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我反对!

聂壹是马邑当地的豪绅,之前马邑被匈奴侵占后,他一心汉室,帮助汉朝做了许多事,而且聂壹与匈奴有长期的贸易来往,和军臣单于熟悉,算是军臣单于为数不多信任的汉人商人。

马邑被刘彻夺回去后,军臣单于经常派细作去找聂壹打探消息,想要重新霸占马邑,聂壹也与其虚为委蛇,经常给些不重要的小消息。

聂壹的计谋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关门打狗。

就是用聂壹做诱饵,将军臣单于引到马邑,然后将其一鼓聚歼。

刘彻收到这份计策后,虽然心动,不过也没有独自下决定,决定与大家好好商议一番。

不过他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打算自己先将调子定下来,不讨论打不打匈奴,而是讨论如何打匈奴。

省的被大臣们带偏。

“咳咳……”刘彻轻咳一声,“众卿,匈奴实在欺人太甚,朕前两日得到一项良策,大家看看行不行得通,若是行不通,咱们再商讨其他法子。”

殿中的三公九卿抬头看着一脸严肃的刘彻,内心的吐槽都快要冲破天际了。

奈何陛下的意思很明显了。

但是不代表他们就要按照陛下的意思做。

首先……

陛下,匈奴能不能打,咱们先要好好论道论道。

于是主战派、主和派之间都快要打起来,双方争吵的声音都快要将屋顶给掀翻了。

主和派以韩安国为代表。

理由还是照旧,匈奴大多是骑兵,来去如风,过的就是打秋风、劫掠的潇洒日子,想要对付他们,以大汉现在的实力,不说倾国之战也差不多了,其中的消耗与损失不可计算,大汉也担不起一场失败。

若是失败了,他们与匈奴就彻底撕破脸,到时候大汉的西北边陲数百万民众的生死谁能保证。

主和派自然是以王恢为主,王恢振振有词道:“大汉休养生息多年,与匈奴的关系也该变一变了,眼看着匈奴的胃口越来越大,难道以后让大汉年年割肉喂鹰,况且这次是诱敌而歼,又不是正面对抗,不试一下,让陛下与我等何曾甘心。”

刘彻默默点头。

大汉建国伊始,民生凋零,百废待兴,而匈奴强悍,以大汉当年的国力无力与匈奴长期鏖战,只能采取主动示弱的和亲政策。

所谓的和亲自然不是真的嫁公主,而是选姿容秀丽的宫女或者民间女子冒充皇家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当然这些不够,还要陪嫁大批的金银珠宝。

先祖若是甘心,也不会连个真公主都不愿意,不就是不想便宜了匈奴。

之前的示弱之策,也是力不如人窘境下的无奈之法。

韩安国:“陛下,此事兹事体大,还请三思,匈奴强悍,开工没有回头箭。”

刘彻神情肃然,冷冷道:“难道你们还奢望朕会与匈奴交好,根据边陲记录,从高祖时期到现在,光是云中郡被杀戮以及劫走的大汉百姓多达上万名,朕不能为了苟且偷生,辜负了百姓的心意。”

他既然打算出手,就已经做了与匈奴恶战的心理准备,他更想知道,经过七十余年,大汉变强了,匈奴的实力如何?

卫青等人神情激动,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刘彻的脚步。

不过一半朝臣仍然反对。

刘彻也不求一日就将他们劝服,过往几十年,大汉对匈奴一直都是防守,现在也是时候改变。

他心中已经定下主意,见主战派与主和派吵的脸红脖子粗,眼看着就要动手,垂眸想了想,给身边的莫雨招了招手。

莫雨诧异,躬身走到他面前,低声道:“陛下?”

刘彻掩住嘴角,轻声道:“你去将阿瑶喊过来,让她帮朕吵架。”

“啊?”莫雨愣住,脑海中想起之前陛下与长公主说起张骞之事时,陛下与长公主立下的约定,他当时以为是陛下的戏言。

“这……长公主如果忘了怎么办?”莫雨有些不确定道。

长公主就是再聪慧,本质上还是小孩子,陛下提起的时候还是去年,今年说不定长公主已经忘记了。

“快去!”刘彻不满。

怎么啰啰嗦嗦的。

“诺!”莫雨见状,缩了缩脖子,不再说什么。

……

刘彻让莫雨去喊刘瑶,是因为知道小家伙此时正在未央宫的偏殿与曹襄他们玩耍。

刘瑶听完事情来龙去脉后,眨了眨眼,反手指了指自己,“真的吗?”

