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步成诗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支持,让支持来得更猛烈些吧。)

“名在壮士籍,不德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所以,陶应又不怕死!”

听到陶应无耻吟出的剽窃来的千古名句,曹老大果然楞了一楞,情不自禁的转目去看了一眼左列的曹军众文官,却见好不容易从各地搜罗来的当世名士大儒个个面露惊讶,低声喃喃复述,甚至就连眼高于顶的郭嘉和荀攸两人,也都是既惊讶又赞许,还微微点头,显然也很欣赏陶应的‘文才’。

“曹公请明查。”乘着曹老大还没有出手砍人,陶应赶紧鼓动如簧之舌说道:“现黄巾余孽张闿残害曹老太公,曹公提兵报仇,徐州军民危如累卵,刘玄德寄书曹公劝和,徐州军民惧怕明公天威,不敢为使,陶应虽然怕死,但陶应身为徐州牧次子,多年来一衣一食皆是取自徐州民间,却无丝毫回报徐州百姓,在此生死攸关时刻,陶应再不挺身而出,何人挺身而出?”

曹操再次凝视陶应,这会陶应有了主意,心中大定之下也不再恐惧,赶紧施展出在体制中历练出来的表演绝招,坦然回视曹操,目光清澈无比,仿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许久后,曹操终于开口,提剑冷笑道:“想不到陶谦老儿自私卑劣,竟然还能生出你这样的儿子!不过你们陶家与我有杀父之仇,任你如何自吹自擂,这一次也休想逃得活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应厚颜无耻的再次剽窃,又恭敬说道:“陶应胆怯,入营之时未敢主动通报姓名,现陶应身份既被明公识破,要杀要剐,听凭明公发落,陶应死而无憾,只求明公二事。”

“汝父杀了我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还有脸向吾恳求二事?”曹操大声冷笑,不过曹操也确实是欣赏陶应的‘文才’,便又说道:“好吧,看在你还有几分才华的份上,说来听听。”

“谢明公。”陶应赶紧道谢,稍微整理一下思路后,陶应向曹老大躬身说道:“明公,陶应罪该万死,不敢恳求明公饶命,只求明公攻破徐州之后,善待徐州城中百姓,不要因陶家之罪迁怒他人,放徐州百姓一条生路,陶氏一门,愿以死谢罪。”

“不行!”曹操一口拒绝,傲然说道:“吾已在父亲灵前立誓,誓要将徐州五郡之人斩光灭绝,以告慰吾父在天之灵,你这个恳求,吾不能答应!”

“明公——!”陶应凄声长呼,眼中已有泪花闪烁。

“吾说过了,不行!吾的主意,从无更改!”曹操断然挥手拒绝,又喝道:“说你第二个请求,说完之后,吾就将你人头斩下,为吾父亲报仇雪恨!”

陶应表情呆滞,脸上肌肉抽搐,露出了一副惟妙惟肖的痛苦失望神色,演技之逼真,以至于连曹老大都忍不住心道:“此子顾念百姓,发自肺腑,倒也难得。”

又过了片刻,陶应才嘴唇颤抖着重新开口,声音沙哑的说道:“明公,陶应身为人子,不能在父亲膝下尽孝,罪莫大焉,所以陶应并无他求,只求明公将陶应押到徐州城下,容陶应在城下向父亲磕头谢罪,然后再将陶应处死。”

“把汝押到徐州城下处死?”曹老大笑了起来,道:“汝是指望徐州出兵救你吧?”

“如果明公担心陶应乘机逃脱,陶应也不敢强求。”陶应终于流出了眼泪,哽咽着说道:“请明公容许陶应遥拜父亲,面向徐州城池而死,即可。”

曹老大又笑了起来,其实曹老大根本不怕把陶应押到徐州城下时乘机逃脱,因为陶应要想逃脱,首先就得指望徐州城中出兵接应,而不管是刘备的军队还是陶谦的军队,一旦离开了坚固城池保护,放弃地利出城野战,曹老大可就能把嘴巴笑歪了。

稍一思索后,曹老大微笑说道:“好吧,你这个请求,吾可以答应,但我也有一个条件,汝若能做到,我就把你押到徐州城下,允许你向陶谦老儿行礼而死。若不能,吾就将你四肢斩断,挖出心肝,活祭我的父亲!”

