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触的朋友们,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待人接物过程中,通常会有两种姿态,一种是恃才傲物,另一种是认真低调。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人,绝不会刻意炫耀自己。大多数人不愿与恃才傲物的人为伍,只有认真谦虚的人才更具有吸引力。不同的处世态度,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我们应该学会拿起别人半满的杯子,将那半杯水倒进自己的杯子里,让自己更加充实。
小芳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很早就参加了工作,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在大家眼中是个公认的人才。可是,她常常恃才自傲,动辄与人发生纠纷,平时又极爱炫耀自己,同事们对她极为反感,认为她自以为是,过于固执。
有一次,她奉调前往某科,刚到那里时,还比较服从管理,工作也认认真真,业绩也很不错,很快就登上了主任的宝座。这时,她有点目空一切了,经常嘲讽自己的领导,认为自己的科长没有什么能力,思想僵化,不懂得创新。
有一次,她认为一项具体的工作流程应该改进,就向科长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没有受到重视,科长反而认为她多管闲事。她一气之下就私自违反工作流程,按自己的想法做了。科长发现之后批评了她,可她对科长的批评置若罔闻,不但不改,反而认为科长有私心,就和科长吵翻了。她认为像自己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得不到重用真是冤枉,所以出言伤人,丝毫不肯退让。结果可想而知,这个科长向上级告了一状,说她恃才傲物,不服管制,不久,她就被单位解雇了。
不够谦虚、恃才傲物的人总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头上,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认为别人都应该佩服并听从他的看法或意见,稍有违背,则认为自己聪明而别人愚笨。这样的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也很自负。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则不分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他们凡事只以自己为中心,总认为自己是最杰出的人物,瞧不起“我”之外的所有人。他们往往固执地坚信自己的经验和意见,从不轻易改变态度。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人还不少。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缺乏率直的心胸和谦虚谨慎的心态。可是那些真正有学识、有修养的大家,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过人的一面,而是非常谦虚、平和。
马媛媛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后来,却被成绩冲昏了头脑,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毁掉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马媛媛大学毕业后,就去了美国一家超级大公司工作。刚开始,马媛媛聪明而且能干,公司的大小事情都抢着干,无论谁找她帮忙,她都很热情,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很快被提拔为某部门的负责人。她的事业一片光明。但是,自从马媛媛当了部门负责人后,整个人就变了。也不爱跟人说话了,有时候跟人说话也摆足领导的架子。办公室的人们开始议论,觉得马媛媛变化太大了。马媛媛以前的吃苦精神不见了,开始学会偷懒,还经常在同事面前炫耀:“我看时装秀,总经理从来不说我。”
有一天下午,美国的时装秀节目又开始了。此时的马媛媛虽然人坐在办公室里,但是心却早就飞走了。她草草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后,就想去找个有电视的房间看一会儿节目,可是她又很清楚,公司的劳动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她擅自离岗被发现的话,就会被开除。但是,马媛媛转念一想:“总经理对我很放心,一般不会来查我的岗,我只看一会儿就回来。再说,如果被查到,总经理也会原谅我的,我一直工作很卖力。”于是她没有控制自己看时装秀节目的欲望,擅自离岗半小时,殊不知,这半小时却足足影响了她一生的走向。就在马媛媛尽情地欣赏着自己喜爱的节目时,许久不曾到下面各部门走动的总经理,很随意地走进了她的办公室,并在她的办公桌前坐了十分钟,却一直不曾见到她的影子。于是,获知她离岗真相的总经理动怒了,他在马媛媛的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马媛媛小姐,既然你那么喜欢时装秀节目,我看你还是回家尽情地欣赏好了——威廉·斯通。”因为这次离岗,马媛媛丢掉自己的工作。
马媛媛失业后,后来又辗转应聘了几家公司,但始终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收入每况愈下的她渐渐潦倒起来。后来,她竟长时间失业在家,最后无所事事。
