惜阿瑶制的千里眼太少,马上要对匈奴开战,朝中的那些大将不好分啊!

刘彻将千里眼放下,又拿起放大镜,放在掌心,看着原先细如毫发的纹路变得如此清晰,唇角不禁翘起。

他有预感,阿瑶日后会为他带来更多的惊喜。

想想刚刚苍玄子被揭穿时不可置信的模样,连阿瑶一开始胡诌的灵草身份都认了。

之前的愤怒消失,加上阿瑶送的千里眼,让他此时心里十分畅快,一点怒火也没有了,反而有些可笑。

苍玄子也是过了天命之年,还是被胶东王极力推荐的,可以想象将胶东王骗成什么样了。

阿瑶经常蹦出些奇思妙想也没什么奇怪,毕竟天地有灵,不可否认就有一些人“生而知之”。

只是阿瑶却对此不怎么信服,甚至对他这方面十分警惕。

告诫他不要信鬼神时,完全没想起自己身上的奇异。

刘彻边想边笑,心中越发愉悦。

……

刘瑶回去后,也没有耽误时间,命人又制作了一个锦旗,上书“追求真理,远离迷信,禁食丹药,长命百岁”。

五日后,她就送到未央宫,送到刘彻手上,热心道:“阿父,以后我每年都给你送一个,争取将未央宫挂满。”

“……”刘彻一头黑线,无奈地看着刘瑶。

一旁的刘珏当即道:“阿父,以后我也给你做。”

刘瑶的脸更黑了。

他原以为刘珏只是说笑,谁知道三日后,他就又得了两面锦旗,一面是刘珏的,一面是小刘琼的,都是对刘彻最真挚的祝福。

不能生气,不能变坏

——爱女刘珏赠

天天开心,好好吃饭。

——爱女刘琼赠。

刘彻:……

这些都被刘瑶挂在了宣室殿中。

前来议事的大臣们看到又多了的锦旗,瞳孔一颤。

偏偏陛下还一副甘之如饴,表示都怪公主们太孝顺的苦恼表情。

让他们无处吐槽。

当然他们也不敢吐槽。

同时还有些羡慕,毕竟家中小辈可不敢这般对他们。

……

刘彻一开始以为刘瑶将做好的千里眼都送到他这里了,后面一查得知,她还留了一份,也没觉得什么,只是派人去全国寻找上好的水晶玉石,以求能做出更好的千里眼。

只是后面得知,刘瑶将她手中的那个千里眼当成生辰贺礼送给卫青了。

刘彻顿时心里有些酸溜溜。

……

夜晚,卫青送别友人和同僚,带着一身酒气进入内屋,看着满室的礼物,也不在意,随即走到靠窗的地方,那里的桌案上堆积的东西是卫少儿、卫子夫等亲人送的东西。

他拆了卫少儿的礼物,是从民间搜罗的兵书古籍,卫子夫除了送了裾袍还有一枚玉佩……

卫青粗略看了一下,没想到刘瑶也送了礼物。

他打开盒子,盒子底部垫着软草,东西用红绸包裹着,上面放着一封写着“生辰快乐”的信封。

打开包裹,就见一个铜制圆筒,他捉摸了一番,看着不像乐器、也不想武器。

打开信封,一目十行看完,卫青呼吸一滞,不可置信地看着盒中斜放的铜管。

小心拿起来,根据信上图画的提示,将圆筒放在眼前,原先距离他十丈远的檐下灯笼看的清清楚楚,仿佛近在眼前。

卫青珍惜地擦了擦千里眼,失笑道:“阿瑶真是送了我一个大礼。”

朝廷明年春季预计对匈奴实行第二次反击。

马邑之战虽然没有大败,但是让军臣单于逃了,而且还是因为他们情报的不严谨,让一些将领和陛下可以说耿耿于怀,一直想要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时间就定在明年。

这两年军臣单于早年征战留下的病根复发,气势一年不如一年,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与大王子于单之间的关系越发不妙,匈奴王庭许多势力都被卷入这次权利争斗中。

趁匈奴争斗之时,他们这边出战更为方便。

……

次日,卫青来到未央宫。

刘彻酸溜溜道:“卫青,听说阿瑶送给你一个神器!”