她上了场,要怎么干,帮哪边的呢?

莫雨笑着点点头,“是的,陛下让我带长公主进去。”

曹襄噘嘴,“我要去。”

莫雨轻声哄道:“小郎君,长公主很快就回来,她是去朝堂,不是去玩,你莫捣乱。”

曹襄不理他,看向刘瑶。

大有她若是点头,就是刀山火海也要跟着一起上的节奏。

刘瑶仰头看着他,“阿狙好好学字,等我回来,不能再偷懒了。”

因为她,曹襄也算是提前启蒙念书,一开始的乐趣消磨光后,现在正处于厌学阶段,学习进度落后刘瑶很多,张苒加入进来后,曹襄的进度还落后张苒一两成。

曹襄鼓起腮帮子,焉了吧唧应了一声,“好!”

……

刘瑶跟着莫雨走进大殿时,殿中的争吵还在继续……

“王恢,你身为大行令,不应该一味迁就陛下,理应规劝,旁人不知道匈奴的凶险,你难道还不清楚吗?”

“韩安国,亏你还是领兵的将军,居然这般惧怕匈奴,可曾想过那些年死在匈奴刀下的亡魂……”

“不是我等看不起匈奴,而是匈奴当了那么多年的大汉女婿,可曾安分过?”

“匈奴劫掠成性,必须要出手……”

……

卫青第一时间注意到刘瑶的小身影,第一眼还以为看错了,下意识又看了一眼,看到刘瑶进来时,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祖宗!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就摸进来了。

刘瑶注意到卫青眼睛跟抽筋似的,不停地挤眉弄眼,她眨了眨眼,又歪身看了看旁边的东方朔,对方看到她,一脸诧异,与她大眼瞪小眼。

就在此时,殿内的大臣们也注意到来了“不速之客”,众人的目光集中到站在场中那个小小身影身上。

田蚡看到她,率先出口,“阿瑶这是不小心走错了地方吧,这是上朝的地方,阿瑶去其他地方去玩。”

他话音刚落,头顶上传来刘彻的声音,“阿瑶来帮朕了?想好怎么和众卿说吗?”

田蚡:!

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瑶一个四岁小孩能做什么?

众大臣也是惊讶,纳闷刘彻在搞什么鬼。

刘瑶将大家的表情收归眼底,清了清嗓子,挺直胸膛,稚声打招呼,“众卿吃过了吗?”

众人:……

对于经常出入未央宫的大臣,对于刘瑶的这声问候并不陌生。

东方朔打破安静,笑嘻嘻道:“吃过了,长公主吃过了吗?”

刘瑶慢吞吞道:“现在还没到午时,不能用膳。”

众人心中吐槽,原来长公主自己清楚。

刘彻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众臣:“阿瑶,这些人欺负阿父,不同意阿父的计策。”

众人嘴角微抽,即使主战派的卫青、东方朔也受不了刘彻这个样子。

东方朔默默抓了抓手背上的鸡皮疙瘩。

难道带孩子久了,容易变得孩子气吗?

阿孺现下有了身孕,他将来带孩子,不会也变成陛下这样子吧。

刘瑶无语地看了刘彻一眼,心中叹气,走到最前面,背对着刘彻站在中间,两手掐腰,奶声奶气道:“现在我替阿父说话,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众人左右对视,默默保持沉默。

与孩子争吵,吵赢了没什么成就感,吵输了,要被世人笑一辈子。

刘瑶见大家都不开口,转身小手一摊,遗憾道:“阿父,大家都不吵了,你下决定吧!”

众人:?!