但是相反的是,接替马媛媛职务的是她的同事王晓丹。其实,王晓丹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办事能力,都明显逊色于马媛媛。若不是马媛媛被辞退,恐怕她一生都只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但15年后,王晓丹却成了拥有三十万员工、子公司遍布五十多个国家的大集团总裁,成了世界级的管理大师。
谦虚和低调是避免自大、避免自负的法宝,只有丢掉恃才傲物的臭毛病,具有谦虚好学、低调做人的好品行的人,才能在交往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新人一进入职场,最怕遇到喜欢倚老卖老的同事,处处干涉、事事指导,无法好好施展自己的能力,总是被老同事牵制。喜欢倚老卖老的同事,在组织里通常是年资够久、经验丰富,却升不上去的人。这样的人通常手中都握有筹码,才敢如此倚老卖老。他们确确实实有过人的技术技能,但可能因为缺乏领导的特质,而未获得升迁。他们虽然不是领袖人物,但在实务操作中都称得上师父甚至师爷级别,更可以称得上是部门的意见领袖,因而在团队里仍有很深的影响力。我们对这种“老资格”要倍加尊重,才能减少自己的麻烦。
小王来到这家公司已经有几个月了。根据她的观察,她所在部门的同事老张年过四十,是个一丝不苟的人。早上谁迟到了五分钟,谁的办公桌没有打扫干净,他都一清二楚。这天,他慢条斯理地走到小王身边开口了:“小王,你写的这份宣传资料我看了,你看看,标点符号用错了多少?这样的东西如果拿给总经理看,他对我们会是什么印象?标点符号跟汉字一样,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的东西,这都用不好?……”老张滔滔不绝地批评着小王的用“标”不当,小王只有听着的份。
从那以后,小王做事分外小心。早上第一个到,下班最后一个走,写每一份资料都仔细斟酌,打每一个电话都用心揣摩,力求做到最好。久而久之,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几个一同进公司的年轻人当中,老张对小王特别欣赏,经常在业务上对她进行指点,小至一份合同的撰写,大至跟客户打交道的技巧。除此之外,老张对公司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向她说明,避免小王无意中卷入“派系”斗争中去。
小王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如果自己自恃能力,大而化之,不愿意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不把老员工放在眼里,那么倒霉的很可能是自己!
在每个公司里,都有老张这样的老员工存在,他们年纪相对较大,对公司忠诚,做事认真,严于律人律己,力求做到完美。这样的人对刚进公司的新员工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新员工能够给公司带来新气象和活力,当新员工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往往“恨铁不成钢”。要想获得这种老员工的好感,不用奉承,不用套近乎,只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如果换个角度看,公司的老资格也是你学习的对象和榜样。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在我生命中,我认识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其实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他们与你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大家从事着类似的工作,你就更容易发现自己需要向他们请教的地方。在公司时间稍稍一长,你就能感悟到学习的重要。并且,辅导你的人就在你身边,细细想来,公司每一位同事都极具特点,他们身上都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每一天都在言传身教。不要自以为是地把同事分为好同事坏同事,或许他们任何人身上都有你所缺乏的特质。
公司里往往还有一些“老资格”是只出工不出力的老油子,他们虽然德不高望不重,但在新人面前却异常地喜欢倚老卖老,他们很需要得到新人的尊重。如果在这一点上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鄙夷新人,贬低新人的资质,恶意扭曲新人的成绩,破坏新人的名誉,成为新人在晋升路上的“拦路虎”。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老资格,对于一个刚刚出道的新人来说,对他们倍加尊重总是没错的,这样可以让那些有实力的老资格欣赏你,从而愿意指点你,甚至成为为你今后发展铺路的老前辈;尊重老资格,还可以让那些没什么本事但是在单位里有话语权的老资格不会看你不顺眼,不会排挤你,这样你往后的路也就顺多了。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许今天你跟同事分享的你的秘密,明天就成了他攻击你的利剑。因此,我们要学会守住自己的秘密,不要对同事讲真话。
十年间,苏菲换过许多家单位,除了两次是被开除外,其余都是主动跳出的,而且在走时还都得到了老板的惋惜和同事的留恋。所以那两次,对苏菲来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痛。
第一次“滑铁卢”发生在苏菲工作的第二家单位,靠着对老板的撒谎和自己的运气,她进入了那家知名公司,并很快融入其中,因工作做得日益出色,一年后被老板任命为部门经理,位于一人之下几十人之上。
