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看着诸葛亮,惊道:“这是一个非常之才……”
诸葛亮被他的藏书惊呆了……跟他学习,将如同攀登高山一样……
夏天雨后,洄河荷塘的红荷正在绽放,朵朵荷叶雨珠还在滚动,西边云旁露出了一道彩虹,湖中一叶小舟正向湖心的鱼梁岛划去,舟上坐着诸葛亮和庞德公。小舟驰过时,惊飞起了一群群的白鹭,也引得湖里的野鸭嘎嘎地叫……
诸葛亮说:“啊,老师,此地真优美。”
庞德公说:“是啊,神仙住的地方,司马徽的家就在岛上,他是个大隐士,学问十分渊博,经、史、文学无所不通,大家都称他水镜先生,所以引你去拜见他。”
“谢谢老师。”
到了岛上,他们来到了司马徽的府第,只见院外两棵树之间吊晒着鱼网,院子里火红的石榴花伸出了篱笆围墙,庞德公走到前面,只听他喊了一声:“司马兄弟。”就听见小狗汪汪地叫了起来,接着便听见“谁呀”的问声。
“是我,庞德。”
“噢,是庞德公啊。”开门的是司马徽的夫人。
“司马兄弟在家吗?”
“在家,快请进。夫君,庞德公来了。”
进屋寒喧后,庞德公说:
“司马兄,我给你带来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弟子。”
诸葛亮忙施礼道:“后生诸葛亮拜见老先生。”
“噢,不客气,不客气。”
诸葛亮见司马徽的脸更清瘦了,一双不大的眼睛显得十分深邃。司马徽和蔼地说:“小诸葛亮,比起我前几年到你家时,长大不少了。听德公说,你十分努力很爱看书。那好,我这儿的书包括经、史、子、集部的都有,你可以经常来看。”
“谢老师。”
庞德公说:“那么说,司马兄弟是准备接受这一弟子了。”
“如此爱读书的人,将来必是能成大器的人。这样的学生,我愿意接受。再说我是他父亲的朋友,在他父亲生前我就已经答应收他为弟子了。”
庞德公高兴地说:“诸葛亮还不赶快给老师行礼。”
诸葛亮忙向司马徽行了叩拜大礼:“老师在上,请受弟子叩拜。”
司马徽扶起了诸葛亮说:“不必客气,快快请起。”
司马徽亲切地问:“你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诸葛亮回道:“后生最喜欢读谋略智慧的书以及兵书。”
“好。我这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书都很全,他们都是智者,比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尹文子、孙子都是古代的智慧高人。另外,古代的一些帝王将相,他们既留下了英名也留下了智慧。”
诸葛亮留神地听着。
“还有古代兵家,他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镜子,只要善于总结,都可以出智慧。”
诸葛亮本来就亮的眼睛越发亮了起来。
司马徽又说:“古代的贤人哲人,都是智者,哲理智慧的本源,所以你要成为一个智者,就要先成为哲人。”
诸葛亮激动地听着……
诸葛亮眨了眨亮眼睛问:“老师,那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哲人?”
“那就是凡事都要考虑是否合理,合理就是哲理。要想成为一个哲人,你就要多看诸家的书。”
司马徽从书架上取出一卷竹简书,把绳索打开,翻开了,放在桌几上说:“你看,这是韩非子的书,他的智慧就是从总结前人的得而的,他说‘观往者过失之变’就是这个意思。”
忽然堂外庭院里有人说:“老师,我射中了一只野雁,今天我们可以吃雁肉了。”司马懿提着一只大雁走了过来。
司马徽笑道:“正好,司马懿,可以请你的新同窗吃了。”说着对诸葛亮说:“他叫司马懿,我的弟子。”
“司马懿,你在这儿。”
“诸葛亮,你也来了。”
司马徽惊道:“怎么,你们认识?”
诸葛亮说:“五年前我跟叔父南下荆州时在路上认识的。”
司马懿说:“诸葛兄弟,五年了,你们都在哪儿?”
