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在见到景德帝之前, 沈伯文没有料到,相较于自己离京前所见时,对方竟然瘦了这么多。

甚至有些形销骨立的的意思。

“微臣参见陛下。”

沈伯文心思千转百回, 但也只是一瞬间,随即便行跪拜大礼。

景德帝定定地端详了半晌,才开口道:“爱卿请起。”

这一出声, 沈伯文便发觉他的声音也较之先前虚弱了许多。

一时之间,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酸涩?亦或是担忧?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景德帝还在看他,眼前之人,不同于离京前那个还略显生疏的青年, 如今在经历了几年外放之后,身上已经有了能臣的气质,稳重了许多。

他笑了,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摆了摆手拒绝了身边小内侍的搀扶,慢吞吞地走到窗边的矮榻上坐下, 才对沈伯文道:“再来跟朕下盘棋, 让朕瞧瞧你下棋的水平怎么样了。”

沈伯文闻言便苦笑起来, 从善如流地落座,二人还是照着老规矩, 景德帝执黑,沈伯文执白。

一局棋并没有花太长时间,便胜负已分。

景德帝赢了棋, 心情自然不错, “怎么, 这么几年过去了, 你的水平反倒还不如从前了?”

他这话说罢,在旁边伺候的小内侍不由自主地看了眼对面的沈伯文。

陛下的心情已经许久没有这般好了。

“让陛下见笑了。”

沈伯文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倒不是臣的水平下降了,该是您的棋艺见长才是。”

这话景德帝爱听,闻言还要乐呵呵地客套一下:“想来是南阳府的事儿太多,让你忙得顾不上锻炼棋艺了罢。”

“臣只是治理小小一处南阳府,陛下所记挂的,却是整个大周。”沈伯文正色道:“若是比起忙碌,臣怎么比得过陛下呢。说到底,还是陛下远远胜过臣啊。”

说实话,相较于他本身的满腹才学,沈伯文拍马屁的本事当真不怎么样,甚至显得有些笨拙。

反正小内侍听得是有点儿不忍直视。

但景德帝却很受用,闻言便笑了起来,一边笑还一边摇头:“韩辑若是听到你这么说话,怕是都不想认你这个弟子了。”

沈伯文轻咳了一声,拱手告饶起来:“那陛下可千万饶过微臣,别让老师知道这件事。”

景德帝哈哈大笑起来。

玩笑过后,君臣二人才说起正事来。

景德帝让他将外放时的事都说来听听,沈伯文斟酌了片刻,便将银矿案省略,直接从大旱开始说起,果不其然,景德帝并没有纠正他的意思。

想来关于银矿案,他老人家知道的可比沈伯文自己多得多。

沈伯文说起话来,语速不快不慢,详略得当,声音清润,如清泉漱石,让人不由得便听了进去。

景德帝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还提出几个问题,沈伯文都一一详细解答了。

这段君臣对话持续了快两个时辰才结束。

沈伯文也因此发现,尽管眼前的陛下瘦了许多,但思想和气势却并没有受什么影响,依然是从前那个运筹帷幄的帝王。

景德帝谈兴大发,原本还想留他在宫中用膳,但思及对方今日刚回到家中,便被召进宫来,还未能与家人说上几句话,想想只好作罢,赏了些东西,便放他回去了。

待沈伯文走后,景德帝忽然问起:“京中可还有哪几处府邸是空着的?”

内侍一听就懂,心道沈大人这次回来之后,定是要陛下被留在京中任职了,估摸着又要高升,这亲自过问府邸的事儿,定然是要给沈大人赐宅子了啊。

啧,有些人还当沈大人失了圣心,要是知道这件事儿,怕不是下巴都要惊掉了。

他这些想法转瞬即逝,口中却半点儿没耽搁:“回陛下的话,五福街那边有一座三进的宅子,千章巷也有一座,还有成贤街……”

……

沈伯文暂且还不知马上就要有这样一件大好事儿要落到他头上,出了宫门,便瞧见自家马车还在大明门外等着,车辕上搓着手坐着的不是唐阔又是谁?

见到沈伯文过来,唐阔忙跳下来,迎了上来,将手中的暖炉递了过去:“老爷快捂捂手。”

进京述职的时间是每年的新年后,因而现下还在冬天,正好还下了雪,外头冷得要命。

京都又正儿八经的在北方,更是比起南阳那边儿冷得多,在南阳府待了三年,刚一回来,沈伯文还有些不适应。

周如玉怕他们冻坏了,这才准备了手炉让带着。

不过相较于在外头赶车的唐阔,马车内还有炭盆,倒是没那么冷,再加上进宫时也不能带,沈伯文便将手炉让他揣着了。

此时他也没接,摇了摇头,“还是你揣着吧。”