不久,公司公关部招聘了一位男孩,那男孩帅气的外貌和开朗的性格打动了苏菲,苏菲和他开始了频繁交往。随着交往的增多,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苏菲将自己当年靠欺骗老总才混到这家公司的内幕告诉了他。但是,谁知,第二天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总。结果不言而喻,苏菲被愤怒的老总“请”出了公司。
第二次“滑铁卢”则发生在苏菲毕业后的第七年。那年由于设计经验丰富,苏菲被聘请到一家设计公司上班,除支付给苏菲高薪外,公司还专门给苏菲租了一套住房——当然这一切是绝对保密的,老总怕其他同事知道了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被特聘的那段时光,待遇高不用再说,苏菲还常与老总一起平起平坐,指点江山。看着其他同事羡慕的眼光,苏菲心理上有种极其优越的感觉。“如果能让他们知道我的待遇也不错,他们不是会更羡慕我吗?”苏菲的脑子里产生了这种虚荣想法后,苏菲开始控制不住自己。她先是试探性地向关系最要好的同事讲了这些。看着同事那大张成O形的嘴巴,苏菲感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又促使她将这一秘密告诉了公司内几乎所有同事。后果你可能已猜出,老总是不会因苏菲一个人而得罪公司其他所有人的,只好请苏菲离开。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只有对同事守住你的秘密,你才能在职场中占据主动、赢得生存。
因此,当你向同事倾诉衷肠时,需要先考虑一下倾诉可能带来的后果。“嘴”毕竟长在别人身上,以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就是提醒你,在为人处世中,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老底交给对方。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留下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很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即使说三分真话,已嫌多了。
李斯和陈苗苗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是工作上的搭档,两人关系很好,李斯结婚之后,确知自己怀孕时,最先就与陈苗苗分享了这个喜讯。可没想到,就在李斯怀孕刚刚两个月的时候,她们所在的公司因管理不善倒闭了,两人就一起重新找工作。
李斯从报上得知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她便约了陈苗苗同去面试。当时负责招聘的部门主管听说她们是旧同事时,还用奇怪的眼光看了她们一眼。第二天,李斯就接到了那个主管的电话,要她去上班,她高兴地打电话告诉了陈苗苗。
可是,等李斯去报到时,主管却问她:“你是不是已经怀孕了?”李斯一愣,心想:主管是怎么知道的?主管接着说:“我们只需要一个人,本来决定让你来的,可是昨天你那个同事打电话告诉我你怀孕的事情。现在,我只能向你说声抱歉,我不想我的人进来半年就要休产假。”李斯这才知道原来陈苗苗在背后搞了小动作,心里涌起一股情绪,但说不清是愤怒还是悲哀。
那位主管接着说:“我当时就奇怪你们俩怎么同时来应聘,要知道这是竞争啊!”临走时,她送给李斯一句话:“不要把同事当朋友。”
竞争是残酷的,与人分享自己的“隐私”就相当于授人以柄,说不定在某个时候你的“隐私”就会变成别人攻击你的武器。
因此,我们懂得守住自己的秘密,尤其是自己的情感隐私。因为其他的秘密泄露后,最多使你失去一两个朋友,终究不会太深切的伤害到别人。可是情感上的隐私如果随意说出去了,带来的却是无法磨灭的心灵上的歉疚。
上班之后,每天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爱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睁开眼,便急急忙忙赶去与他们见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满脸倦意地互道“再见”。出来做事的头一天,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讲究的是一团和气,和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千万别生嫌隙。但人算不如天算,尽管你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同事的关系,但有一天却仍可能惊奇地发现,自己怎么被同事孤立起来了?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但每个感到被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时候,自身的一些缺点都是导致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单位里,飞扬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爱打小报告的人、爱出风头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对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赶快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这类人中的一个?