刘彻眼角泛起笑纹,唇角勾起一个愉悦的弧度,顺着刘瑶的话,“既然大家赞同阿瑶的话,事情就这样……”

“陛下!”韩安国连忙站了出来,打断了刘彻的话,后怕地看着刘瑶。

他现在十分怀疑陛下是不是猜出了他们的反应,故意让长公主上场。

刘彻也不生气,笑眯眯道:“御史大夫要说什么,可与阿瑶详细解释。”

“……诺!”韩安国看着才到他膝盖的刘瑶,努力扬起一抹和蔼的笑,“长公主,陛下刚刚与我等商议,要对匈奴单于设伏,匈奴单于知道吗?就是传说中草原上那些匈奴的王,此事太过危险,匈奴与长安距离远,辎重粮草运到边陲,所要耗费的……”

“对啊,长公主,匈奴可凶了,咱们两个士兵才能对上他一个骑兵,而且大汉缺少马……”

“长公主,我等劝陛下,就是为了陛下不被欺负啊!”

“韩安国,你一把年纪,连小孩都哄。长公主,你莫要听他胡说,匈奴也是人,也不是铜墙铁壁,况且匈奴欺我大汉日久,此次不将他们打疼,后面他们会更加过分。”

……

刘瑶绷着小脸,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对谁都点头,让人搞不清她听明白没有。

等众人都发完言,刘彻勾唇逗刘瑶,“阿瑶,大家是不是很吵?是不是很过分?”

刘瑶用力点头,“是的!好吵!”

刘彻:“那你帮朕劝劝众臣!将他们说服了,朕有赏。”

众臣:……

话音落下,刘彻就瞅到刘瑶小脸纠结,期期艾艾道:“阿父,我觉得打架不好,要不再等一下。”

最重要的是她知道历史,马邑之谋失败了,虽然是因为亭尉泄露机密,谁知道她纠正了这个,后面会不会出现其他,再者,她不觉得这一群人会听她一个小孩子的话。

卫青惊诧。

韩安国等人露出了看戏的表情。

陛下啊!长公主太小,靠不住。

刘彻笑容减淡,“阿瑶,你是朕这边的。”

刘瑶仰头,掰着手指,“阿父,他们欺负你,和匈奴打你,我还是能分的清楚的,还是让众卿欺负你吧!”

韩安国等人心中为刘瑶竖起了大拇指。

“……”刘彻语塞。

真是他的乖女儿……

田蚡感慨道:“长公主真是聪慧,说的没错,陛下,你还是多听听韩安国的话。”

王恢上前,走到刘瑶面前,痛心疾首道:“长公主,你可知匈奴在边陲做了什么,他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我等边陲将士却只能防守,若是能给与匈奴重击,此后与匈奴交战,边陲也能轻松些。”

他看的明明白白,陛下下定决心要攻打匈奴,其他人拦不住,不如顺着陛下的想法。

卫青:“阿瑶,匈奴可恶,今日不打,等到他们日益强大,日后再打就会更难。”

再说他担心,陛下日后不一定有今日的魄力和决心,所以他是赞同攻打匈奴的,一来为报效大汉,痛击匈奴是他们男儿的责任,二来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若能立下战功,也能提升阿姊、阿瑶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刘瑶看了看他,又看了可看韩安国,最后瞅了瞅刘彻,“好吧,那就打吧!”

似乎拉不回来,那就顺势而为吧。

众人:……

刘彻无奈扶额,“阿瑶,你到底站在哪边?”

刘瑶立马屁颠屁颠地跑到他跟前表忠心,“阿瑶当然最心疼阿父了!”

“是吗?”刘彻着实没看到面前这个“小墙头草”心疼他。

“嗯嗯……”刘瑶连连点头吗,转身看向众大臣,学着刘彻板着脸,“众卿不能因为阿父年纪小就欺负人,匈奴有什么可怕的,阿父都不怕。”

主和派真的想问问小孩子如此善变吗?

几句话的功夫,立场全部都变了。

王恢赞同道:“长公主说的没错,我等为陛下做事,就应该有悍不畏死的念头。”

“啊?要死人啊,那我站御使大夫这边,打不赢就别打了。”刘瑶翻脸跟翻书一样。

王恢瞪眼,真想捂住自己的嘴。

刘彻:“阿瑶,要不要朕提醒你是哪边的?”

刘瑶立马又改了过来,“阿父威武!一定行!阿瑶说话算话!”

