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议会档案》,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地区研究系列,1862年1月22日罗孝全的信,函44附件6,1862年2月7日麦都思致罗塞尔(Russell)的信;转载于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314—315页。
2 《北华捷报》,1861年9月7日。译注:狄奥根尼为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个人的精神自我满足而藐视一些社会习俗。
3 《北华捷报》,1862年2月8日;《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2月3日,列出与罗孝全一起于2月2日乘“威廉”号到上海的乘客名单。罗孝全接下来的信件和对洪仁玕的指控,有部分收录在《北华捷报》(1862年3月6日),以及《英国议会档案》,370—371页。呤唎(Lindley)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卷二,566—568页,对罗孝全在南京的活动不遗余力地进行攻击。
4 《英国议会档案》,235—236页,关于查尔斯·高华斯顿(C. Goverston)对副领事马可汉(Markham)说的话,1862年1月18日,上海,函41附件2,麦都思致罗塞尔的信,1862年1月23日。领事麦都思早在1862年1月14日就已警告英国臣民要反对这类“冒险活动”。《英国议会档案》,227页。
5 《英国议会档案》,232—237页,约瑟夫·兰伯特(Joseph Lambert)对副领事马可汉说的话,1862年1月20日,函41附件12,麦都思致罗塞尔的信,1862年1月23日。
6 《英国议会档案》,231—232页,1862年1月15日的特殊会议记录,上海,函41附件9;《北华捷报》,1862年2月1日;《英国议会档案》,256页。
7 《英国议会档案》,229页,1862年1月3日的会议记录,函41附件7。
8 《英国议会档案》,233—234页,函41附件9。同一个会议在《北华捷报》(1862年1月25日)上有记载。
9 《北华捷报》,1862年2月1日、15日。《英国议会档案》,256页,有1862年2月4日麦都思致卜鲁斯的信。
10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30页,有关于冰与雪的记述;138、273页,显示1862年年底冬衣缺乏。
11 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518—521页。
12 《北华捷报》,1861年3月2日,《一个本地基督徒》;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37—239页。
13 《本地基督徒》,刊印于《北华捷报》;《北华捷报》,1861年3月2日、3月23日、4月6日。
14 《英国议会档案》,261页;容闳《西学东渐记》,101页。容闳把这一景象看成是发生于1859年11月,但因为它发生于苏州陷落后,以及从其他内证来看,我们认为他指的是1860年11月。
15 《本地基督徒》,《北华捷报》。
16 同上;关于杨格非,见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31—232页。
17 关于花兰芷,同上,230页。
18 沃尔斯利(Wolseley)《记事》(Narrative),350页;335页亦有提及。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在这个阶段里人员损失的综合分析,见何炳棣的《人口》,236—242页。同书的274页记录了学者、太平军俘虏汪士铎对黯淡前途的分析。
19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2月3日。
20 《英国议会档案》,239页。
21 同上,238—241页,函42附件2。
22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月27日、2月24日。
23 《中国:1854—1864年,信函,综合》,戈登(Gordon)致士迪佛立将军(Staveley)的报告,1862年6月。
24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3月27日。
25 《英国议会档案》,392页,麦都思致卜鲁斯的信,上海,1862年6月9日。
26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8月15日。
27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2月1日。
28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2月21日。
29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3月11日。
30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3月30日、7月7日。
31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8月8日。
32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8月15日、9月26日。
33 所有这些去失的狗的主人,均在1862年10月2日和1863年5月27日的《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上登有寻狗广告。
34 白凯(Katherine Bernhardt)《租税》,第三章,特别是在106—109页;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33、243页。
35 科尔《包立生》,特别见于26—29、41—43页。
36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18、124—125页。
37 《英国议会档案》,288—289页。
38 同上,116页。
39 同上,115、370页。
40 富赐礼《明陵》,载于《北华捷报》,1861年7月6日。
41 《英国议会档案》,170页。
42 艾约瑟《访问南京记事》,291页;艾金思(Jane Edkins)《中国的风土与人民》,201、204页。由其信件显示,他们为做此决定所进行的争论,远多于她的丈夫在《访问南京记事》中所提到的。
43 关于罗伯茨德(W. Lobschied),他曾游过南京,并致信香港的《日报》,记载于呤唎的《太平》,卷二,598—603页。
44 《太平叛乱》,1527页。
45 同上,1513页。
46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由《每日船务》发展而来,最早于1862年出版。见金和克拉克(Kingand Clarke)《指南》(Guide),77、177页。