归纳起来,被同事孤立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种:
1.薪水过高
黄晓燕自从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后,就一直被同部门的两个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黄晓燕都会向她们微笑、打招呼,但她们总是面无表情,装作没看见。每每这个时候,黄晓燕的微笑就一下子僵在了脸上,别提多尴尬了。平时,她们也不和黄晓燕讲话,有时黄晓燕凑过去想和她们一起聊天,结果她们像商量好的一样,马上闭上嘴巴,各做各的事情去了,丢下黄晓燕讪讪地站在一边。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黄晓燕的郁闷可想而知。后来,她才迂回曲折地从其他同事那里听到一点风声:黄晓燕虽然初来公司,但工资却比这两个女同事高出一大截,于是引来了她们的忌恨。
黄晓燕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不仅轻松,工资待遇也很称心。她不想因为同事关系不和就牺牲了工作,可心头的烦恼却一天甚似一天。
解决之道: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想不被人孤立,关键在于打破敌方的统一战线。黄晓燕可以找机会多接近两人中比较好说话的那个,经常赞美她的服饰、气色,聊聊家常;另一个就只打招呼,少说话。时间长了,她们的阵营自然就被分化了。不过,使用这一计,必须有十足的耐心。
2.弄错角色
赵蕾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财务部只有主任、出纳和她三人。主任不管业务,出纳去年才凭关系进来,于是全部门所有的工作几乎都压在了赵蕾身上。出纳只做现金一块的活计,连最基本的报销都不做,但主任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因为她有靠山。在领导的纵容下,出纳工作极其马虎。相反,赵蕾做事努力尽心,可到最后总是吃力不讨好。主任有时还会暗示赵蕾,她对工作太认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于把他架空了吗?
赵蕾心底里直呼冤枉。主任连电脑都不懂,动不动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个人身上,把她累得几乎趴下。到头来,却埋怨她太过能干,赵蕾感到自己简直里外不是人。
现在,主任和出纳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喜欢赵蕾,平时两人总是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单单把赵蕾排除在外,赵蕾为此郁闷不已。
解决之道:被同事孤立时,我们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不对;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欢你,也许问题就出在你身上。赵蕾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什么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时有些越级的举动,令主任不满。她说,自己很想把财务部工作搞好,可是,三个人中,就只有她有这个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错了。把部门搞好是主任的事情,作为下属,应当配合上级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是干脆代替上级去思考。她在言谈中,对主任颇为鄙视,主任对此怎么会没有察觉呢?看来,赵蕾还是应该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3.太出风头
许明明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她对某个问题怎么看。她的风头如此之足,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下去。
许明明观念前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件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她官欲太强,为了往上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公司,许明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此后,许明明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短平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许明明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功利呀,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顺眼?