“在刘表那儿,我叔父在他麾下当差,后来我叔父过世了,我们就到隆中来了。你呢,你后来到哪里了?”
“我一直在我叔父司马徽这儿读书。”
诸葛亮惊道:“噢,那你已经学到不少学问了。”
“学了一些。我叔父的学问太大了,恐怕一辈子也学不完。”
正说着,家人来问:“老爷,宴席摆在哪儿?”
“舟上。”
“请庞公和诸葛亮小酌。”
“谢谢。”
一叶小舟上坐着主客三人,家人摇着橹,船便往盛开着荷花的湖面缓缓而去。
小桌几上摆着各种鱼、虾、鹅肉及鳖鱼汤。
司马徽举起酒盅说:“来来来,喝,庞兄,在你那儿吃的都是山珍,在我这儿就只有招待你海味了。”
庞兄笑道:“好,想吃山珍就到我那儿,想吃海味就跑你这里了,哈哈……”
小舟向湖心划去,野鸭子惊得扑打着翅膀嘎嘎地叫着躲避,野鹭鸟则呜呜呜叫着向芦苇丛飞去。
诸葛亮欣赏着这中午艳阳下的湖景:一轮骄阳当空而照,湖面在阳光直射下银波如鳞,四周是绿色的芦苇荡,不远处红荷正在笑脸相迎,水面上不时有鱼儿蹦出水面……
前面打鱼人、采莲人山歌此起彼伏……
诸葛亮叹道:“隆中山水实在太美了,难怪尽出杰才。”
司马徽说:“是啊,隆中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山水好,所以才有这么多的隐士贤人。”
小篷舟驶进荷塘中心,只见一朵朵红荷在艳阳下绽开,蜻蜒在荷尖上飞来飞去,湖风掠过,带来阵阵清香扑鼻……
庞德公的脸喝得红红的,他把衣领敞开,说:“水镜兄,你属水性,我属山性,咱俩山水相依。”
司马徽说:“是啊,《易经》说:水性阴柔,属坎卦,坎德如涓涓溪水长流,默默地滋润着大地。……”
庞德公笑着接道:“本公则居山属艮卦,艮为山,性为坤土,坤德厚道,包含万物,德合无疆,所以居山而住的人都厚德载物。”
司马徽看了看诸葛亮说:“诸葛公子,天庭饱满,面白方脸,长得骨大体魁,秉天之金气而生,是乾卦人,乾属金,性当胸宇广阔如天空……”又叹道:“果然是个非常人才。”
庞德公听了,说:“都说这少年有奇才,果真如此,倒是真的要好好栽培他。”
诸葛亮忙说:“感谢二位师长夸奖。”又问,“司马老师也研究《易绎》?”
庞德公说:“司马老师对《易经》研究得很高深。”
司马徽说:“《易经》是一部很深奥的书,也是一部大智慧的书,你若想深造,我倒是可以把你介绍给一个人。”
“啊,太感谢老师了。”
“那人住在深山里,先在这儿学一段时间我再带你去。”
“谢司马老师。”
正说着,只听不远处有人喊道:“父亲,让我好找。”
诸葛亮转过头见一小舟正划了过来,船头上站着一人在招手。
庞德公说:“我儿山民。”
庞山民上了船,对司马徽唤了声“叔父”,又向司马徽施了礼,然后说:“我到亲戚家去了一趟,刚回来听说父亲带诸葛亮到司马先生家来了,我便找了来。”
于是四人在船上畅饮起来。
庞山民说:“父亲,庞统兄住的白沙洲离这儿不远,我跟诸葛兄弟一起去把他接来。”
“好,你们去吧,我们回岛上等你们。”
于是诸葛亮跟庞山民上了船,庞山民划着桨直奔白沙洲而去。
_走了一段,庞山民指着前面的一个岛说:“那就是白沙洲。”
快到岸时,诸葛亮见这个岛边水清见底,下面尽是细白沙,心想,白沙洲果然名副其实。上了岛,庞山民把船拴好,带着诸葛亮沿着一条小路往村子走去,忽听有人在吟:
大江多浩淼,
点点远飞鸟;
无为无不为,
一生多逍遥。
诸葛亮知道这是老子的话,庞山民喊道:“庞统兄,我带一个人来见你。”
诸葛亮朝前看去见一个青年骑在一头牛上,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捧着竹简书,只听他说道:“好啊,是哪位先知呢?”
