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35 章

耿文华拿着地契房契回到玉兰院没多久,就听丫鬟嬷嬷来回话,说是那拉氏那边的嬷嬷带了一个叫赵林的人来回话。耿文华立马反应过来,这就是福晋说的赵掌柜了。

她忙让人进来,赵林是个四十多的男人,长的胖乎乎,一脸和善,很是符合耿文华心里对于掌柜这样的人的印象。

赵林进门就行礼:“给小主请安了,奴才赵林,原先是在东平街那铺子做掌柜的。”

耿文华听他自称奴才,就知道,这是个包衣出身的。她忙抬抬手,包衣嘛,以前地位不算高,是奴才,但自打爱新觉罗家登基,这奴才就不是一般奴才了。

人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呢,皇家这门槛可比宰相的高多了,包衣那可是皇家的奴才,除了皇家,别人是用不起的。朝堂上,还以包衣自傲呢,人家也是有不少官员当差的。

当然,碍于清朝这狗屁规矩,就算是家里有官员,家里女眷还小选还是要小选的,不总有人说红楼梦里的元春,就是包衣出身的吗?你看,国公府的嫡出,也还得进宫做两年宫女。区别不过是家里有些势力,能求个免选,或者是伺候两年,宫里看家里的面子,给放了出去,再或者是指给有权势的做侍妾庶福晋了。

所以别看人家赵林是包衣就瞧不起人家,指不定将来,人家家里能出个有能耐的。耿文华忙挂上笑容,亲自做了个扶起来的动作:“赵掌柜快些请起,你是府里老人了,跟着福晋这么些年,我不过是个庶福晋,当不得您的大礼。”

赵林憨笑道:“当得起当得起,您是主子我是奴才,这规矩还是得有的。”

他又不傻,府里满打满算才三个阿哥,耿文华占了一个。先别说这阿哥能不能长大了,只凭着人家生了阿哥,想必这以后日子就不会难过了。就算是阿哥没站住……有这情分,还能生不出来别的阿哥了?

再说,他也是知道,耿文华还算是得宠的。王爷从外面回来,这第二天可就住在了玉兰院了。

他也是有许多考量的,其实最好是跟着福晋,福晋无论有没有子嗣,那都是府里的女主子。但现下福晋要将这铺子给庶福晋,又亲自问了他,他若是表忠心,福晋当然会留下他。但这样,他可就得罪了庶福晋了。庶福晋有子嗣,有宠爱,人家暂时不能对他如何,但长久肯定好不了。

再者,福晋到底是没阿哥。

跟着耿庶福晋,哪怕耿庶福晋日后不得宠了,那有个阿哥,这铺子,也必然是要给阿哥的。在阿哥跟前当差,那可就长久了。

于是,对耿文华,人家也是很热情,很忠心的样子:“福晋差人来问的奴才,要不要来给庶福晋当差,奴才立马就答应了,一来是因着奴才对这铺子,也算是熟悉了,做起来手拿把掐,又同样是刺绣生意,也免得再搬铺子耽误事儿了。二来呢,福晋也说了,庶福晋是个赤诚之人,想必是不会亏待奴才的,奴才若是头一个来给小主当差,那日后在小主心里份量自然不同。”

耿文华就忍不住笑,你看,到底是生意人,说话一套一套的,说对自己的忠心也没忘记表示对福晋的恭顺。说自己做熟悉了的声音,也没忘记捧起来耿文华要涨薪。说当差,也将耿文华给拍了一顿马屁——日后若是没高升,没得宠,没立功,如何来的更多产业,他怎么就算头一份儿了?

耿文华笑道:“赵掌柜伶牙俐齿,这份儿机灵是真不错。既如此,咱们也就重新签订个契约,之前我听福晋说了,你是拿的铺子里的分红。既如此,咱们就还按照这规矩来,之前你拿三成,现下我给你改成四成,铺子里的经营所获,你得分红四成。另外,咱们铺子里的生意,我希望改一改。”

赵林就有些吃惊:“要改成什么样的?不做刺绣了吗?”

之前说的可是照旧做刺绣生意,这若是改了,他之前的话不就白说了吗?再者,他也是擅长做刺绣生意,换了别的,不一定能招呼的过来啊。

耿文华摆摆手:“不,还是刺绣生意,不过分为两种,你看我这屋子里,这些东西如何?”

她抬手,指了指屋子里那些玩偶,小猫小狗小老虎长颈鹿,十来种,各不相同。看起来都有些……软萌可爱,这东西呢,你说简单,那也简单,画出来了眼睛嘴巴,剩下的身体一缝合就成了。

但你说难,其实也真的并不容易,那眼睛若是刺绣不好,整个玩偶就变得木呆呆一点儿神气也没有了。

“做这个?”赵林就重复了一下,耿文华笑着点头:“并非专门做这个,而是捎带着。原先那铺子里的刺绣生意,都有些什么?”

“什么都有,荷包,扇面,屏风,手帕,像是府里这样的家境,有专用的绣娘,自然是不用到外面去买的。但是中等人家,请绣娘又请不起,自己做也怕麻烦,这些小东西,索性就上店里买去。另外呢,有盖头,嫁衣,鞋面等等,有现成的,也可以来订做。”

有些人家要的急,自己做不出来,也需得上外面来买。

生意不算很大,但是细水长流,日日都是有货物进出的。买了手帕的,总想看看香囊,买了香囊的,要再看看荷包。买了屏风的,也想看看绣像,买了绣像的,也想要绣成的佛经之类的。

“这些照常卖,只将这些捎带着卖。”耿文华说道,她听出来了,荷包这些东西,算是日用品,自古以来,日用品就是不缺少生意的,人人要用嘛,只要你做得好,上赶着买的都有。但玩偶这一类的不算日用品,再者,也不算消耗品,消耗太慢。

所以前者的生意是赚钱的,后者……她不确保能赚钱。这东西,她喜欢,她身边的人也总夸赞好,但真放出去,别人喜欢不喜欢,她不确定。

毕竟审美这东西,不一定统一,尤其是中间隔着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