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欧洲, 有女性在公众场合不能穿裤子的规定,一直到最近,男性都上了战场, 女性需要工作养家,情况才有所好转。
至少很多女工的工作服都是裤子。
中国的情况倒是不太一样。
相比于裙子, 裤子更省布料,也更保暖, 中国的广大老百姓,一直穿裤子。
那些有钱人家穿裙子的女性, 到了冬天, 也会在裙子里穿上裤子。
所以租界, 并没有女性不能穿裤子的规定。
桑景云记得她上辈子看民国时期的照片,林徽因在工作时, 就会穿裤子, 夏天的时候,她穿短袖上衣和黑色长裤, 看起来英姿飒爽。
复兴女子学校的女学生, 将来会成为基层医生, 在桑景云穿越前,这样的医生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最先在上海出现,当时上海某公社办了医学速成培训班,学员学成后可以在公社当卫生员。
他们不仅为农民治病, 农忙时还会下地干活。
因为江南地区种水稻, 所有人都赤脚下水田, 这些卫生员也一样,大家就称他们为赤脚医生。
基层医生肯定不能穿裙子,穿裙子活动起来太不方便。
所以这所学校发的校服, 直接就是裤子。
校服都是裤子,桑景云当然也要穿裤子。
不只桑景云,今天陆盈和乔平安,也会穿裤子。
桑景云打扮好下楼,就看到了陆盈。
如今天已经有些冷了,陆盈穿了桑蚕丝的棉袄和棉裤,至于外面,上身是这时女子常穿的袄子,下面则是一条黑色长裤。
她这么一穿,整个人瞧着,竟是有些干练。
桑景云还注意到,陆盈穿了一双看不出她是小脚的鞋子。
这鞋特地做大了一些,又塞进去棉花,穿上后,陆盈的脚瞧着就跟寻常女子的脚没区别。
陆盈不想要小脚,可惜已经被折断变形的骨头,不做手术没办法恢复原样,做了手术都不见得能恢复。
“娘,你今天真好看!”桑景云笑道。
陆盈下意识想要谦虚几句,又克制住了,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她大女儿几次三番告诉她,让她不要谦虚,要自信。
其实仔细想想,她也是喜欢别人这么夸她的。
桑学文端出一碗碗面条:“你们有活动,我就没做汤汤水水的,今天吃面条。”
若是喝粥,等下肯定会想要上厕所,还是吃面条更好。
吃的是雪菜肉丝面,桑景云和陆盈的碗里,还有一人一个煎鸡蛋。
吃过面条,谭家的车来了,桑景云和陆盈就坐上车,前往复兴女子学校。
乔平安是校长,这几日事情多,就干脆住在了学校那边。
她没在车上,谭峥泓倒是在,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转过头努力找桑景云说话。
“桑小姐,《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你怎么就不继续写了?我觉得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现在它就这么完结了,我着实有些舍不得。”
这本书是桑景云到今天为止,所有写的书里最长的一本,连载时间更是长达半年。
这也就让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感情非常深。
桑景云笑道:“曹可欣已经功成名就,爱情美满,后面的内容,就不需要继续写了。”
曹可欣跟医生修成正果,她的工厂也越开越大,她还认识了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已经在民国站稳脚跟。
她还发展工业,并且让这个时代的人,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没有什么能写的了。
写她争霸天下不现实,容易被这时候的掌权者盯上。
要是写现实,写战争把这一切全都毁了,那还不如不写。
“也是。”谭峥泓点头认同。
桑景云又道:“对了,你家的房子,盖得怎么样了?”
谭峥泓前几日跟她说,因为乔平安一心扑在学校上,有时还会在学校留宿,谭大盛考虑过后,决定在复兴女子学校旁边建一栋房子,以后就住在那里。
谭大盛对复兴女子学校的伙食和住宿条件很不满,在附近建了房子之后,乔平安可以回家吃饭睡觉,会舒服很多。
谭峥泓道:“已经打完地基,开始砌墙,我爹一开始还想用石头来盖,我告诉他,若是真的这么盖,那我们至少要过两年才能搬进去,他也就放弃了这打算。”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
这时租界很多房子都盖得非常奢华,要盖上一两年才盖完,谭大盛显然等不起。
谭峥泓又道:“这房子我让人用最快的速度去盖,等年底,应该就能搬进去。”
桑景云点了点头。
不用昂贵材料的话,这房子的盖法,就跟后世农村用红砖盖房子差不多,盖的速度非常快。
这年头的装修也比较简单,衣柜什么的都是成品直接搬进去,花的时间更少。
车子很快就开到学校门口。
远远地,桑景云就看到四个黑皮肤短头发,大概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穿着蓝色色校服,笔直地站在校门口。
看到他们,这四个女生一起开口:“欢迎来到复兴女子学校!”