卫青淡定笑道:“陛下,长公主也给你留了。她说微臣手中这个不是最好的。”

“可也不是最差的啊!”刘彻从一旁的架子上拿出千里眼,大手把玩,“卫青,原先朕打算给你一个的,既然阿瑶送了,朕也省了。”

卫青玩笑道:“若是长公主知道,估计会后悔。”

“你倒是了解阿瑶。” 刘彻失笑。

玩笑话说完,刘彻与他说起明年向匈奴出兵的事情,目前朝中的三公九卿也不是全然赞成,仍有一些人反对,其中以汲黯尤甚,也是他最烦,三天两头就要上奏,他这边堆积的关于汲黯的奏疏,都存满一大箩筐了。

卫青神情坚毅,“陛下,匈奴极恶,要么让他们彻底驯服,收归麾下,要么被他们吃了,否则永无休止。”

刘彻叹气:“这个朕知晓啊。”

……

十月最后一天,天气虽冷,却阳光灿烂,整座皇宫都沐浴在阳光下。

可此时未央宫中的朝堂氛围,却有些不妙。

对于对匈奴开战,朝野仍然有异议。

有人觉得匈奴凶残,马邑之战只是侥幸没有失败,现在匈奴经过三四年的修养,骑兵就算削弱了一些,还是不能小觑,出兵要谨慎。

有人觉得和亲对双方都有好处,明明有更有利百姓的方法,为何要动兵祸。

有人觉得妄动刀兵是国家凶兆。

甚至有胆大的大臣暗讽他不修德政,导致万民劳苦。

主父偃、东方朔这些虽然嘴皮子利索,但是不懂兵事,不好站在刘彻这边说话,而且那边一个个大帽子扣下来,别说他们,就是韩安国也不好说。

毕竟若是胜了还好,若是败了,要找人负责,他们也着实无法承担。

……

林林总总下来,导致大殿的氛围快要降到冰点。

刘彻强压怒火,看着下方的大臣,磨着牙想。

他这两年对他们真是太好了,居然敢这样对他说话了。

莫雨感受到刘彻情绪不对,微微缩了缩脖子。

……

直到下朝,刘彻怒火冲冲离开了大殿。

而正巧遛狗经过的刘瑶正好看到一只冒火的“火爆龙”。

刘小黑看到他这样子,经不住夹紧尾巴,也不敢靠近。

刘瑶眨了眨眼,嘴型询问莫雨。

莫雨冲着她摇了摇头。

刘瑶纠结了一会儿,扯了扯刘彻的袖子,“阿父,谁欺负你了,我给你出气!”

刘彻一把将她抱起,怒骂道:“还不是汲黯那个老匹夫,简直是快要指着朕的鼻子骂了!硬要反对对匈奴开战,支持和亲,等着吧,朕要将他……”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瑶的小手堵住。

刘瑶佯装后怕的擦了擦额头,“阿父,话不能乱说,你放心,他们欺负你,等我遇到汲黯,就替你骂回去。他们要嫁公主,怎么不自己嫁了。”

刘彻闻言,双眸微眯 ,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看的刘瑶心中有些发毛,“阿父!”

忽而就见刘彻唇边笑容加大,声音极其温柔,“阿瑶啊!要不要随父上朝? ”

刘瑶怀疑,“上朝?”

她歪头想了一下,“跟着阿父一起对抗众卿?”

“对!”刘彻的笑容更加浓厚了,“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阿瑶就帮帮朕,可好?”

刘瑶想了想,“可以。嗯……他们将我说哭了,阿父要罚他们哦!”