庞山民朝前走了几步说:“他就是我跟你提到过的父亲新收的子诸葛亮。”
诸葛亮上前拱手道:“小弟诸葛亮有礼了。”
庞统忙从牛上下来,拱手道:“原来是诸葛弟,失礼了,失礼了,走,到草舍一叙。”
诸葛亮跟着他们来到庞统房舍,只见院内挂着红辣椒、干鱼,堆着柴草,和一般农院没什么区别。可是一到屋内,却是书香人家的摆设,再看庞统衣着随便,头发披散着,显得十分潇洒。诸葛亮见他相貌虽然非飘逸之辈,个子也不高,脸黝黑,但一双眼睛却显得十分睿智,便想起了老子大智若愚的话,心想,庞统一定是崇拜老子的人。
落座后,庞山民说:“统哥,诸葛亮跟我们一样都是极爱读书的人。”
庞统说:“好,以后我们就多在一起饮酒切磋。”
“甚好。”诸葛亮说。
庞统说:“隆中是隐士贤才集中之地,虽然都不愿入仕,却又都喜欢谈论天下事,不知诸葛弟喜欢谈论什么话题?”
诸葛亮说:“我也一样,喜欢谈论天下事。”
“那好,我们算是有缘了。”
庞统又说:“我们白天耕作,晚上便读书或在一起饮酒谈论,这岛上有我的许多朋友,以后给你介绍。”
“好。”
不一会儿,一个青年人背着柴火进到院内,他刚把柴火放下,庞统就叫道:“弟弟,来见过客人。”年轻人走了进来向庞山民施了礼:“山民兄。”
庞统对诸葛亮说:“他是我的弟弟,叫庞林,也很爱读书,你看他去砍柴,还不忘带书去。”
又对庞林说:“他是诸葛亮,是一个书生。”
两人施了礼后坐下。
庞统说:“今日就在此住下吧!”
庞山民说:“改天吧,今天我们是专门来接你到司马徽家,我父亲在他家等我们呢。”
“好吧,那我们快划船去。”
落日映照在湖面上,湖水和西天的晚霞一样通红,水鸟呜叫着飞回苇丛,诸葛亮站在船头上,看着快离开的岛,心里非常高兴,心想:真没想到隆中隐藏着这么多人才,我一定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到了司马徽府上,月亮已升上了天空,司马徽家在竹篱院里的石桌上摆好了酒菜,司马徽的弟子们见诸葛亮他们来了,司马徽向他的弟子介绍说:“他是你们的师兄弟,名诸葛亮。”又对诸葛亮说:
“他们是我的弟子。名尹默、向朗、李仁。”
诸葛亮忙与他们施了礼。
于是大家坐了下来一边饮酒,一边谈天说地,直到夜深人静。
当晚,诸葛亮和庞德父子、庞统兄弟都在司马徽府上住下。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诸葛亮在司马徽府上求学,转眼已三载。
这天晚饭后,司马徽跟诸葛亮、司马懿等弟子在庭院里柏树下说兵法。
司马徽问:“在攻与守方面,我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诸葛亮说:“我比较推崇以攻为守。”
司马徽问:“优势何在?”
诸葛亮说:“这样容易居于主动。”
“很好。”司马徽转过头问司马懿:“你呢?仲达!”
司马懿回道:“我更喜欢以守为攻。”
“为什么?”司马徽问。
司马懿说:“这样可以更灵活。因为我随时可以变守为攻。”
“好。你们两人的看法各有千秋,以后逐鹿中原,就看你们这攻与守孰胜孰败了。”
诸葛亮跟司马懿都没有想到,他们今后的较量,竟都被司马徽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