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正文完

北京的读者看到《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时候, 其他地区的人,也读到了这本书。

一些人把这本书当作普通的故事书来看,但也有很多人, 从这本书里,看到了别样的深意。

在天津, 就有人聊起云景。

“虽然有许多人告诉我,说云景是一个女子, 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但我依然觉得难以置信。”一个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这男子对面的年轻人回应道:“不说先生, 便是我, 也觉得难以相信。”

那中年男子接着说:“她以前写的书暂且不提, 单说这本《穿成包身工》,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曹可欣身上那股不屈的精神, 身为女子却从不认为自己比男人弱的自信, 这一切,都让人动容。

若是这世上的人, 都如曹可欣一般, 那他们的国家, 何愁发展不起来?

中年男子觉得,男人看了这本书之后,应当反思,而女人看了这本书之后, 应该向曹可欣学习。

甚至于, 男人在反思之余, 也不妨向曹可欣学习一二!

这是这本书的核心精神,书里其实还有诸多值得人深思之处。

曹可欣的思想,她不经意的感叹, 以及她提及的未来……书中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

比如,曹可欣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若想强大起来,必须发展工业。

这话说得太对了!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制造武器装备,唯有制造了武器装备,才能有强大的军队,才能抵御侵略者。

曹可欣还提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靠打出来的。

这同样非常在理!

这百年来的屈辱告诉他们,军事实力实在太重要了!

“我看了这书,觉得云景受《梦游莫斯科》一书的影响颇深,不过也许就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那中年人又道,“又或者,她并非受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影响,而是历经大起大落,目睹底层百姓的生活,因而悟出什么。”

那年轻人说:“不管是什么原因,《梦游莫斯科》和《穿成包身工》所描绘的未来,都令人神往。”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看书,还在书上做了许多记号。

他们打算先简单浏览一遍,之后再深入研读。

那年轻人抽空,还将书里写到的炸鸡配方抄录下来,让宅子里的厨子去烹制:“先生,听说这曹可欣炸鸡早已在上海风靡,今日咱们也尝尝鲜。”

两人没过多久就吃上了炸鸡,随后便如同北京的那几个教授一般,彻夜未眠地看小说。

杭州,也有一个女子彻夜未眠。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前几日就已经在杭州发售。

这女子在女校读书,她的一个同学的姐夫极为喜爱《新小说报》,订阅了这份报纸,她同学也就有幸读到了报纸上的故事。

这女子,便是从同学口中,知晓了《穿成包身工》这本书。

她很想看,于是在书出版后,用辛苦攒下的钱买了一套。

她花了几天时间,才将这本书读完,读完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女人原来也能那般生活?

这女子的父亲是做生意的,家中颇为富裕,正因如此,她得以进入女校读书。

但她父亲对她并不重视,送她去读书,也是想着读了书以后,她能嫁个好人家。

最近,她父亲就在帮她议亲。

她父亲想要攀附上有权势的人,得知一个四十多岁的军官喜欢年轻漂亮读过书的女子,就想让她去给那个军官当姨太太。

她并不愿意。

但她觉得自己无力反抗,所以从未想过要抗争。

但如今……

曹可欣身为包身工都能奋起反抗,她为何不能?

更何况,她并非孤立无援,还是有人惦记她的。

今天白天,她写了两封信,分别寄给自己的两个兄长,请求他们施以援手。

之后,她又找到自己的父亲,说了自己不想去当姨太太的事情。

她还警告父亲,若是执意如此,等她当了别人的姨太太后,一定会设法博得那人喜爱,然后让那人给她父亲一点颜色瞧瞧。

毕竟她父亲对她不好。

她母亲早逝,她在后娘手中,受尽了委屈。

后来,随着她渐渐长大,两个兄长有了出息,她父亲又想把她卖个好价钱,这才送她去上学。

她父亲听了她的话以后,勃然大怒,扇了她一巴掌,又把她关在房间里。

但让她给人当姨太太一事,她父亲却也不再提及。

此时,她望着窗外的月亮,突然意识到,人不能认命。

她的大哥在上海工作,之前就提过想要带她去上海。

而白天,她给大哥写的信里,就提到了想去上海的心愿。

她大哥看到信,一定会来接她,之后,她就能去上海了。

等她到了上海,是不是有机会见到云景先生?

