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科普

“冯院长, 我们想要加入你的研究室,你有什么要求吗?”

“冯院长,是否需要签保密协议?”

“冯院长,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参与研究?”

……

四个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打听实验室情况, 想要加入冯胡林的实验室。

冯胡林看到这四人激动的表情,有些惊讶。

他还在绞尽脑汁, 想多说点什么留下这四个人,结果这四人, 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入实验室了?

看他们的表情, 他们对青霉素很感兴趣?

冯胡林问:“青霉菌里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一事, 你们之前并不知道?”

据他所知,这四人曾经加入欧洲顶尖的研究所。

如果国外已经开始研究青霉素, 他们不至于一无所知。

这四人道:“我们从未听说过此事!”

“如果我们制作出可以杀死细菌的药物, 这将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冯院长,你没有对我们进行审查, 就将这么机密的事情告诉我们, 太不应该了!”

……

双方一番交流后, 冯胡林才知道,国外的研究所,至少欧洲那边的研究所,还没有开始研究青霉菌和青霉素。

“这怎么可能?青霉素能杀死细菌一事, 是别人告诉我的, 我还想着, 将之告诉我的人,说不定就是你们。”

听到冯胡林这么说,四人中的一个开口:“我们从未听说过跟青霉素有关的消息, 只知道有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但我们接触的,都是欧洲的实验室,对美国还有日本的情况,并不清楚。”

另一人道:“是的,这青霉素,或许是美国的研究所研究出来的,也可能是日本,日本狼子野心,搞不好就在研究细菌,想用瘟疫来对付我们。”

冯胡林听到这话,惊讶地询问:“你们已经知道日本的事情了?”

这四人不解:“日本有什么事情?”

冯胡林也不隐瞒,将日本之前提出的,想要发动细菌战的事情说了。

这四个留学生听完,面面相觑,然后道:“那小说里的唐国,指的是中国?”

“那霓国应该就是指日本,确实能对上。”

“这篇小说的作者,兴许是打听到了日本的一些消息……”

冯胡林问:“你们在聊什么?”

那四人当即拿出一份《上海日报》,又从中找出那张刊登了《全球瘟疫》的报纸。

冯胡林看到这一幕,当即道:“这《上海日报》,又开始刊登小说了?”

一个留学生问:“什么意思?”

冯胡林就把《上海日报》之前刊登了一部名为《梦游莫斯科》的小说,结果引起轰动,报社差点被封禁的事情说了。

他订了好几份报纸,《上海日报》是其中之一,毕竟这份报纸虽然会刊登一些博人眼球的内容,但三观很正,可读性很强。

他今天是有些心烦,才没有看。

冯胡林最后道:“那部《梦游莫斯科》,我收集了全套报纸,等下可以给你们看看。”

一个留学生道:“看来这《上海日报》的主编,是个爱国人士。”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冯胡林道:“确实,这份报纸上,时常刊登新式文章。”

“不管怎么样,《全球瘟疫》这部小说,是给了我们警示的,我觉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以免落后其他国家太多!”

“对,我们一定要尽快将青霉素研究出来,如果我们手上掌握着青霉素,其他国家想用细菌来对付我们,也就非常困难!”

冯胡林跟这几人深入聊了聊,才带着他们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里的部分研究员不想继续研究,是因为对这个项目没信心,以及没有成就感。

他们觉得,他们研究的东西,兴许是其他国家早就已经研究出来的,他们是在做无用功。

但现在,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告诉他们,说国外的研究所,尚未研究出青霉素。

这太惊人了!

“我们研究的东西,处在世界前列,若我们能将之研究出来,一定会世界瞩目!而且,日本试图用细菌战来对付我们,我们一定要尽快将青霉素研究出来,这样才能抵挡住日本的攻击。”

这几个留学生很激动,一心想要将青霉素研究出来,而这也感染了其他人。

那些前几日还想着要退出实验室的研究员,现在恨不得住在研究所。

而这时,这四个留学生,又开始给实验室制定各种规定。

国外的实验室,管理都很严格。

他们进过国外的研究所,也就觉得国内的研究所的管理,实在太宽松。

康安医院研究所的诸多研究员,就这么忙了起来。

《上海日报》编辑部的编辑,同样很忙。

昨天他们忙着誊抄《全球瘟疫》,没有写新的新闻稿,只能用以前写好的稿件来凑数。

所以,今天的报纸上,光是跟电影《大头菜流浪记》有关的报道,就有两篇。

他们原本,是打算将这两篇报道分两天发的。

今天肯定不能这样,所以报社的记者,一大早就去找新闻了,报社的编辑,也忙着撰写稿件。

忙碌之余,他们免不了聊起《全球瘟疫》。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小说,作者实在太狠,竟然把地球上的人全写死了!”

