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出售

上海郊区。

一个年轻人坐在一把竹椅上, 拿着一些报纸,正用上海本地方言,给周围的老百姓念《梦游莫斯科》。

他念得很慢, 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给周围人解释一下书里的内容。

围在他身边的人很多, 有纳鞋底的老妇,有拿着烟管抽旱烟的驼背老头, 有流着两管鼻涕的孩子,也有打赤膊的青壮男人和抱着婴儿的妇人。

这些人都听得很认真。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主角, 是一个东北农民, 他是从农民的视角去看待莫斯科的种种的。

也因此, 这本小说很适合农民看。

现在,那些听这个年轻人讲故事的农民, 就听得津津有味。

“莫斯科的人的日子, 过得真好。”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过这样的日子就好了。”

“这样的日子,也就在梦里想想, 地主老爷肯定不乐意把地分给我们。”

这时, 一个老头开口:“是啊, 不指望能过这样的日子,可以不打仗就好。”

那个读报纸的年轻人听到这话,暗暗叹气。

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只求不打仗。

可惜, 现在他们国家四分五裂, 还有很多国家对他们虎视眈眈。

打仗, 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等念完书稿,说好明日再来,这个年轻人回了自己在上海县城的住处, 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抄写《梦游莫斯科》。

他觉得把这本书抄写一遍,能让自己静下心,好好体会书中的精髓。

等他将这个故事全部抄写下来,还能把报纸寄给自己的好友!

《新小说报》日销三万份,已经卖到外地,但《上海日报》只在上海销售,甚至,主要是在租界出售。

所以《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上海以外的人,并未看过。

此时,上海以外的人,倒是都在购买云景的第三部小说,也就是那部《一个士兵》。

北京的书店,又张贴出显眼的公告:“云景新书《一个士兵》到货!国内第一本以西方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一个士兵的成长和悲欢,敬请阅读!”

云景的第一部小说《无名诀》出现在上海,是去年除夕前。

当时就有许多爱看小说的人,被云景描绘的武侠世界所折服。

他们对云景的下一部武侠小说充满期待,不想数月后,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云景的小说,竟然以女子为主角。

这两部小说的背景截然不同,以至于有人怀疑,这两本书是不是真的为一人所写。

当然怀疑归怀疑,他们很清楚,此事做不得假。

这两本书的文风,是一样的。

今日,两个年轻学生一起前往书店,路上,就聊起云景的小说。

“自年初,大家都看了云景的小说起,很多人写文章时的遣词用句,便与以往大不相同,我也深受影响,写的文章是云景风的。”

“我也一样,云景先生的文字,当真好读。”

“除了文字,那标点也让人惊喜,这标点,早就该推广!”

“是啊!”

以前,国文水平不够高的人,很多古籍都难以看懂,就是因为没有句读。

在古时,若没有老师教导,没有前人添了句读注释的书看,普通人是难以学成才的。

他们甚至觉得,白话一直推广不开,标点一直不出现,就是因为某些人,不希望这世间的人,都能读书认字。

当然,想那些有些遥远了。

这些人聊着聊着,其中一人突然开口:“你说,云景先生会不会已经有新书出版?”

另一人道:“应该没有,从《真假千金》出版到现在,也没过去多久。”

“但当初,《无名诀》出版后没多久,《真假千金》便出了。”

“也是……我们反正要去书店,可以顺道问一问。”

书店老板消息灵通,若云景当真有新书出来,他肯定知道。

听说,云景的书都是先刊登在报纸上的,一些在上海有亲朋故交的人,甚至能在云景的书没有出来前,先看到报纸,一睹为快。

只是他们没有这样的门路,也就没办法提前看到云景的小说。

两人来到书店,一眼就看到了门口挂着的,云景有新书出售的招牌,顿时大喜过望。

而等他们进了书店,就见书店老板正往货架上,摆放一本本的书籍。

那些书,正好是云景的新书《一个士兵》。

“云景先生的新书这么快就出来了?”其中一人问。

书店老板笑道:“是!云景先生笔耕不辍,第三本书早已在报纸上连载完成,现如今,出版书也已经送到我这里。两位,云景先生的这本书,与之前的《真假千金》一样,会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你们可以多买几本拿去送人。”