这一日,有许多人辗转难眠。

上海,桑景云倒是睡得安稳。

第二天是周一,桑景云早上起来,就看到家里的三个学生,都在整理书包,准备去上学。

陆盈也已经收拾妥当,等吃过早饭,她同样要去学校。

复兴女子学校的冬季校服已经全部做好,陆盈便开始如以往那般,回家居住。

这样有些麻烦,但她惦记儿女,也就不觉得辛苦。

好在谭大盛虽然搬到了复兴女子学校,但谭峥泓并未搬过去。

因而到了早上,司机会开车载着谭峥泓来桑家吃早饭,并将陆盈送去复兴女子学校。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汽车的声音,是谭峥泓来了。

谭峥泓和司机一同从车上下来,进了桑家就说:“好香,今日吃什么?”

桑景云回答:“我爹做了葱油饼。”

“怪不得这么香!”谭峥泓满脸期待,挨着桑景云坐下。

葱油饼十分美味,除了葱油饼,桑学文还做了皮蛋瘦肉粥。

他原本想做白粥,但桑景云觉得这样吃全是碳水化合物,就让他做了皮蛋瘦肉粥,又让他蒸了一人一个鸡蛋。

吃早餐的时候,桑景云对谭峥泓开口:“今日我想去复兴女子学校,跟你们一起走。”

“好!”谭峥泓欣然答应。

他近来很忙,与桑景云相处的时间少了许多,能多些相处时光,他很是开心。

吃过饭上了车,谭峥泓就开始跟桑景云说自己学校的事情。

比如他们学校这段时间时不时有人演讲,诉说俄国情况之类。

桑景云听得很认真,也向谭峥泓询问了一些大学校园的情况。

毕竟说不定哪天,她就会创作一部以大学校园为背景的小说。

说话间,复兴女子学校到了,桑景云和陆盈下车的时候,正好看到乔平安。

与此同时,上学快要来不及的谭峥泓催着司机飞速地离开。

乔平安看着“过家门而不入”的谭峥泓,既好气又好笑。

这段时间,她见到谭峥泓的次数连陆盈见谭峥泓的次数都比不上。

谭峥泓整日往桑家跑,却不来看她,这分明是有了媳妇忘了娘。

要是放在以前,乔平安再喜欢桑景云,也会忍不住心里发酸,但现在她有诸多事务要忙,对这件事也就不太在意了。

甚至谭峥泓不来看她,不来打扰她,她还挺高兴的。

将儿子扔到脑后,乔平安走向桑景云,对桑景云说:“景云,这次让你过来,也是我没办法了,这些日子我们学校来了许多人,都是点名要见你的……”

云景的小说读者众多,关注者也非常多。

之前,桑景云身份曝光,就有读者专门跑去孤儿院,想要看看云景先生住过的地方。

后来,《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写到馥郁堂,读者又将馥郁堂挤得水泄不通。

而现在,桑景云在《重生》这本书里,写到了复兴女子学校。

这段时间,来复兴女子学校附近溜达的人非常多,找到乔平安,想要给学校捐款的人也很多,还有许多人想进入学校,当一名老师。

当然,也有很多人渴望见一见桑景云。

乔平安将这件事告知了桑景云,而桑景云今日过来,就是为了见这些人。

复兴女子学校规模偏小,更何况学生们还要上课,因此那些人会到谭家来与她见面。

这对桑景云来说是好事,谭家的安保措施做得不错,在谭家见人,她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

桑景云跟着乔平安来到隔壁,就瞧见了谭大盛。

这会儿时间还早,那些想要见桑景云的人还没来,倒是谭大盛已经做好了接待客人的准备。

见到桑景云,谭大盛笑着招呼桑景云坐下,又让下人端上来一些糕点:“这都是刚做好,新鲜出炉的,还热乎着,你快尝尝。”

桑景云拿了一块品尝,连连称赞,而谭大盛说起了别的事情:“景云,你要购买大量铁器送去西北,是为了什么?”