众人:……

他们这下明白了,与小孩讲道理的他们更加幼稚愚蠢。

韩安国见刘彻都让刘瑶出来捣乱了,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知道拦不住他,最终叹气道:“微臣无话可说,匈奴作恶多端,确实该打。”

刘彻满意地点了点头。

朝堂上统一意志后,接下来就是要定下此次诱敌行动的总指挥。

而此时颇得刘彻心意的王恢就被刘彻惦记上了,他扫视众人,“既然如此,此次对匈奴的战事就由王恢指挥负责,众卿可有反对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出声。

王恢喜不自胜,“多谢陛下!微臣……”

若是此次计划成功了,他说不定能将韩安国拉下马,位列三公。

“那个……”稚嫩的声音打断王恢的话,“我反对!”

声音虽不大,却一下子将众人的注意力调动起来。

王恢顺着声音方向一瞅,眼皮直跳。

长公主怎么还没有走。

刚刚她没出声,大家没注意她。

看戏的众人:哦豁,有意思!

刘彻一头黑线,“阿瑶,你别捣乱!”

他是问大臣,又不是问她。

还有王恢怎么惹着她了,让她这么不待见。

王恢也诧异地看着她。

刘瑶冲着王恢露出甜笑,没等王恢松一口气,就听刘瑶开口道:“ 阿父,大行令不行,你能换个人吗?”

马邑之谋的失败主因虽然不是他,但是据记载,王恢遇到回撤的匈奴士兵,因为自己人手少,担心没有胜算,就撤退了,连一支箭都没敢放,当时此人在计划之初,为汉武帝摇旗呐喊,与匈奴似乎有不共戴天之仇,遇上了,反而自己跑了。

不管王恢是贪生怕死,还是审时度势,刘瑶觉得都应该换人。

她对于这话可不心虚,若是不拦着,马邑之战失败,王恢也要担责自杀,她这是救他的命。

“长公主,微臣熟读兵书,早年也是军武出身,微臣觉得能担得起此次行动。”王恢不服。

他虽然是大行令,又不是只会动笔杆子。

刘瑶:“ 哦……我要提醒你,阿父说过,打仗要死人的,打不赢也要死的。”

粉雕玉琢的小孩子一脸无邪地说出这话,让人心中瘆得慌。

王恢怔怔地看着刘瑶,喉咙一时发干,“呵……哈呵,长公主真会开玩笑。”

看着对方澄澈的大眼睛,里面仿佛藏了一丝同情,让他有些恍惚,仿佛已经预示到将来自己失败,被陛下治罪的场景。

刘彻大手轻轻拍了拍刘瑶的小颅顶,示意她别在吓人了。

刘瑶抬眸对上众人有些复杂的眼神,微微歪头,“众卿,难道我说的不对?”

她两手一摊,“大行令,不行就不行,不会就是不会,你服老,我服小,大家皆大欢喜。”

王恢:……

刘彻无奈道:“阿瑶,你忘了,是朕做的决定。”

“哦,阿父,既然你清楚,也要像阿瑶一样,自己的错事自己承担。”刘瑶双手捧着脸,笑容甜如饴糖,“阿瑶已经劝了哦!”

刘彻眉心微蹙,看着女儿的笑脸,眸光不断闪烁。

听老人说,小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和机缘,自阿瑶出生后,她的一些奇异,他不是看不到,所以……

刘彻:“王恢,你年纪有些大,确实有些不适合,韩安国,你莫要让朕失望。”

王恢听到这话傻眼。

陛下,你是不是忘了韩安国比他还大一岁,用长公主的话,比他还老啊!

刘彻见王恢一脸失落,补充道:“王恢,你为骁骑将军,与韩安国同策同力,此次务必给与匈奴痛击。”

韩安国:“谨遵陛下吩咐!”

王恢:“……诺!”

殿内的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行礼,只是目光扫到王恢,尤其主和派,眸中的幸灾乐祸都快掩饰不住。

在他们心里,王恢鼓动陛下对匈奴开战,实乃谄媚奸臣,

兵者,国之大事也。

连长公主这样的四岁小娃都知道,打仗要死不少人,不止底层将士,打了败仗,上层将士也要有人担责。

况且对匈奴十几万骑兵开战,要使出倾国之力,岂能张口就来。

你要讨好陛下,也要有分寸,拿国家的未来为自己铺路,若是出了差错,就是将王恢的小命抵了,事情也无法挽回。

刘瑶离开时,刘彻嘱咐她不要乱说出去。

刘瑶闻言捂着嘴巴,冲他翻了一个白眼,“阿父,事以密成,我懂得,你昨日才教过!”