47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来源于《北华捷报》,1862年9月26日。关于上海早期的商业以及繁荣时期的情况,均详细记载于琳达·库克·约翰逊(Linda Cooke Johnson)的《上海》(Shanghai)。
48 罗伯特·欧文·约翰逊(R. E. Johnson)《中国驻地》(China Station),109—113页。
49 《英国议会档案》,392页,麦都思致卜鲁斯的信,上海,1862年6月9日。
50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2月1日、1863年4月10日。
51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6月3日;《北华捷报》,1863年7月4日。
52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1月22日。
53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5月26日,1862年9月26日。
54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2月1日。
55 关于丰裕洋行,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1月8日;关于照相馆,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月27日、1862年2月21日、1862年6月3日。这两家照相馆是J. 纽曼和C.&W. 沙德斯。
56 关于莱斯雷(Risley),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9月26日;关于赛马,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2月14日,5月29日。
57 “上海领事馆巡捕名单,一八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第252、327、120、328号案宗。
58 “1862年上海巡捕房名单”,第30、63、106号案宗,以及“上海领事馆巡捕名单,一八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第346号案宗,有关对苏珊·切雪儿(Susan Cheshire)的袭击。
59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2月28日;《北华捷报》,1862年3月15日、1864年6月23日。
60 关于执照,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12月1日;关于马森(Mason),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5月30日;关于海顿(Hayden),见“1862年上海巡捕房名单”,第112号案宗。
61 “上海领事馆巡捕名单,1863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四处可见,以及第314、321、344号案宗,有生动的重犯者记录。关于一宗令人吃惊的警察滥用权力殴打上海“绅士”,打得他在烂泥地里打滚的案件,见《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5月20日、5月21日。
62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2月18日。
63 “上海领事馆巡捕名单,1863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第17、55、203号案宗。
64 《英国议会档案》,424页,卜鲁斯致罗塞尔的信,1862年7月14日。
65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3年2月23日。
66 《英国议会档案》,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地区研究系列,521页,士迪佛立致卜鲁斯的信,上海,1862年11月13日,函103附件3。
67 根据《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7月7日)报道,一位绅士提到自己有“五支卡尔特式手枪”和一条大警犬。
68 《北华捷报》,1860年10月27日。
69 《英国议会档案》,469页,海军上将何伯致海军部的信,1862年10月,函74附件1。
70 《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5月30日。
71 《北华捷报》,1862年6月28日;柯温《太平起义:李自成自述》,161—162页。
72 《英国议会档案》,442—443页。
73 关于盐酱,《每日船务与贸易消息》,1862年9月26日;《北华捷报》,1862年2月1日。后者具有讽刺意味,标有日期“1962”以及“Qestmoi”字样。
74 关于比利时人,见《英国议会档案》,458页;关于瑞典人,《北华捷报》,1861年6月15日;关于普鲁士人,《北华捷报》,1864年6月16日;关于意大利人,《英国议会档案》,489页。
75 柯温《太平起义:李自成自述》,118、135、136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458页;关于榴弹炮,《英国议会档案》,101、247、259、383页。
76 柯温《太平起义:李自成自述》,138—139页。
77 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452—460页;史密斯(Smith)《雇佣军》(Mercenaries),四处可见;柯温《太平起义:李自成自述》,238—242页。关于华尔最新的研究,见卡尔(Carr)《恶魔战士》(Devil Soldier)。
78 柯温《太平起义:李自成自述》,139—140页,有很大改动。
79 呤唎《太平》卷二,623—624页。
80 参见《天兄圣旨》卷二,49b页,以及《天父圣旨》,34a页。这两本书里洪秀全的所作所为与瓦格纳《天国观念》110页的描述比较一致,1853年后“幻觉没有提供更多的指导”,随之“用透视法显示”“未来事件的发生”。关于书中所记述的洪仁玕,见夏春涛《宗教》,180—181页。唯一保存下来的《天父天兄圣旨》,存于大英图书馆,没标注日期。太平天国颁行诏书总目印在第一卷,总目中的《前遗诏圣书》的“前”字代替了原来的“新”字,由此,《天父天兄圣旨》的写作可能早于《前遗诏圣书》,而流通晚于《前遗诏圣书》。夏春涛的《宗教》,142、148页据此下结论说,这本书是在太平天国第29本书之后,1861年之前印刷的。第29本书是洪秀全的哥哥们描述弟弟的启示,其所列之书目中的《新遗诏圣书》仍用“新”字,而在1861年的《太平天历》颁布之前,“前”字作为一个常用字频频出现。这是常识。但是如果它出版时间晚,为什么《天兄圣旨》不标为第30卷,仍不清楚,而且为什么它的版式与其他太平天国书卷包括第29卷和1861年的年历相当不同。即使富礼赐得到其他的印书,包括《旧遗诏圣书》和《前遗诏圣书》,却没有在1861年或1862年获得此书,显然它在那时流传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