“请明公示下。”陶应欠身答应,心里却急得象火烧一样——那个消息,怎么还没送到曹操面前?难道自己记错了?!

“那你可听好了。”曹老大用宝剑指着陶应的鼻子说道:“我听你出口成章,肯定精通诗词歌赋,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能七步吟诗一首,我就答应你的请求,如果不能……。”

说到这,曹老大顿了一顿,忽然提高声音喝道:“典韦、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听令,若陶应小儿七步之后做不出诗,立即将他四肢斩断!”

“诺!”曹军四大猛男整齐答应,一起拔出宝剑包围陶应,虎视耽耽,气势更是汹汹。

“主公又动了爱才心了。”郭嘉和荀攸一起暗笑,郭嘉还又心道:“不过这个陶应,文才还真了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生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文才,好豪气。可惜了,可惜他是陶谦的儿子,不然的话,倒是值得深交一番。”

“七步成诗?这么巧?”陶应先是一楞,然后又在心里暗暗嘀咕,“不愧是父子,果然都是一路货色。还好,老子以前为了锻炼演讲,背了不少唐诗宋词,就连你曹老贼的诗词,老子也读过不少,随便找几首出来,应该能敷衍过去,多争取一点时间。他娘的,那个消息怎么还没送到曹营?!”

“能与不能?”见陶应不说话,曹老大又喝问道。

“回明公,陶应尽力而为。”陶应又一次欠身答应,抬腿迈了一步便吟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么快?!”曹老大大吃一惊,然后曹老大迅速醒悟过来,又喝道:“慢着,此诗定是你之前所做,不算!必须由吾命题,你做新诗!”

“请明公命题。”陶应硬着头皮答道,心中却万分紧张,不知道自己记得那些诗词,能不能恰好对上曹老大的题目。

“刚才你的诗中提到了海,徐州五郡又东邻大海,那就以海为题。”曹老大喝道。

“海?海!”陶应额头上又一次渗出了冷汗,紧张得几乎连一首与大海有关的诗词都想不起来,那边曹老大却厉声呼喝,逼迫陶应迈步做诗,陶应无奈,只得抬腿迈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帐中走动,而当行到第五步时,一首与海有关的诗词终于浮上陶应心头,陶应也来不及回忆这首诗为谁所做,走完七步便开口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老大张大了嘴巴,荀攸瞪圆了眼睛,郭嘉更是震惊得连咳嗽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鼓掌赞道:“妙!好诗!好词!”

“谢先生夸奖。”陶应向郭嘉点头致谢,悄悄松了一口气,又暗暗心道:“娘的,这首诗,到底是谁作的?老子怎么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老大默默复述了一遍陶应诗中妙句,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觉,就好象字字句句都打到了自己心坎上,亲切无比,也熟悉无比。

“可惜,此子为何是陶谦之子?”曹老大也是在暗叹一句,又喝道:“七步成诗,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应尽力而为,请明公命题。”陶应又一次硬着头皮答应,心中却紧张得几乎崩溃——那个消息,为什么还没送到曹营?!

曹老大向包围陶应的曹军四将一挥手,典韦和曹洪四将会意,立即挺剑一起指住陶应,随时准备动手斩断陶应四肢。曹老大又喝道:“以当今之世为题,作!”

