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那都算是极其罕见的意外了。
如莲娘,这几年在李府,也是过着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
她的婚姻,作为父亲的老爹和作为兄长的李超出面,这并不是什么霸道干涉,而是负责任。老爹和李超不出面,那真的会成为耽误的老姑娘的。
而李超替她选,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选,当然就是门当户对。这样的选择,以后夫妻两个生活起来,会更容易些。
李家的门户,总不能给莲娘选个农夫,或者选个仆佣管家之类的吧。
“我不是安排叔玉过来的时候,让莲娘来悄悄看过几次人吗?她觉得叔玉人如何?”
李超的观念,放在这个时代都是很离经叛道的,比如,她虽然帮莲娘跟魏叔玉订亲,但却经常提供些机会,让莲娘在魏叔玉来家里拜访的时候,悄悄在屏风后观察等。
放别家,这样的举动就很失礼。
可李超却觉得很寻常,给妹妹选的夫婿,总得妹妹喜欢吧。若是那个夫婿,妹妹太不喜欢,那么他会重新考虑这门婚事的。
“莲娘觉得魏家大郎人不错,温文儒雅,翩翩有礼。”老爹笑着说道。
魏叔玉,好歹也是出身士族,父亲又是高官,母亲也算是出身河东名门裴氏,这样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太差。李超对于魏叔玉,也挺满意的。
“莲儿喜欢就好,若是不喜欢,那我这个给她选亲的哥哥可就难辞其咎了。”李超笑着说道。
“你看人眼光还是很好的,给莲儿选的魏家大郎,给兰儿选的房家大郎,都很好。”老爹对于两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其实一直当着亲生的对待,就好像对待李超这个义子一样,很用心。“听说魏公很得陛下看重,有消息说,年后要出任尚书丞,这可是要职,早晚要加宰相的。”
尚书丞,就是仆射的下属佐贰,而且如今朝廷中枢的结构,也一直在慢慢的调整之中。调整的核心,就是三省职权的变动。
隋以来,一直是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为中枢,其中又以尚书省为中枢之首。但现在,皇帝却有意把决策和审核的门下中书二省,作为朝廷真正的决策中枢,而把原来的尚书省,地位调低,让决策位在执行之前。
原来的政事堂这个三省之上的决策中心,是设在尚书省的都堂里,而现在到了襄阳后,李世民却把政事堂改到了中书省。
三省制下,中书省本来并不负责裁决政务。
政务的裁决在尚书省和门下省,但随着李世民在位以来,议、表、状等文书的大量增加和中书省地位的改变,以及皇帝上朝议事的减少,中书舍人们侍奉进奏的职掌逐渐发展为参议表章,从而逐渐获得了裁决政务的职权。
在如今的朝堂议事章程里,门下中书两省处理由下通上的文书分工中,议、表、状等上于中书省,由中书省官员商量可否,连署而进奏与皇帝。
中书舍人这种权力,是在这两年才从皇帝手里得到的,这甚至是历史上本来没有的。在历史上,中书舍人的这种权力,起码要等到武则天的时候才逐渐获得。
获得了这种权力的中书舍人,其实已经是权柄极重,中书舍人也被称为了储相。
如今政事堂从尚书都省移到了中书省后,中书省已经成为了政务运作的中心,这也适应了议表状等奏事文书大量增加的形势。
中书舍人们的六押和五花判事,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出来的新制度。
以前地方官上奏的表状原本,必须经过中书省呈奏,但中书省过去的职权也仅是侍奉进奏而已。但如今随着地方事务的增加,地方官上奏的表状类文书也越来越多,因此中书省也向着具体政务的处理和裁决发展。
皇帝年初有奏,诸道宣抚使、大都督和诸州刺史、都督以及京官五品以上在外者所上之贺表,令礼部整比,送中书录账总奏。后又有旨,诸奏军国事者,并须指陈实状,凡须奏请者,皆为表状,则送中书省。
如今的中书省,已经兼掌执政。
在现如今中书省逐渐获得政务裁决的同时,尚书都省会决政务的职权在逐渐的丧失。虽然尚书左右仆射依然是几个宰相里的差不多首相次相,但他们更多的其实是变成了中书省政事堂里的宰相之首,而不再是过去尚书都省会决政务之首。
甚至现在中书、门下两首的长官开始兼任六部尚书,例如李超就在新年前几天,被李世民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中书令衔,兼任户部尚书。原来的平章事衔,变成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了四个字,表明了如今朝廷中枢从尚书都省转到了中书省,连门下省也与中书一起成为了朝廷的决策中枢。
李超原是检校尚书左仆射,如今却变成了检校中书令,这是不降而是升。
兵部尚书长孙无忌、吏部尚书戴胄,都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得以拜相出席政事堂传言。
实际上,原来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已经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这其实已经不是隋以来的三省制度,而是完全改变了。以前三省制下,是由尚书左右仆射进行处理,地方要将情况向尚书省汇报。