解决之道:在职场中锋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围人的心态,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徐明明并非是目中无人,只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只要她能真诚地对待同事,日子久了,同事们自然会明白,这就是她的真性情。
同事关系就工作而言是一种协作关系,就个人利益而言是一种竞争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像手心手背一样,是同一体中的两个方面。同事坐在一起时可以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可往往就在这亲密、融洽的关系中藏着密布的阴霾。尤其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同事,当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时,就会变成笑里藏刀的对手。“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手。”这被奉为同事关系的真经,让同事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虽然传了一代又一代,但我们仍没有从可怕的内耗中走出来。
而在现代社会里,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失去同事们的合作,一叶孤舟是难以远航的。因此,赢得同事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人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和合作,是因为他们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实际上这并非他们有意而为之。这是因为他们较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其他同事是否有影响,很少考虑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妥。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单位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同事和平共处,有意无意中常常对同事使性子、拉脸子,甚至出言不逊,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再有才能,也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结果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紧张,时间长了,同事们对他避而远之,他也就成了不受欢迎的孤家寡人。不愿意也不能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是极其利己的占便宜者,他不能为别人提供任何帮助,自然会遭排挤;而乐于助人者会很快被大家接纳。与同事交往不是变戏法或耍心眼,只要你无私地善待别人,大多时候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尤其是现代的交际网络,那是平等主义的天下。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建立良好同事关系当成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把维护良好同事关系当成一种责任,把平等作为一种义务,在与同事交往时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求大同存小异,充分尊重别人的兴趣和爱好,容得下别人的一些不足,不求全责备,我们就能与不同性格的同事平等相待。
有位哲人说,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入利害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就是豁达的人。追求生活而不苛求,宽容大度而不自私狭隘,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同事保持融洽的关系。
同事间的交往,仅次于家庭成员间的交往和接触。可以说除家庭之外,我们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同事关系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单位这个大集体中创造出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因为同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通力合作的工作关系。
同事间交流、沟通、协力合作离不开语言媒介,而这种语言又不同于家庭所使用的语言,后者带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前者大体来看却总能归于这样三类:
和势语言:用于同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的谈话情况下;
攻势语言:用于想通过谈话达到一定目的谈话情况下;
守势语言:用于对方想通过谈话取利于己方的谈话情况下。
1.和势语言
中国人自古便十分强调“人和”的因素,诸如“和气生财”、“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古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无论你处在公司、单位还是任何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怎样的位置,都应该与你的同事团结一致。“内讧”只能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善于说一些和势语言便愈发显得重要。
无论同任何一位同事谈话时,都该记住这样一句话“人人都非同寻常”,即使再烦、再累、再情绪不佳,也要把对方作为一个重要人物来看待。凡有可能要对对方讲几句恭维话时,哪怕仅仅是一句简短的评价,比如“你看上去特别有精神”、“这个发型最适合你”、“你的孩子可真争气,将来肯定有出息”之类的话时,一定要双眼正视对方、全神贯注,切不可因任何别的事情而走神,否则很容易让对方认为你是在小瞧他。如果有一天,一位平时与你关系并不很密切的同事对你说:“我最近日子不好过,妻子下岗了,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并提出请你帮忙,这个忙又是你认为不便帮或者帮不了的,千万不可立即生硬地推托或拒绝,而应首先富有同情心地悉心倾听对方的想法,然后和对方一起共同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你的确明白了他的处境,然后再明白地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满足他要求的原因。接下来,就该直截了当地说“不”字了,绝不要含糊其辞或拐弯抹角。
这一点对于你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极为重要。因为让同事去揣度猜测你心中的真实用意,对他来说是件倍感不快的事情。最后,也许你该这样说:“老王,我真的为你妻子的遭遇感到难过,可是你也应该换个角度想,这样不是正好可以逼她趁这个机会开始干一份全新的事业,你也可以趁此机会帮助她发现她自己真正的特长,人有时候只有被逼无奈才能成大器的。你不如今天晚上就坐下来与你妻子好好聊聊,看她下一步最喜欢干点什么?不知我能否帮上忙。”这样,通过一番巧妙的言谈,不仅使同事心头一松,豁然开朗,冲淡了被你拒绝的尴尬和不快,同时也为自己以最好的方式解了围,从此这位同事不仅不会怪怨你,相反还会更信任、赞美你。
最后还要提醒你注意的是,使用和势语言的时候,最忌过多地使用“我”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不说“我想”,而说“你看呢?”要知道一个独霸谈话,张口闭口都是“我”的人是多么令人讨厌!