不久前,谭峥泓来找他,跟他的铁器厂订购了一大批货物。

有铁锅、锄头、菜刀等等,种类繁杂,数量极为庞大,说是要送去西北。

对此,谭大盛满心疑惑。

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肯定缺铁器,这点毋庸置疑。

但关键是,那些地方的老百姓很穷,他们没钱!

甚至两地物价都不一样。

五个银元是上海工人一个月的薪水,而在偏僻地方,全家干一年都赚不到这个钱!

在上海只能买一担米的钱,在偏僻地方已经可以用来娶个媳妇儿。

这些铁器在上海或者上海周边售卖,售价很高,肯定能赚钱,但千里迢迢送去西北,这摆明了是一门亏本生意。

桑景云回答:“叔,你就当我做善事吧。”

据她所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战士,都是手工制作各种武器的。

偏偏那时候,他们缺铁。

她提前送点铁器过去,总归是好事。

谭大盛思索了一番,也只能得出桑景云心地善良这个结论。

桑景云这时,又向谭大盛询问炼铁相关技术,还想知道武器如何打造,问谭大盛能不能搞到武器图纸以及打造方法。

谭大盛越听越不安:“景云,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想做什么?”

桑景云想了想,决定说实话:“叔,我觉得日本迟早会发动战争。”

谭大盛微微一愣:“他们怎么敢?”

“为什么不敢?”桑景云又问。

谭大盛皱眉:“所以,你是想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一些武器?可就算你要准备武器,也不该把武器往西北送。”

桑景云解释道:“不往西北送往哪里送?咱们这里,肯定最早被日本盯上。”

上海可是沦陷了的,到时谭大盛的工厂,大概率会被日本人接管。

桑景云给谭大盛分析了一下局势,又道:“叔,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你不要跟别人说。”

谭大盛当即表示自己不会跟别人说。

同时,他也觉得桑景云所说的战争,或许真的会爆发。

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战争真要打起来,你就跟我们去南洋吧,那里安全。”

桑景云笑了笑,没有说话。

其实日本也会进攻南洋。

不过她觉得,自己不会有危险。

到时,她可以带着物资和机器,提前去西部地区。

战争时期,那里更为安全。

若是能在大后方开几个工厂,那就更好了!

桑景云现在就盼着冯胡林他们能快点把青霉素研究出来。

除青霉素外,她还想通过诺伯特,搞到一些西药的制作方法,最好可以在西部地区,生产它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珍贵的药品自然是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

除青霉素以外,还有很多药物被用在战场上。

吗啡依旧被使用,此外还有可以预防伤口感染的磺胺类药物,可以止痛的阿司匹林等,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时他们国家,特别缺药品。

若是他们可以自己生产这些药品,再配合中药,一定能让很多人免于死亡!

桑景云原本不打算跟谭大盛说太多,但既然已经提起,她也就多说了一些。

谭大盛深深地看了桑景云一眼。

桑景云的分析,他觉得是对的。

将来,这个国家或许真的会发生一场战争。

既如此,囤积一些物资,购买一些设备在安全的地方开工厂,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一刻,谭大盛再次感叹。

自己儿子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竟然能认识一个这么有远见的姑娘!

而更让他敬佩的,是桑景云在赚到钱以后,并没有花在购买汽车、手表之类的东西上,而是慷慨地将所有的钱,全都捐出去。

两人交谈许久。

桑景云没有把话说得很明白,只了一些“猜测”,但她比照着世界局势分析许久,谭大盛便觉得可信度很高。

谭大盛当即同意帮桑景云往西北地区送一些东西。

也就是这个时候,那些想要见桑景云的人陆续来到谭家。

这些人不是结伴而来,而是一个个前来,而桑景云,逐个与他们攀谈。

桑景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但大概是遗传了她那对做生意的父母的基因,她知道要如何与人沟通。

之前她跟诺伯特等人,就相处融洽。

桑景云跟一些人聊国际形势,又跟另一些人聊衣着首饰,还跟人聊女性解放以及如何做生意之类,什么都能说两句。

而这一聊,就是一整天。

等见过所有人,桑景云觉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都消耗殆尽,疲惫不堪。

不过这么一天下来,她也并非毫无收获,那些人给复兴女子学校捐了不少钱。

钱实在太多,复兴女子学校都用不完!