“当今之世?三国乱世!”陶应也是福至心灵,脱口吟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呛啷一声,曹老大手中宝剑落地,一双鹰眼之中,尽是震惊神色,两旁文武官员也是个个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能有这样的大才,能够在眨眼之间作出如此贴切的佳作,竟然还顺便捧了曹老大发起十八路诸侯讨董的盖世奇功。震惊之下,一时之间,曹军大帐之中鸦雀无声,几乎都忘了陶应是曹老大的杀父仇人。

“他娘的,幸亏记得这首诗。”陶应又悄悄擦了一把冷汗,“不过,这首诗是谁作的?刘孟德还是孙孟德?我怎么紧张得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报——!”

忽然传来的焦急声音打破了大帐中的气氛,一个曹军传令兵飞奔进帐,向曹老大单膝跪下,抱拳奏道:“启禀主公,荀彧先生和程昱先生从东阿派来信使,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面呈主公!”

“十万火急?!”曹老大心中一惊,知道以荀彧和程昱的稳重,如果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大事,绝对不会在自己即将攻破徐州的关键时刻派来这样的信使,当下曹老大立即喝道:“宣!将陶应押到后帐,好生看管!”

“诺!”

帐中众人整齐答应,各自依令而行,陶应向曹老大欠身道谢,昂首随曹兵出帐,但是走出帐外时,一丝无法掩饰的奸笑,却悄悄浮上了陶副主任的嘴角,一段话也迅速闪过陶应心头——吕布袭兖州,攻占濮阳,曹老大被迫放弃即将到手的徐州,暂时与陶谦、刘备罢兵言和,率军回战吕布!

奸笑过后,陶应的心脏又渐渐提到了嗓眼,如果自己的身份没有暴露,那自己可以说是基本上已经安全了,可现在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能不能活着回到徐州城,就得看曹老大的心情——准确来说,就得看曹老大是否真的爱才如命了?

“我的身份是怎么暴露的?”为了克服心中的紧张与恐惧,陶应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上,“以前那个陶应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被曹军细作认识可能性很小,我入营时也没有遇到当面认出我的曹军细作。从声音判断,徐州城里也没有出兵冲营救我,没有间接暴露我的身份,曹老大开始也没有立即派人抓我,我的真正身份,曹老大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支持,让支持来得更猛烈些吧。)

“名在壮士籍,不德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所以,陶应又不怕死!”

听到陶应无耻吟出的剽窃来的千古名句,曹老大果然楞了一楞,情不自禁的转目去看了一眼左列的曹军众文官,却见好不容易从各地搜罗来的当世名士大儒个个面露惊讶,低声喃喃复述,甚至就连眼高于顶的郭嘉和荀攸两人,也都是既惊讶又赞许,还微微点头,显然也很欣赏陶应的‘文才’。

“曹公请明查。”乘着曹老大还没有出手砍人,陶应赶紧鼓动如簧之舌说道:“现黄巾余孽张闿残害曹老太公,曹公提兵报仇,徐州军民危如累卵,刘玄德寄书曹公劝和,徐州军民惧怕明公天威,不敢为使,陶应虽然怕死,但陶应身为徐州牧次子,多年来一衣一食皆是取自徐州民间,却无丝毫回报徐州百姓,在此生死攸关时刻,陶应再不挺身而出,何人挺身而出?”

曹操再次凝视陶应,这会陶应有了主意,心中大定之下也不再恐惧,赶紧施展出在体制中历练出来的表演绝招,坦然回视曹操,目光清澈无比,仿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许久后,曹操终于开口,提剑冷笑道:“想不到陶谦老儿自私卑劣,竟然还能生出你这样的儿子!不过你们陶家与我有杀父之仇,任你如何自吹自擂,这一次也休想逃得活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应厚颜无耻的再次剽窃,又恭敬说道:“陶应胆怯,入营之时未敢主动通报姓名,现陶应身份既被明公识破,要杀要剐,听凭明公发落,陶应死而无憾,只求明公二事。”

“汝父杀了我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还有脸向吾恳求二事?”曹操大声冷笑,不过曹操也确实是欣赏陶应的‘文才’,便又说道:“好吧,看在你还有几分才华的份上,说来听听。”

“谢明公。”陶应赶紧道谢,稍微整理一下思路后,陶应向曹老大躬身说道:“明公,陶应罪该万死,不敢恳求明公饶命,只求明公攻破徐州之后,善待徐州城中百姓,不要因陶家之罪迁怒他人,放徐州百姓一条生路,陶氏一门,愿以死谢罪。”

“不行!”曹操一口拒绝,傲然说道:“吾已在父亲灵前立誓,誓要将徐州五郡之人斩光灭绝,以告慰吾父在天之灵,你这个恳求,吾不能答应!”

