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
绿色,是和平的象征;绿色,是青春的代名词;绿色,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催人发奋,给人鼓舞,大凡有过军旅生涯的人,谈起人生那段不寻常的岁月,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绿色情绪,总要伴随着充满激情的美好回忆。
摆放在案头的这套题为《老兵大家丛书》的卷帙浩繁的丛书,便是刘白羽、李国文、邓友梅、赵大年、孟伟哉、林非、柳萌、石英等十几名苍苍白发的老兵对自己曾经有过的那段戎马岁月的回忆。
这些在中国的当代文坛声名显赫的作家们,人们提起他们的作品应该说是稔熟于心,如数家珍。因为这些作品曾以精辟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语言艺术,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为丰富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做出了贡献,其影响足以惠及几代读者。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作为经典散文,至今仍作为大中学校的必读教材;邓友梅的《追赶队伍的女兵们》《那五》;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孟伟哉的《昨天的战争》都以其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成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例证。至于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更是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反映企业改革的代表性作品,为广大读者所称道,一部又一部灿若珠宝的文学佳作,标明了这些作家们不可磨灭的贡献和文学实绩。
但是,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作品列入《老兵大家丛书》的这些作家们,都有着一段戎马岁月的生活经历。他们在年轻时代穿越战火,踏着硝烟,为自己的生命打上了充满军旅阳刚之美的绿色印记。人们或许不知道,曾经以优美流畅、大气磅礴的散文作品受读者崇敬的作家刘白羽,早在抗战的烽火岁月,就一身戎装北战南征,那时他已经是位著名的战地记者了。当年,毛泽东主席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前,曾把他请进自己的窑洞,与他有过三次促膝长谈。孟伟哉、李国文,如今已经是年过花甲的白发老者,今天当人们捧读他们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很少有人知道5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烽火硝烟中,也有过他们矫健的身影。特别是孟伟哉,至今身上还留有三八线作战的伤疤。由于负伤致残,孟伟哉走下战场便告别了军旅。此后,曾在省文化厅、出版社等文化部门任职。也许那段让他刻骨铭心的战争生活,铸就了他的作家之路,于是才有《昨天的战争》那样的鸿篇巨制面世。认识散文家的林非,却未必认识在渡江战役中荷枪实弹冲向南岸滩头的那位青年战士。那时林非不过十八九岁,!波澜壮阔的日子,生离死别的场面,成就了他别具特色的散文。同样,当我们翻开丛书,一位稚气未脱的海军战士照片映入眼帘时,或许你不相信这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站在文学潮头引吭高歌的先锋人物蒋子龙。看到穿军装的柳萌、石英,我们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陌生。我们熟悉,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曾经阅读过军人那种特有的气韵,曾经领略过军人那种特有的风骨;我们陌生,是因为这些我们熟知的作家,他们曾经是个兵。看着他们身着军装的照片,好奇中我们不觉又平添了几分敬重。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这些大多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白发老者,字里行间跳动的是青春之火,笔端流淌的是军旅之情。他们对属于自己的青年的那段日子是那样珍视,他们提起穿军装的年月永远是那样心潮澎湃。虽然同为散文随笔,但风格却各有不同,刘白羽的隽永,林非的质朴,李国文的睿智,邓友梅的平和恬淡,柳萌的率直真切……然而,通观丛书,有一点又是他们相同的,那就是对军旅岁月倾诉的都是那样无比真切的情感。无论是写战地风采,还是绘边塞风情,是叙战友情怀,还是赞故乡明月,作品中涌动的都是军人情怀。正如赵大年、邓友梅所言,生命的七八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穿军装的经历。军营培养了个性、学会了真诚,军营,给人血气方刚的品格,教会人在困难面前一往无前的冲锋。或许正是因为人生有这样一段军旅岁月,在此后的生活中,尽管有许多坎坷,许多逆境,他们都挺直腰杆走过来了,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走出了人生的辉煌。所以,当他们以《老兵大家丛书》之名将自己的经历诉诸文字时,比平生创作任何一部大书都来得认真执著。生活故事、人生体验,在他们笔下娓娓道来,读之启人心智,催人奋进,十几部作品,如十几部教科书,向读者诉说着多彩的人生。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懊悔。”这是当今正在传唱并为人喜爱的军旅歌曲。这歌属于新兵,当然也属于老兵,生命中有一片绿色的叶子,即使到了白发皓首的年月,也永远会像十八九岁的新兵一样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