“自然!” 刘彻打的就是这主意。

……

竖日,仍然还是好天气,众臣互相打着招呼进入大殿。

等到上朝时间,刘彻牵着刘瑶大摇大摆地坐上龙椅,莫雨给刘瑶搬了一个蒲团,刘瑶就乖乖坐在台阶上,两手搭在膝盖上,学着刘彻一样,昂头挺胸地看着殿中的众臣。

众臣:……

大家心中有些不妙。

上次长公主上朝时的折腾,他们还历历在目,现在陛下又将长公主弄出来,绝对没他们的好事。

刘彻先说了客套话,然后与众臣一同商讨最近的大事,比如哪个地方发生了雪灾、哪个地方豪强又惹事、哪个郡国又不安分了……等到这些说完,匈奴的事情再次被提上了。

开始的时候,双方对话与昨日几乎没有差别。

有人说放弃和亲之策是违背祖制……

有人说不应穷兵黩武,应修德政……

有人说妄动刀兵是国之凶兆……

……

刘彻:……

你们这些人不觉得烦吗?

大臣;……

劝解陛下是他们的责任,不觉得。

刘瑶撑着下巴,百无聊赖地看着大家,若是有张席子,她估计就睡着了。

刘彻轻咳一声。

刘瑶没反应。

“咳咳!”刘彻再次重咳。

刘瑶发现殿中众人安静了,回头望向刘彻,他的脸被珠帘挡着,她看不太清。

不过也知道是她出场的时候。

她没有犹豫,撑坐起来,捶了捶发麻的腿,看向群臣,还是老样子,“众卿中午吃什么?”

众人:……

韩安国见状,配合道:“微臣最近肠胃不好,午间只能喝粥。”

卫青道:“想吃羊肉。”

东方朔也道:“不回家,打算在酒肆吃一顿。”

……

刘瑶走到汲黯跟前,仰头看着他,“汲黯,你不赞同打仗,为什么赞同和亲? ”

汲黯向她拱了拱手,“长公主,你曾经说过,打仗要死很多人的,和亲结两国秦晋之好,为何不行?况且匈奴与大汉之间也由此传统,这样做利大于弊。”

刘瑶嘴角微抽,幽幽道:“汲黯,你是不是讨厌公主?”

“非也!”汲黯诧异,“公主为何这样说?”

刘瑶一直不知道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小手揉了揉眼,泫然若泣道:“不讨厌阿瑶,为什么要嫁公主!”

汲黯反应过来,看到刘瑶要哭了,连忙焦急哄道:“长公主误会了,长公主聪明可爱,汲黯自然喜欢,只是兴兵征讨对国、对民都有伤害,只能委屈公主了,委屈陛下了。”

刘瑶瘪嘴,“汲黯,我问你高祖为什么要和亲?”

“……因为大汉当年穷弱,打不过匈奴,迫不得已……和亲。”汲黯说完立马抿直了唇。

他也觉察出自己给对方送了话柄。

刘瑶歪头:“既然是迫不得已,就不代表不是好事,否则为什么不是让匈奴送公主过来,反正大汉郡国那么多,不缺男人。”

汲黯:……

刘瑶握紧拳头,“汲黯,阿父曾经对我说,与人为善与‘软弱’的区别是,一个你能打过别人,一个你打不过,打不过与对方交好,那不叫‘与人为善’,叫软弱,拳头够硬,才能与蛮夷讲好道理,否则你觉得若是没有这些,单靠讲道理,能让别人信服,小孩子都哄不了。”

刘彻沉思。

他说过吗?好像说过吧。

阿瑶果然孝顺,将他的话都记在心里。

众人沉默。

刘瑶看向其他人,“众卿都知道我有两个顽皮的妹妹,阿琼现在大了,很调皮,经常招惹阿珏,只有一种情况下,阿琼会很听话,就是阿珏要打她的时候,等她意识到自己能打过阿珏,众卿觉得阿琼还会乖乖的吗?”