“我昨晚没睡好,做了一晚上噩梦,这书里写的一些场景,实在太过可怕。”

“也不知道外面的人看了这小说会如何想。”

高汉林听到这些人的议论,开口:“今日只刊登了四千字,只有一个开头,读者肯定没有感觉。”

高汉林说得没错。

今日印刷的,一共八千份的《上海日报》被抢购一空,看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的人,更是超过一万人。

但这些人,并未感受到这部小说的可怕。

茶楼里,说书先生见《上海日报》又开始刊登小说,就拿了念给来喝茶的客人听。

有《梦游莫斯科》珠玉在前,他觉得这部小说,肯定不简单。

这些客人听完开头,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书比不上《梦游莫斯科》。这写了许久,主角都没出来,就出来个叫石四的大恶人。”

“我倒是觉得这书不错,这个石四当真是坏到了骨子里,接下来就该是主角将他绳之以法了吧?我想看后续。”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这细菌很有意思,按照书里写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细菌才出现的,这书又叫《全球瘟疫》,那瘟疫,莫非也与细菌有关?”

“怎么还搞出两个国家来?太过复杂的小说,我不想看。”

……

人们议论纷纷,有些人对这本书不是很喜欢,但也有一些人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毕竟这部小说,写的是他们以前不了解的西医。

不过现在只有四千字,出场的石四还不讨人喜欢,所以他们也没有迫不及待想看后续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过去了好几天。

《上海日报》这次,并没有像之前刊登《梦游莫斯科》一样,一股脑儿将整本书刊登完。

这部小说,《上海日报》不紧不慢,以每天四千字的速度刊登。

现在,剧情进行到了石四开始做人体实验。

那些看小说的人,看到这部分内容,都看傻了!

他们以为石四很快就会倒霉,很快就会被拆穿。

结果石四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实验室建成后,他在实验室里说一不二。

他还无视人命,用人命做实验。

这书怎么一直写坏人?

“原来那些瘟疫,都是细菌引起的。”

“这石四当真歹毒,竟然想用瘟疫害人!”

“他就不怕遭报应吗?”

……

普通读者没有深想,那些学识渊博又有远见的人,在看到这些内容以后,却倒抽一口冷气。

这书将人体实验写得非常真实,这些实验,莫不是真的发生过?

“这狂风是谁?”

“我之前还以为是东兴换了个笔名,现在觉得不像……这个狂风,应该是个西医。”

“他这么写,是不是遇到过西医用活人做实验的情况?”

“肯定遇到过,西医拿活人做实验,并不是稀罕事情。西方一些外科医生在年轻时,会去战场之类的地方,拿尸体和受伤的士兵来练手,等技术磨炼好了,才会为权贵和有钱人动刀。”

“那些西药,也都是找人试过的……”

“狂风写这么一部小说,是想做什么?”

……

这些人好奇狂风为什么要这么做,弄不明白狂风的想法,冯胡林和他的实验室里的人,却能体会狂风的用意。

“狂风先生这是在警示我们!”

“这甚至可能是现实!日本占领了我们国家一些地方,那里的百姓,说不定就被抓去做实验了!”

“我们一定要尽快研究出青霉素!”

……

他们实验室的人,现在每天都会看小说。

他们看云景的小说,将云景小说里一些激励人的,有力量的话截取下来,贴在实验室各个地方,用来给自己打气。

他们也看《全球瘟疫》。

每次看完这本小说,他们都会迫切地想要出成果。

若是他们厉害一点,若是他们在对细菌的研究上有所建树,日本人,肯定就不敢用细菌战来对付他们了!

桑景云并不知道冯胡林的实验室发生的事情,她这会儿,正在翻看英文版的《一个士兵》。

这本书刚送到她手上,书翻译得很好,做得很精美。

而和这本书一道送来的,是欧洲那边的消息。

谭峥泓道:“桑小姐,《真假千金》的英文版在欧洲卖得很好,很受欢迎。有这本打前站,《一个士兵》的销量不用愁!对了,我们谭家的管事去欧洲后,见到了洪永祥洪先生……”

谭家的船已经从欧洲返回,停在上海码头。

这艘船在欧洲卸货后,从欧洲购买了大量货物运到上海,打算在上海出售这批货物。

而管事到达上海以后,第一时间来到谭家,向谭大盛汇报欧洲那边的见闻。

谭大盛得到消息后,将之告诉了谭峥泓,谭峥泓知道后,又一大早来到桑家,跟桑景云说这件事。

谭峥泓说到一半,楼下传来桑学文喊他们吃早饭的声音,他就跟桑景云一起去吃早饭,同时继续说欧洲那边的事情。

说完后,谭峥泓还道:“桑小姐,洪先生托我家的管事带了一些东西回来,我们将之送去洪家?明天就是星期日了,我有空!”

桑景云道:“这些东西,你还是让别人送去洪家比价好。”

要是他们亲自把洪永祥捎回来的东西送去洪家,洪掌柜就该知道,洪永祥出国跟他们有关了。

到时,洪掌柜肯定会对他们有意见。

谭峥泓听到桑景云的话,也想到了这一点:“桑小姐你说得没错,应该让别人去送。”

说完欧洲那边的事情,谭峥泓看了看时间,就开始说别的,语速特别快:“桑小姐,我最近一直在看《上海日报》上刊登的小说,你看了吗?”

桑景云道:“我看了,谭峥泓,时间不早,你该去学校了。”

谭峥泓没说够,有些不想去:“桑小姐,时间还宽裕,不着急。”

时间要是真的宽裕,他用得着一直看手表,说话速度还那么快?