“明公——!”陶应凄声长呼,眼中已有泪花闪烁。

“吾说过了,不行!吾的主意,从无更改!”曹操断然挥手拒绝,又喝道:“说你第二个请求,说完之后,吾就将你人头斩下,为吾父亲报仇雪恨!”

陶应表情呆滞,脸上肌肉抽搐,露出了一副惟妙惟肖的痛苦失望神色,演技之逼真,以至于连曹老大都忍不住心道:“此子顾念百姓,发自肺腑,倒也难得。”

又过了片刻,陶应才嘴唇颤抖着重新开口,声音沙哑的说道:“明公,陶应身为人子,不能在父亲膝下尽孝,罪莫大焉,所以陶应并无他求,只求明公将陶应押到徐州城下,容陶应在城下向父亲磕头谢罪,然后再将陶应处死。”

“把汝押到徐州城下处死?”曹老大笑了起来,道:“汝是指望徐州出兵救你吧?”

“如果明公担心陶应乘机逃脱,陶应也不敢强求。”陶应终于流出了眼泪,哽咽着说道:“请明公容许陶应遥拜父亲,面向徐州城池而死,即可。”

曹老大又笑了起来,其实曹老大根本不怕把陶应押到徐州城下时乘机逃脱,因为陶应要想逃脱,首先就得指望徐州城中出兵接应,而不管是刘备的军队还是陶谦的军队,一旦离开了坚固城池保护,放弃地利出城野战,曹老大可就能把嘴巴笑歪了。

稍一思索后,曹老大微笑说道:“好吧,你这个请求,吾可以答应,但我也有一个条件,汝若能做到,我就把你押到徐州城下,允许你向陶谦老儿行礼而死。若不能,吾就将你四肢斩断,挖出心肝,活祭我的父亲!”

“请明公示下。”陶应欠身答应,心里却急得象火烧一样——那个消息,怎么还没送到曹操面前?难道自己记错了?!

“那你可听好了。”曹老大用宝剑指着陶应的鼻子说道:“我听你出口成章,肯定精通诗词歌赋,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能七步吟诗一首,我就答应你的请求,如果不能……。”

说到这,曹老大顿了一顿,忽然提高声音喝道:“典韦、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听令,若陶应小儿七步之后做不出诗,立即将他四肢斩断!”

“诺!”曹军四大猛男整齐答应,一起拔出宝剑包围陶应,虎视耽耽,气势更是汹汹。

“主公又动了爱才心了。”郭嘉和荀攸一起暗笑,郭嘉还又心道:“不过这个陶应,文才还真了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生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文才,好豪气。可惜了,可惜他是陶谦的儿子,不然的话,倒是值得深交一番。”

“七步成诗?这么巧?”陶应先是一楞,然后又在心里暗暗嘀咕,“不愧是父子,果然都是一路货色。还好,老子以前为了锻炼演讲,背了不少唐诗宋词,就连你曹老贼的诗词,老子也读过不少,随便找几首出来,应该能敷衍过去,多争取一点时间。他娘的,那个消息怎么还没送到曹营?!”

“能与不能?”见陶应不说话,曹老大又喝问道。

“回明公,陶应尽力而为。”陶应又一次欠身答应,抬腿迈了一步便吟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么快?!”曹老大大吃一惊,然后曹老大迅速醒悟过来,又喝道:“慢着,此诗定是你之前所做,不算!必须由吾命题,你做新诗!”

