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天花板。虽然清洁而冷冰冰的。像一个四方形的笼一样的房间。
在那一角独自抱着大腿的我……
对。
我的眼睛总是——总是凝视着黑暗的、漆黑的死的深渊。
=============================
(你必须死!)
****************************
“飞龙想一的心中,叫它是‘向着破灭的冲动’吧,一直有这种想让自己走向‘死’的动量,而且作为理由的强有力的依据,我想就是他幼小时候的‘罪过’的记忆。
“从小学、初中、高中那时起,他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动不动就表现出孤独症的症状。但是,在他每天的生活中,有学校的教师啦、同学啦——至少是把他作为正常人的其他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健全的。
“比如说,他画画的时候,将自己所犯的‘罪’投影到那里,给别人看那画,由此来不断地进行‘罪’的告白——即使是在无意识之中。这种通过一种忏悔来净化罪恶感的行为,拯救了他那欲走向‘死’的精神。我想这在大学时代也一样吧。
“可是——大学毕业,没有就业而回到老家,几乎所有时间都躲在家里度过的他,究竟留下了什么呢?除了和母亲的接触以外,只有和自己对话。他开始画,并一直画着,没有意识到要给别人看而只是为自己而画的画。为已经哪儿都没有告白对象的‘罪孽’意识而画,画的也只是招致自我中毒的‘死’的描写,他终于走到了试图自杀这一步,但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被母亲发现了。看到悲叹的母亲的身影,他重新考虑,为了她自己还是得活着。”
不知什么时候,架场的口气变得像是淡漠地讲着故事似的。
“一年的住院生活中,表面上他的精神状态像是安定了,连一年前自己试图自杀的事实,他也许都忘记了。可是,我想这期间他可能也一直拼命地和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朝‘死’的冲动做着斗争。必须为母亲活着!恐怕只是说给自己听这句话,生活在正向着‘死’倾斜的人生中。
“被容许出院,来京都的时候,他的心或许已经被逼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在8月报纸上看到的列车事故和杀害孩子事件的报道,我想只是使他的心稍稍晃动了一下,成为更决定性的使他的心失去平衡的诱因,不是9月——在这来梦与我的重逢吗?
“在他时隔十几年重逢的我的脸上看到的——那是沉没在意识深层的‘masasige’,这一他28年前致死的孩子的面容。从那以后,他就频繁地感到那‘记忆的痛楚’了。
“就这样——叫飞龙想一的这个男人精神中,诞生了新的另一人格。正是这第二人格,才是其后他身边连续发生的可疑事情的实行者,那个写信的人。
“第二人格——那是潜伏在飞龙心中的他的‘罪过’的告发者,且是朝‘死’的冲动的忠实推进者。这个‘他’认为自己与飞龙想一不是一个人,考虑必须杀死他,且必须在让他害怕,让他认清自己罪孽之深后,杀死他。其实这其中也许也包含着对杀死‘他’自己的亲生母亲飞龙实和子此事的‘复仇’之念。
“‘他’首先执拗地进行了包含着告发他‘罪过’的信息的骚扰,然后写信逼他‘回想’自己的‘罪过’。
“可是,下一步——在以‘审判’或‘复仇’这一动机杀死他这最终目的之前,他有一件无论如何必须做的事情。这就是杀死母亲——姨母沙和子。整理一下的话就是这么一回事:‘他’必须杀死他;他必须为沙和子活着;因此‘他’必须事前杀死这沙和子,消除他活着的理由。
“就这样——通过放火烧正房顺利地葬送了沙和子的‘他’,又写了一封告发说这是飞龙自身的‘罪过’的信,企图使自己作为‘执行者’的立场更正当。本该在这之后,‘他’无需那样停歇,就直接用某种方法——比如说用毒药或是定时装置杀害他,一切可以就此完结的。
“但是,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