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
唐朝时期三度自中国往返印度的官吏。西元六四三年护送北印度曷利沙·伐弹那王的使节前往摩伽陀国,于西元六四七年再度赴往印度,当时曷利沙王已死,北印度陷入一片混乱,亦有人阻止他们前进,不过最后他们得到吐蕃与尼泊尔援兵相助战胜敌人。西元六五八年第三度赴往印度,其行迹甚至遍至婆栗闇国。
(三省堂世界史小事典·第三版)〗
当笔者第一次得知王玄策这个人物的存在时,与其说是惊讶,不如说是感到十分狼狈。“世上竟然有这种人!而我竟然一直不知道有这人存在!”当时笔者是如此想的。事典类的书籍虽然很简单地记载他的生平,然而能在近代以前三次往返天竺,并且在当地率领异国的士兵战胜敌国大军,可说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功绩,能做到这种事的人为什么会默默无闻呢?
不,其实他并非默默无闻,而是笔者才疏学浅。王玄策在佛教的国际交流研究中,是绝不可不提的知名人士,只不过跳出这个领域来看,他的确是无人知晓的人物。往返印度一次的玄奘法师如此有名,往返三次的王玄策却没有名气,这不是很可惜吗?当然,不是往返次数多就代表伟大,只是在七世纪时能够往返印度的事实要是遭到埋没,那未免太悲惨了。
写历史小说的人是很好管闲事的,就算没有人委托,也会去对有所兴趣的人物彻底调查生平,然后将调查到的内容发表并加以宣传。
笔者对圣人君子或是贤人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奇人、异士、怪人、恶棍等异常的家伙比较感兴趣,故事的人物个性也往往会受此影响。比方说作品内登场的智岸师与彼岸师,他们明明是赌上性命入天竺求法的有德高僧,到了笔者笔下却变成各位看到的德行,若是因此遭佛祖惩罚也是理所当然,因为笔者侮蔑了有德高僧啊!但是厚脸皮的笔者相信佛祖会苦笑着原谅我的。
主角王玄策在为数不多的资料内,记载他“有胆识,识计谋”,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然他不可能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奇功,重要的问题是,笔者要如何去补足资料上没有的部分?历史上多的是成天夸耀自己的功劳,最后因为傲慢而自取灭亡的能人,这些人虽然也是有趣的故事素材,但是王玄策的功绩如昙花一现,之后却不显声名,更是能够藉此窥见其为人性格。
为了确认王玄策生存在世的期间,笔者制作了年表,尽管不清楚王玄策死亡的正确年月日,但是他人生后半是唐高宗的朝政,或者该说是武则天掌权的时代更贴切,当时朝廷充斥着权力斗争、阴谋、暗杀、密告、肃清,对一个五品官来说,是个很难平安生存的时代,可是王玄策的名字却丝毫没有在历史事件中登场,笔者推想他是做着需要专门技能的高阶工作、过着与权力斗争毫无关联的人生吧。
看过年表之后,可以明了七世纪的世界是以亚洲为主的时代,当时东边有大唐创造盛世,西边有伊斯兰勃兴,然而西欧却没有发生任何会在世界史记载的事件,就像黑暗的深渊般安静无声。
王玄策是与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同一时代的人物,其实他与日本亦有些渊源,目前奈良现存的佛足石铭文,就有记载“大唐使人王玄策”等字。据说这是派往长安的遣唐使内,一位叫黄文本实的人物抄写而成,不过很遗憾的是,笔者也没看过实物。
在此有必要解释关于本作的文体,因为本次的文体或许会吓到至今持续阅读笔者作品的读者们。
关于中国历史小说,笔者到目前为止除了发表过数作原创作品之外,还有幸参加古典书籍的编译。目前的《隋唐演义》与《岳飞传》是如此,未来还预定会编译《杨家将演义》等书。笔者从这些经验中得到一些领悟,并一直觉得如果用近代历史小说的文体来记述故事,可能会流失许多作品世界内的要素,当然这并非一概而论,依照素材的不同会有情况差异,选用太伟大的例子可能会让人觉得说得太过夸张,可是幸田露伴在《水浒传》与《命运》两作上的文体不就有所差异吗?
话虽如此,笔者这回还是第一次体验到刚开始下笔时就为选择文体所苦。
起初是用普通的文体写作,但是书写时,笔不时会停下来,写不上手,犹豫许久之后,决定试用第一人称角度写作,然后写出的东西就像这样:
“我尽可能装作若无其事地把视线投向右侧,一位身穿紫色朝服的中年男子侍立在皇帝身旁,他是英国公·李积。虽然年纪比皇帝年长七岁,可是从相貌上却看不出来,他全身精悍且散发出一股英气,强而有力的眼神可以轻易粉碎我的视线。”
写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因为这样太难述说历史背景了。过去的事情就罢了,王玄策绝不可能知道未来发生的事,另外要说明年号与西历的关系,还有度量衡也相当不方便。
“在我死后九百年间,没有任何王朝统一全天竺。”
这又不是灵异小说。
结果找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本作的文体,型态近似于拟古文的解说文,或说是仿中国明清朝代的章回小说,然后将它翻译成日文的形式。很抱歉用这么罗唆的文体写作,可是如果不用这种文体,这份素材就不可能成功化为小说。这对笔者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体,不过对读者来说又是如何呢?笔者会静候诸位贤君的指教。(编注:此处指日文原文的文体,为了方便阅读,中文选用较为易懂的现代文。)
每次在提笔写中国历史小说时,都会惧怕“这个作品真的写得完吗?”从一开始就抱持“日暮途远”心态的笔者虽然很没用,可是这次因为有热心的编辑帮助,使笔者能够将作品完成。跟王玄策的旅程比起来,笔者的旅行规模大概只有他的亿分之一,不过那就像是在走了许久夜路之后总算找到旅馆、不禁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这部作品不是伟人传记,也不是中国与印度的文明比较论之类的深度作品,当然更不是陈述中阶主管该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教战手册,只是基于惊人史实所写下的娱乐小说罢了。笔者唯一的期望与喜悦,就是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愉快地阅读本书。
二○○四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