“请明公命题。”陶应硬着头皮答道,心中却万分紧张,不知道自己记得那些诗词,能不能恰好对上曹老大的题目。

“刚才你的诗中提到了海,徐州五郡又东邻大海,那就以海为题。”曹老大喝道。

“海?海!”陶应额头上又一次渗出了冷汗,紧张得几乎连一首与大海有关的诗词都想不起来,那边曹老大却厉声呼喝,逼迫陶应迈步做诗,陶应无奈,只得抬腿迈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帐中走动,而当行到第五步时,一首与海有关的诗词终于浮上陶应心头,陶应也来不及回忆这首诗为谁所做,走完七步便开口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老大张大了嘴巴,荀攸瞪圆了眼睛,郭嘉更是震惊得连咳嗽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鼓掌赞道:“妙!好诗!好词!”

“谢先生夸奖。”陶应向郭嘉点头致谢,悄悄松了一口气,又暗暗心道:“娘的,这首诗,到底是谁作的?老子怎么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老大默默复述了一遍陶应诗中妙句,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觉,就好象字字句句都打到了自己心坎上,亲切无比,也熟悉无比。

“可惜,此子为何是陶谦之子?”曹老大也是在暗叹一句,又喝道:“七步成诗,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应尽力而为,请明公命题。”陶应又一次硬着头皮答应,心中却紧张得几乎崩溃——那个消息,为什么还没送到曹营?!

曹老大向包围陶应的曹军四将一挥手,典韦和曹洪四将会意,立即挺剑一起指住陶应,随时准备动手斩断陶应四肢。曹老大又喝道:“以当今之世为题,作!”

“当今之世?三国乱世!”陶应也是福至心灵,脱口吟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呛啷一声,曹老大手中宝剑落地,一双鹰眼之中,尽是震惊神色,两旁文武官员也是个个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能有这样的大才,能够在眨眼之间作出如此贴切的佳作,竟然还顺便捧了曹老大发起十八路诸侯讨董的盖世奇功。震惊之下,一时之间,曹军大帐之中鸦雀无声,几乎都忘了陶应是曹老大的杀父仇人。

“他娘的,幸亏记得这首诗。”陶应又悄悄擦了一把冷汗,“不过,这首诗是谁作的?刘孟德还是孙孟德?我怎么紧张得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报——!”

忽然传来的焦急声音打破了大帐中的气氛,一个曹军传令兵飞奔进帐,向曹老大单膝跪下,抱拳奏道:“启禀主公,荀彧先生和程昱先生从东阿派来信使,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面呈主公!”

“十万火急?!”曹老大心中一惊,知道以荀彧和程昱的稳重,如果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大事,绝对不会在自己即将攻破徐州的关键时刻派来这样的信使,当下曹老大立即喝道:“宣!将陶应押到后帐,好生看管!”

“诺!”

帐中众人整齐答应,各自依令而行,陶应向曹老大欠身道谢,昂首随曹兵出帐,但是走出帐外时,一丝无法掩饰的奸笑,却悄悄浮上了陶副主任的嘴角,一段话也迅速闪过陶应心头——吕布袭兖州,攻占濮阳,曹老大被迫放弃即将到手的徐州,暂时与陶谦、刘备罢兵言和,率军回战吕布!

奸笑过后,陶应的心脏又渐渐提到了嗓眼,如果自己的身份没有暴露,那自己可以说是基本上已经安全了,可现在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能不能活着回到徐州城,就得看曹老大的心情——准确来说,就得看曹老大是否真的爱才如命了?

“我的身份是怎么暴露的?”为了克服心中的紧张与恐惧,陶应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上,“以前那个陶应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被曹军细作认识可能性很小,我入营时也没有遇到当面认出我的曹军细作。从声音判断,徐州城里也没有出兵冲营救我,没有间接暴露我的身份,曹老大开始也没有立即派人抓我,我的真正身份,曹老大到底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