桑景云笑道:“今日我陪你一起走过去,路上我们聊聊天。”

谭峥泓眼睛一亮。

桑景云和谭峥泓一起往复旦大学走去。

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聊得就是《全球瘟疫》。

“桑小姐,这部小说里面,有很多医学知识,我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一个西医!他写这么一部小说,应该是为了向老百姓宣传细菌……”

桑景云认真听着,时不时回应几句。

她写这部小说,确实有向老百姓宣传细菌的想法。

21世纪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有关细菌的知识,但这个时代的人,对细菌和病毒是完全不了解的。

她写这么一部小说,能让普通老百姓知道微生物的存在,这真的很好。

桑景云在书里,不仅写了了瘟疫的传播方法,还写了怎么做可以预防瘟疫,预防某些常见疾病。

在吓唬人的同时,顺便做一些科普,也挺好。

桑景云和谭峥泓到大学门口时,距离谭峥泓的第一节课,只剩下十分钟。

“桑小姐,我要去上课了,再见。”谭峥泓开口,依依不舍地看了桑景云一眼,然后就坐上他一直推着的自行车,飞快地往前骑,只留给桑景云一个背影。

这自行车,都被他蹬得跟汽车一样快了,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不愿意迟到的好学生。

桑景云目送谭峥泓进学校,然后带着谭峥泓留给她的保镖,找了个茶楼喝茶,又主动找上一个看着就和气的老大爷,问老大爷有没有听过《全球瘟疫》。

老大爷显然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听到桑景云问起,他立刻就跟桑景云聊起来:“这书写得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昨儿个我听完故事回家,见我那个不争气的孙子正在舀井水喝,上去就扭住他的耳朵,把他训了一顿。我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生水喝不得,我以前有个兄弟,出门在外突然病死,我觉得他就是喝生水喝死的,这生水里,有细菌……”

听老大爷说起这本书,隔壁也有人凑过来聊天。

一群人聊着聊着,话题就变了,其中一个人还信誓旦旦地说,曾经看到英国人抓中国人做实验。

这人道:“一些杀千刀的,骗人说去了国外能赚大钱,哄了很多人跟着他们走。我跟你们说,那都是假的!他们把人骗走,是为了送去实验室给人做实验!”

桑景云知道这人说的事情确实存在。

不过那些人把中国的青壮年骗走,不是为了把他们送去实验室做实验,而是为了把他们卖去国外当劳工。

不过桑景云没有解释。

按照谭峥泓所说,那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劳工,在欧洲过得很不好。

但这已经算不错的了。

这些劳工好歹是官方送过去的,欧洲那边不会太过亏待。

那些被卖去欧美的中国劳工,日子过得更加凄惨。

他们很多都是被骗上船的,然后就来到异国他乡的偏远地区挖矿修路,死了都没人收尸。

多点这样的谣言,上当受骗的人,肯定会少一些。

桑景云喝完茶就回家了。

而另一边,桑景雄带着今日的《上海日报》,进入自己的班级。

桑景雄并不是低调的性子,因此中学刚开学,他就把自己姐姐是云景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让他多了很多朋友,还有人给他送吃的用的。

不过桑景雄什么都没拿。

他是云景的弟弟,他觉得自己不能占别人小便宜。

那太丢人了!

还有就是,他姐叮嘱过他,让他不要收别人的东西。

吃人嘴软拿人手软,得了别人的好处,就要帮别人办事,而这可能会害了他。

不过,虽然他不收东西,但别人恭维他,他是欣然接受的,还借着“云景弟弟”这个身份,成为班长。

“班长!”班里的同学看到桑景雄,纷纷打招呼,然后目光落在桑景雄拿着的《上海日报》上。

这些中学生家境一般,大多囊中羞涩舍不得买报纸,只能跟别人借报纸看。

最近,他们就跟桑景雄借《上海日报》看。

“班长,你终于来上课了!”副班长来到桑景雄身边,目光直勾勾地看着桑景雄手上的报纸。

桑景雄将报纸递给他:“小心点看,别弄坏了,现在《上海日报》可不好买!”

这报纸是他自个儿花钱买的,金贵着呢!

“班长你放心,我一定会小心爱护这报纸……班长,你怎么不买《新小说报》,反而买《上海日报》?”

桑景雄道:“《新小说报》不用我买。”

“也是……”副班长点点头,拿了桑景雄手上的《上海日报》去看。

他对《全球瘟疫》这本书很感兴趣,要知道,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医生。

等读完中学,他是要去考医科大学的。

这本书里有很多医学知识,他觉得对他很有用。

就是石四这个人,他很不喜欢。

这样的混蛋,该早点被干掉!

副班长拿着《上海日报》,看得很认真,但看到后面,他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

“副班长,你怎么了?”有人好奇地询问。

这副班长道:“今日更新的《全球瘟疫》,实在太过恐怖。”

做人体实验就算了,今天更新的内容里,写到了活体解剖!

狂风先生寥寥数语,就将整个实验过程写得特别真实,他被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