这两人闻言便有些心动,这时,却有另一人道:“一本书想要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何其艰难?你莫要胡说。”

众人转头去看,发现说话的是个瞧着约莫五六十岁的老人。

他们都不认识这个老人,却觉得这人的气度,很不一般。

这个老人也确实不简单,他不过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

他在清政府为官多年,但后来,因为不满清政府而辞官。

他支持革新,在清末时很活跃,在民国初年,又挺身而出,为政府奔走做事。

但一年多以前,因□□一事,他遭了一些罪,并再次辞官。

那之后,他就发誓再不踏入官场,现如今,他在北京抄录并整理古籍。

皇宫之中,古籍非常之多,而这些年,因为管理混乱,时不时就有古籍从宫中流出,还有一些曾经的豪门大户,因种种原因落魄后,也开始出售古籍。

他便购入或借来古籍,请人抄录,整理成册后进行保存,还将其中一些古籍出版。

今日他来书店,是想看看自己整理的古籍,销售情况如何。

结果等他来了书店,发现显眼处都是小说,而他整理的古籍,第一眼甚至看不到。

这位老人很是不满,又听那书店老板张口就说一个他不曾听说过的人写的书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便没忍住开了口。

他与欧洲人打过交道,那些人只想向中国人传教,让中国人接受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书和中国的思想,却是一点不在意的。

中国的书想在英国出售,何其艰难?

然而,老人话音刚落,书店老板就道:“老先生,我可不曾胡说,云景先生的上一本书的英文版,已经印刷出来,我还得了一本。”

他说着,就将一套英文版的《真假千金》拿出。

这套书是英文版的,但封面上,却也有几个中文字,老人瞧见,知道书店老板所言是真,不免愣住。

《真假千金》这名字,看着就不像是什么意义深刻的书,竟然能被翻译成英文?

“这书的中文版,能否拿来给我看看?”老人问。

书店老板一脸遗憾:“老先生,这书的中文版在昨日售罄,我这边已经没有了,不过云景先生的新书刚到,你可以看看。”

老人闻言,拿了一本《一个士兵》来看。

他刚翻开,就无比惊讶。

这本书里,竟然有标点。

数月前,他的一个学生来找他,曾跟他提起推广标点一事,他以为要过上许久才能推广,不想现在的出版书,竟然已经用上标点。

而等他往下读……这本书,写的是欧洲战场!

这书还是用白话文写的,瞧着与众不同。

老人一时间,竟是看得入了神,对这本书能被翻译成英文一事,也再无疑虑。

许久之后,他才放下手上的书,问书店老板:“这云景是笔名吧?他的真名是什么?”

听到老人的话,两个来买书的云景的读者也好奇起来:“老板你可知道云景先生的身份?”

“他的新书我看了一点,他是否去欧洲留过学?”

书店老板听闻此言,却忍不住笑起来:“云景先生的身份我确实知道,她不是知名文人,是上海县城的一个小姑娘。”

老人和两个年轻人闻言,都目瞪口呆。

不过惊讶归惊讶,云景的新书,他们都买了。

那老人买了书回家后,便看起来。

他曾经身居高位,对欧美有所了解。

按照那些去过的人的描述,欧美简直就是天堂。

但现如今,他手上的这本书,却让他意识到,在欧美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

因为战争,这些人甚至难以吃饱。

他这一年多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因为他失了信心,失了让中国战胜欧美日本,不被蚕食的信心。

左右他在世时,应该不会亡国,他也就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当作不知道。

可现在,这本书又给了他信心。

书里一直阳光向上的尤斯塔斯,还带给他许多力量。

他突然想去上海看看。