桑景云很想用这笔钱来购买物资,但她知道,这是不行的。

这些账,人家将来是会回来查的,她要确保里面的每个铜元,都花在该花的地方。

正巧乔平安回来了,桑景云就跟乔平安商量在农村办女子小学的事情。

“我们只需租一间屋子,请一个先生就行,到时就让那些女子,上午学两小时,下午学两小时。”桑景云跟乔平安阐述自己的想法。

想让农村女子脱产学习是不现实的,不过此时的农村女子,一般只在农忙的时候下地。

她们平日里负责的,主要是洗衣做饭养蚕之类的工作。

这些工作繁杂琐碎,但让她们每天抽出四小时读书,还是可以的。

“女子小学不限制年龄,只限制性别。到时,只要是女子,就能在女子小学免费学认字,再告诉她们,若她们学会一千个字,就可以去工厂做工。”桑景云说道。

此时的上海,有很多人开办工厂,而开了工厂,就需要工人。

因为他们开的工厂多是纺织厂这样的轻工业工厂,所以招工主要招女工。

原本,这些工厂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差的,但《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出现后,为安抚民众情绪我,工厂主给工人的待遇,就好了很多。

工人们依然要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但工钱会给足,伙食也不差。

工厂的工作很辛苦,但即便是再过去几十年,到了九十年代,人们依然争着去干。

这个时代的人,更是不会嫌弃。

桑景云相信,在好好学习有机会得到工作的情况下,一定会有很多女子来学认字。

其中要是有好苗子,还可以将之送到复兴女子学校学医术。

至于那些普通学生,她们学一些常用字,学会算账,对她们的未来,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桑景云还打算定时让复兴女子学校的学生去给她们授课,传授一些医学知识。

这时的女子,对医学知识都不太了解,女性每月要用的月事带,她们竟然放在床底阴干!

在潮湿的南方,这分明就是做了个细菌培养皿。

桑景云想让人告诉她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还有如何预防妇科病,如何生产之类的事情,也要跟她们说一说。

这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

但能帮助到一些人,这样就很好。

乔平安听了桑景云的话,十分赞同,又提了另一件事:“景云,近来有很多女子来我们学校应聘,我们学校是容纳不了那么多老师的,若是她们愿意,可以让她们去女子小学当老师。”

桑景云闻言,又补充了些事项,比如年轻漂亮的女子,不能让她们去村里的女子学校当老师。

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安全。

当然那女子若是本村的,就无需担心了,复兴女子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将来就可以回村当老师。

乔平安道:“这我是知道的。”

她也是女人,知道女人有多么不容易。

她这么大年纪,还是在复兴女子学校做校长,偶尔都会遇上不长眼的人调戏她。

两人商量了许久,一直到厨房传来香味,桑景云才发觉自己饿了。

乔平安也饿了。

她以前吃得不多,但这段时间忙忙碌碌的,胃口越来越好。

“景云,今日你和你娘,就在我家吃晚饭吧,吃过后,我再安排车送你们回去。”

桑景云没有拒绝。

她跟陆盈在谭家吃过饭才回家,然后就发现谭峥泓在她家待着,可怜巴巴地看着她。

这段时间,谭峥泓时不时会到他们家吃晚饭,今天应该也是过来了,结果没有遇到她。

“今天不忙?”桑景云问谭峥泓。

谭峥泓回答:“我们教授下午请假,我就有空了。”

今天下午,他在学校完成作业以后,就匆匆忙忙赶到桑家,想要见桑景云,没想到并未见到。

桑景云跟谭峥泓聊了几句,就带着谭峥泓去了自己房间,顺便拿出这段时间写的《重生》的稿件给谭峥泓看。

谭峥泓平日里话很多,但一拿到稿件,就瞬间安静,认真地看起来。

他时不时会来桑家看一次,因此没看过的稿件不多,很快就看完了,看完便道:“桑小姐,你写得真好!”