“事以密成……”刘彻挑了挑眉,想起了,昨日他给她讲解《韩非子》,确实说过。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不过……

刘彻双眸微眯,居高临幸地看着蹦跳离开的刘瑶。

总觉得,阿瑶刚才那话是在提醒他。

等看不见背景,刘彻收回视线,扫视殿内众人,“众卿刚刚听到了,事以密成,阿瑶都知道,尔等就不用说了。”

韩安国带头道:“臣等明白!”

其他人纷纷点头。

东方朔无奈,心中的吐槽欲快要溢出来。

心想陛下的教导真是别具一格,谁会给三四岁的小孩讲解韩非子,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

刘彻与韩安国他们经过数日的商议,敲定策略,这次打算将大汉目前能调动的军队全部都调动了,最终三十万大军,打算在马邑诱歼军臣单于,剿灭匈奴主力。

制定好计划后,就开始隐秘从各地调兵,运送辎重。

对于马邑之战,身为小孩子的刘瑶打听不了多少东西,只能求老天爷保佑,这次莫要出了差错。

……

四月中旬,刘瑶牵着妹妹奉母命去给刘彻送吃的。

路上遇到一些后宫女子,两人甜甜打招呼,看的那些家人子眼热。

这就是有孩子的好处,既能提高身份,让孩子给陛下送东西,沟通感情,又不显得谄媚。

两名家人子站在原地,痴痴地看着她们的背影。

等看不见人了,才收回视线,其中一人素手抚了抚自己的肚子,“姐姐,你说我们怎么没有这样的运气。”

另外一名撇了撇嘴,“皇后不也是没有吗?咱们就不要奢求了。”

那人叹气,“这个月皇太后又选进了三名家人子,这是和皇后杠上了。”

那日自从皇太后与皇后因为子嗣的事情吵了一架后,皇太后每月都会选两三名家人子进宫,还故意让皇后给安排,若是安排的不好,皇太后还会训斥。

弄得后宫的氛围除了昭阳殿,其他人都心有戚戚焉。

这两日,馆陶大长公主知道宫中的情形后,就暂时搬进了椒房殿,表明要做皇后的后盾,椒房殿与临华殿算是彻底杠上了。

……

刘瑶带着刘珏来到未央宫时,发现刘彻在召见什么人,扯了扯门口的朗卫,好奇指了指殿内,“阿父在见谁?”

这些日子阿父基本上都在忙碌围剿匈奴单于军臣的事情,往日戒备比较森严,现在守卫似乎放松了。

朗卫小声道:“一名齐地的儒生,叫主父偃。”

“什么?”刘瑶瞳孔微缩,再次重复了一遍,“主父偃?”

要问汉武帝时期的两大聪明人,就属主父偃和东方朔,不过两人的境地却完全不同,主父偃以“推恩令”而留名,东方朔则就是他那些乐子人轶事了。

朗卫点头,“是啊,主父偃。长公主怎么了?”

刘瑶嘴角微抽,“就是觉得主父偃、东方朔名字挺相似的。”

主父偃已经出场,推恩令也就不远了。

朗卫:……

哪点相似了。

“阿瑶!”刘彻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这两个孩子藏都不藏,声音也不小声点,他都听到了。

“阿父!”刘珏听到声音,扯着刘瑶跑到殿内,见刘彻桌前站着一个高瘦的人,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仰头盯着他的脸,瞅清楚后,噘着嘴,“不像。”

刘彻疑惑,“像谁?”

刘瑶:……

她好像猜出来了。

刘珏奶声奶气道:“东方朔啊!”

阿姐说了,主父偃和东方朔像。

刘彻:……

在他看来,主父偃的性子比东方朔稳重多了,而且除了都是男的,长得都高,看不出有什么相似。

主父偃刚刚也听到了两个小孩的话。

对于面前这两人的身份,不用做其他猜想,就是陛下的卫夫人诞下的两名公主。

他能得陛下召见,也是有卫青将军的推荐,所以主父偃神情越发和善,“两位公主,草民对东方朔仰慕已久,待日后见了,看看我与他长得像不像。”

刘瑶扯住刘珏,摇了摇头,“嗯……放心,你们长得就像异父异母的异兄弟,名字有多像,长相就有多像。”

主父偃:……

刘彻愣了一下,发出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