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个世界,两场战争 松冈说明日本参加轴心国的理由

1940年10月5日

外相交给我一份日文声明,题为“就三国同盟问题致美国的声明”,大意是,条约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国家的(尽管大桥对我的同僚说过条约是直接针对美国的),如果美国理解“东亚新秩序”,日美两国间就不会有什么纠纷。我们大使馆将原文译出如下:

就三国同盟问题致美国的声明

最近缔结的三国盟约不是针对任何特定国家的。日、德、意联合起来,被另一国进攻的可能性就减少了,可以防止世界混乱蔓延,在这个意义上说,三国同盟对世界和平是有助益的。通过这个盟约,日本也进一步表明了它要在包括南洋在内的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意图。

建立“东亚新秩序”,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使日本能与包括南洋在内的大东亚所有地区的各民族建立共存共荣的关系。与其他所有国家处于平等的地位,日本就可以在大东亚各地自由地经营工商业并向这些地区移民,由此就可以解决人口问题。这并不意味着要开发和征服这些地区,也不是要封闭这些地区,排斥别国的工商业。日本早已试图通过移民、对外贸易和在外经营企业来解决它的人口问题,但欧美各国总是把日本移民拒于其广大领地之外,给贸易和企业设置障碍,致使日本解决人口问题的种种合理、和平的努力皆成泡影。

大东亚共荣圈内,日本正在努力消除这些不自然的、强加于人类自由活动的限制。预计将尽可能用和平手段完成此项工作,尽量少对现状进行不适当的变更。

日本的对华政策构成上述努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是,由于有些中国人对此缺乏理解,由于英美采取不承认“满洲国”的态度而使蒋介石怀有收复满洲的希望,不幸的武装冲突就爆发了。这场冲突,实际上就是战争,日军在其军事行动中就不可能不触动列强的在华权益。当这些权益妨碍日本对华作战时,类似情况更是这样。所以,若要终止对这些权益的触犯,最合适的办法应是鼓励和促进日中媾和。尽管事实如此,列强不仅仍搬用教条式的法理论据和因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的条约见解来抑制日本的行动,而且用限制向日本出口重要商品之类的手段来压制日本,同时又给日本的敌人蒋介石政权以积极援助。这些行为都出自不可告人的动机,即总想尽量拖长东方的混乱状态,消耗日本的国力。我们不得不认为,这些行为并不是由于爱好和平,也不是旨在保护权益。日本与德、意签订防御同盟,目的不外乎抵抗这种来自列强的压力,丝毫也没有出击他国之心。假如美国理解上述形势和情况,以及日本建立“东亚新秩序”的用意,即使在订了这个盟约之后,日美关系也不会有任何变化。日本有决心解决日美间的一切悬案,增进和美国的友谊。

日本政府已经把我和日本现政府官员谈话时经常出现的一些要点记录在案,就我所知,日本政府以前还没有这样做过,这届政府直言不讳,在这方面以前不论哪届政府都赶不上它。有几点颇为突出,值得注意。

(1)“新秩序”现已延伸至大东亚,包含南洋在内。

(2)在这个大圈子里,日本“可以自由地经营工商业并向这些地区移民”,但他们又说这并不意味着征服或开发,也不是要封闭这些地区,排斥别国的工商业。

一看到这一点,许多想法就涌上心来。譬如,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办企业和移民,是不是要强加于人?如果是,不先征服,又怎么办得到呢?允许日本办企业和大量移民,都是违背荷属东印度群岛政策的。办企业和开发之间,若说有什么差别,差别也微乎其微。

一旦日本在这些地区站住了脚,要是日本人的本性不改,那么其他国家就将有好得不得了的“自由地经营工商业”的机会。

(3)这个声明的矛头直接对准我国的《移民法》,对准我国为阻挡廉价日货泛溢而规定的进口限额,以及我国的道义上的禁运和按战备计划实行的出口许可证制度。

那些责难,不值一驳,说一句就够了:要是日本处在我国的位子上,它也完全会这样做。

(4)日本将努力实现它的计划“而尽量少对现状进行不适当的变更”。

(5)中国事变爆发,既是因为英美不肯承认“满洲国”,也是由于有些中国人认识不足。

上面头一点倒是个全新的思想,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见材料记录过这一点。至于中国人,其理解力恐怕真是太迟钝了。

(6)墨守法规的论点,过时的条约见解,以禁运压制日本,支援蒋介石……

这段没有什么新东西。

(7)“这些行为都出自不可告人的动机,即总想尽量拖长东方的混乱状态,消耗日本的国力。我们不得不认为,这些行为并不是由于爱好和平,也不是旨在保护权益。”

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非常简单,我们要蒋介石打胜,是因为他合法地、正当地代表中国,此外,我们深知,蒋得胜后,不管我们的权益会有什么改变,反正不会比目前日本统治下正在发生的情况更坏。至于“消耗日本的国力”,日本的军事实力是要大大削弱,只有在这个时候,日本军部才会信誉扫地;在军部失势以前,远东绝不会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