桑景云笔下的女性角色,他都很喜欢。

这本书的主角宋文娘年纪不小,出场就已经是两个十几岁孩子的妈妈,但他依然觉得宋文娘很有魅力。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宋文娘,这样的妻子才是最理想的!”谭峥泓兴致勃勃地夸奖宋文娘。

说完,他的语气微微一顿,继而又道:“自古以来,对女子的教育理念便是让她们顺从,但我觉得这样不好。倘若家中遭遇变故,如此逆来顺受的女子,如何能撑起一个家呢?”

谭峥泓对桑景云说起他的一个同学。

他这个同学的父亲离世后,母亲就六神无主,慌乱间做错了诸多事情,被人骗走一大笔钱。

他这个同学来上海求学后,他母亲在老家,还备受欺凌。

他的同学很是无奈,只能将母亲带在身边照料。

桑景云静静听完,有些感叹。

这个同学的母亲,被教育得如菟丝花一般,可不就只能依附他人存活。

她想了想说:“希望我的书,能让一些女性改变固有想法。”

“一定能行的!桑小姐,我身边不少同学的姐妹,已然因为你的小说,开始有了转变。”谭峥泓连忙应和道。

他自开学起,就不遗余力地向同学们推荐云景的小说。

他从不提及自己与作者相识一事,只是一味强调小说如何精彩绝伦,引得同学们纷纷去品读。

待同学们看完,他又鼓励他们将书带回家中,让家人也一同欣赏。

过些时日,他还会特意去询问同学的阅读感受。

总之,他跟同学交往,聊的往往是云景的小说。

桑景云脑海中突然闪过上辈子大学寝室里的画面。

当时她们寝室有个女生疯狂追星,整日向她安利自家偶像,那股子执着劲儿,和眼前的谭峥泓有几分相似。

谭峥泓在学校里,是不是也像她那个追星的室友一样,到处宣传她的作品?

桑景云莫名羞耻。

不过谭峥泓这么做,是因为喜欢她的小说,倒也无可厚非。

两人就着这个话题聊了一阵,又聊起别的。

桑景云突然想起还没跟谭峥泓说洪玥的事情,就将之说了说。

谭峥泓听闻,微微皱眉,脱口而出:“她结婚也太早了!”

洪玥将于明年出嫁,到时虚岁十七。

这在旁人看来很正常,但谭峥泓觉得她的年纪太小了。

他反复阅读桑景云的小说,对书中提到的一些知识深信不疑,在他看来,女子应该年满二十再谈婚论娶。

桑景云叹了口气:“时下的女子,大多在这个年纪成婚。不过我是打算晚些结婚的,等我满了二十岁,咱们再商议婚事。”

谭峥泓正在想洪玥的事情,冷不丁听桑景云提到他们二个的婚事,一时愣住。

随即,他脸庞涨得通红,心中既惊又喜。

他曾无数次畅想过与桑景云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场景,但此刻亲耳听到桑景云提及,那股激动劲儿还是瞬间涌上心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桑景云很喜欢谭峥泓的这副模样,她凑过去亲了谭峥泓一口,笑道:“我有礼物要送给你。”

谭峥泓被亲后,更加搞笑,也有些懊恼。

刚才气氛很好,他应该主动亲桑景云的,哪能让桑景云来亲他?

不过他想了想,觉得自己再遇上这样的时候,还是会不敢亲。

他们还没有结婚,他觉得唐突桑景云不太好。

但要是桑景云来唐突他,那就太好了!

谭峥泓想了许多,而这时,桑景云拿出一对戒指。

她之前就想给谭峥泓送礼物。

但手表谭峥泓有,甚至她戴的,都是谭峥泓送的手表。

别的东西,谭峥泓也不缺。

她干脆让人打了一对款式简单的金戒指,给谭峥泓一个,自己戴一个。

这既是情侣对戒,又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钱财。

她上辈子看书,就看到战争年代,有人在逃荒时不慎丢了财物,后来是用金戒指换到粮食,才没有被饿死。

谭峥泓不知道桑景云的想法,此时此刻,他无比激动。

这是戒指!戒指!

桑小姐给他送戒指,之前还提了结婚,这简直就是在求婚!

谭峥泓已经高兴地说不出话来,桑景云却坐到桌边,继续写《重生》。

今天忙了一天,她都还没写几个字!

不过,此时此刻,她的心情非常好。

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