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允炆的圣驾抵达北平的时候,朱棣和宋晟等将领,北平布政使司徐玉和等文官都已经早早在北平城外候着了。
“参见吾皇圣躬金安!”
北平城外,近十万各族将士卒勇齐齐单膝下拜,军容浩荡。
从天子驾辂中走下,朱允炆在前,身后是小脸满满紧张的朱文奎。
“四叔辛苦了,西宁侯辛苦了,快平身吧。”
托住朱棣下沉的臂弯,朱允炆将前者托起,勉励道:“青史上必然要镌刻下四叔的名字了。”
“此番皆仰赖陛下庇佑之功,臣不敢愧领。”
朱棣谦虚一句,便看到有些怯生生躲在朱允炆身后的文奎,脸上浮起了一抹笑意:“没曾想此番陛下倒是把大皇子也带来了。”
“见过叔爷爷。”
文奎忙站出来向着朱棣躬身见礼。
“也大了,带出来见见世面。”
朱允炆呵呵一笑,手搭在文奎的脑袋上感慨道:“南京那地方就是个鸟笼子,呆久了跟金丝雀一样,朕带他出来见见我大明的将士,让他知道边疆有多苦。”
说着话,拍了拍文奎的小脑袋:“去,见过西宁侯。”
朱文奎诶了一声,绕道朱允炆身前,冲着宋晟见了一礼,后者避开身子回礼。
“见过大皇子殿下。”
“西宁侯,咱们君臣二人可是有好几年没见了啊。”
朱允炆拍了一下宋晟的肩头,看着后者须发皆白,笑了起来:“老将军精神头还是很不错的,看来漠南的水土还挺养人。”
一番玩笑尽去严肃,宋晟也挤出一丝淡笑,却没有接话。
眼前的皇帝不再是当年那个刚登基,还一脸稚气的皇帝了,饶是宋晟打了一辈子仗,时隔五年再看到朱允炆,心里竟然莫名的紧张起来,皇帝还是那么年轻,但面庞笑容下蕴含的气势,却让宋晟有一种太祖在世的压力。
“这些位?”
眼神一瞥,朱允炆便看到了两人身后一排的高级将领,拿眼神示意一下朱棣,后者便明悟过来开始一一介绍。
“北平都司、漠南都司。”
介绍完了本族将官,随后便是兀良哈三卫以及三部女真的酋长。
“奴才等见过大皇帝陛下。”
被点了名的各部酋长激动不已,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朱允炆这位大明二世皇帝,一个个郑重其事的来了一次三叩首,齐呼万岁。
奴才?
朱允炆嘴角挑起一丝不屑,这个称呼倒是适合他们。
“诸位都是大明的栋梁,是朕的肱骨之臣,也是朕的子民,朕一向都是一视同仁,就不用如此多礼了。”
安抚勉励两句,朱允炆却是着重夸了几句速哈察这名头号蒙奸。
“朕在南京就听闻将军的功绩了,此番镇抚漠北,将军立了首功,汉蒙眼下是一家人,是手足兄弟,理应一体同心共兹国事,这其中的工作还要靠将军来操持,等将来北地平稳之后,朕要给将军授勋。”
一番赞赏说的速哈察身躯猛颤,激动不已,只会一个劲的跪地叩首,恨不得当场把心剖出来让朱允炆看看他对皇帝、对大明的忠贞赤诚。
又在城外逗留寒暄片刻,朱允炆便转身打算返回驾辂,不过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朱允炆没有唤朱棣或者宋晟,而是点了北平左布政使徐玉和的名字上车,令后者兴奋的差点当场脑溢血。
为什么让徐玉和上车,当然因为他是地方主官,朱允炆要找他来好好了解一下北平。
北平,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啊。
这是朱允炆这辈子第一次来到这座后世首都,跟模糊记忆中的北京完全不沾边。他曾经的老领导来北京党校学习的时候,他来过几次,这座城市给他留下的印象便是‘讲究不少,规矩不小’,除了这些之外,便是糟糕透顶的交通环境。
毕竟动不动就要封路。
嗯,他朱允炆现在进城也封路了,还是十几万军队大张旗鼓的封。
北平作为金元两朝首都,仍然荒凉的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便是它建城的主要价值,便是为了打仗。
当年太祖北伐,徐常两位大将军光复北平,宣布这座河北第一重城结束近五百年异族统治重回汉人之手,而后至今朝朱允炆巡视北平的三十余年中,北平作为汉蒙交战前线第一大城,承担了一座军事重镇的责任,城中满满的军事物资、粮食、火药等物。
阖城上下充满了萧瑟和肃杀之气。
历史上,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先后三次迁民实北京,先是江南数万的富户地主,后是数十万各省百姓,这才使得北京渐渐有了作为王朝首都应该的繁荣气质。
而这个时间的北平城,更像是一座雄师云集的兵镇。
“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
朱允炆叹了口气,钟灵毓秀这四个字看来北平眼下是配不上了,倒是这萃龙渊不虚,毕竟养出了朱棣这条真龙不是。
他还想迁都北京呢,现在实地考察一番,如果想要迁过来,要做的工程量恐怕不小。
“卿是北平当地人?”