汲黯干涩出声:“长公主,国事与小孩玩闹不一样,此次若是与匈奴开战,到时候会有多少人伤亡。”

刘瑶:“汲黯,若想不打架,只能是一家人,一家人打架不会死人。”

汲黯:……

刘彻见汲黯被说的沉默,心中畅快,大笑道:“汲黯,阿瑶这等小儿都知晓,大汉与匈奴之间必须只有一个存在,不是他臣服与我们,就是我们臣服他们。否则边陲战事不会休止。”

卫青说道:“中大夫,边陲的百姓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我等与匈奴之间的事情,不曾休止过,陛下对匈奴出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最终以汲黯为代表的一方,同意出兵匈奴。

刘彻开始调兵,朝廷各种资源开始调动起来。

……

等到下雪结冰的时候,刘瑶用陶碗冻了两碗冰,然后将两碗冰抹了一点水,合拢在一起,用东西磨一下,然后再弄点水,就制成了一个大号的冰制放大镜。

做成后,带了一个给刘彻送去,因为殿内被火盆烧的热乎乎的,刘瑶就将刘彻拉了出来,给他炫耀自己制成的放大镜,“阿父,你看!”

刘彻看着刘瑶被冻红的小手,接过冰块,心疼道:“这东西你让宫人拿就行,冻坏手怎么办?”

“没事。”刘瑶不怎么在意,一心炫耀自己做的东西,“阿父,我做的好不好?”

刘彻看了看放大效果,心想这冰制的虽然大,但是不如水晶制作的,“不错,阿瑶手真巧!”

刘瑶听到夸奖,满意笑了。

等刘瑶离开,刘彻就让人弄了一块冰,然后亲自磨了两块,弄了一个极简版的千里镜,虽然效果不怎么样,但是成就感十足。

莫雨无奈,心想陛下若是想玩,不必避着长公主。

长公主不会笑话陛下的……吧。

……

元光六年二月,边陲传来消息,匈奴有意南下侵扰上谷、代郡,刘彻精神大振,觉得他果然目光如炬,幸好提前做了准备。

三月,刘彻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一万骑兵出征上谷。

任命公孙敖为骑将军,同样率领一万骑兵出代郡。

任命公孙贺为轻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征云中,李广为骁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征雁门。

出征前,私下里刘彻为卫青践行,拍着他的肩膀道:“你是现今是大汉最年轻的将军,因为子夫的原因,一直有人说你是沾了她的光,我知道你的能力,此次,你就以一场大胜来堵住其他人的嘴!”

“多谢陛下宽慰,微臣这次要么凯旋而归,要么战死沙场!”卫青坚毅道。

他知道,此次陛下让他单独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已经是顶着任人唯亲的压力,他绝对不会让陛下与他沦为其他人的笑柄。

刘彻左右看了一下,“此话别在子夫、阿瑶他们面前说,否则不止你,朕也要被埋怨。”

卫青点头。

因为卫青手中有了一个千里眼,所以刘彻给了李广一个,李广能力强,有了千里眼,此次一定不会失败。

……

当龙城之战开始时,刘瑶也要攻克难关。

确切来说,她在折腾如何改造窑炉,无论是玻璃还是水泥、陶瓷,都需要合适的大窑炉,现在的窑炉温度不行,若是窑炉温度高,对于冶炼技术也是一大提升。

之前她以为矿石经过冶炼,会直接在液态情况下炼钢。

可是现在即使最优质的矿石,炼出来的也不是流动的液体,而且像稀粥那样的半液体,所以需要反复捶打,将里面的杂质弄出来,百炼成钢。

而且要知道,华夏出海的代表商品就是丝绸、瓷器,现在丝绸有了,瓷器无法炼成,就是因为炼制瓷器需要很高的温度,现今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