而现在,政务由政事堂会议裁决,政事堂转到了中书省。进入政事堂的,也不再仅是三省长官,而变成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既为宰相。
房玄龄和杜如晦如今作为朝中宰相之首,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左右仆射之职,而是他们身上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衔。如果没有这个官衔,就算是左右仆射,按新制,都不能出席政事堂会议,也自然就算不得宰相。
如今的朝堂上,中书令已经和左右仆射平起平坐,甚至中书令都隐然在超过左右仆射,成为政事堂的新主持者,李世民都在考虑,要改任房玄龄为中书令,以杜如晦为侍中,而把左右仆射这两个尚书省长官,空置。
以加强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成为朝廷新中枢的决心。
基本上,这件事情已经板上钉钉,在明天的元旦大朝上,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新任命就会下来。
到时左右仆射就会空置,那时尚书省实际上就会由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两个过去的左右仆射副手来实际主持尚书省政务。
尚书左右丞将成为实际上的尚书省主官,权柄大大增加。虽然说整体上尚书省的权柄削弱了,但尚书左右丞的职权却加重了。
哪怕尚书左右丞不能入政事堂,但也算是距离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遥。
魏征一个三品的秘书监改任四品的尚书左丞,看着像降职,但权柄上来说,却不可同日而语。
老爹说魏征为储相,这不为过,就跟中书舍人马周现在被称为储相一样。
尚书左右丞和中书省的六个中书舍人,都是如今朝廷中枢权柄极重的一群人,政事堂那群挂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之下,就是这几个权柄较重了。
和房杜从尚书省转任中门书下这个大变动的,还有政事堂明年也要改名。
到时政事堂就正式改名为中书门下,这将标志着朝廷的中书门下为中枢的体制正式建立。
中书门下和过去的政事堂大体是差不多的,就是宰相们裁决政务的实体化常设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印、公文和僚属,印就称为‘中书门下之印’,其独立裁决政务的公文将被称为堂贴或堂案,其僚属称为五房,堂后官。
这是一套与隋以来三省制有着极大不同的政治体制,可以称为中书门下体制,相对于三省制来说,中书门下体制的基本特征,就是宰相有了裁决政务的常设机构,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涉及朝廷政务的公文书形了新的上传下达的程式。
新朝新气象,李世民一改过去以尚书省为中枢的三省制,而弄出了如今这一套中书门下群宰制度,实际上也大大减弱了宰相们的权柄,过去三省制下,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宰相数量少,而且左右仆射的权柄极大。
隋时尚书令权柄最大,后来尚书令长期空置,左右仆射的权柄依然极大,到现在,李世民干脆把尚书都省给架空了,左右仆射也给空置起来,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三省长官以及六部尚书、侍郎等,只要加此衔,皆可拜相,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大事。
这样一来,其实宰相数量虽然看着增多了,实际上宰相手里的权柄却分散了,很难出现过去高颍、杨素、裴寂那样权柄极重的权臣。
这个转变,对于大唐许多官员,特别是许多地方官员来说,可能还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身处中枢的李超来说,却早清楚的把握到了李世民的真实意图。他早清楚的看到,李世民的这些调整,其实已经能说是重新架构布局了。
这是朝廷中枢的大变革,这个变革,让皇帝对于朝政的控制力更强。
不过虽然中枢将迎来一次极大的变革,但李超,却依然会是这次变革中地位不会丝毫动摇的朝廷支柱重臣。
上柱国、太子太师、太子詹事、开府仪同三司、检校中书令、赵国公、世袭丰州刺史、户部尚书李超,同时还兼任着京兆尹、襄阳府尹、山南东宣抚使、山南东大都督、汉京营造使、汉京府尹、盐铁使等一连串的职务。
贞观新朝,李超在朝中的地位甚至不降反升,将仅排在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之后,成为朝中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