徐玉和一直老老实实端坐,眼神就没敢离开自己的靴子,听到朱允炆开口,头又垂下三分,毕恭毕敬地回道。
“劳陛下挂心,臣是北平大兴人。”
这算是老北京了吧,朱允炆细细一想,也听不出后世那辨识度挺高的北京腔,倒是更像河北口音。
“跟朕介绍一下这北平城吧。”
朱允炆撩开车帘看向外面,除了两侧低矮的房舍之外,便是一股子难言的萧瑟。
“是。”
作为从洪武二十八年就履职左布政使的坐地虎,徐玉和对这北平上下很是熟悉,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包括风土地貌、丁口田亩、民族混居等各个方面都说的极其详尽,让朱允炆不住颔首,对他的工作态度表示满意。
看来候驾的功课做得很充分。
“卿左布政使做了有八年吧。”
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徐玉和愣住,随后想到什么,有些激动。难不成皇帝打算给他升官?
大明的仕途可不好走,基本上除了一开始就在中枢六部任职的可以逐步升迁,但凡地方官做到一省布政,就很难履职中枢了。
说到底,就是坑位有限。
不是朝中有人,地方布政使想高升中枢那是想都不要想得美梦。
“成绩很不错,北平不同于江南,情况复杂,卿能处理的如此之好,朕很欣慰。”
朱允炆冲徐玉和展颜一笑:“眼下漠北勘平,朕打算让卿来挑起这幅重担,毕竟卿久在北地,处理起来倒也熟悉。”
漠北?
徐玉和眨巴两下眼睛,心中顿时大失所望,他还以为是去南京呢。
“陛下有命,臣自当赴汤蹈火,不负圣恩。”
不管如何,徐玉和还是第一时间大表忠心,领命谢恩。
也在这时,圣驾落跸,来到早前元朝留下的皇宫近前。
这是朱允炆落行在的地方。
元大都皇宫不是后世的故宫,因为它的布局和修建审美更符合草原人的习性和‘逐水而居’的特点,所以即使它保存的相当完好,朱棣迁都时也没有选择直接住进这里,而是重建了一座。
徐常北伐,元帝北逃,几乎是拱手将北平让了出来,因此这座皇宫即使空了三十多年,其主体建筑的损毁仍未甚深,朱允炆来之前,北平布政使司便派人修葺打扫,几处主殿焕然一新,完全可以入住。
“听说这座皇宫是阿拉伯人建造的?”
朱允炆在皇城外就下了马车,倒不是他尊重草原人留下的遗址,他只是单纯想要走几步活动下身子,顺便通过这座整体建筑中的细节来窥探一下这个时代的痕迹。
“是的,一个天方的蛮夷。”
朱允炆便笑了起来。
“这忽必烈也是个妙人,一边恨不得把天方人斩尽杀绝,一边又重用天方的能工巧匠,朕听说元朝很多的制度都是阿拉伯人制定的?”