说罢便上了马车。

唐阔跟在他身边好几年,自然听得出他不是在说客套话,便老老实实地又将手炉收了回去,赶着马车往三元巷的沈家驶去。

回到家中时,家里正热闹着。

知道大哥大嫂一家今个儿回来,沈仲康跟赵氏也早早地关了食肆的门,买了些菜跟鱼还有肉回来,打算做一桌好菜,好好给他们接风。

打算得好好的,却不料他们还没回到家里,大哥先被陛下传旨给叫走了。

赵氏不由得暗地里咂舌,自己跟相公在京都开食肆也快四年,见过的京官儿也不算少了,上至四品五品的,下到没品阶的吏目们,京都这地界儿,当真是街边掉下瓦来,砸中十个人,就有八个是做官的。

他们如今可不像在桃花村的时候那么没见识了,但像自家大哥这么有排面的,还真是不多。

因此一回来,他们便只见到了大嫂还有几个侄儿侄女。

都说居移气,养移体。周如玉做了好几年的知府夫人,沈伯文的内宅都由她一手打理,南阳府官家女眷们的来往亦是不少,她如今周身的气度,远非离京前可比。

不仅是惊到了赵氏,就连沈老太太也一时之间没敢认。

这还是当初在桃花村里,只知道埋头做活的那个大儿媳妇吗?

不过老太太的注意力只在她这儿停留了一时半会儿,就立马转移到她最记挂的大孙子身上了。

“哎呦我的珏哥儿啊,怎么瘦了这么多!”

沈老太太拉着大孙子的手,心疼得不得了,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口中不住地说瘦了瘦了。

沈老爷子虽然没说话,但眼中也是这个意思。

沈珏今年十六岁,放在现代,也是能上高中的年纪了,青春期的男孩子,身体发育极快,倒不是没吃好的缘故,在家和在紫阳书院的时候,饿肯定是饿不着的,他饭量也不小,只不过是因为抽了条儿的长个子,横向发展的速度比不上竖向发展的速度,因而才看起来瘦。

他是个温和的脾气,半点儿没有不耐烦,任奶奶念叨,还时不时地笑着应上几句,老太太得了回应,更来劲了,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还把桌上的点心推到他身前,让他多吃点儿。

至于霁哥儿,因着不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沈老太太的疼爱就没那么深厚了,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小时候带过的孙子,让大孙子吃点心的时候,倒也没忘了小孙子。

到了沈珠这个大孙女,这份儿关心就又薄了一层,许是几年未见,生疏了点儿,不过阿珠嘴甜,跟她小姑姑又越长越像,越来越好看,几句话就哄得沈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瞧着也是祖孙一派和睦,其乐融融。

对儿媳妇儿就是面子情了,随意问了几句,还大多数问的都是关于儿子的事儿,说罢就照料孙辈去了。

不过周如玉也并不在意,气定神闲地端坐在椅中,端起丫鬟方才上的茶,慢慢地饮了一口。

随即便跟旁边的这个身着银红马面裙的小娘子说起话来:“玉竹今年多大了?”

她虽然语气温柔可亲,但姚玉竹还是不自觉地有些紧张,“回大舅母的话,今年已经十七了。”

“不用这么拘谨。”周如玉失笑:“都是一家人,说话随意些就好。”

姚玉竹便露出个腼腆的笑,心下丝毫没有放松,反而更加局促不安起来。

一开始她还真的以为阿娘让自己留在京都,是为了陪伴外祖母,可随着自己都及笄了,爹娘还没有把自己接回去的打算,问便是让她安心待着,她又不傻,怎么看不出来双亲的打算。

她跟表弟,这怎么可能呢!

不是她妄自菲薄,只是出身商户人家的女儿,和四品官家的嫡长子,压根儿就不相配。

娘还跟她说小姑姑的事儿,可这怎么能相提并论?自己又没有个进士兄弟!

大舅母此时对她越和善,她便越发觉得坐立难安,恨不得赶紧回长源县去。

“屋里这么热闹啊?”

沈伯文挟着满身风雪,掀了帘子进来,玩笑起来。

方才一直没怎么说话,自个儿坐在旁边,捻着花生米,乐呵呵地看着孙辈们热闹的沈老爷子一听这声儿,眼睛顿时亮了,“回来了?”

“是。”沈伯文放下帘子,也挡住了正要挤进来的寒风,走到老爷子的下首坐下,应了一声。

同老爷子说了几句话,他看向对面,一眼便扫到了那个有点儿眼生的小姑娘,心下了然,问道:“这是玉竹吧?”

姚玉竹起身同他福身见礼:“玉竹见过大舅舅。”

“不必多礼。”沈伯文笑了笑,又道:“可曾认字?”

姚玉竹不明所以,但还是乖顺地回答:“认识的。”

“识字好。”沈伯文从袖中掏出一支笔来,递给她,温和地笑道:“看来舅舅这份见面礼倒是没准备错。”

长者赐,不可辞。

姚玉竹双手接过,又道了谢才退回去坐下。

沈伯文送完见面礼,这茬儿就过了,正好沈老爷子问他路上顺不顺利,还有方才陛下召见的事儿,父子二人便交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