2.攻势语言
在日常工作中,虽然同事们总的愿望和动机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尽善尽美,但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有时往往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发展成为同事间的争执与论辩。而极有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争执,转变成一种愉快、平和的思想交换,也就是积极的争辩,显然是离不开巧妙的攻势语言。
万一你不得不与同事进行言辞交锋,那么就要运用一些攻势语言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感情攻势在同事间的交流中是决定性的,所以讲话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居高临下的不屑眼神,尖刻申斥的口气,嘲讽甚至侮辱的词句,这些貌似汹汹,其实正反映了说话人的毫无修养。这时即便你非常占理,也争不回哪怕一点点心悦诚服,相反还会引起在场的其他同事的反感,往往会出现“胜者犹败,败者犹胜”的局面。所以,在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中,要克制自己的不文明表现;在出现分歧时,要以情理战胜对方。
第二,既然是同事间平和的思想沟通和交流,那么就要抑扬有节,不要急于求成。对方滔滔不绝或多有冲撞冒犯之时,尽管任其发泄,自己在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尽量以柔和礼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不打不相识”,同事之间往往正是在这种貌似攻势的激烈争执中达到了心灵的沟通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反倒越吵越了解,越争越痛快,比起以前的“和平共处”阶段更加互相尊重和信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机智灵活地运用攻势语言与同事在争执中进行交流,在辩论中得以沟通实在不失为一种树立威信、结交知己的好办法。
3.守势语言
每个人工作谋生的集体都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庭成员的同事之间难免产生磕磕碰碰、误会、牢骚,也自然免不了时常遭到一些同事的挑剔与非议。而当你听到同事的那些令你委屈不已、愤愤不平,甚至怒从心来的言论时,回敬之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用好守势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谁是谁非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要有耐心,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伤了同事之间的和气。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撕破脸皮,以后要再进行交谈、沟通,虽非不可能,但也要颇费周折,好事多磨了!
此外,会说话的人都少不了这样一种既简单又困难的风度——幽默。任何一个成功运用守势语言达到与同事和解、回敬同事指责、批评的成功范例或多或少都少不了幽默的功劳。
一位厂长在年初的职工代表大会上遭到了一位女工的不断质问,因为她认为自己在上年所报销的医药费实在太少了。
她厉声问道:“去年一年中,厂里在这方面到底为职工花了多少钱?”
这位厂长说出了一个几十万元的数字。
“我想我快要晕倒了。”女工说。
这位厂长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解下了自己的手表和领带,放在桌上说:“在你晕倒之前,请接受这笔投资。”
于是在场的大多数职工都会心地笑起来。
这位厂长的幽默表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工厂很重视职工的需要,他本人也确实关心。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牺牲自己,但厂里资金有限也是事实。
那位女工当然并不会晕倒,她只是做作。厂长的这个小小的幽默不仅没有让她感到更加气愤和不平,相反倒使其顿然沉思,进而猛醒,把对厂里和领导的抱怨和不满都化作了理解和同情,她后来成了厂里的骨干。一句幽默的戏剧性语言和一个幽默的戏剧性行为,其效果远超过了长篇大论的反驳和纠正。幽默可以说是生活中最自然的品位,它不仅产生笑料,更是一种修养、一门知识、一门功力很深的素养。
难以想象一个不懂幽默的人会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机智灵活地运用攻势语言与同事在争执中进行交流,在辩论中得以沟通实在不失为一种在办公室中树立威信、结交“知己”的好办法。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创造与保持友善信任的说话氛围都会易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比如通过先抑后扬,先肯定优点,再谈出现的问题的说话顺序,就有助于减少对方的抵触与反感。使其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和谐,就易于冷静地接受你的建议了。
记住,在同事间的交流与沟通过程中,舌头一定要多绕几个弯,切忌妄自尊大,出语伤人。美国一位著名的女士玛丽·凯有句话:“要把人当人看。”所以,她成功了。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大师海德格尔的名言:“语言是人类的栖居之地,做个会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