“准确来说确实如此,逆元的律法、天象、星历、工程等方面基本都是由天方人来主导,再不济,其中也有天方人的影子。”
朱棣呵呵一笑,随后不屑道:“忽必烈不过是一个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酋长罢了,他打小受八思巴开蒙佛学,就已经背叛了他们自己的长生天,即使做了大汗,在灭宋的过程中也是多次犹豫不决,不敢轻易举兵。
如果不是八思巴拿狗屁天命忽悠他,他可能就不打了。后来战局不顺,他就将伯颜撤职,听了老孔家的建议,用了张弘范为蒙汉都元帅。
南宋覆灭之后,忽必烈以儒学治国,孔家给他捧了一个儒学大宗师的名头让他开心了好些年。好像佛教也给他上过一次佛家的尊号。
他在泉州杀天方人,听说原因只是因为天方人说他野蛮,不配‘真主’的尊号,这让忽必烈的自尊很受伤,然后他就下令屠了泉州和福州两城。”
“还不止呢。”
看朱允炆对这一块的知识很感兴趣,徐玉和凑上来表现道:“听说在天方还往西的地方,曾经有一支商旅来过北平,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那伙商人吹捧忽必烈是‘万君之君及大皇帝’,说他比他们宗教的上帝还伟大。”
“宗教?”
“好像叫什么鸡猪的。”
徐玉和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随口两个字让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
“那叫基督,可不是鸡猪。”
朱允炆说完这两个字后又沉默下来,突然对忽必烈表示了肯定。
“忽必烈这个皇帝,可比两宋很多皇帝都更像一个皇帝。”
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性格同样造就了忽必烈开阔的胸怀,他可以容纳任何的思想进入这个国家,只要这些东西方的学说愿意承认忽必烈是‘最伟大’的,那么忽必烈就愿意让这些学术思想在他脚下的土壤生根发芽。
他是儒学大宗师,是超过佛祖、真主、上帝的人间唯一真神,可以说作为一个征服者,忽必烈为了掩盖他自己的文化自卑,要求所有的学说都必须吹捧他的伟大。
作为回报,他这个皇帝慷慨的给了各家学说生存发展的空间。
“西方的思想、天方的文化、包括咱们汉人自己的佛道儒,草原人的文化,都曾在这座城市里留下印记。”
走在这座皇宫的御道之上,朱允炆感慨一声:“朕一直都在诧异,为什么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反而主动去研究战船、火炮、历法、纺织和机械,反观南宋,却只会捧着程朱理学,念叨着之乎者也,幻想着卑躬屈膝和金银细软就能不被亡国?”
叹了口气,朱允炆摇了摇头,颇为失望:“偏安一隅不丢人,偏安还不知奋进,反而一味的加固社会阶级之间的牢笼,最后将不像将,兵不像兵,倒是那群读书人还是那个样子。”
自唐朝灭亡之后的宋元明清四朝,最开明的朝代竟然是忽必烈时期的元朝,这真的是让朱允炆尴尬癌都差点犯出来。
一行人在宫城中行进,看到了国子监,也看到了国子监旁边的孔庙。
朱允炆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这个地方,差点砸断了咱们汉人的脊梁骨吧。”
朱允炆抬起手一指,让身旁的徐玉和顿时遍体生寒,暗骂自己简直愚不可及,怎么可能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忽视了。
“臣马上命人拆除。”
“嗯。”
朱允炆颔首:“曾在这地方待过的所谓士子文人,明明都是咱们汉人中的饱学之士,却无耻的编纂青史,掩盖暴行,愚弄百姓,企图使咱们汉人代代为奴,可笑的是这群士子文人就当着他们老祖宗的雕像来做这些事。
这种地方比青楼勾栏还要肮脏,留着干什么,留给谁看?”
皇帝的语气不重,但徐玉和却吓得跪在地上一迭声的告罪。
“行了,朕也在这地方待不得多久,马上就要去漠南,你自己处理好就行。”
朱允炆继续迈步前行,总算是来到这皇宫的正殿,一抬头笑了出来。
“这是逆元皇帝的理政居住的宫殿?”
众人抬首,也都笑了。
只见这处宫楼之上的牌匾,赫然用蒙古语和汉语写着三个大字:
大明殿!
“朕发现,这忽必烈还是个先知啊。”
朱允炆抚掌大笑起来:“给自己的寝宫取名大明殿,这算是什么意思,早就知道他的逆元注定要被我大明所灭吗?”
“咱们大明立国之后北伐,妥欢帖木儿吓得北逃,不知道他走之前回头看到这大明殿三个字心情怎么样,哈哈哈哈。”
一行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这忽必烈,还真是个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