紧跟着,又有学生过来,给他们做登记。
桑景云上个月来过学校,陆盈更是每天都来学校,这些女学生都认识她们,表情也就有些激动。
不需要桑景云和陆盈说什么,她们就主动帮两人登记好姓名,然后才去问谭峥泓的名字,跟谭峥泓说话的时候,目光也一直放在桑景云身上。
谭峥泓突然觉得自己很没有存在感。
他们来得很早,其他宾客都还没有来。
不过他们稍稍休息了一会儿,那些宾客就陆续到来。
郑老板一看到桑景云,就笑着上前打招呼。
馥郁堂的生意,在这段时间越来越好,郑老板对桑景云,也就越发感激。
今天,他问起《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出版事宜。
桑景云道:“这本书与之前一样,由南城书局出版,它一共分了六册,前面四册书都已经印刷好,后面两册正在印刷中。”
郑老板恭喜了桑景云,又提出馥郁堂愿意拿出一批护肤品,送给买书的人。
桑景云听说郑老板这么说,立刻想起很多促销手段。
诸如出精装版的书,然后送口红。
又比如馥郁堂可以出一个礼盒,跟《穿成包身工》这本书联动。
这么想着,桑景云跟郑老板讨论起来。
郑老板听完敬佩万分:“不愧是能写出商业鬼才曹老板的作者,桑小姐,你想法真多!”
若是他找到那位给《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画封面的画师,让对方画一些曹可欣的人像图,然后将之印刷在包装上,做成一个礼盒……
上海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一定会争着抢着买礼盒!
郑老板和桑景云聊起生意经,两人越聊越投缘,而这个时候,乔平安邀请的那些医生,陆续。
这些医生,桑景云大多不认识,但也有认识的,比如冯胡林冯院长。
一段时间没见,冯院长发际线后移许多。这段时间,他应该很是操劳。
桑景云想了想,跟对方聊起《全球瘟疫》。
“桑小姐也喜欢这本书?”冯院长有些惊讶。
桑景云道:“冯院长,我之前写《一个士兵》这本书时,看了很多英文资料和英文小说,对传染病有了一定了解。一直以来,生病去世的人非常多,而这些生病去世的人,有许多都是因为传染病去世的,我觉得我们应该防备国外的人利用细菌或者病毒来伤害我们。”
人类在这个时期,人均寿命很短。
后世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抗生素功不可没。
冯院长深以为然,当即跟桑景云聊起《全球瘟疫》这本书。
他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但眼里却也有着挥之不去的烦闷。
桑景云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应该是研究不顺利。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她上辈子,国外科学家发现青霉素之后,也花了好些年才将青霉素提纯。
现在国内什么机器都没有,想将之提纯,更加困难。
两人聊过对《全球瘟疫》的看法,又开始聊《基层医生手册》。
聊天过程中,宾客渐渐来齐。
而这个时候,《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结局,已经被上海大部分读者看到。
看到“全文完”三个字,他们都有些依依不舍。
“这书这么快就完结了?”
“我还想继续看下去。”
“云景先生真厉害,她书里写的曹可欣的赚钱手段,很多人试验过,竟然真的可行。”
“云景先生在书里写的,某些曹可欣开的工厂,原先在国内是没有的,但最近陆陆续续,都开出来了!”
“这几个月,上海的工厂真的多了很多,还有一些商人抢着跟洋人购买机器。”
“我对工厂兴趣不大,我只喜欢曹可欣的性格,她的表现不似寻常女子。”
“我对曹可欣生活的未来更感兴趣,是那个未来世界,培养了曹可欣。”
“虽然这本书已经完结,但《新小说报》说从明日开始,会刊登几篇描写曹可欣生活的未来世界的番外,真想快点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