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此时因为国内形势和北方蒙古的战争而不想和宋朝开战,因此对宋朝的挑衅一再退让,这样一来韩侂胄的底气反而更足了。但打仗是需要各方面准备的,包括军队、粮草等,那么这一次宋朝真的准备好和金国开战了吗?
宋朝的备战在几方面做了工作,舆论上准备得很充分:削夺秦桧的爵位,把他的墓碑推倒,谥号改为谬丑。追封岳飞为鄂王,史籍记载:“飞先已赐谥武穆,至是,韩侂胄欲风励诸将,故追封之。”(《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三)本来岳飞就已经谥武穆了,韩侂胄为了激励诸将,追封岳飞为鄂王。舆论上的准备做了,财政上的准备也做了,宋朝很有钱,就是没做军事上的准备。满朝都是文官,你指着谁打仗?宋朝四十多年没打仗了,文恬武嬉,陆游当年就写诗:“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意思是十五年都没打仗了,马厩里养的马整天也不遛,都肥死了,弓弦都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训练出一支生力军来,太难了,难于上青天。金军再怎么弱,也老跟北方鞑靼打仗,与强敌经常打仗,能锻炼出强悍的队伍,更不得了的是造就一批名将,比如仆散揆、完颜襄、完颜宗浩。找遍宋朝,也找不着这样的名将。
韩侂胄也知道,我朝没有名将怎么跟金国干仗呢?我得翻翻武将的花名册,找找名将,别说,还真找着一个人——吴曦,吴璘的孙子。当年在川陕战场上大败金军的就是吴玠、吴璘兄弟俩。吴璘打败了金国之后一直镇守蜀地,吴璘死后,儿子吴挺接班,镇守蜀地。朝廷一看,这成了一股割据势力了,吴家子孙世守蜀地,这哪成啊?群臣建议朝廷,吴挺死后,切不可再让他的后人入蜀为将。所以吴曦在父亲去世之后就被调到了中央,担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相当于禁军的副司令,但是有名无实,不在基层带兵了。吴曦觉得京城很郁闷,不如他在家乡蜀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是一方诸侯。但是吴曦脑子活,花重金贿赂韩侂胄左右的亲信。这些亲信就跟韩侂胄建言,吴曦可用,两代将门之后,是我朝现在唯一能用的大将。韩侂胄一听,就放虎归山,让吴曦回蜀地练兵,封他为都统制。吴曦一回去,就在南宋最困难的时候倒戈了。所以,南宋什么措施都准备好了,舆论的、财政的,只忽视了一点,就是军事的,恰恰最重要的一点。但南宋兴兵北伐的风声已经传出去了。
金章宗召集文武大臣问计,南宋要北伐,大家议议,怎么对付?大臣们就跟章宗皇帝讲,不可能,南宋久弱,跟咱们打了那么多仗,哪次他占着便宜了?陛下放心,他不会真的出兵北伐。只有宗室完颜匡,也是一员名将,表示:“彼置忠义保捷军,取先世开宝、天禧纪元,岂忘中国者哉!”(《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宋朝人建立了一支部队,叫忠义保捷军,年号取先世开宝天禧的纪元,用太祖太宗时候的年号,证明他不忘中国,这个中国指的是中原,想恢复中原。金章宗也感到不得不备兵了,派平章仆散揆在汴京建立行省,驻兵以备万一。章宗皇帝一再约束金国的部队,不许越境。当时南宋的部队频繁越境挑衅,但是章宗皇帝讲,南宋的部队越境挑衅,咱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跟他讲理,一定不要背盟生事,“南北和好四十余年,民不知兵,不可”(《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他还告诉金国的使臣,以后你们再去宋朝,对于住什么地方、在哪儿下船、在哪儿下车、接待规格怎么样,咱都不挑了,只要别把宋朝惹毛了就行。但是宋军频繁越境抄掠,也不是大部队,几百上千人,有的时候万把来人,深入金境,抢一通就撤。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连强烈抗议都抗议不过来。章宗皇帝觉得,要跟宋朝皇帝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南北和好四十多年了,民不知兵,咱别干这事了,这有什么劲啊?你冲过来抢点东西走了,我不理你,你蹬着鼻子上脸,又过来了。《金史章宗本纪》记载,当宋使来金国贺正旦的时候,等宋使要回国时,金章宗特意赐宴,跟宋朝的使臣讲:“大定初,世宗许宋世为侄国,朕遵守至今。”我爷爷允许你们国家当我侄儿,我一直遵守。“岂意尔国屡有盗贼犯我边境,以此遣大臣宣抚河南。”没想到你们国家老侵犯我国边境,朕不得已,派仆散揆宣抚河南,就是为了防备你们的。“及得尔国公移。……朕即罢司。”你们国家来了公文,告诉我,说那是强盗越境,我一看是强盗,不是你们官军所为,我就罢了大兵了。“未几,盗贼甚于前日。……朕惟和好岁久,委曲涵容,恐侄宋皇帝或未详知。……卿等归国,当以朕意具言之汝主。”没想到你们国家没完没了,我觉得两国和好这么多年不容易,所以我忍受委屈,牙掉了我往肚里吞,没跟你们一般见识。但是我这番苦心不知道我侄子知道不知道,你回国之后跟我侄儿说一声,他叔跟他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让他别来劲了。
回国之后,这位使臣把这些话一五一十跟韩侂胄、宋宁宗说了,宋朝君臣一听,金国皇帝这是软到家了,太好了。韩侂胄一想,这么一个软柿子让我捏巴捏巴,大胜之后,我的太师地位巩固,加官晋爵。他就把金章宗的一番好意抛到脑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