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356—357页;郭廷以《史事》附录,23页。
2 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351—356页。
3 向达《资料》卷二,846页,根据《太平叛乱》,1511页,略作改动。
4 《太平叛乱》,759页注7、760—761页注8至注10;又见韦烈亚力《回忆录》,159—160页,关于韩山文的记述;关于柏恩斯(Bums)的记述,见175—176页;关于理雅各的记述,见117—122页;关于霍布森(Hobson)的记述,见125—128页;容闳《西学东渐记》,108页。容闳是耶鲁大学1854年的学生。
5 皮菲斯特(Pfister)《理雅各》(Legge),第二部分,34页。
6 理雅各《殖民地》(Colony),169页。
7 皮菲斯特《理雅各》,第二部分,44页;理雅各《殖民地》,172页。
8 理雅各《殖民地》,171—172页。
9 韦烈亚力《回忆录》,118页;皮菲斯特《理雅各》,第一部分,45页。其他传教士也主张使用“上帝”的称呼,尽管它仍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各种争议的简介可见于麦都思《论中国人神学》。
10 对理雅各观念的概括,见皮菲斯特《理雅各》,第一部分,48—49页。
11 同上,第二部分,35—36页。
12 韦尔什(Welsh)《香港》(Hong Kong),169页;理雅各《殖民地》,165—166、171页。
13 理雅各《殖民地》,167—168页;韦尔什《香港》,164—166、218页。
14 理雅各《殖民地》,165页;韦尔什《香港》,212页,有关卡德威尔的叙述,以及152页,有关企业家的叙述。
15 理雅各《殖民地》,171页。
16 皮菲斯特《理雅各》,第一部分,44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356页。
17 《太平叛乱》,1512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357页,同时引用呤唎《太平》卷一,226页;韦烈亚力《回忆录》,217—218页,有关收信者查尔摩斯(Chalmers)的叙述,当时理雅各正好不在。
18 《太平叛乱》,765、767页;洪仁玕《资政新篇》,载于《印书》,14、16页。
19 《太平叛乱》,关于保险,769页;关于房屋,771页;关于银行,765—766页;关于大路,764、765页;关于专利权,766页。
20 《太平叛乱》,768—769页。
21 《太平叛乱》,767页;关于洪秀全相当近似的批注,见764页。
22 《太平叛乱》,772页,与《资政新篇》,载于《印书》,21页稍有不同。
23 容闳《西学东渐记》,110页。
24 波顿(J. S. Burdon)的报道,载于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40页;富赐礼《在家里的太平军》,《北华捷报》1861年10月19日,被收入上书,360页。
25 《最近向干王提出的问题》,《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同时被收录于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41页。
26 《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
27 同上。
28 富赐礼《在家里的太平军》,把“干王”翻译成“天王”。这篇文章也被收录于布莱基思顿(Blakiston)《五个月》,51页。
29 《太平叛乱》,758页,与《资政新篇》,载于《印书》,8b页稍有不同。
30 《太平叛乱》,758页。
31 《太平叛乱》,759页;《资政新篇》,载于《印书》,9页。译注:美国总统任期为四年,可能是洪仁玕本人的错误。
32 《太平叛乱》,有关日本,763页;有关德意志,760页;有关斯堪的那维亚和法兰西,761页;有关俄罗斯,762页。
33 《太平叛乱》,773页,根据《资政新篇》,载于《印书》,22页,有所改动。
34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234页注77;《太平叛乱》,1525页。
35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四处可见;郭廷以《史事》附录,21页。
36 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33页,有关李秀成“热情的小脸”以及眼镜的叙述。
37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09—115、230—233页;《太平叛乱》,1524—1525页。
38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17—119页。
39 白伦(Brine)《太平》,253—254页;《太平叛乱》,923—924页,有关天主教堂的叙述,以及1119—1120页。
40 根据呤唎《太平》卷一,298页的转引;这幅“想象的画面”出自瓦格纳《天国观念》,113页。
41 白伦《太平》,258—259页,把“Shanghae”改为“Shanghai”,把“imps”改为“demons”;《太平叛乱》,1124页。
42 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403—428页,有关安庆战役的精彩分析;李秀成的失败是相当偶然的,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30、260—264页,同时引用来自赵烈文日记一针见血的陈述;洪仁玕把失败归罪于李秀成,见《太平叛乱》,1513、1525—1526页。
43 柯温《太平起义:李秀成自述》,121页、244页注42。
44 《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也收录于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43页,根据呤唎《太平》卷一,294页的转引,表明杨格非(Griffith John)赞同这一说法;瓦格纳《天国观念》,59—60页。
45 1853年的厦门版本《天路历程》,收藏在国会图书馆(华盛顿特区),而1855年的香港版本,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卷集。简写本共13页,1851年由缪尔黑(Muirhead)出版,这一说法乃根据韦烈亚力《回忆录》,168页。其他版本,见上书,175—176、282页;关于柏恩斯翻译之班扬(Bunyan)的续集,叙述了克里斯蒂安(Christian)的妻子克里斯蒂安娜(Christiana)的旅程,1866年于北京出版。
46 见班扬《天路历程》的正文和插图1、3、8,以及瓦格纳《天国观念》第59页的诠释。瓦格纳认为,最早的影响来自米怜1861年的摘要;但在《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洪仁玕致艾约瑟(Joseph Edkins)的信中特别指出,洪秀全喜欢读的是1853年首次出现之班扬著作的译本,这封信亦收录于克拉克和格里戈利《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243页。
47 班扬《天路历程》,9、21页;见瓦格纳《天国观念》,59页的评论;夏春涛《宗教》,151—152页,亦讨论了“窄门”以及它与《天路历程》的关系。
48 《太平叛乱》,939页。
49 约瑟《访问南京记事》(Narrative),279页。
50 由传教士花兰芷(J. L. Holmes)翻译的诏书的其余大部分,过于断章取义,以致无法反映诏书的实质内涵。《太平叛乱》,1126—1127页重新翻译,取自白伦《太平》,266—267页。我则用“Young Monarch”代替“Junior Lord”。译注:“启示”似指洪秀全之子天贵诞生一事。
51 《太平叛乱》,939、941、943、945页。
52 同上,944、945页。
53 同上,945、946页。
54 《北华捷报》,1861年3月2日,根据“一个本地基督徒”的观察和报告,并且由金能亨(William G. E. Cunnyngham)翻译,他当时正造访南京。
55 同上,936页。
56 同上,940页,1861年4月4日的诏书。
57 同上,945—946页。
58 同上,931页。
59 同上,931页。
60 同上,933页,根据金毓黻《史料》,106页,略作改动。
61 金毓黻《史料》,107页;《太平叛乱》,9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